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名食典故,妙趣横生

【学习目标】

1.能讲述本节载入的十大美食故事,丰富饮食文化知识。

2.能借鉴经典美食技术,学习制作一道美食佳肴,提高厨艺。

3.搜集美食典故和名家食味故事,养成坚持积累的学习习惯。

【导学参考】

1.组织一次故事会,各组选两名同学借助多媒体、图片或实物讲述美食故事。

2.借鉴经典美食技术,每人制作一道菜肴展示品尝,或拍成照片交流体会。

3.拓展学习:每人收集3~5道经典菜肴或名家食味故事,全班整理汇编。

中国菜源远流长,众多风味佳馔深受食者喜爱与推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食典故流传至今,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历史故事、一则则人物轶事、一个个佳话传说,为流芳千古的美食增添了文化的芳香与浪漫。在这里,我们借尺寸篇幅介绍几道美食故事,以飨读者。

2.2.1 食疗养生的“曹操鸡”

“曹操鸡”是安徽合肥的传统名菜,始创于三国时期。

相传三国时期,合肥地处吴楚临界,为兵家必争之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领80万大军南下攻打吴国,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行至庐州(今安徽合肥)时,因操劳过度,头病发作,卧床不起。行军膳房厨师遵照医嘱,选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好酒,精心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十分喜爱,头病渐愈,身体很快康复,尔后进餐常食此鸡。“曹操鸡”声名便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此菜选用当地仔鸡,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骨酥肉烂,滋味特美,食后余香满口,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健体之功效,深受游客赞美,可谓闻名遐迩。

2.2.2 道法自然的“叫花鸡”

“叫花鸡”,又称“富贵鸡”,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极富传奇色彩。

传说一位叫花子得了只鸡,没处烹饪,就把鸡杀了,也不洗,也不褪毛,只用拾来的荷叶包了,外面涂上泥,架起火胡乱的烧起来。烧好了,他砸掉泥一吃,竟分外的鲜美,从此有了“叫花鸡”。后来,这种吃法流传到社会,又经过许多厨师的加工改良,“叫花鸡”成了常熟的名菜。

“叫花鸡”为什么又称作“富贵鸡”呢?这与乾隆有一段趣话故事。据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不小心流落街头,当时有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叫花鸡”送给他吃,乾隆觉得这鸡异常好吃,便问这是什么鸡,叫花子不好意思说是“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乾隆便称赞说这“富贵鸡”好吃。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的乾隆皇帝。这“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而成了“富贵鸡”。

“叫花鸡”的特点是采用泥烤技法。后来这种泥烤技法经酒楼厨师们不断改进,选用优良的肉鸡,在鸡腹中填满佐料,用西湖荷叶包好,并在煨烤的泥巴中加上绍酒,使“叫花鸡”异香扑鼻,鲜嫩酥烂,原汁原味,腹藏配料,味极鲜美。

2.2.3 充满智慧的“醉鸡”

在浙江农村,每到春节,几乎家家户户的席上都有醉鸡。这醉鸡酒香扑鼻,鲜嫩可口,食后回味无穷,是人们饮酒佐餐的佳品。

相传在浙江一个叫五夫的村庄里,住着弟兄三人,父母双亡。三兄弟互敬互爱,过着和睦的日子。后来,三兄弟陆续结了婚。老大、老二娶的都是富人家的姑娘,仗势骄纵。老三娶了个穷人家的姑娘,虽无嫁妆,可是心灵手巧,十分能干。她总是默默地操持家务,事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大哥、二哥看在眼里,有心让她当家理财,但又担心自己的媳妇倚仗娘家的钱势不服管理。三位兄弟冥思苦想,想出一个完全之法:让三人以鸡为原料比赛烹饪,规则是每人一只鸡,不加油,不配其他菜,三天内同时出菜,谁胜谁当家。

