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子项目一:猪的概况

1.人类对猪的基本认识

在人们的心目中,猪恐怕是最老实的家畜,它不像狗那样聪明,懂得主人的心思,跟随主人前后,极尽讨好之能事。其长着一副圆乎乎、胖墩墩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显得老实本分。猪的懒惰在动物界是出了名的,它之所以在所有家畜中是长得最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活动少。除在进食的过程中活动外,猪难得有做什么大运动量的运动,更不用说操心劳累了。猪的脏也是尽人皆知的,虽然它的不讲卫生有着客观上的原因,但它一辈子几乎都在一间栏里吃、住、拉、撒,满身粘着屎尿,给人恶心的感觉。因缘于猪的上述一些特点,它往往成为了蠢笨、懒惰、贪婪、丑陋的代名词。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被使用时,带有深厚的贬义色彩。

猪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猪出生后5~12个月可以配种,平均寿命为20年。猪好像总是被人以为很笨,这可是误解,猪事实上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看似憨厚,其实很有点小脾气。现在已经出现了专职做宠物的小猪,实在很可爱。

最近,有人对猪的生活习性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之后,证明猪是一种善良、温顺、聪明的动物。它既不像牛、马那样俯首帖耳,也不像山羊那样蛮横凶狠;既不像猫那样忘恩负义,更不像狗那样谄媚乞怜。在很多方面,狗还不如猪聪明呢!猪经过训练后,不但能像狗一样掌握各种技巧动作,而且它的受训时间比狗还要短。经过专门训练的猪,有的会跳舞、打鼓、游泳;有的会直立推小车;有些比较聪明的猪还可以当“猪犬”使用;有的甚至还能用鼻子嗅出埋在土里的地雷。

2.猪的贡献

•猪肉:人类的主要食品之一;

•猪皮、猪鬃:可做工业原料;

•猪血:制造三合板黏结剂和胺杀菌剂;

•猪胰岛素:治糖尿病、甲状腺病;

•猪脑垂体:治关节炎、风湿和白细胞增多;

•猪心原生瓣膜:做人造心脏瓣膜。

3.猪的节日

•法国特莱苏巴西镇每年7月21日举行“猪节”;

•美国每年3月1日为“全国爱猪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每隔4年在1月14日举行“家猪庆典节”。

4.猪的传说

据传自从唐代开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有人在今后任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即红笔题名于雁塔。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谐音,因此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后来,这种习惯逐渐扩大,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因为火腿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因此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5.奇猪家族

•治病猪:玻利维亚热带丛林中,有一种“波克猪”,它的唾液能解毒、止血、生肌。

•绵羊猪:英国爱丁堡科学家培育的绵羊猪,既产肉,又产雪白的羊毛。

•长角猪:印尼伊里安查亚森林中,生活着前额长有一对角的猪。

•捕鱼猪:太平洋托克劳群岛上有一种猪,既能游泳,又会捕鱼。

•气象猪:玻利维亚的森林中生活着“布乐达格猪”。当地人可以根据它的叫声猛烈程度来预测天气情况。

6.猪的解剖生理特征

猪属于单胃、偶蹄、杂食动物。其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

6.1 猪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

6.1.1 骨骼

图1.1

6.1.2 肌肉

猪的肌肉分为头、躯干和四肢肌肉,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

•猪的颈部、臀部、股部肌肉发达,是肌肉注射的主要部位。

•腹股沟管内处的腹壁薄弱,抗张力性差,易发生腹股沟疝或阴囊疝。

•猪的肌肉肌纤维细,肉质好。

6.2 猪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

6.2.1 猪的消化系统构造

猪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唾液腺、胃腺、肠腺等组成。

图1.2

6.2.2 猪的消化系统特点

•口腔:较长,上唇厚,与鼻端一起形成吻突,有拱土觅食的作用。

•胃:猪胃为单室胃,容积相对较大呈弯曲的囊状,横位于腹前部。

•小肠:猪的小肠全长为15~21 m,前接胃的幽门,后通盲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段。

•大肠:分盲肠、结肠和直肠,长4~4.5 m,直径比小肠粗。

•肝:猪的肝发达,呈淡红色,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紧贴于膈的后面。

•胰:位于十二指肠的“乙”状弯曲内,灰黄色,近似三角形。

6.2.3 猪的消化生理特点

猪属于杂食动物,虽然在大肠中也有大量微生物,并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但缺乏牛、羊等复胃动物那样体积很大的前胃。因此,猪在一般饲养条件下,主要依靠机械和化学消化,生物消化不占重要地位。

猪有坚硬的吻突,可以掘地寻食,并靠尖形的下唇将食物送进口腔内。猪咀嚼食物较细致,咀嚼时下颌多作上下运动,横向运动较少。

猪的胃腺细胞不产生水解糖类的酶类,但胃内也存在糖的消化过程,这主要是依靠唾液淀粉酶和植物性饲料含有的酶来完成。

6.3 猪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

6.3.1 猪的呼吸系统构造特点

猪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其特点如下:

•喉较长,声门裂较窄;

•猪肺分叶明显;

•猪肺的外表面用肉眼可清楚地看到明显的肺小叶。

6.3.2 猪的呼吸生理特点

猪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5~24次/min。

6.4 猪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

6.4.1 猪的泌尿系统构造特点

猪泌尿系统由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组成,其特点如下:

•肾呈蚕豆形,长而扁,棕黄色;

•左、右两肾对称,位于第1~4节腰椎腹侧的脂肪囊中,脂肪囊发达;

