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段 现代教育心理学

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的期许影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关键词1:皮格马利翁效应

案例:皮格马利翁娶妻

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一位国王,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雕塑家。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用象牙雕琢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并且给这个雕像取了名字,叫作“盖拉蒂”。作品完成之后,这位国王爱上了盖拉蒂。他为盖拉蒂披上了长袍,每日都和“她”在一起,希望自己能够打动这位“女子”。经过无数日夜,终于有一天,皮格马利翁惊喜地发现雕像发生了变化,盖拉蒂面部的颜色渐渐红润起来,眼睛开始有了光芒,嘴唇慢慢张开,露出了迷人的微笑——雕像活了,盖拉蒂微笑地走向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制作的雕像最终成为他的妻子。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启发,从而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够创造奇迹。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人们对他人的看法也能影响他人未来的心理学效应。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积极地期望时,就会快速地进步,更加努力向上;相反,而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消极地期望时,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继而放弃努力。

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

关键词2:罗森塔尔效应

案例:罗森塔尔调研

一位名叫罗森塔尔的哈佛大学博士于1960年在位于加州的一所学校做了个实验。实验开始之前,罗森塔尔博士对全校师生进行了调研,之后他写了一份名单给学校校长,名单上将这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各分为两类:教师被分为一般教师、优秀教师,学生被分成一般学生、优秀学生。

在新的学期开学时,这所学校的校长私下对被界定为优秀教师的两位教师说:“通过对比过去几年你们两位在学校的表现,可以认定你们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老师。作为奖励,这个学期我将挑选出最聪明的学生让你们教。你们一定要记住,你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是不同于其他班级的学生的,他们的智商要高得多。”

同时,校长又告诉这两位教师:“为了让这些学生专心学习,不要让学生或者家长知道他们是特意挑选出来的最聪明的,你们就像平时一样教他们就可以了。”

这两位教师听到校长这么说之后,非常激动和开心,把前所未有的专注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

一学期之后,这两位教师所教的班级的成绩比其他班级高出许多,成为学校最优秀的班级。

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校长和老师们都询问他当时是如何挑选出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的。这时罗森塔尔才告诉他们:“当时我给校长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名单其实是随机选取的,并没有特意筛选。真正起到作用的,是他们自身的期许和努力。

案例分析:

罗森塔尔是知名的教育家,老师与校长都非常相信他。因为相信了罗森塔尔的名单,所以就有了校长对老师的欣赏,有了老师对学生的期许。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许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期许,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真正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否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在他身边发现并告诉他,他就是他想成为的那个正能量的人。这就是正面的鼓励、期许,这个力量是无穷的,这个人就是他人生的贵人。拥有一双发现学员、听众美的眼睛,具备欣赏、期许、鼓励的能力,是成为优秀演讲家、培训师的重要素质。

教育的关键是老师要充满爱心,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充满欣赏、期许。一个老师的欣赏能力、期许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在教育中,赞美与鼓励的作用是惊人的。老师的欣赏能力并非天生,有经验的、优秀的教师,其爱心修炼非常深厚,就凭这爱心,教学效果就让许多青年老师难以超越。

图为晓印老师、肖琼娜老师夫妻和张斌老师夫妻在爱心活动现场合影

注意力等于事实:培训师的注意力决定自身格局

关键词:注意力等于事实 老师的价值

关键词1:注意力等于事实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是感性动物而非理性动物,人是情感动物而非逻辑动物。有时人们说某人很理性,这也仅是相对而言,只是说他的理性相对其他人更多,但就人的本质而言,还是感性主导的。经常有人说“不能感情用事”,事实上,人在99%的情境下都是感情用事。

注意力等于事实,一个人的注意力关注什么,他对什么就会形成感性认识,就会产生感情。感情会影响注意力的方向,人们一般会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关注事物,喜欢一个人、一件事就会去多看其优点,讨厌一个人就会去多看其缺点。注意力会影响感情的方向,聚焦人的优点就会喜欢他,聚焦人的缺点就会厌恶他。注意力与感情相互影响并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所以,每个人当下的处境都是其感情与注意力方向的结果,都是其感情与注意力吸引过来的。高手通过控制注意力来控制感情,通过感情来影响注意力,普通人难以控制注意力,难以驾驭感情,如图1-3所示。