三天后,三兄弟围桌而坐,等待品尝。只见大媳妇兴冲冲地端上一锅清炖鸡,食之汤鲜而肉柴。二媳妇端上一盘白切鸡,食之爽口,嚼之有味,但略嫌清淡。三兄弟吃后没有吭声。

轮到三媳妇,只见她不慌不忙地端上一个大盖碗,揭开碗盖,一股诱人的清香溢满房间,使人食欲大振。三位兄弟急忙动箸,只觉得鸡肉又鲜又嫩,食后满口生香。两位嫂子也忍不住夹起一块鸡肉放在嘴里品味,果然酒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大家一致称赞三媳妇的鸡做得好。两位嫂嫂也心悦诚服。从此,三媳妇便名正言顺地当家理财,全家人一起过着和和美美的生活。

醉鸡的做法说来也很简单。先将鸡宰杀洗净,去内脏,烧半锅水,放入适量的葱、姜,水开后,把鸡放入锅内煮到鸡肉离骨取出,在鸡身内外薄薄地抹一层盐。把鸡晾凉后,斩成小块,码入干净的盆中,再倒入黄酒。黄酒要没过鸡块,将盆盖严,腌两天即可。因是用酒醉出来的,故名“醉鸡”。这醉鸡酒香扑鼻,美妙无比,凝聚了智慧,体现了勤劳之美。直到今天,浙江人吃醉鸡时,还会想起这位勤劳能干的三媳妇。

2.2.4 丁少保的当家菜“宫保鸡丁”

川菜中的“宫保鸡丁”名冠中华,家喻户晓。此菜是用鲜嫩鸡丁和花生米爆炒而成,味美香浓,肉质嫩脆,油而不腻,辣而不猛,是下酒佐饭的佳品。

“宫保鸡丁”是以丁宝桢的官衔命名的。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人,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封“太子少保”荣衔。清代对加有太子少保衔者,习惯上尊称“宫保”,人们就尊称丁宝桢为“丁宫保”,并把他家的炒鸡丁誉为“宫保鸡丁”。

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期间,奉恭亲王密令,杀死了慈禧太后宠爱的大太监安德海,为民除害。他还督办治理黄河水患,加强沿海防务,在地方上做了不少好事。

丁宝桢一向喜欢家乡贵州平远的“酱辣子鸡丁”。在山东,他命家厨制作这道菜时,家厨掺入了当地特产的豆酱。豆酱的甜味使鸡丁甜辣协调,口感特别,入口难忘,形成山东“宫保鸡丁”的做法。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丁宝桢因颇有政绩,升调四川总督。后又因戍边御敌有功,被光绪皇帝加封“太子少保”荣衔。丁宝桢入川做官后,应酬多了起来,举办的家宴也越来越讲究。随行家厨尝试用四川特产辣酱做这道“辣子鸡丁”,再稍加白糖调味,并用整条干制的朝天红辣椒代替捣成糊状的辣椒炼油,使这道菜的口味更加鲜辣可口,别有风味,成了丁府家宴上必不可少的当家菜,大凡来府赴宴的官员及亲朋好友都赞不绝口。

后来,“宫保鸡丁”的烹制方法传入民间,被众多菜馆争相仿制,并加以发展和提高。“宫保鸡丁”逐步成为名菜,风靡蜀中各地。清朝末年,“宫保鸡丁”随川菜走向全国。

“宫保鸡丁”随着丁宝桢走出贵州,远涉山东,又入住四川,所以它的身世一向为三地尊崇争抢。虽然“宫保鸡丁”有鲁、川、贵三种口味,但以川菜制法最为出名。

2.2.5 西湖第一珍馐“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也叫“宋嫂鱼”,是杭州菜的看家菜。它选用体态适中的草鱼,用清水氽热,装盘后淋上糖醋芡汁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享有“西湖第一珍馐”之誉。