•为平滑多乳头肾,其皮质比髓质厚。

6.4.2 猪的泌尿生理特点

成年猪每天排尿2~6 L,尿的颜色较淡,新鲜尿液接近中性。

图1.3

6.5 猪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征

6.5.1 公猪的生殖系统构造特点

公猪的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阴囊、精索、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阴茎和包皮组成,具有如下特点:

•公猪的睾丸发达,椭圆形,位于肛门下方的阴囊内;

•阴囊位于肛门下方,与周围皮肤的分界不明显;

•猪的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特别发达,所以每次射精量很大;

•猪的阴茎呈细长的圆柱形,海绵体不发达;

•猪的包皮呈管状,包皮腔很长,包皮口很窄。

6.5.2 公猪的生殖生理特点

公猪的性成熟年龄因品种、个体差异、环境温度不同而差异大,一般4~5个月龄性成熟;7~8个月龄,体重达50~60 kg可初配,猪一次交配可多次射精,射精量大,一般可达150~300 mL。

6.5.3 母猪的生殖系统构造特点

母猪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尿生殖前庭、阴唇、阴蒂等构成,其特点如下:

•未成熟的小母猪卵巢小,呈卵圆形,表面光滑淡红色;接近成熟时,呈桑葚状;性成熟后及经产母猪,似一串未成熟的葡萄状。

•母猪的子宫属双角子宫。子宫角细而弯曲,似小肠,但壁较厚。

图1.4

6.5.4 母猪的生殖生理特点

母猪的性成熟及初配年龄同样因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8~10个月龄可开始配种,10~15岁失去繁殖能力。

猪为多胎动物,常年发情。发情周期为21d左右,发情持续期为2~3 d,妊娠期为114 d左右。哺乳期为21~60 d。

7.我国优良地方猪种

7.1 东北民猪

7.1.1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各地,分大、中、小三种类型,又分别称为大民猪、二民猪和荷包猪。

7.1.2 外形特征

全身黑色,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背腰平,四肢粗壮大,乳头7对。

图1.5

7.2 陆川猪

7.2.1 产地与分布

陆川猪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合浦等县,广东省高州、湛江和肇庆的大部分地区。

7.2.2 外形特征

体形较小,具有头短、颈短、耳短、身短、尾短(简称“六短猪”)的特点,体型可以用矮、短、圆、宽、肥五个字来形容,耳小而薄,向外平伸,嘴短圆,嘴端为粉红色,额纹横行,面稍凹或平直,背腰宽而下凹,腹大拖地,体围几乎相等,四肢短,多卧系,毛色除头、肩、背、臀、尾为黑色外,其余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白毛黑皮的“晕”,皮薄毛短且较细而稀疏。

图1.6

7.3 香猪( 微型猪)

7.3.1 产地与分布

香猪产于贵州省的从江县(从江香猪)、三都县(剑河白香猪)、环江县(环江香猪)、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香猪),俗称“萝卜猪”“冬瓜猪”“珍珠猪”。

7.3.2 外形特征

香猪毛色多全黑,也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头较直,耳小而薄,向西侧平伸或稍竖起,个体小,骨骼细。

图1.7

7.4 金华猪

7.4.1 产地与分布

金华猪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县。

7.4.2 外形特征

金华猪的毛色除头颈和臀尾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少数背部有黑斑,金华猪的体型较小,耳中等大,下垂,背微凹,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老鼠头”和中间型三种,现称大、中、小三种,由于中间型体型大小适中,头长短适中,额部有少量浅的皱纹,背较长且平直,四肢结实,是目前产区饲养最广的一种类型。

图1.8

7.5 太湖猪

7.5.1 产地与分布

太湖猪产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区,故属江海型,分布于二省一市的39个县,是我国目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产仔最多的一个优良地方猪种,也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繁殖性能)猪种,如江苏省的大花脸、二花脸猪、米猪、焦溪猪、礼士桥猪,上海的梅山猪、枫泾猪、沙乌头猪等,浙江省的嘉兴黑猪。

7.5.2 外形特征

太湖猪头大额宽,耳特大,柔软下垂过嘴巴,嘴短微凹,皮厚而松软,额部体侧和后腿的皮肤有明显皱褶,被毛黑色稀疏,毛丛密,皮呈淡红色或青灰色,这种特征与分布于上海的枫泾、梅山。嘉兴黑猪更显粗糙,而江苏米猪较为细致,二花猪介于中间。毛色有全黑(二黑、嘉兴、米猪)、四脚白(枫、沙、梅),乳房发育良好,有效乳头在8对以上。

图1.9

7.6 荣昌猪

7.6.1 产地与分布

荣昌猪产于重庆市荣昌和四川省隆昌两县,分布于四川省及重庆市内许多县、市,是中国地方猪种中少有的白色猪种之一。

7.6.2 外形特征

荣昌猪体格中等,一般除两眼圈及头部有大小不等的黑色斑块外,其余部位均为白色,俗称“眼镜猪”,头大小适中,面微凹,耳中等大小而下垂,背腰微凹,腹大,臀部不丰满,该猪种鬃毛价值高(长粗),一般为11~15 cm,最长达20 cm以上。

图1.10

8.我国引入的主要猪种

8.1 约克夏( 大白猪)

8.1.1 外形特征

约克夏体格高大、毛色全白,头直长或微凹,耳大向前直立、肋骨开张良好,背平直稍呈弓形,后躯发育良好,肉质紧、脂肪少、四肢粗壮、体质结实,繁殖能力及泌乳能力强。

8.1.2 生产性能

6月龄体重达90 kg,1年可达160~190 kg,成年猪体重可达350~380 kg,活产仔数达11.6头,初生重1.4 kg,断奶重8 kg,对环境不易发生应激反应。

