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疯狂冒险,人生赌局

良禽择木而栖,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什么才是适合栖息的良木,这又是很多人难以搞清的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良木”并非有着闪耀光鲜的外表,而是很多时候会以“朽木”的身份出现。至于如何加以区分,人和人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人用金睛火眼去分辨,有人用直觉感性去找寻。

库克一生中的大部分抉择,都依靠着他理智的头脑,而在选择苹果时,他则是以直觉来判断的。

1998年,库克在康柏电脑公司担任副总裁,这是他进军IT业多年之后的第三份工作。和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当时的康柏无疑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能与之比肩的公司寥若星辰。可就是这么一份很多人艳羡的工作,却被库克最终抛弃了。

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库克选择的新东家,并非业内更有发展前景的大企业,反倒是一个被外界认为不怎么靠谱的公司——苹果电脑公司。

1998年的苹果,是一个连年入不敷出的小公司,那时没有iPhone,也没有iPad、iPod,有的只是账面上的一连串赤字,很多人都预言,这家公司距离关门大吉已经不远了。从1994年开始,苹果由于资金极度匮乏,正在四处寻找买家收购,这其中有IBM、惠普等公司。

虽然一心想找个好东家收了自己,可在和收购方谈价格时,苹果却一再遭遇挫败:IBM给它的收购价是每股40美元,当时苹果的老板迈克尔的心理价位是每股60美元,于是谈判失败。和其他公司的谈判也是如此,最终苹果找遍了整个美国,也没遇到一位慧眼识金的伯乐,最后不得不将视线移向遥远的亚洲。

很快,苹果联系上了十几家日本和韩国的企业,索尼、东芝、三星都在其中。三星方面表示,他们看中的不是Mac电脑,而是苹果的多媒体技术,如果能将技术部分出售,他们很乐于收购,不过,这跟苹果的出售计划相去甚远,最终还是没有谈拢。

为什么苹果会遭遇如此狼狈的惨状呢?显然,当时的苹果在经营策略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误,另外,他们对整个市场的形势作出了错误的预见,他们过于自信自己的产品是最优秀的,所以将Mac电脑推上了高价位的产品定位中,结果消费者都不愿意买账。在消费者看来,Mac电脑的优势也不过尔尔,为什么非得买它呢?最终,Mac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仅达到了13%,将苹果的股价拖拽到了每股35美元。

资金缺乏,让苹果当年遭遇的噩梦再度重演。

熟知苹果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它的诞生和成长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注入。在苹果成立的初期,曾经因缺乏资金,乔布斯四处寻找投资者,先是找到了英特尔公司,得到了9.1万美元的投资。此后,他又让英特尔的时任市场经理马库拉做了担保,从美洲得到了25万美元的银行贷款。然而,这些钱对嗷嗷待哺的苹果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于是乔布斯几次活动之后,又找到了风险投资家罗克,从他手中获得了60万美元的投资。

乔布斯成功地为苹果寻找到了资助者,然而苹果从1991年开始,其净利润就严重滑坡,导致其元气大伤,即便是在乔布斯王者归来之后,这种现状依然持续着,苹果的股价不断走低。

1997年6月,苹果不得不对外宣布,他们在第二季度亏损了7.4亿美元。正因苹果经营不善,业内同行几乎都在看它的笑话,当时戴尔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还说了一句话:“如果是我的话,就赶紧关门大吉,把股东们叫过来,把钱还给他们。”可见,圈里圈外对苹果的未来都不抱有信心。

相比于苹果,库克当时就职的康柏可谓势头正盛,这家公司在1993年时就超越了苹果,成为IBM之后的业内第二,其计算机销量多达311000台,苹果为249000台。

为什么康柏能获得如此引人瞩目的成就?这大概要归功于其成功的战略。当时康柏瞄准了计算机市场中的低价位电脑,一经推出后,立即引起了大众的追捧,这种定位精确、质量可靠的策略,成了康柏的制胜法宝。

到了1994年,仅用了一年时间,康柏便超过了长期雄踞于业界顶端的IBM,虽然在之后的1997年出现了业绩下滑的趋势,可1998年的康柏依然是世所公认的计算机制造商,它的计算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3.5%,此时的苹果连和康柏过招的机会都没有。春风得意的康柏,甚至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有落下去的IBM,就有升起来的康柏。”

1997年,正是库克加入康柏的第一个年头,当时他负责公司的材料采购和产品存货管理。在库克和公司其他成员的努力下,康柏在1997年的收入达到了25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则高达24%。然而,库克并没有继续留在康柏见证它的腾飞,入职半年后就去了苹果。

那时正值1998年。这一年,是康柏最辉煌的一年,当年1月7日,康柏被《福布斯》评选为1997年的最佳企业,等于承认了康柏超过了美国1300多个著名企业的人气。

就是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名牌企业,竟被它自己的副总裁库克抛弃了。从最优秀企业中跳槽去最差劲的企业,这实在让人费解,难怪库克的上司这样评价他:“只有傻瓜才会从康柏跳槽去苹果。”

为什么库克“冒天下之大不韪”进入苹果?首先可以承认的是,他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他为此进行了反复细致的思考。库克曾坦言说,他完全是用一名工程师的思维来权衡利弊的。所谓工程师思维,就是一种不掺杂任何感情的客观理性的分析。可是,若他真的用这种思维分析去不去苹果的话,恐怕其结果只能让其对乔布斯敬而远之——孰强孰弱太明显了。

奇怪的是,当时库克在考虑是否去苹果工作时,理性思维占了下风,感性直觉反而最终占据了他的整个大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声音在召唤着他:到苹果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思考问题其实都是用直觉和感性来进行抉择。对此,库克的观点是:当你将人生的决策交给直觉之后,你就必须要放弃对未来人生的规划,然而很多时候直觉作出的决定往往更靠谱。

1998年,库克服从了他的直觉——入职苹果。时至今日,库克本人也未必能说清楚为什么要一心跟着乔布斯,据他所说,那5分钟的面试让他放弃了一切的逻辑和谨慎,他在冥冥中意识到:加入苹果只有一次机会,错过就永无追回的可能。库克还预感到,在苹果会将他的天才创意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会让他的管理能力更有用武之地,尽管在当时似乎没有马上被验证的可能,但他还是那样决定了。

是安于现状,还是选择挑战?这个人生命题不仅是库克在1998年所要考虑的,也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思索的问题。只是,库克的这次选择十分具有戏剧性,也更加艰难。放弃了一个最优的企业,步入一个最险的公司,这不仅是一场人生赌局,也是一场魄力和直觉的疯狂冒险。库克没有被苹果濒临倒闭的表象影响他的决策,反而被乔布斯天才的智慧和魅力所吸引,实现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跳跃升级。

在库克离开康柏之后,他的老东家开始进入日薄西山的谢幕终曲,最终带着往昔的丰功伟绩一起消失了,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子品牌的名字而已。对此,库克曾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在当初的思想斗争中,我的直觉输给了我的左脑,那么我根本不知道现在我会在什么地方。”

幸好,这只是一个“如果”。幸好,库克此时在苹果。 /15wJbRrj+CUF59fl5Jb+jymUEX4AaupGVACVFxZeg5RI1wWiTHXGXcKqllIfE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