“西湖醋鱼”的来历,相传出自“叔嫂传珍”的故事。

南宋时有宋氏兄弟,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隐居西湖边,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宋嫂年轻美貌,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企图霸占宋嫂。宋家叔嫂一起到官府喊冤告状,祈求伸张正义。不料,官府与恶霸勾结,非但没受理他们的诉讼,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官府。

宋弟为避恶棍报复,外逃他乡。临行前,嫂嫂特意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对宋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出头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宋弟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

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惩办了横行乡里的恶棍,报了杀兄之仇。可宋嫂一直下落不明。

有一次,宋弟在赴筵席间吃了一道鱼菜,味道正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他连忙追问鱼菜的由来,经询问,这鱼果真是嫂嫂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嫂嫂为了避免恶棍纠缠,隐姓埋名,躲入官家做厨工。叔嫂二人始得团聚,宋弟辞官回家,叔嫂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后人仿宋嫂烹鱼之法制成“西湖醋鱼”,于是这道美味也就随“叔嫂传珍”的美名,历久不衰地流传下来,成为杭州名馔。

“西湖醋鱼”以杭州楼外楼菜馆所烹制最负盛名,慕名前往品尝者甚众。

2.2.6 康熙赐名的“八宝豆腐羹”

“八宝豆腐羹”是江南名菜,康熙赐名。它的做法是将虾仁、鸡肉、火腿、香蕈、蘑菇、莼菜、松子、香葱等配料切成细小的丁状,与特制的嫩豆腐片一起入鸡汤烹制而成。此菜色泽艳丽,汤鲜味浓,鲜嫩滑润,异香扑鼻。

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第一次南巡时,暂住苏州织造府衙。主管织造府的曹寅殷勤侍候,请名厨精心烹制山珍海味,无奈康熙旅途劳顿,面对珍馐美馔却味同嚼蜡,这可急坏了曹寅。他多方苦寻,用重金聘请苏州“得月楼”当家名厨张东琯,要求他做出既清淡鲜爽,又具有江南风味的苏式菜。临危受命的张东琯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以江南的时鲜菜果,做出八道色香味美的佳肴,使康熙帝胃口大开,并对其中的“八宝豆腐羹”钟爱有加。

回京时,康熙帝还把张东琯带回京城,赏他五品顶戴,调进御膳房工作。康熙对这道“八宝豆腐羹”十分偏爱,百吃不厌。后来还把它作为宫廷珍品赏赐给告老还乡的大臣,以示对其一生工作的奖赏。御膳房专门印制了“八宝豆腐羹”的配方,受到赏赐的大臣需交上一笔孝敬御膳房的“小费”后方能得到配方,为此常有人叫苦不迭。“八宝豆腐羹”便随着回乡的官吏传到四面八方。

2.2.7 深情别意的“霸王别姬”

“楚汉之争”时,刘邦在鸿门宴机智脱身之后,养精蓄锐,势力一天天壮大,最后联合各路诸侯反抗项羽,在垓下对项羽形成包围之势。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项王慷慨悲歌,项羽的爱妃虞姬盛装舞而和之。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嘱托项羽如若兵败,退守江东,随后虞姬自刎而死。项羽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乌江,最后终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身亡。项羽与虞姬最后的诀别,成了传唱千古的凄美爱情绝响。

“霸王别姬”的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霸王别姬”这道菜肴是徐州名馔,原名“龙凤烩”。相传项羽称霸定都彭城(徐州)举行开国大典时,虞姬亲自设计了“龙凤宴”。“龙凤烩”是“龙凤宴”中的主要大菜。其料用乌龟与雉,寓意龙凤相会,现以鳖、鸡取代。近年风靡一时,成为喜庆宴上不可缺少的大菜。

现在各地做“霸王别姬”的用料、制法各有演绎。这道菜汤汁清澄,味鲜醇厚,鸡、鳖肉质鲜嫩酥烂,营养丰富,为筵席肴馔中的上品,有滋养肺阴、温煦肾阳之功效。

2.2.8 吉祥幸福的“全家福”