图1.11

8.2 长白猪( 兰德瑞斯猪)

8.2.1 外形特征

长白猪毛白色,体躯呈流线型,前轻后重,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向前下方倾斜,背腰特长,肋骨16对,较一般多1~2对,腹线平直,大腿丰满充实,由于整体成流线型,外观有清秀之感。

8.2.2 生产性能

长白猪产仔数高于其他国外猪种且较稳定一,般在11头左右,6月龄体重达90 kg以上,成年猪体重可达300 kg以上。长白猪产于丹麦,由英国大白猪与当地土种白猪杂交改良,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世界最优秀的瘦肉型猪种。该猪种以体长、毛全白而得名,体呈流线型、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泌乳量高,窝均活产仔达11头左右,各国利用丹麦长白培育成自己的长白猪系,如英系、荷系、瑞典长白、德国长白等。

图1.12

8.3 杜洛克

杜洛克(Duroc)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在19世纪60年代育成,它的主要亲本是纽约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故1883年命名为杜洛克泽西,现简称杜洛克,它和Hampshire是目前在美国分布最广的一个猪种。

8.3.1 外形特征

杜洛克全身棕红色,但深浅不一,其金黄色、深褐色等都是纯种。头较小而清秀,耳中等大小前倾,面微凹,体躯深广,背平直或略呈弓形,后躯发育好,腿部肌肉丰满,四肢较长,生活力强,容易饲养。

8.3.2 生产性能

杜洛克成年公猪体重达340~450 kg,母猪达300~390 kg。性温顺,母性较强,育成率高,胴体品质良好,平均产仔数10头,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达65%。

图1.13

8.4 皮特兰猪

8.4.1 外形特征

皮特兰猪产于比利时。体躯呈方形,体宽而短,四肢短而骨骼细,肌肉特别发达,被毛灰白,夹有黑色斑块,还有的杂交部分红色,耳中等大前倾。

8.4.2 生产性能

产仔数9.7头,背薄,胴体瘦肉率66%以上,饲料转化效率2.65,肌肉的肌纤维较粗。

8.4.3 缺点

50%的猪有氟烷性隐性基因,应激综合征明显,易PSE肉,体过丰满,四肢病,产后乳汁少,受胎率低。

图1.14

9.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的生物学特性是指猪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的猪种或类型,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9.1 食性广、 饲料转化率高

猪属单胃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与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具有杂食性,既能吃植物性饲料,又能吃动物性饲料。“猪吃百科草、只要你去找”,猪吃的饲料很广泛,除了有毒、有苦酸味、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吃外,几乎所有的饲料都吃,特别喜爱甜食。

猪的贲门腺占胃的大部分。猪幽门腺比其他动物宽大。猪胆囊的浓缩能力很低,且肝胆汁的量也相当少。

表1.1 猪、牛、马采食量和消化速度的比较

猪是杂食性的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它的胃是单室胃,能广泛地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对饲料的利用能力较强。猪的采食量大,但很少过饱,消化道长,消化极快,能消化大量的饲料,以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因此喂猪时必须喂饱。据统计,猪对精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75%~77%,也能较好地消化青粗饲料,对青草和优质干草的有机物消化率分别可达到64.6%和51.2%。猪虽耐粗饲,但是对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而且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对日粮的消化率也就越低。因为猪胃内没有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几乎全靠大肠内微生物分解。它既不如反刍家畜牛、羊的瘤胃,也不如马、驴发达的盲肠。因此,在猪的饲养中,注意精、粗饲料的适当比例,控制粗纤维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易消化性。当然,猪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随品种和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我国地方猪种较国外培育品种具有较好的耐粗饲料特性。

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仅次于鸡,而高于牛、羊,对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高。表1.2资料说明,按采食的能量和蛋白质所产生的可食蛋白质比较,猪仅次于鸡,而大大超过牛和羊。从这个意义上讲,猪是当之无愧的节能型肉畜。此外,猪有择食性,能辨别食物的味道,饲料的适口性直接影响猪的采食量。因此,配制猪的日粮时要注意适口性和易消化性。

表1.2 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与生产各种肉类蛋白质的能量消耗

Pond.w.G.etal.Swinge Production and Nutrion,1984:17.

9.2 繁殖力强

与其他家畜相比,猪的繁殖力最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成熟早。猪一般4~5月龄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据报道,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公猪3月龄开始产生精子,母猪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3个月,太湖猪7月龄亦有分娩的。

2)妊娠期短。猪的妊娠期只有114 d,1岁时或更短时间可以第1次产仔。发情不受季节限制,1头母猪1年可产2胎,若缩短哺乳期,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以达到2年5胎或1年3胎。

3)多胎高产。猪是常年产仔的多胎动物。在生产实践中,猪的实际繁殖效率并不算高,母猪卵巢中存卵原细胞11万枚,但在它一生的繁殖利用年限内只排卵400个左右。母猪每次发情期可排卵12~20枚,产仔8~12头,1年可生产20头左右仔猪,比牛、马、羊的繁殖力都强;公猪一次射精量200~400 mL,含精子数200亿~800亿个,可见,猪的繁殖效率潜力很大。试验证明,通过外激素处理,可使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排卵30~40个,个别可达80个,产仔数个别高产母猪1胎也可达15头以上。这就说明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繁殖措施,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采用先进的选育方法,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效率是可能的。我国太湖猪的产仔数高于其他地方猪种和外国猪种,窝产活仔数平均超过14头,个别高产母猪一胎产仔超过22头,最高纪录窝产仔数达42头。

