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青年群体微信使用状况对代际交流的影响

孔澜静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00)

作者简介: 孔澜静(1991-),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新媒体,(E-mail)cq_chloe@163.com。

摘要: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青年群体微信使用状况对代际交流的影响,利用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微信重度使用的青年群体虽然过多的交流时间分给了同侪群体,但父母已经被部分接纳进入这一空间,并在这一空间与青年群体进行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此外,青年群体所在城市、是否和父母在同一城市等因素影响到了其微信使用的频率、自我展示程度以及和各群体的交流频率。

关键词: 青年群体;微信;代际交流

一、研究背景

中国正处于由半工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与信息社会齐头并进的阶段。这个阶段,城市经济的大肆发展、城乡结构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会影响到家庭结构的变迁。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中分别提到了工业化社会和信息社会中家庭结构的变化。第二次浪潮当中,也就是向工业社会推进的浪潮当中,家庭结构由于人员越来越富于流动性而改变,家庭成员流向有用工需求的城市,小家庭成为了工业社会的标准。 第三次浪潮,即信息浪潮,允许生产的非中心化和非城市化,新的生产体制将解放员工,让员工可以回归家庭,从而形成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 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上,这两个预言中应该是递进层次的家庭结构有了中国的特征: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社会化媒体涌入生活,人们有了去中心化和回归家庭工作的技术条件;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加剧,大量青年进入一线城市谋发展,信息技术还在服务于工业化进程,而非生产非中心化的新型工作方式。回归家庭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到一定时代的预言,但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数青年无法回归家庭工作,信息技术更多的是创造了青年与家庭成员交流的空间,其中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尤其会对家庭成员的关系造成影响。

社会空间形式的多层次性也与社会时间相对,人的一生从社会空间的概念来看可以属于很多层次:个人不断变动的单一生命空间、家庭空间、工作空间、家族空间、地域空间和有限历史空间。 青年群体涌入大城市,个人的单一生命空间和工作空间都会随之而改变,远离家庭、面对生活压力是大多数城市外来者都必须面对的情况。因此,在研究中可考量不断变动的空间在任何一个时间段中都同时对人具有意义。

中国国家统计局将15—34岁的人界定为青年,目前,中国主要的青年群体为1980年到1999年出生的这个群体,这个群体是被贴上了“80后”“90后”标签的一代。这一代出生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中心化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许多青年进入大城市工作;另一方面,这一代也是最先接触到信息技术并进入社会化媒体的一代。这一代人有着自我独特的个性,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不同于传统形式。

在中国现有的背景下,当这一代青年的父母在社会化媒体使用扩散过程中逐步进入这一个新型交流空间时,家庭关系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形态,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二、文献综述:关于媒介对代际交流影响的研究

新兴媒介的出现对家庭关系尤其是代际交流的影响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媒介可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也可能转移家庭成员的注意力,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减少。早期有学者认为科技提供了灵活的交流方式,但实际上则是弱化了家庭的纽带。 但同时也有研究者称新媒介如网络视频为异地的家人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新媒介是一个时代背景的反映,也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信息传播工具。每当一种媒介出现时,其产生的影响到底如何是值得探究的。

中国学者关于媒介对现代关系的影响的研究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有学者对以手机为载体的亲密传播进行探讨,认为传播的内容如果为原创的话,能够更体现关系间的亲密度。研究中的青年受众更倾向于与朋友、恋人之间的频繁交流,和家人之间的交流较少。 另有学者认为电脑满足了家庭内部成员对于“个性化内容”“私人空间”的要求。电视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为邻里之间提供了沟通的话题。电脑提供了家庭成员更为直接的面对面“视频”通信,电脑呼吁一种更平等、更广泛的新型代际交流。 也有学者从电视和网络的特性出发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使得家庭逐渐独立,且越来越私人化,这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也体现在受众消遣的个人化上,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心理上及精神上的孤寂。 此外有关于社会化媒体如微博对亲子关系影响的探讨, 这一类探讨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提出新媒体时代建立亲子关系的方式,但无经验性证据支撑其讨论。

国外学者关于媒介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颇丰,其中涉及夫妻关系、代际交流的研究,在此主要梳理媒介影响代际交流的研究。首先,在于新媒介是否能够提升家庭内部之间的交流问题上,Carmen和Steve认为家庭内部的交流并不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联系的问题,而是家庭成员能够在可用的媒介中选择最适合自身与家庭其他成员交流的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预示着一个随时随地都能联系上对方的时代,现代化的生活充满了机会、提供了手段,让人可以参与到社会化交流当中。充裕的媒介并不能提升家庭内部之间的交流。