“全家福”是道非常有特色的东北名菜。它用料十分齐全,天上的、地下的、水里的,海陆空全占,名字也吉祥。

史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稳固统治,罢黜百家,焚书坑儒。当时有个儒生正好外出躲过此劫,虽是庆幸,却终日流落他乡。

转眼中秋节到了,父母思儿心切,无心过节。主人无心操办,厨子也就马虎从事。泡上两个海参,杀一只鸡,买一斤猪肉,胡乱烧在一起,敷衍了事。正当两位老人孤闷忧虑,不思茶饭的时候,儿子从天而降,二老喜出望外,吩咐家人重新摆桌加菜。匆忙间厨子来不及买菜,就把剩下的海参、鸡脯和猪肉加上各种调料精心烹制,烩成满满一大碗。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一顿团圆饭,越吃越觉得有味道。平素咬文嚼字的儒生就问厨子这道菜的名字,厨子为一家人能团圆高兴祝福,也为讨主人欢心,脱口而出“全家福”。

“全家福”以它独特的美味和吉祥的名字赢得人们的喜爱。现在,东北人在聚会和过年过节时,都要吃“全家福”。据说这道菜在全国也很受欢迎,主料和制作大同小异,只是传说不一样。

“全家福”还另有一种传说。

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南京,两江总督备好盛宴为皇上接风洗尘。总督搜尽江南的珍奇美食,想博得皇帝的欢心,可是乾隆帝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眉头紧锁,一直不肯动筷。总督知道皇上非常不满这桌没有特色的大餐。赶紧同最有经验的家厨商量补救的办法。这位见多识广的名厨果然身手不凡。只见他异常沉着地从原有的菜肴中挑出火腿、海参、鸡脯、玉米、干贝、冬笋、虾米、海米等十几种食料,经过仔细调味、配菜、烹炒、淋芡……一会儿功夫,就从锅里盛出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大杂烩,呈献给皇上。乾隆帝有滋有味地品尝之后,眉开眼笑。饭后竟要求召见厨师。

那位家厨不知深浅,非常紧张,跪在皇上面前不敢抬头。皇上说:“此菜口味别致,朕甚满意。但不知如何称呼?”厨师答道:“奴才不敢狂言犯上。这菜并没有花样,只是奴才想到皇上洪福齐天,选用的材料当一应俱全,菜名应该称全……全……”乾隆见厨师紧张得话也说不连贯,就想替他解围,脱口而出:“就叫‘全家福’,你看如何?”厨师连连称是,再三叩谢皇恩。总督等人也连称:“妙哉!妙哉!”乾隆非常高兴,让人重赏了厨师。从此,“全家福”也就成了一道闻名遐迩的名菜。

2.2.9 鲜香麻辣的“鱼香肉丝”

在“川、粤、闽、苏、浙、湘、徽、鲁”八大菜系中,“鱼香肉丝”属于川菜。

相传很久以前,四川有一户生意人家,全家人都喜欢吃鱼。烧鱼时,对调味十分讲究,一定要放一些葱、姜、蒜、酒、醋、酱油等去腥增味的调料,家里也常常备有很多烧鱼的配料。一天晚上,女主人烧好了一道鱼肴,又去炒制另一道肉菜时,为了不使配料浪费,就把烧鱼用剩的配料都放在这道肉菜里。做完之后,她又十分担心,怕因此影响菜肴的味道,而使家人不满。正在发呆之际,她的丈夫回家了。不知是饿急了,还是感觉这碗菜太特别了,还没等开饭,丈夫就用手抓着吃,一副狼吞虎咽的样子。一边吃一边迫不及待地问菜是用什么做的。女主人不知缘故,结结巴巴正不知如何回答,却意外发现丈夫喜形于色,连连称赞菜的味道好,还不断地追问:“这么好吃是用什么做的?”