4)世代间隔短。一般平均1.5年为1个世代,是牛、马的1/3,若头胎留种,则世代间隔可缩短至1年。

9.3 生长期短, 积脂力强

猪的生长发育很快,生后6月龄,体重平均在80 kg左右即可上市提供肉食。一般每增重1 kg需3 kg精料。在肉用家畜中,猪和马、牛、羊相比,无论是胚胎期还是生后生长期都是最短的(见表1.3)。

表1.3 各种家畜生长期比较

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出生时发育不充分。例如,头的比例大,四肢不健壮,初生体重小(平均只有1~1.5 kg),仅占成猪体重的1%,各器官系统发育也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因此,初生仔猪需要精心护理。

猪出生后为了补偿胚胎期内发育不足,生后两个月内生长发育特别快,30日龄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为一月龄的2~3倍,断奶后至8月龄前,生长仍很迅速,尤其是瘦肉型猪生长发育快,是其突出的特性。在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条件下,一般160~170日龄体重可达到90~110 kg,即可出栏上市,相当于初生重的90~100倍。而牛和马只有5~6倍,可见猪比牛、马相对生长强度大10~15倍。

生长期短、发育迅速、周转快等优越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点对养猪经营者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深受养猪生产者的欢迎。

肉猪的生长规律,正如俗语所说的“小猪(小架子)长骨、大猪(大架子)长肉、肥猪长油”。猪利用饲料变为脂肪的能力很强,为阉牛的1.5倍左右。因此便于育肥出栏。

与牛、羊、马相比,猪胚胎期和生后生长期最短,生长强度最大。猪胚胎期为3.8个月,牛、羊、马分别为9.5,5.0,11.3个月。猪的出生后生长期为1.5~2.0年,牛、羊、马分别为3~4、2~3、4~5年。仔猪出生后的生长速度特别快,1月龄时可达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10~13倍,断奶后到8月龄以前,生长仍很迅速。猪在接近6~8月龄时的体重相当于初生重的75~80倍,牛、马只有5~7倍。

猪在6月龄以后,在体内有强烈沉积脂肪的能力。猪食入1 kg淀粉,沉积脂肪356 g,为牛的1.4倍;食入1 kg脂肪,沉积脂肪880 g,为牛的1.7倍;食入1 kg蛋白质,沉积脂肪363 g,为牛的1.5倍。

9.4 肉质好, 屠宰率高

猪肉与牛、羊肉比较,含水分少,含脂肪和热量高。猪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其肌纤维较牛、羊细,而且肌间充满脂肪粒,因而猪肉品质优良,肉嫩而味美,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动物性营养物质。

9.5 猪的适应性强

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除因宗教和社会习俗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从生态学适应性看,主要表现对气候寒暑的适应、对饲料多样性的适应、对饲养方法(自由采食和限喂)和方式(舍饲与放牧)上的适应,这些是它们饲养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猪如果遇到极端的变动环境和极恶劣的条件,猪体出现新的应激反应,如果抗衡不了这种环境,动态平衡就遭到破坏,生长发育受阻,生理出现异常,严重时就出现病患和死亡。

9.6 猪的生物学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提高猪的年生产力。利用猪具有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改进措施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潜能和生产能力。例如,把断奶期由60 d提前到21~28 d,年产仔2.5胎以上。

2)缩短猪肉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猪生长期短、生长强度大的特征,充分挖掘猪的生长潜力,缩短生长期。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应用全价配合饲料,采用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疫病等措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充分利用猪杂食性的特点,结合使用本地价廉的农副产品和优质粗饲料,降低养猪成本。

4)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利用猪嗅觉灵敏的特点,训练猪定点排粪,减少清扫时间;利用听觉灵敏的特性进行调教,用公猪的叫声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等,减少人工鉴定时间及成本。

10.猪的行为特性

行为是动物对某种刺激和外界环境适应的反应,不同的动物对外界的刺激表现不同的行为反应,同一种动物内不同个体行为反应也不一样,这种行为反应可以使它能从逆境中赖以生存、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动物的行为习性有的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还有的取决于后天的调教、训练等外来因素,这些行为反应则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猪和其他动物一样,对其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等反应,在行为上都有特殊的表现,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随着养猪生产的变革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猪的行为活动模式及其机理,以及调教方法,广泛应用于养猪生产,尤其是在畜牧业日趋集约化的情况下,全舍饲、高密度、机械化、专业化流水式高效生产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妨碍了猪的正常行为习性,不断发生应激反应。这种人为环境与猪行为之间的矛盾只能从猪适应反应着手,加强调教,发挥猪后效行为潜力,使其后天行为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如果我们掌握了猪的行为特性,科学地利用这些行为习性,根据猪的行为特点,制订合理的饲养工艺,设计新型的猪舍和设备,改革传统饲养技术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创造适于猪习性的环境条件,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0.1 热调节行为

成年猪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层厚、散热难、被毛少、表皮层较薄,对光化性照射的防护力差,适宜温度为20~23℃。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2~32℃。当环境温度不适宜时,猪表现出热调节行为,以适应环境温度。猪是相对不耐热的动物。当环境温度过高时,猪会自觉在粪尿或湿处打滚,为了有利于散热,躺卧时四肢张开,充分伸展躯体,呼吸加快或张口喘气。猪在35℃、相对湿度65%的环境中不能长期忍受。

