艾萨克森此书极可能取代多伦所著,成为最具权威性的单卷本富兰克林传记。
——戈登·S·伍德,《纽约书评》
鉴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天性及所取得的成就,为其做传好似将众多充满活力、有趣的人物的一生都收纳于一本传记之中,难度可见一斑。此书对无以伦比的富兰克林进行了全新审视,因此实乃上乘佳作。富兰克林至今仍是我们每个美国人永远无法全方面解析的伟人之一。沃尔特·艾萨克森以满腔的热忱、上佳的才智以及对政治、新闻、高层外交中复杂人际关系的准确洞悉,写就此书。此书亦是我期盼已久的好书,令我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戴维·麦卡洛,普利策奖得主
此书将富兰克林卓越的一生完整地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富兰克林传》考据详实、文笔简洁、论证可信,很多信息都令人耳目一新……对富兰克林在结束美国独立战争的巴黎和谈中所起作用的描述,无疑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章节,展示了艾萨克森对复杂历史事件的完美把握……堪称当代权威富兰克林传记的首选之作。
——约瑟夫·J·埃利斯,普利策奖、美国图书奖得主, 《纽约时报书评》
富兰克林曾说过:“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但别让人了解你。”所有富兰克林传记的作者都对此言有所感触,但均不及艾萨克森如此深刻。通过对富兰克林与朋友、敌人、妻儿、政治家、外交官等有幸与其有所交往之人的关系的描述,艾萨克森得出了自己对富兰克林的认识与评价。最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富兰克林这一伟人及其社会关系脉络的完整画卷。”
——埃德蒙德·S·摩根,著名历史学家
非凡的一生、详实的描述、通俗易懂……是对本杰明·富兰克林研究不可或缺的、有趣的补充。
——约翰·弗里曼,《亚特兰大宪法日报》
艾萨克森的佳作既对富兰克林的生平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又对其本人及其对美国当时乃至后世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准确的评价。毕竟富兰克林为美国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也是美国国父中最具现代特征的一个,集美利坚民族特质中各种品德和矛盾于一身。
——小阿瑟·施莱辛格,两次普利策奖得主、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肯尼迪白宫特别助理
此佳作乃艾萨克森精心著就,其对富兰克林青年时期及如何出人头地相关经历的处理极富洞见和想象力。同时,其对富兰克林退休后经历中的若干方面的处理令人称道,尤其是富兰克林本人宗教和奴隶制观点的演变及其与家人间令人困扰又有些麻木的关系……此书是目前最具可读性的富兰克林全传。
——约翰·弗林,《华盛顿邮报》
沃尔特·艾萨克森为我们重现了一个经典的富兰克林形象。在这一开创性佳作中,富兰克林伫立于美国独立这一历史舞台的中央,这也是他应得的荣耀。读者将会情不自禁地迷上这位生动且与众不同的人物。在创立美国的国父中,富兰克林是最致力于提高普通民众福祉的一位,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皆是如此。
——H·W·布兰兹,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学教授《洛杉矶时报书评》
一本相当不错的新书……富兰克林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及之后的外交活动曾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促使美国与法国建立同盟,帮助美国取得战争的胜利;第二,签署了一项和平协定,巩固了美国的胜利果实。艾萨克森对此的描述无疑是所有富兰克林传记中最为全面的。
——泰德·德莱特,《星期六晚邮报》
清晰易懂,事实准确,同时也可能是自200多年前的《富兰克林自传》以来最具娱乐性的一部富兰克林传记。
——特蕾西·李·西蒙斯,《国家评论》
此书无愧于书中的主人公富兰克林,且言语平实、通俗易懂,颇有富兰克林的文风。此书内容详实,但又以轻松的口吻娓娓道来,内容丰富、可读性极强。
——马尔科姆·琼斯,《新闻周刊》
《富兰克林传》一书所塑造的富兰克林形象,幽默、务实、富有自知之明,仿佛就生活在你我身边,或至少是我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实乃佳作。
——多丽丝·卡恩斯·古德温,普利策奖得主
《富兰克林传》乃一流的流行传记作品,考据详实、笔调轻松、通俗易懂、文笔亲切、观点睿智,堪与戴维·麦卡洛的代表作比肩。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富兰克林这一可爱伟人的热爱之情。
——鲍勃·弗罗斯特,《圣何塞信使报》
妙极之作……对富兰克林的种种卓越成就进行了令人如痴如醉的描述……此书将富兰克林的生平浓缩其中。如您对美国建国前后的历史感兴趣,此书绝不可错过。
——鲍勃·范·布罗克林,《俄勒冈周日报》
通过绘声绘色、通俗易懂的描述,艾萨克森清晰地展示了富兰克林的科学成就、作为一名社会改革者的非凡事业、作为外交家和政治家的艰辛付出,以及错综复杂的爱情生活。
——罗宾·布莱克本,英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家》
令人为之一振……对富兰克林生平的描述角度新颖,又浑然一体……艾萨克森的叙述活泼生动、考据详实。从科学、哲学到富兰克林巴黎岁月的纸醉金迷,再到其标志性的心照不宣的幽默,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戴维·高见,《西雅图时报》
此书考据详实、笔法自然、通俗易懂、附录详细,对富兰克林及其所处时代的把握极富洞见,又不乏惊人之语。若想了解美国精神的形成过程,阅读此书大有裨益。