女主人一颗忐忑的心落了地,随后才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原来这道菜是误用了烧鱼的配料,才会这样别具风味,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后来这道菜经过四川人若干年的改进,形成系列鱼香菜肴,现已列入四川菜谱。如鱼香猪肝、鱼香肉丝、鱼香茄子和鱼香三丝等正以独特风味风靡全国。

2.2.10 香飘四邻佛闻弃禅的“佛跳墙”

“佛跳墙”原名“坛烧八宝”“福寿全”,是福建的名菜。这道菜松软脆嫩,汤浓鲜美,香味浓重却不腻,味中有味,回味无穷。

关于这道菜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佛跳墙是一帮乞丐发明的。这些乞丐每天拎着破瓦罐到处要饭,把饭店里各种残羹剩饭放在一起。有一天,一位饭店老板出门,无意间闻到街头有一股奇香。他顺着香味找过去,发现一个乞丐正把破瓦罐放在火中烩炖,罐里是各种剩酒剩菜。这位老板由此得到启示,回到店后把各种原料放在一个坛子里,再加进一些酒,就有了这道“佛跳墙”。

另一种说法与新媳妇“试厨”的婚俗规矩有关。据说有个娇生惯养的女子,不会做菜,出嫁前为试厨这件事发愁。母亲为女儿想尽了办法,将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找出来,把每道菜的用料都配好,并用荷叶装成小包,反复叮嘱女儿每道菜的烹制方法。可是这位媳妇慌乱中忘记了烹调方法。

试厨的前一天晚上,这位新媳妇进了厨房,把母亲包好的各种原料一一解开,原料堆满了桌,她却无从下手。正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又听到公婆要进厨房。新媳妇怕公婆挑剔,看桌边有个酒坛,连忙将所有的原料都倒进坛子里,顺手用包原料的荷叶将坛口盖住,并把酒坛放到快灭火的灶上。想到明天要试厨,新媳妇怕自己无法应付,就悄悄回到了娘家。

第二天,宾客都到了,却找不到新媳妇。公婆来到厨房,发现灶上有个酒坛,还是热的。掀开坛盖,浓香四溢,宾客们闻到香味连连称赞,这就是最原始的“坛烧八宝”。

另有一种说法是:光绪丙子年,福州官银局的一位官员,在家中宴请当时的布政使周莲。这位官员的夫人是位烹饪高手。她将鸡、鸭、猪肉一同放进绍兴酒坛里煨,制成的佳肴香气扑鼻,周莲尝后赞不绝口。回到府中,向家厨郑春发一一描绘那道菜,还亲自带着郑春发向官员夫人请教。后来,郑春发又在菜里加了鲍参翅肚,起名为“坛烧八宝”,味道更胜一筹。

光绪丁丑年,郑春发辞厨,自己开菜馆谋生,取名“聚春园”。“坛烧八宝”是聚春园的招牌菜。后来,郑春发不断改进做法,又取了个吉祥的名字“福寿全”。“福寿全”使聚春园名声大噪,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一天,几个秀才前来聚饮,当“福寿全”的酒坛端上桌时,秀才们闻香陶醉,吃后更是拍案叫绝。有一个秀才赋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是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菜的香味太诱人,意思连佛都会动凡心,由此更名“佛跳墙”。而且在福州话里,“福寿全”与“佛跳墙”的发音非常相近。

制作方法:取海参、鲍鱼、干贝、猪蹄筋、鱼翅、鱼唇、鱼肚、火腿肉、鸡、鸭、鸽蛋及冬笋、肉骨汤、绍酒、酱油、冰糖、姜、八角等作料,以荷叶密封于酒坛中,然后用木炭文火煨制而成。 4VgRhOW7/HYSKtohbSf03tMrLosk0rTc7gKB756SAAqlbTtIG6RAO1OD05LNmH4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