当温度过低时,猪则蜷缩身体,最小程度地暴露体表。站立时表现夹尾、曲背、四肢紧收,采食时也表现为紧凑姿势。体温调节行为:猪是恒温动物,在适宜温度下,靠热传导、热辐射、热蒸发以及空气对流进行散热调节,靠自我调节的摄食量调节产热。现代基因型猪的背膘趋薄,既不耐寒,又不耐热,尽管随年龄的增长,耐寒力会有所提高。猪的表皮层较薄,被毛稀疏,在炎热环境下,能吸收大量的热辐射,环境的高温容易传导猪体内;猪的汗腺甚少,在高温环境中蒸发散热能力差,故小猪与大猪均怕热,尤其是肥猪。

10.2 群居行为

猪喜定居漫游,群体位次明显,爱好清洁,猪具有合群性,习惯于成群活动、居住和睡卧(群居行为)。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结对是一种突出的交往活动,猪群体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接触和保持听觉的信息传递。在无猪舍的情况下,猪能自我固定地方居住,表现出定居漫游的习性,猪有合群性,但也有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和欺生的好斗特性,猪群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一个稳定的猪群是按优势序列原则,组成有等级制的社群结构,个体之间保持熟悉、和睦相处,当重新组群时,稳定的社群结构发生变化,则爆发激烈的争斗,直至重新组成新的社群结构。猪群具有明显的等级,这种等级刚出生后不久即形成,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内,为争夺母猪前端乳头会出现争斗行为,常出现最先出生或体重较大的仔猪获得最优乳头位置。同窝仔猪合群性好,当它们散开时,彼此距离不远,若受到意外惊吓,会立即聚集一堆,或成群逃走,当仔猪同其母猪或同窝仔猪离散后不到几分钟,就出现极度活动,大声嘶叫,频频排粪尿,年龄大的猪与伙伴分离也有类似表现。猪群等级最初形成时,以攻击行为最为多见,等级顺位的建立,是受构成这个群体的品种、体重、性别、年龄和气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体重大的、气质强的猪占优位,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占优位,公比母、未去势比去势的猪占优位。小体型猪及新加入原有群中的猪则往往属于次等,同窝仔猪之间群体优势序列的确定,常取决于断奶时体重的大小,不同窝仔猪并圈喂养时,开始会激烈争斗,并按不同来源分小群躺卧,24~48 h内明显的统治等级体系就形成,一般是简单的线型。在年龄较大的猪群中,特别在限饲时,这种等级关系更明显,优势序列既有垂直方向,也有并列和三角关系夹在其中,争斗优胜者,次位排在前列,吃食时常占据有利的采食位置,或优先采食权。在整体结构相似的猪群中,体重大的猪往往排在前列,不同品种构成的群体中不是体重大的个体而是争斗性强的品种或品系占优势。优势序列建立后,就开始和平共处的正常生活,优势猪的尖锐响亮的噜声形成的恐吓和用其吻突佯攻,就能代替咬斗,次等猪马上就退却,不会发生争斗。

猪不在吃睡地方排泄粪尿,喜欢在墙角、潮湿、蔽荫、有粪便气味处排泄。因此可以利用“群体易化作用”来调教仔猪学吃饲料和定点排泄。

10.3 争斗行为

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的活动。在生产实践中能见到的争斗行为一般是为争夺饲料和地盘所引起,新合并的猪群内相互交锋,除争夺饲料和地盘外,还有调整猪群居结构的作用。当一头陌生的猪进入一群中,这头猪便成为全群猪攻击的对象,攻击往往是严厉的,轻者伤皮肉,重者造成死亡。如果将两头陌生性成熟的公猪放在一起时,彼此会发生激烈的争斗。它们相互打转、相互嗅闻,有时两前肢趴地,发生低沉的吼叫声,并突然用嘴撕咬,这种斗争可能持续1 h之久,屈服的猪往往调转身躯,号叫着逃离现场,虽然两猪之间的格斗很少造成伤亡,但一方或双方都会造成巨大损失,在炎热的夏天,两头幼公猪之间的格斗,往往因热极虚脱而造成一方或双方死亡。猪的争斗行为,多受饲养密度的影响,当猪群密度过大,每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会造成猪群吃料攻击行为增加。降低饲料的采食量和增重,这种争斗形式一是咬其对方的头部,二是在舍饲猪群中咬尾争斗。新合群的猪群主要是争夺群居次位,而争夺饲料并非为主,只有当群居结构形成后,才会更多地发生争食和争地盘的格斗。

10.4 探究行为

猪被认为是最聪明的家畜,胜过马和狗。猪的探究行为包括探查活动和体验行为。猪的一般活动大部来源于探究行为,大多数是朝向地面上的物体,通过看、听、闻、尝、啃、拱等感官进行探究,表现出很发达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是指对环境的探索和调查,并同环境发生经验性的交互作用。猪对新近探究中所熟悉的许多事物,表现有好奇、亲近等两种反应,仔猪对小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对同窝仔猪表示亲近。探究行为在仔猪中表现明显,仔猪出生后2 min左右即能站立,开始搜寻母猪的乳头,用鼻子拱掘是探查的主要方法。仔猪的探究行为的另一明显特点是用鼻拱、口咬周围环境中所有新的东西。用鼻突来摆弄周围环境物体是猪探究行为的主要方面,其持续时间比群体玩闹时间还要长。猪在觅食时,首先是拱掘运行,先是用鼻闻、拱、舔、啃,当诱食料合乎口味时,便开口采食,这种摄食过程也是探究行为。同样,仔猪吸吮母猪乳头的序位,母仔间彼此能准确识别也是通过嗅觉、味觉探查而建立的。猪在猪栏内能明显地区划睡床、采食、排泄不同地带,也是用鼻的嗅觉区分不同气味探究而形成的。