图1-3 注意力=事实

一个人的注意力放在哪儿,也决定了他的格局和未来。

如果马云没有去美国较早接触并注意到互联网,中国就不会有阿里巴巴;如果周恩来当年读书仅是为了找工作、赚钱,注意力不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就不可能成为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一个人注意力的宽广度就决定了他的心胸与格局,格局大意味着注意力很宽广。

往往注意力宽广的人领导着注意力狭窄的人。有些人注意力狭窄。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手上当下现有的资源,就会觉得很无力,因为不管他手上拥有多少资源,与外界的资源相比总是有限的。

真正的高手关注着全局的资源,他关注的是全天下的资源和未来的资源,一个放眼天下的人很容易找到“为我所用”的资源,做事就能处处如有神助,总是充满力量。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注意力的引导可以操纵他人的感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是真实有效的心理策略,特别是情感的谎言,重复多次更具有杀伤力。

一个能引导别人注意力的人,可以成功地领导他人的心智,领导人必须具备引导他人感情的能力。

案例:跟您7年的员工未来怎么办

有一个参加“胜者型企业家”课程的企业家学员钱总,下课后请教张斌老师:“张老师,我现在没有奋斗的动力了,怎么办?”

张老师说:“您说说现在的情况。”

“我过去做企业是因为家里穷,希望让家里人过得更好,现在有房子,住别墅;有车子,开奔驰,还好几辆;有儿子,有票子,家里有一定的存款,这辈子生活都无忧了。人生为了啥,不就为了这些?我已经没有办企业的动力了,再也找不到之前创业的激情了。”

张老师问:“跟您最久的员工跟您多长时间了?”

“7年了。”

张老师问:“他买房买车了吗?”

“还没有,上海房价太高了。”

张老师笑着说:“您这个员工跟您算是没什么前途了。”

张老师的话让钱总非常震惊。张老师继续说:“您有房有车了,就不管他们了,自己有房有车了就满足了,这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让那些相信您的人、追随您的人有房有车更美满,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一语点醒梦中人,钱总顿时醒悟过来,赶紧拜谢老师,也因此重新找回了人生与事业的激情与动力。

案例分析:

钱总之所以做企业没有动力了,是因为他只将注意力放在成就自己的成就感上。张老师的一番话,快速把钱总的注意力引导到成就那些成就他的追随者身上,让他的心胸与格局一下就打开了,使其重拾激情与动力。张老师从心灵上引导了这个企业家,这就是领导力。领导力最重要的是从心灵上领导,叫作“从心领导”;领导别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领导别人的情感与注意力。如果别人心中不服,什么制度、什么管理都没有用。让人的感情跟你走,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现在如果有人谈领导力还在谈管理,那就落伍了。

关键词2:老师的价值

老师的最大价值就是引导学员的注意力,而不是被学员的注意力所引导。

为什么学生有了课本还要有老师,自己自学不就可以了吗?一个优秀的老师能牢牢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与注意力;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太狭窄了、偏了,就要打破他固有的注意力,重构他的注意力。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改变注意力就改变结果了,改变命运从改变注意力开始。老师为什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老师在引导学员灵魂(心灵、精神、感情)的注意力。

不仅领导人要学会引导他人的注意力,销售也是从引导客户的注意力开始的。能引导别人注意力的人可以拿到结果,但真正的高手是引导自己注意力的人。懂得如何控制自己注意力的人,就是一个懂得使用自己心灵的人。心灵的力量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用好自己的心灵,就能轻松地引导他人的注意力,就将无所不能。

案例:演讲的唯一目的是帮助听众

有学员在“总裁演说力”课程上请教我:“晓印老师,我一上讲台就很害怕,有什么办法?”

我问:“您怕什么?”

学员答:“怕讲不好,被人笑话。”

我问:“您上台讲话的目的是为了成就自己还是帮助听众?”

学员答:“帮助听众。”

我问:“一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如果讲得不好,您会嘲笑他吗?”

