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最关键的是客户。客户需要的是什么呢?当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时,他们对其他条件的要求就弱得多,所以当你将这个领域所有厉害的人聚集在一起时,他们会感觉很棒。”
2015年,“虎扑体育”的创始人杨冰在回答社群相关提问时,做出了这样的解答。与社群1.0和2.0时代相比,“人”的概念在移动社群3.0时代得到了显著提升。如果说1.0与2.0时代的社群主要集中于信息接收和话题初级讨论,那么3.0社群时代,所有客户将会实现更大的目标——创造。这是新时代的商业模式。
以小米为例,截至2015年8月,MIUI7正式推出之时,MIUI主题全球下载量已达到37亿,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品牌眼红。而37亿数字的背后,正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米粉。这些人,给小米带来了源动力。
1.为社群构建完整金字塔
小米的社群建设,迄今为止是国内最为成功的。在小米的社群架构之中,既有热衷于开发系统、主题的铁杆粉丝,也有赞同小米美学的中级客户,还有对小米一直向往的初级客户。不同类型的粉丝群体,让小米的整个社群更为清晰和完整,几乎每个级别的粉丝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细分兴趣社群。而不同的兴趣社群又相互交叉,初级可以不断进化为高级,高级也可以随时在初级粉丝社群中互动,这样小米的社群就呈现出了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保持整个社群一直充满活力。
图1.2.1 社群客户金字塔模型
2.人与社群进行相互反哺
小米最出色的不是产品,而是人与社群之间的互动——粉丝可以在社群中彼此交流,热衷底层开发的小组、喜欢探索新功能的小组、钻研DIY外设的小组……与此同时,小米品牌本身还会与社群中的这些人进行各种交流:主题设计大赛、第三方MIUI开发、小米玩转达人等。社群不仅给粉丝之间带来了交流的平台,同时粉丝还能与品牌之间进行互动,让粉丝更加对社群产生依赖。
因此,尽管小米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不少争论,并且后起之秀的品牌也为数众多,但小米牢牢把握住了“人是社群赖以存在的核心”这个理念,所以小米的社群架构在不断完善。而社群生态丰富的结果,就是小米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和销量持续居高不下。
社群3.0时代,人才是整个社群的关键所在。激活了“人”,就激活了整个社群的原始冲动,每个人都会产生想要交流、想要互动的需求。尤其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使用手机的目的不再仅限于熟人之间的电话、短信交流,他们更希望借助智能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社群恰恰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可以真正地走入社交群体。
怎样的一个社群,才会真正让人感受到自己是核心?
客户在你的社群之中,为什么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互动?首先,他会在社群中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甚至还要完成一定使命,同样有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这种成就感的获得,是让客户愿意长久待下去的基础。
创业邦是一个由美国引入的创业类商业媒体,如今拥有杂志、微博、App等多个平台,并每年发布“中国最佳创业城市”榜单,具有很高的人气。尤其创业邦的社群建设非常成功,无论微博还是微信的互动都非常高,粉丝数达到近百万。
创业邦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不仅从中学习创业技巧,还会定期给创业邦投稿,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当自己的创业文章被网站采用之后,它会得到首页展示的机会,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并且可以让自己的商业观点得到全面展示,甚至会吸引到风投的关注。
创业邦带给客户的成就感,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尊重,同时也满足了“虚荣心”,甚至还会因为虚荣心而得到真正的好处——风投,所以这种社群模式自然会在创业群体中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给客户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客户体验到成就,这是让客户感受到“我是社群核心”的原则之一。
小米之所以提出“米粉节”,不在于这一天发布新品,更是为了给社群带来仪式感——其他品牌的粉丝很少有专属身份认证,但米粉却有可能受邀进入会场成为嘉宾之一。这种对于身份的认同,让米粉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比其他品牌客户的气质高出一截。即便最终没有进入现场,众多粉丝也会在社群中进行热烈讨论,渴望自己有一天也有这样的机会。这种仪式感会让客户感觉到“社群是充满生命的”,自然就会依赖这个社群。因此,在小米之后,魅族、乐视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自己的专属节日,以此给粉丝带来尊重。
社群1.0、2.0时代,多数社群都是一个松散的结构,更多是品牌通过QQ群这样的渠道发布信息,很少关注客户们的活动。而社群3.0时代,单纯的媒体属性已经残缺,它无法给客户带来心灵上的关怀。3.0时代的社群,更像是一个家庭,客户除了得到信息,还应该可以参与到品牌的建设、推广之中,甚至要担任一定的职务,这样才能让他感受到自己是社群的核心。
客户需要的是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媒体通知。
图1.2.3.1 乐视电视上市前的微博营销
乐视电视在上市之前,开展了多种不同的活动,一方面这是一种广告促销模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刺激社群活力,让客户不仅了解乐视TV的相关信息,更能够给客户带来真正的福利。并且,这种福利是多重的,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心理需求。
社群3.0的这种变化,源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爆发。微博、微信、LinkedIn、YY,众多社交软件的出现,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所以,如果没有活动的支撑,不能让客户真正在社群中刷出自己的“存在感”,那么社群3.0的建设就是不成功的。
真正依赖社群的客户,感受到自己是核心的客户,会有这样一种心理:社群实现了我在现实中追求、却又无法得到的梦想。如果都是现实,为什么在社群里面再接受这些东西?就像小米的主题设计大赛,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必须依托社群的力量才能完成;再如线下活动中分享自己的DIY作品,这同样需要借助社群的力量。
从这一点上来说,参与感与新鲜感,是给予客户“我是社群核心”的所在。
社群3.0时代,无论模式、内容如何与众不同,人,是各种建设的核心。只有形式,没有真正让人感动的要素,这是传统的商业模式,即便使用了众多的平台和渠道。唯有把握客户的心理,找到人的痛点,社群才能真正建立,并给品牌带来截然不同的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