猪生有特殊的鼻子,嗅区广阔,嗅黏膜的绒毛面积很大,分布在嗅区的嗅神经非常之密集。因此,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对任何气味都能嗅到和辨别。据测定,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高于狗数倍,比人高7~8倍。仔猪在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嗅觉寻找乳头,在3 d内就能固定乳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弄错。因此,在生产中按强弱固定乳头或寄养时在3 d内进行较为顺利。猪依靠嗅觉能有效地寻找埋藏在地下很深的食物,能准确地排除地下一切异物。凭着灵敏的嗅觉,识别群内的个体、自己的圈舍和卧位,保持群体之间、母仔之间的密切联系;对混入本群的它群个体和仔猪能很快辨认出,并加以驱赶,甚至咬伤或咬死。在公母性联系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发情母猪闻到公猪特有的气味,即使公猪不在场,也会表现“呆立”反应。同样,公猪能敏锐闻到发情母猪的气味,即使距离很远也能准确地辨别出母猪所在方位。

猪的听觉相当发达,猪的耳形大,外耳腔深而广,即使很微弱的声响,都能敏锐地觉察到。另外,猪头转动灵活,可以迅速判断声源方向,能辨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呼名、各种口令和声音刺激物的调教可以很快建立条件反射。仔猪生后几小时,就对声音有反应,到3—4月龄时就能很快地辨别出不同声音刺激物。猪对意外声响特别敏感,尤其是与吃喝有关的音响更为敏感,当它听到喂猪铁桶用具的声响时,就会立即起而望食,并发出饥饿叫声,在现代化养猪场,为了避免由于喂料音响所引起的猪群骚动,常采取一次全群同时给料装置。对危险信息特别警觉,即使睡眠,一旦有意外响声,就立即苏醒,站立警备。因此,为了保持猪群安静,尽量避免突然的音响,尤其不要轻易抓捕小猪,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

猪的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对光刺激一般比声刺激出现条件反射慢得多,对光的强弱和物体形态的分辨能力也弱,辨色能力也差。人们常利用猪这的一特点,用假母猪进行公猪采精训练。

猪对痛觉刺激特别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可适当用于调教。

10.5 睡眠行为

猪的行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活动大多在白昼,且在温暖季节和夏天。但夜间也有活动和采食,遇上阴冷天气,活动时间缩短。猪昼夜活动也因年龄及生产特性的不同而有差异,仔猪昼夜休息时间平均60%~70%,种猪70%,母猪80%~85%,肥猪70%~85%。休息高峰在半夜,清晨8时左右休息最少。哺乳母猪睡卧时间表现出随哺乳天数的增加睡卧时间逐渐减少,走动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这是哺乳母猪特有的行为表现。哺乳母猪睡卧休息有两种:一种属静卧,一种是熟睡,静卧休息姿势多为侧卧,少为伏卧,呼吸轻而均匀,虽闭眼但易惊醒,熟睡为侧卧,呼吸深长,有鼾声且常有皮毛抖动,不易惊醒。仔猪出生后3 d内,除吸乳和排泄外,几乎全是酣睡不动,随日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活动量逐渐增多,睡眠相应减少,但至40日龄大量采食补料后,睡卧时间又有增加,饱食后一般较安静睡眠。仔猪活动与睡眠一般都尾随效仿母猪。出生后10 d左右便开始同窝仔猪群体活动,单独活动很少,睡眠休息主要表现为群体睡卧。

10.6 采食行为

猪采食行为的突出特征为喂食时猪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位置,有时将前肢踏入食槽,因此食槽应注意加设拦挡。猪自由采食,白天6~8次,夜间4~6次,每次10~20 min,猪采食具有竞争性,群饲较单饲猪吃得快、吃得多、增重快,猪的采食量随体重的增长而增加,生长猪的采食量一般为体重的3.5%~4.5%。

猪的采食行为包括摄食与饮水,并具有各种年龄特征。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猪鼻子是高度发育的器官,在拱土觅食时嗅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在现代猪舍内,饲以良好的平衡日粮,猪还表现拱地觅食的特征,喂食时每次猪都力图占据食槽有利的位置,有时将两前肢踏在食槽中采食,如果食槽易于接近的话,个别猪甚至钻进食槽,站立食槽的一角,就像野猪拱地觅食一样,以吻突沿着食槽拱动,将食料搅弄出来,抛洒一地。猪的摄食行为与猪的生长发育、个体健康息息相关,猪是杂食动物,其采食具有选择性,研究发现:未哺乳的初生仔猪就喜欢甜食,颗粒料与粉料相比,猪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且花费时间也少。野外自然条件下,猪一天采食4~6次,夜间1~3次,但在狩猎期,猪会将采食全部集中在夜间进行;在人工饲养自由采食条件下,若饲料按蛋白料、能量料、微量成分料分别放置,猪仔会自己平衡日粮,知道什么料该吃多少,猪的这种智力表现称为“营养智慧”;若采用限食,猪仔每次采食时间会大为减少,为10~15 min,采食速度加快,采食争斗增多。群养比单养吃得快、吃得多,但猪的采食是有节制的,因此,一般不会出现像马、牛那样因进食过多导致的胃扩张。