——查理·芒特,《福布斯》
富兰克林伫立于舞台中央,他的可亲、务实、狡黠恍若就在眼前。
——帕特里克·比奇,《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
沃尔特·艾萨克森深谙善于讲故事是富兰克林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其极富可读性的新作中,他以富兰克林身上所具有的、一名伟大外交家所必需的杜撰和善于辞令为切入点,对富兰克林进行塑造。此书并非意在对富兰克林的形象进行颠覆,而是试图将其鲜为人知的一面——美国最早的公共关系大师,展示给世人……此书是对本杰明·富兰克林研究必不可少而又十分有趣的补充。
——约翰·弗里曼,《克利夫兰实话报》
艾萨克森以一种有趣、同情而又公正的视角,对国父中最有风度的一位(富兰克林)的思想和生活进行了解读与审视……您不妨静下心来仔细品读,重新认识美利坚民族的特征与本质。
——多尔曼·T·辛德勒,《丹佛邮报》
引人入胜……艾萨克森是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故事。此书考据详实,但没有陷入学术的窠臼。无论描述外交谈判还是科学实验,语言清晰明了、不乏幽默,即使富兰克林在世也不免拍手称好。此书细节丰富、极富洞见,无论是学者还是一般读者,都将对其大为赞赏。
——特里·W·哈特尔,《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其所处时代中最为杰出的人士。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书中极好地展示了这一点,这同时也是对富兰克林最杰出的描写与评价。此书行文之间充满了热忱,叙事紧密围绕主题开展,所选的逸闻趣事也饱含深意。正如穷理查所言:只有伟人才配得上伟大的传记。此书及书中所描写的对象完美地验证了这一点。
——吉姆·莱勒,美国公共电视网新闻主播
考据详尽、通俗易懂……对富兰克林进行了中肯的评价,不遮瑕、不掩瑜。此种方法非但没有损害富兰克林的形象,反而使其更为人性化……实乃上佳之作。
——马克·霍顿,《埃德蒙顿日报》
扣人心弦……对那些将富兰克林误认为是一个爱放风筝的人的读者来说,此书将使其意识到富兰克林实乃一名举足轻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传》一书语言生动、浅显易懂,将成为与戴维·麦卡洛所著的《约翰·亚当斯》比肩的畅销之作。正如《约翰·亚当斯》一样,此书将富兰克林从神重塑成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之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虽难称完美仍值得尊敬……值得一读的好书。
——弗里茨·拉纳姆,《休斯顿纪事报》
上佳之作……艾萨克森敏锐地把握住了富兰克林这位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天才的本质。
——《出版人周刊》
充满活力、活泼有趣、贴近生活。
——《纽约客》
此书逻辑合理、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准确地反映了富兰克林为人所熟知的实用主义……将再次引发火爆的“富兰克林热”。
——《纽约时报》
富兰克林初到费城的时刻是其自传中最为经典的场景之一:一个衣衫褴褛的17岁少年逃离了家乡,下了船,貌似谦逊实则狂傲不羁地在大街上游荡,然后买了3个面包圈充饥。等一下!实际上这一场景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我们仿佛看到了65岁的富兰克林坐在英式乡间小屋里奋笔疾书。富兰克林的自传是以给自己儿子写信的口吻撰写的。他的儿子其实是私生子,时任大英帝国北美殖民地的总督之一,常以贵族自居,富兰克林则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卑微的出身。
仔细阅读富兰克林的自传手稿,我们还会发现更多有趣之处。在关于富兰克林在费城大街上闲逛,然后遇到其未来妻子德博拉·里德的段落中,他在页面空白处加了这样一句话:“她站在门口看着我,心里肯定觉得我的样子十分狼狈可笑,事实也的确如此。”寥寥数笔,我们看到了富兰克林笔下具有多重特质的自己:首先是单纯的年轻人,其次是老年富兰克林对自己年轻时的印象,最后则是他妻子对其当初形象的回忆。在段落的结尾处,富兰克林还不忘自嘲地总结了一句:“事实也的确如此。”貌似谦逊的话语无法掩饰他对自己日后所取得的卓越功绩的自豪。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国父中唯一不会令人感觉遥不可及的一位。当年,同僚们就对乔治·华盛顿敬畏有加,今天的我们更是如此;杰斐逊和亚当斯同样令人敬畏。富兰克林则不同,这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形象十分鲜活:他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先贤祠中冷冰冰的大理石雕像。他是如此真实,以至于人们感觉甚至可以给他取绰号、开玩笑。他从历史舞台上缓缓向我们走来,一边走一边还调皮地眨着眼睛。通过流传下来的信件、所做的恶作剧和自传,富兰克林仿佛一直在与我们交流。他从不用华丽的辞藻装点自己,反而语气轻松,甚至还带点小幽默和小调侃,虽然有时也会令人不安,但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他很有现代气息,就像生活在当代一样。