学员答:“不会。”

我说:“您在台上不要想着别人会怎么看我,牢记:把注意力放在“我该如何帮助听众”上去就不会紧张了。您的真诚、发心(起心动念),听众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当您的心和听众融为一体时,听众会回报您的成就感的。”

学员很兴奋:“是呀,我过去太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了,所以会紧张。”

后来这个学员给我打电话分享说:“我后来上台根本就不紧张了。以前上台总希望获得赞美,想着成就自己,注意力越在自己身上就越容易紧张;现在我只想着如何支持、欣赏、成就听众,注意力一放在听众身上我就忘记了自己,当然忘了紧张。”

案例分析:

看到学员的成长改变,我也由衷地为他开心。我最高兴的不是他上台不再紧张了,而是我看到他正在从小我走向大我。我已经成功引导改变了他的注意力、改变了他过去的注意力方向、改变了他的思考模式、改变了他的情感模式;我激发了他的“大我”,让他忘记了“小我”,这是人生境界的提升,胸怀格局的扩展。这必将带给他人生、事业的提升。

吸引法则有能量:如何用正能量去吸引学员?

关键词:正能量 正面引导

关键词1:正能量

怀抱着什么样的能量,就吸引到什么样的能量;注意到什么,什么就会成为事实,注意力等于事实。

案例:负能量的贾老师和正能量的苏老师

贾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发现教室右后边有两个学员在说话,感觉学员们对自己不尊重,心里很不高兴,脸色立刻沉下来。

贾老师开口批评了:“教室后面的两位同学不要讲话了。”结果,效果并不好,不仅刚才说话的学生还在继续说话,教室其他地方说话的同学也多了起来。

贾老师再开口批评:“你们这个班怎么回事?上课还这么多人说话,纪律这么差!”

结果,说话的学生越来越多,贾老师发现他对这个班已经开始失控了。

苏暄雅老师第二天也来这个班上课。一走上讲台,她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很安静,正在期待上课,她也观察到教室右后边有两个同学在说话。苏老师面带微笑,很开心地说:“我们班的同学非常爱学习,特别是坐第一排的同学,腰杆挺得笔直,都是认真主动的人,具备了领袖特质。”

教室里立刻就完全安静下来了,包括后面的两个同学,他们对老师的话感到好奇:坐第一排的人为什么就具备领袖特质?全班同学都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意,心开始跟着老师一起走。

案例分析:

两位老师最大的区别在于爱心不一样。也许都有爱的意愿,但爱的能力不一样。在第一个案例中,同学们一下就感受到贾老师不爱这个班,所以他们也开始不喜欢贾老师、不配合贾老师。

(1)贾老师很容易被负能量的事物吸引。

(2)贾老师不能接纳别人的小过,缺乏包容心。

(3)贾老师纠结于别人的小过而不能释怀,难以放下。

(4)贾老师发现别人有过时就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5)贾老师的习惯是发现别人的问题,证明别人是错的。

(6)贾老师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当言行,就立刻感觉对方不喜欢自己、不尊重自己,立刻不高兴,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贾老师是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不尊重自己,因为有这个担心,他的注意力就在搜索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一旦找到就放大,这样,担心的事就变成了事实。不要把担心的事当成事实,其实学生并没有不尊重贾老师的意思。即使有误会,也要把人往好处想,要相信人性本善,才能激发人的善念,这个过程叫“迁善”,迁善就是引导自己向善、引导他人向善,迁善的能力是老师、领导、演讲者的重要能力。

(7)贾老师索取尊重就是索取爱的心理表现,贾老师的现场表现,反映出贾老师在过去的成长环境中受到的尊重较少(缺少爱),所以对被尊重很敏感,容易反应过度;心里缺什么就会索取什么,贾老师因为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中缺少爱,所以也缺乏一颗爱别人、包容别人的心。根据心理学法则,越是索取,越是得不到,影响力越小,能力也越小;越是付出,收获越大,影响力越大,能力也越大。

(8)贾老师一不高兴立刻写在脸上,给别人脸色看,立刻开始批评学生,表现为语言否定与攻击,是典型的情绪失控、喜怒形于色,是情绪控制力低的表现。

(9)学员因受老师的脸色、眼神、语言引导,也关注到教室里有人讲话;有的没讲话的同学受到心理暗示:反正有人在讲话,我也可以讲两句。讲话的人立刻就多了起来。这是教室开始失控的原因。老师的不良情绪被讲台传递与放大了。

