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故乡光阴

浙江海宁县的徐宅,在纵横交错的湖河深处静静地伫立,古朴宁静,袅袅升腾的炊烟割断了恍惚的记忆,飘散着氤氲潮湿的只有江南才有的气息。

幼小的徐志摩踏着青石板铺就的长巷,做着自己的梦,年幼的他,还不知自己只是小镇的过客,只晓得在黛瓦白墙下玩耍。由于是独子,备受父母疼爱,甚至不知冷暖交替的滋味:很多时候,他或独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下,看窗外池塘莲开的倩影和飞翔的鸟儿,倾听着行人的或急促或悠闲的脚步声,背诵先生教的古文;或在春天草木葱茏之时,蹲在柔软的灯芯草丛里,看彩蝶飞临盛开的茉莉花上,细小的柔情与感动潜入心底,他真想停留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哪也不去。

童年的故乡光阴,在深深的庭院里,飘荡着淡淡的烟火。

在烟火里有亲人醇厚的爱,那种爱,陪伴了徐志摩整整一个年少时光。

故乡在光阴里渐渐地老去,年少的徐志摩却不停地成长。

夏夜,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徐宅深深的庭院,清风拂过,树影婆娑,清凉爽快,小志摩常和比他大两岁的表兄沈叔薇一起,围在祖母身旁,听她讲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在他心底酝酿,像池塘里的荷花飘来的清香,招招摇摇地溢满心田。在他经历世事的迷茫、混沌、孤独、彻悟,成了诗人之后,祖母的爱,依然如影随形,成为他灵魂的出发点。甚至,在他触摸到生命温软的伤痛和悲酸时,也慢慢地明白了,任何起点都会通向某个终点,沿着时空的历程回溯到终极。祖母柔软的手抚摸白嫩的脸颊的感觉,温暖而令他陶醉;那手里的一个蜜枣和几片状元糕,更是叫他沉醉在甜蜜温暖的亲情里。躲在祖母的怀抱里,他渴望着去经历世上的繁华和喧嚣,就像故乡田野里被微风浮动的麦浪,和西楼前那株桃树上绽开的花骨朵一样生机勃勃。

1917年,祖母离他故去,26岁的徐志摩深情地写下了万字长文《我的祖母之死》,回忆自己小时候深受祖母宠爱的情景。他说:“她爱我宠我的深情,更不是文字所能描写;她那深厚的慈荫,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蔽。但她的身心即使劳碌了一生,她的报酬却在灵魂无上的平安;她的安慰就在她的儿女孙曾,只要我们能够步她的前例,各尽天定的责任,她在冥冥之中也就永远地微笑了……”

古朴灵性的深深庭院,带着潮湿的江南情韵,飞掠过黛瓦白墙,将冷暖交替的光阴遗落在那老旧的木楼上,几度春寒秋雁南飞?

生命繁盛,岁月无边,故乡的光阴轻轻地走过,徐宅老屋始终是他梦里的故园。百年沧桑,岁月变迁,多少人事早已面目全非,不曾更改的始终是老宅所留存的旧日情怀。时光仿佛还停留在昨天,然而却真的好遥远。

人生短促,数十载的光阴如何度过?从徐志摩来到世间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他的人生就拉开了大幕,他演绎的故事,就会附上凡庸、绚丽、平淡、起伏、欢欣、悲苦等色彩,与生命温暖相拥着等待一场盛大的姹紫嫣红的花事,在阳光下筑梦,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

在故乡的光阴里,对父亲,徐志摩十分敬重;对贤淑平和他的母亲,他则始终充满了深情,充满了快乐和情趣。

时间无声地穿梭,就像亲人给他留下的细微的呼吸和肌肤的气息,早已渗透到他的血液里,这是深刻的抚慰。当他跟着家人到东山、西山的寺庙去玩捉迷藏,躲进神龛里,他感受到了神祗的威严,当闻到空气中草木花香的甜腻味道,拿着捡回的石头,缠着大人雕刻各种玩意儿的时候,他的快乐使血管里的液体“激越”;逢年过节,他与同伴到西寺赶庙会,那套圈后的手舞足蹈,随口唱出的顺溜又诙谐的歌词,使他流连忘返;挤在人群里看变戏法和各种魔术,乐得他捧腹大笑;卖糖人糖马的塑造的栩栩如生的造型,让他垂涎欲滴……而这些他所看到的算命的、卖唱的、烧香的……以及做各种小生意的,集体为他拼凑出了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如同万花筒般的鲜活世界,这对于他日后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影响。

徐家窗外的河水汩汩流淌,清润湿碧,像一位于耕织之余,袖手而吟、寂寞清清的女子,跟着岸边所有的人家一起,枕河而卧,藏起半弯新月,久久不肯入眠。那一叶叶的小舟飞流直下,小志摩趴在窗口上,看着流淌的河水和碧蓝的天空,飞扬的遐思就这样给他插上了诗意的翅膀。

碧水沉沉,荡去晨烟暮霭,静睡得宛如处子。大自然像个老师,把勃勃生机渗透给徐志摩:蚂蚁忙忙碌碌地搬运东西,小猫、小狗、小鸡一起欢蹦乱跳;水中鱼儿游来游去,天上的飞鸟煽动着翅膀,就连塔院的钟声和着鸟鸣也会让他思绪万千。

徐家老宅的光阴,在徐志摩幼小的心灵里注入了一脉幽深浓挚的深情,塑造了徐志摩温柔诚挚的性情,也养成了他单纯和放任的性格,正如美国乡村音乐里唱的那样“成长如微风”。如同光阴的韵脚,轻柔地、软软地和日子脉络相连。

故乡的光阴,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徐志摩的身后,蜷曲成了一个逝去的梦。 3BTXakl1h33TBzlilVAyDJCxN36mquAdG8nisNnQbNqm5aacWmJv0wyNogpDvi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