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从挫折中恢复愉快心情的心理素质。这种能力对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人,只要活着,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心理承受力强的人面对这些,会以乐观的态度去战胜,跨过坎坷,走向成功;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则选择逃避,于事无补。
吴冠中17岁开始学画,曾留学法国巴黎,学成回国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讲师。他没有料到,自己满怀热情为艺术而来,却陷入了另一个旋涡。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他稀里糊涂地变成了“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堡垒”,艺术生命从此冻结。
1970年,吴冠中被下放到河北鹿县某军队驻地,参加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刚到那儿,指导员第一句话就是:“把所有画具统统给我收起来,你的任务就是改造思想。新中国是我们用枪杆子打出来的,不是你们用笔杆子画出来的。”但什么都可以做,除了画画,这几乎要了他的命。
吴冠中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于是被指派去看管一群鸭子。有一次,突然死了一只小鸭子,于是大祸临头。全连立即召开批判大会,说他故意打死贫下中农的鸭子,这是阶级报复。后来查明,小鸭子是吃错了东西才死的。他的地位,还不如一只鸭子。
两年后,政治空气有所松动,他终于得到允许,只要完成劳动任务就可以画画。他欣喜若狂,心中积压了多年的创作热情,重新迸发。可是他竟连画架都找不到了,只好就地取材,找了个粪筐代替,柳条编的粪筐,很高还臭烘烘的。每天出去劳动时,他都把粪筐背在身上,劳动结束后,就将粪筐倒扣在地上,再把画板立在上面。
兴奋几天,问题又来了。北方是大片的平原,除了庄稼还是庄稼,到处都一模一样,没山没水,就连块高地都找不到,而他最擅长画风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没办法,吴冠中就找来一块大石头,对着它努力构思,凭着想象,把石头画成了一座大山,上面山花烂漫。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一刻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整整30年,直至“文革”结束,吴冠中的艺术春天才姗姗来迟,一代大师终于破土而出。1992年3月,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吴冠中画展,这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在世的中国画家办展。2002年初,吴冠中又高票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
后来有人问他,“对于这几十年走过的路,您有何感想?”他没有愤怒指责,也没有激动自豪,只是平静地说:“我被埋在土里三十年,肥料把我养得很足。”
启示:人生其实应该是一种态度。有些事情我们无力改变,但心态是由自己掌控的。与其愤世嫉俗、自甘沉沦,倒不如坦然面对、默默积蓄,即便你被埋在土里,也要做一颗种子,奋力成长。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及时出手相助。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锻炼来促进健康发展。为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父母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心理操练”: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出点难题,在孩子失败、失意时给予鼓励,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参与竞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