(10)贾老师在发现教室失控时,把对个别学员的情绪不受限制、不加掩饰地放大、传递到全班,表现出对全班同学的讨厌、批评,激发了全班学生对老师厌恶、对立的情绪,整个课堂就完全失控了。老师与全班同学的互动进入了恶性循环。缺乏欣赏能力的人看不到正面的事。心中缺乏爱的老师,会把学员导向怨恨,会导致与学员关系紧张。

接下来,无论贾老师在专业领域里有多么专业、课讲得有多好,效果都不会好,因为学生的情绪已经和老师对立了,学生会把对老师的讨厌、拒绝转移到对这门课程的讨厌、拒绝。贾老师身上的负能量太大,应该去学习基本的心理学、情绪管理技巧、沟通技巧,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否则将很难胜任教师岗位。老师与演讲者的个人修为很重要,老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学问,相比于具体的知识学问,情商对学生更为重要,因为人的成功80%靠情商。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给学生爱并做好情感榜样;如果给学生、听众做了坏的情商示范与榜样,那就真的是“毁人不倦”了。

关键词2:正面引导

学生的不当言行有时也能转化为教育的机会。

苏老师一进教室就关注到“整体是好的”这一正面信息,直接忽略负面信息。学生在老师的笑脸、赞美中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意,从而也喜爱老师,全班学生很快就会把对老师的喜爱转移到对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喜欢上去。全班立刻进入良性循环,根本没人去注意曾经有人讲过话。即使是讲话的两个同学,他们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全班同学包括对自己的浓浓的爱意,并且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善意的提醒与包容,他们转而会心地、主动地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苏暄雅老师是知名的着装形象设计师,教授的形象礼仪课程很受社会名流、高层人士学员的喜爱。很多人说苏老师的专业能力很强,我认为她的情商能力更受学员欢迎。

人们经常说老师要有师德。师德是老师的职业道德,师德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要求老师自己要做学习的榜样。正因如此,我一天不学习心里就会不安,因为自己不成长就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养分。学生在不断地成长,自己如果成长得太慢,以后就不能给他们新学问了。

教室里充满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全靠老师的注意力引导。老师先要引导自己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就是感情。老师爱学生,就应该多去注意、发现、表达正面、正能量,多给学生、听众正面的期待、鼓励,这样就可以引导班级、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老师的正能量会激发学生们更多的正能量,这就是教育式的循循善诱。

听众全靠演讲者的注力意引导。演讲者如果充满正能量,就能激发听众的正能量;演讲者如果充满负能量,就会激发听众的负能量。这就是演讲互动中的因势利导。

吸引力法则:正能量吸引、激发正能量,负能量吸引、激发负能量。

吸引力法则不是迷信,是伟大的心理法则。

成人学习有规律:使学习事半功倍的个规律

关键词:学习圈理论 学习风格 集体学习 Farmer

演讲家、培训师经常面对的是成年人听众。成年人的学习与孩子、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掌握成人学习的规律才能用成年人喜欢、能理解、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之进行沟通,才会受到欢迎,才会有效,否则就有可能对牛弹琴。

关键词1:学习圈理论

成人学员的学习,往往受“学习圈理论”的支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著名的体验派学习大师大卫·库柏提出了著名的“学习圈理论”。

这个理论包括4个维度:经验,反思,理论和行动。成年人的学习往往经过这4个适应性的阶段,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如图1-4所示。

图1-4 成年学员有共同的心理

首先是经验(看到现象获得体验),其次是反思(对现有现象进行梳理),而后是理论(思考的结果是得出结论),最后一个步骤是实践,也就是行动。

第一个阶段:经验

成年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具体的经验开始,这个经验可以是培训师讲的案例,也可以是具体的现象。这种现象一定是要能够引起思考的、不同寻常的。

原始时代的人类都是茹毛饮血,但是有一天,雷电引起了大火,大火烤熟了动物的肉,原始人被香味吸引,继而发现被火烤熟的肉更好吃——这个阶段就是现象。这种新的体验能够引导学员看到现象,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反思。

第二个阶段:反思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对现象进行思考。

当原始人第一次发现雷火可以使生肉变得更加美味时,人们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阶段就是反思。

反思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它通过对以往的经历进行思考和梳理,帮助人们找出规律,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理论的产生。