在其84年的人生旅途中,富兰克林坚持学习和自我提高,最终成为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官、作家和商务策划师。虽然不是最有名的,但他是最讲求实际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富兰克林通过放风筝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他还发明了双焦距眼镜、新式清洁火炉;绘制了第一张墨西哥湾洋流图;提出了流感会传染的理论。富兰克林发起了很多改善民生的运动,创办了美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创建大学、组建自愿消防队、建立保险互助会,并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美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朴素幽默的风格和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在外交政策上,富兰克林创造了综合理想主义和实力均衡现实主义的方法。就政治而言,他提出要将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联邦政府,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但富兰克林最伟大的发明还是他自己,这也是其一生中不断追求和完善的目标。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公共宣传家,他穷其一生通过各种作品,不断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美国人形象。在这一过程中,富兰克林认真地塑造自己的角色,努力向公众展示,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从某种意义来说,他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梦想和楷模。当他还是费城一个年轻的印刷工时,富兰克林就赶着马车在街上运送报纸,给公众留下了勤奋的印象。晚年担任驻法国外交官时,他头戴一顶皮帽,成功地诠释了来自北美殖民地先贤的角色。几十年间,富兰克林将自己打造成朴素而上进的商人形象——坚守勤奋、节俭、诚实的美德,热心于社区的公益事业。
他塑造这些形象并非出于矫情伪装,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富兰克林在手工业者家庭中长大,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愿意与工匠和思想者在一起,而不是与所谓的传统精英打成一片。富兰克林十分不屑世袭贵族们的浮华生活与种种特权,他一直称自己是一个“印刷工”,正如其墓碑上所刻的一样。
以上的林林总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富兰克林最为重要的愿景:建立中产阶级品德和价值观之上的美国认同。相较于诸多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对民主有天生的好感,并没有太多后世批评家所指责的世故之心。他一直信任民众的智慧,认为中产阶级是新国家(美国)的力量源泉。通过不断培育个人品德、推动社会公益,他帮助美国建立了一个由普通民众构成的全新的统治阶级,并为之大唱赞歌。
我们可以在富兰克林身上发现很多品质:他的创造力和随心之智,不拘泥于陈规的新教徒品德,所坚守的和愿意为之妥协的各种原则。富兰克林身上可以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美国价值观。无论是浪漫主义时期对他的中伤还是商业时代对他的膜拜,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会重新评价富兰克林,借此来彰显那个时代的价值观。
在21世纪的今天,富兰克林及其品质尤其能激发我们的共鸣。作为一个极富好奇心、乐于创造的成功出版商和社交高手,即使身处当前的信息时代,富兰克林也能游刃有余,就像社会评论家戴维·布鲁克斯所谓的“雅皮士始祖”。我们不难想象可以和他在下班后喝上一杯,教他使用最新的电子设备,与其讨论商业方案的可行性,抑或谈谈最新的政治丑闻或外交政策。他会因为最近流行的新笑话而大笑不已。我们将会由衷钦佩他的真诚和幽默的自嘲艺术。我们还会谈谈那些有时会让我们心烦的问题,比如如何平衡对名誉、财富的追求和对世俗道德、价值信仰的坚持。
现在,一些人批评富兰克林的思想中有一种灵魂和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它略显肤浅,有鼓吹功利主义之嫌。他们认为富兰克林鼓励人们踏实追求物质生活,忽略了崇高的理想。另一些人对此则大加赞赏,认为富兰克林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和民主情结正是现代那些所谓精英、激进分子、极端保守势力和对中产阶级的鞭挞者大肆攻击的,必须予以弘扬。他们将其视为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楷模,这也正是当下美国最为缺失的。
对富兰克林的赞誉与批评都有不少中肯之处,但富兰克林的一生远比他的崇拜者和反对者所描述的要复杂得多。他们常常无法将富兰克林本人与其在自传中刻画的那个努力的美国移民区别开来,错将富兰克林的格言当成了激励其行动的基本信条。
富兰克林的品德建立在对高尚生活的忠实信仰上,建立在为这个他所深爱的国家做出贡献上,建立在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救赎的追求上。正因如此,富兰克林将个人品德与社会道德融合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奉行了上帝的旨意,实现了尘世品德和天国道德的结合。正如富兰克林在其所建图书馆的门口刻下的箴言:“服务公众最为神圣。”而同时代的乔纳森·爱德华兹等人则认为,人类只不过是愤怒的上帝手中的玩物,救赎通过上帝的怜悯才能实现。与他们相比,富兰克林的观点的确有自我满足的意味,但无疑是最为真诚的。
无论你持何种观点,对富兰克林重新进行审视和解读都是十分必要的,唯此才可以抓住关键所在:人们要怎样才能活得有益于社会、正直、受人尊敬、坚守道德且有意义呢?这些品质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在尊崇自我价值的时代还是激昂的革命岁月,这些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