猪在采食时常发生伴随行为,例如在采食的同时,喜欢用鼻吻端拱土或拱料。因此,在设计料槽时,应不留直角,避免饲料浪费,并可在栏内放置深层干净的细红土,以满足拱土的天性;猪在采食过程中还伴随饮水行为,饮水的量与次数随猪的种类、气温、食物性质有很大差别,但是在摄食过程中,供应充足的饮水是毋庸置疑的,许多猪采食结束后,会伴随排泄行为,因此可在采食后将猪赶往排泄处排泄,并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这样对保持栏内干燥卫生十分有利。

在多数情况下,猪饮水与采食是同时进行的。猪的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仔猪初生后就需要饮水,主要来自母乳中的水分,仔猪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两倍,即水与料之比为3∶1;成年猪的饮水量除饲料组成外,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温度。吃混合饲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2~3次;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需要立即饮水;自由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限制饲喂的则在吃完料后才饮水。月龄前的小猪就可学会使用自动饮水器饮水。

10.7 排泄行为

猪会表现一定的粪尿排泄规律。据观察,生长猪在采食中一般不排粪,饱食后约5 min开始排泄1~2次,多为先排粪、后排尿;喂料前易排泄,多为先排尿、后排粪;在两次喂食的间隔里只排尿,很少排粪;夜间一般进行2~3次排粪;猪还习惯在睡觉刚起来饮水或起卧时排泄。当猪圈过小、猪群密度过大、环境温度过低时,其排泄习性容易受到干扰破坏。猪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本性,因为野猪不在窝边拉屎撒尿,以避免敌兽发现。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是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猪能保持其睡窝床干洁,能在猪栏内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进行排粪尿。猪排粪尿是有一定的时间和区域的,一般多在食后饮水或起卧时,选择阴暗潮湿或污浊的角落排粪尿,且受邻近猪的影响。

10.8 性行为

猪的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等行为。母猪在发情期可以见到特异的求偶表现,公猪、母猪都表现一些交配前的行为。发情母猪主要表现为:卧立不安,食欲忽高忽低,发生特有的音调柔和而有节律的哼哼声,爬跨其他母猪,或等待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尤其是公猪在场时排尿更为频繁。发情中期,在性欲高度强烈时的母猪,当公猪接近时,调其臀部靠近公猪,闻公猪的头、肛门和阴茎包皮,紧贴公猪不走,甚至爬跨公猪,最后站立不动,接受公猪爬跨。管理人员压其母猪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射,这种呆立反射是母猪发情的关键行为。公猪的性行为表现为:一旦接触母猪,会追逐它,嗅其体侧肋部和阴户部,把嘴插到母猪两腿之间,突然往上拱动母猪的臀部,口吐白沫,往往发出连续的、柔和而有节律的喉音哼声,有人把这种特有的叫声称为“求偶歌声”,当公猪性兴奋时,还出现有节奏的排尿。有些母猪表现明显的配偶选择,对个别公猪表现强烈的厌恶,有的母猪由于内激素分泌失调,表现性行为亢进,或不发情和发情不明显。公猪由于营养和运动的关系,常出现性欲低下,或公猪发生交配现象,群养公猪,常造成稳固的同性性行为的习性,群内地位低的公猪多被其他公猪爬跨。

10.9 母性行为

母性行为包括母猪分娩前后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母猪临近分娩时,通常以衔草、铺垫猪床絮窝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栏内是水泥地而无垫草时,只好用蹄子抓地来表示,分娩前24 h,母猪表现神情不安,频频排尿、磨牙、摇尾、拱地、时起时卧,不断改变姿势。分娩时多采用侧卧,选择最安静时间分娩,一般多在下午4时以后,特别是在夜间产仔多见。当第一头小猪产出后,有时母猪还会发出尖叫声,当小猪吸吮母猪时,母猪四肢伸直亮开乳头,让初生仔猪吃乳。母猪整个分泌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处在放奶状态,并不停地发出哼哼的声音,母乳乳头饱满,甚至奶水流出容易使仔猪吸吮到。母猪分娩后以充分暴露乳房的姿势躺卧,形成一热源,引诱仔猪挨着母猪乳房躺下,授乳时常采取左倒卧或右倒卧姿势,一次哺乳中间不转身,母仔双方都能主动引起哺乳行为,母猪以低度有节奏的哼叫声呼唤。仔猪哺乳,有时是仔猪以它的召唤声和持续地轻触母猪乳房来发动哺乳,一头母猪授乳时母仔猪的叫声常会引起同舍内其他母猪也哺乳。仔猪吮乳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开始时仔猪聚集乳房处,各自占据一定位置,以鼻端拱摩乳房、吸吮,仔猪身向后,尾紧卷,前肢直向前伸,此时母猪哼叫达到高峰,最后排乳完毕,仔猪又重新按摩乳房,哺乳停止。母仔间是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来相互识别和相互联系的,猪的叫声是一种联络信息。如哺乳母猪和仔猪的叫声,根据其发声的部位(喉音或鼻音)和声音的不同要分为嗯嗯之声(母仔亲热时母猪叫声)、尖叫声(仔猪的惊恐声)和鼻喉混声(母猪护仔的警告声和攻击声)3种类型,以此不同的叫声母仔互相传递信息。母猪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仔猪,在行走、躺卧时十分谨慎,不踩伤、压伤仔猪,当母猪躺卧时,选择靠近三角地不断用嘴将其仔猪排出卧位慢慢地依栏躺下,以防压住仔猪,一旦遇到仔猪被压,只要听到仔猪的尖叫声,马上站起,防压动作再重复一遍,直到不压住仔猪为止。带仔母猪对外的侵犯,先发出警报的吼声,仔猪闻声逃窜或伏地不动,母猪会张合上下颌对侵犯者发出威吓,甚至进行攻击。刚分娩的母猪即使对饲养人员捉拿仔猪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这些母性行为,地方猪种表现尤为明显。现代培育的猪种,尤其是高度选育的瘦肉猪种,母性行为有所减弱。