第三个阶段:理论

通过对经验的思考、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人们的学习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对过去的现象和经验总结出对经验的理解,最终成为合乎逻辑的具体概念。

理论相当于对过往经验的升华和总结。这是人类学习中的领悟维度。

当原始人通过思考最终得出结论:雷电可以产生火,火可以让肉类变得更美味——这就是学习的理论阶段。

第四个阶段:行动

这是人类学习中的改造维度。

将思考的结果和理论付诸行动,是学习的新一阶段。

当人类得出“火可以令食物更美味”的结论后,毫无疑问,人们的下一步骤就是开始行动:获得火种。

实践阶段并不是结束,因为要付诸行动往往意味着新阶段的开始,行动中也会有新问题的产生——那么如何解决新问题?又如何制定策略?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新的思考的内容。

人类通过这4个循环性的阶段,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被称为“学习迁移”,迁移有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成人的特点是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能结合正面的经验来学习,对学习大有帮助。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行动学习、世界咖啡等教学方法对成人十分有效。

负迁移:当然,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如果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的经验不一致,就会遭到强大的阻碍、抗拒。很多跨国公司都不爱招有经验的销售员,因为有经验的销售员有一套固定的销售方式,要去改造他们的销售思维与模式十分困难,这阻碍影响了他们学习新的高效的销售技能,不去改造的话,效率又十分低下。所以,跨国公司喜欢直接招应届的本科生,因为他们更像一张白纸,画什么就像什么。

演讲与口才的培训需要相当多的专业术语,很多非专业的读者很难理解,本书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学有余力的学员可以阅读其他专业的理论书籍,有些不得不提的专业术语是本书重要的内容,读者要尽量去理解。

关键词2:学习类型

虽然每个人都会遵循学习圈理论的学习方式,但是每个人在学习中的侧重点都会不一样。这4种学习类型的产生,是由于每个人处于学习中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4种学习类型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学习类型,这4个种类型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方法上的不同,这4种学习类型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考虑到4种类型存在的差异,在进行集体教育的同时,给予不同类型的学员以不同的指导。

关键词3:集体学习

学习圈理论充分说明了现代教育为什么更看重集体学习。集体的学习有着更加开放的学习氛围,彼此互动和互补的过程能够促进学员们的学习速度,同时引导学员彼此交流。封闭和孤立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现代的学习方式,互相启发和分享才是王道。

人是环境的产物,成人单独学习缺乏讨论,在运用阶段缺乏交流体验不利于学习。成人喜欢有一个学习圈子,共同讨论学习,并在实际工作的使用中继续交流心得感受。对成人学习可以分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熟悉起来、建立感情;建QQ群、微信群、留下通讯录,方便联络,便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交流。这是成人学习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4:Farmer

Farmer是对成年人学习记忆特点的概括总结。

F(Forgetful)健忘

健忘与其说是成年人的学习特点,不如说所有人都会受人脑的记忆方式所限。因此,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健忘的特点,知识要概括、简洁,学习的过程要尽量使其印象深刻。运用到培训中,即要使课程妙趣横生。

A(Antagonism)容易怀疑和对抗

成年人往往对事物有着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不容易听进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怀疑,如果培训师的技巧不好,还容易产生对抗心理。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这一点特点。首先要用明确的事实和强大的个人魅力去打消学员的疑虑,同时降低其对抗心。

R(Result-Based)需要目标导向

明确的目标导向学习可以使学习的过程更容易被接受,使学习的效率得以提高。成人的学习目标越具体越好,不要太空、太泛,针对工作中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所设计的课程最为有效。

M(Motivated)需要激励

激励能够刺激学习,在课程中要准备好加分、赞美等环节,及时地予以激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受到激励时可以使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加倍。

E(Empiricism)受经验主义的影响

在学习中人们常常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一方面,唤起同样的经验可以使学员学习的速度加快,同样的经验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不同的经验会引发怀疑、抗拒、抵触。这正是上文中所谈的正迁移、负迁移。

R(Review)需要重复回顾

提取和总结要点,常常重复和回顾,可以使记忆加深。5nOodzrcTAPaqo5I22kwIKY4uuRspqauTO3cEX0wQtFwFLFUZ7IDTEU3nHm59f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