10.10 吸吮行为

仔猪在出生后约0.5 h就知道寻找母猪乳头吸吮母乳。吸吮行为、触觉行为、嗅觉行为、听觉行为和印记行为一块组成猪仔最初的吮乳行为。该行为有强烈的方位感。因此,初生仔猪一经吸吮乳头(产后6 h内),将长期不会忘记这个乳头。利用这一行为特点可以按强弱大小、乳头前后,在首次吸吮时固定乳头,以期获得好的整齐度,反之将引发1~2 d的吮乳争斗,影响仔猪生长。利用这一行为可用奶瓶为缺乳仔猪哺食人工乳。

吸吮行为是本能行为,随着猪仔的成长会慢慢淡忘,但是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又会在断奶后的记忆中出现,如吮耳、吮尾、吮血等(见异常行为)。

10.11 异常行为

异常行为是指走出正常范围的行为,恶癖就是对人畜造成危害或带来经济损失的异常行为,它的产生多与动物所处环境中的有害刺激有关,如长期圈禁的母猪会持久而顽固地咬嚼自动饮水器的铁质乳头。母猪生活在单调无聊的栅栏内或笼内,常狂躁地在栏笼前不停地啃咬栏柱。一般随其活动范围受限制程度增加则咬栏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攻击行为也增加,口舌多动的猪常将舌尖卷起,不停地在嘴里做伸缩动作,有的还会出现拱癖和空嚼癖。同类相残是另一种有害恶癖,如神经质的母猪在产后出现食仔现象。在拥挤的圈养条件下或营养缺乏或无聊的环境中常发生咬尾异常行为,给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10.12 后效行为

猪的行为有的生来就有,如觅食、母猪哺乳和性的行为;有的则是后天发生的,如学习识别某些事物和听从人们指挥的行为等,后天获得的行为称条件反射行为,或称后效行为。后效行为是猪出生后对新鲜事物的熟悉而逐渐建立起来的。针对吃、喝的记忆力强,它对饲喂的有关工具、食槽、饮水槽及其方位等,最易建立起条件反射,如小猪在人工哺乳时,每天定时饲喂,只要按时给以笛声或铃声或饲喂用具的敲打声,训练几次,即可听从信号指挥,到指定地点吃食。由此说明,猪有后效行为,猪通过任何训练都可建立后效行为的反应,听从人的指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10.13 猪的行为训练

猪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称为无条件反射行为;猪具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通过学习或训练,可以形成一些新的行为,如学会做某些事物和听从人们指挥行为等,这些后天形成的行为称为条件反射行为或后效行为。

猪对吃喝的记忆力很强,对与吃喝有关的时间、声音、气味、食槽方位等很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制订相应的饲管理制度,并进行合理的行为调教与训练,如每天定时饲喂,训练猪仔采食、睡卧、排泄三角定位等。

在整个养猪生产工艺流程中,充分利用这些行为特性精心安排各类猪群的生活环境,使猪群处于最优生长状态下,发挥猪的生产潜力,达到繁殖力高、多产肉、少消耗,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11.猪肉的营养价值

猪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食用猪肉后可以补充体内不足的维生素B1,可以使身体有力气。但是最大的困扰是,食用过多的猪肉后,会让你更想吃东西,因此猪肉的摄取要适当,而且猪肉的脂肪与胆固醇含量高,即使瘦猪肉,其脂肪含量也高于瘦牛肉4倍多。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一般人都可食用。成年人每天80~100 g就可满足一天的需要,而儿童每天只需50 g即可。

11.1 蛋白质

猪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因此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2%左右,因猪的品种、年龄、肥瘦程度以及部位而异。比如,猪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因肥瘦程度不同,其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就会比较大。例如,猪里脊肉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1%、后臀肌约为15%、肋条肉约为10%、奶脯仅为8%,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猪瘦肉比肥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而猪的皮肤和筋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而其中绝大部分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由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因此,以猪皮和筋腱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营养价值较低,但是,也正因为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得这类原料又成为女士美容的佳品。

11.2 脂类

猪肉中的脂类主要是中性脂肪和胆固醇。在畜肉中,猪肉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的组成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熔点较高,这也是猪油在较低温度下呈固态的原因。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在瘦肉中较低,肥肉比瘦肉高,内脏中更高,一般为瘦肉的3~5倍,脑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每100 g可达2000 mg。虽然胆固醇在人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它也是血栓和结石的主要成分,因此,高胆固醇食物摄食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生概率。

11.3 碳水化合物

猪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11.4 浸出物

猪肉在烹煮时可溶解出一些成味物质,这些成味物质就是浸出物,包括含氮浸出物和非含氮浸出物。含氮浸出物包括核苷酸、肌苷、游离氨基酸和嘌呤碱等。浸出物的成分与肉的风味和滋味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含氮浸出物的含量对肉汤厚鲜味道的影响很重要,浸出物一般可促进食欲并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表1.4 猪肉(肥瘦)(AVG)的营养成分(每100 g中含)

表1.5 猪肉(肥瘦)(AVG)的营养成分(每100 g中含) 0f2kc2mP6myBKqctkeJsZzQ1ajEEMH3vByXo8pcT9GvzkGXJ7JZaIU2wkP+cOJq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