Breedveld等人针对充裕媒体并不能提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的解释是,20世纪的家庭成员更愿意花时间在家中,而不是参与到交往的活动中。 技术在家庭的扩散让家庭成员各自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到新兴的媒体上。

此外,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青春期开始之初,家长和孩子之间相处时间减少,身体亲密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更多青少年和他们父母之间的正面交流增加了。但是青少年对家庭凝聚力、亲密度的感知在下降。父母常常在外而青少年根据他们自己的时间表做事,而不情愿与家人在一起。 社会化媒体让人们可以轻易地和他人联系,创造了很多表面的、暂时的弱关系,这样的联系通常是单—双线性联系,限制了更多亲密的表达。

从学者的研究中大致可以看出,对于每一类型的新兴媒介,探讨都是从促进或是抑制青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为出发点的。从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新兴媒介尤其是社会化媒介创造了过多的弱关系,从而未能达到促进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目的。但正如研究背景中所分析,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都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社会化媒体在中国青年群体的使用状况如何,是否影响到了青年群体和父母之间的沟通等问题还尚待进一步利用经验性证据进行探讨。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2013年是微信发展的一年,大量微博用户流入微信,微信成为社会化媒体中持续发展的一支。因此,本文选择了微信上的青年群体进行研究。微信是一个与过去所有媒介都有着差异的媒介形式,它构建了一个半封闭半开放交流空间的社会化媒体。微信所提供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者对于进入该领域的家庭成员是可以设置权限的,部分家庭成员可以查看使用者的信息,而另一部分家庭成员不可以查看使用者的信息。这就导致出现了两个空间:一个是使用者愿意自我展示信息的空间;另一个是使用者不愿意展示信息的空间。但显而易见的是,不论使用者是否接纳家庭成员进入他们的信息展示空间,他们都已经将家庭成员接纳进入了一个可以与之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空间。“80后”“90后”的父母属于微信这一类社会化媒体使用的跟进者,他们对新型的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在时间上和子女的使用是脱节的,滞后的进入使用让他们对这一新兴的社会空间感到迷茫,技术的上手是其中的一部分难题,和子女如何在这一类媒体上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另一个难题。这个空间与电话或网络视频不同,因为其不要求即时作出回答;它又与短信不同,因为可以进行语音聊天,增加了交流中的聊天感受。重点在于三个问题:一是接纳父母、长辈进入这一空间是否增进了两者之间的交流,如增进或抑制了交流;二是父母、长辈进入这一空间是否直接影响到了使用者在朋友圈的自我展露,影响到哪些信息的展露;三是青年所在城市以及与父母同城是否影响到其在微信上的交流和自我展示。

针对文献梳理和研究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假设。

①微信提供了交流平台,但是父母、长辈与青年一代的交流在微信中尚有限。

1—1微信中大多数青年和长辈的交流频度小于同龄人之间交流频度。

1—2微信上多数青年对父母设置了朋友圈权限,自我展露信息度较低。

1—3微信上多数青年朋友圈信息展示受到父母影响,部分内容发布受限。

②微信上青年群体的自我展示受到是否与父母同城这一因素影响。

2—1和父母居住于同一城市的青年在使用微信和家长交流频度要高于不和父母居住在同一城市的青年。

2—2和父母居住于不同城市的青年在朋友圈权限上设置更为开放。

③所在城市级别影响青年群体的微信使用频度以及和家人的交流。

3—1一线城市中的青年群体在各类人群的交流频次上都高于其他城市的人。

针对这以上假设,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如下几个调查方向(详细问卷见附录)。

①青年群体微信的使用状况:使用频次、交流群体、微信中主要功能的使用。

②青年群体微信上的自我展露状况:是否自我展露、父母是否影响自我展露等。

③该群体的具体信息:所在地、性别、收入等因素。

笔者问卷设计完毕过后主要在网上进行投放,包括在新浪、微博、豆瓣、人人等社交平台进行随机投放。此次调查总共回收110份问卷,其中有87份的受众年龄符合要求且使用微信,笔者运用SPSS对此87份问卷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问卷受数量限制,其中,很多结论尚待进一步充分的证据进行再次验证。

四、微信使用与代际交流

(一)被调查青年群体构成状况以及其微信使用情况

首先,在被调查者的构成上,男性48.3%,女性51.7%,男女比例基本均衡。在年龄分布上,被调查者最小为20岁,最大27岁,主要群体为本科生、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等。样本中63.2%的人群处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23%处于各大省会等二线城市,符合研究者要调查的群体。在55个处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青年中,有72.7%的样本成员不与父母处于同一城市;在20个处于各大省会等二线城市青年中,有55%的人不与父母处于同一城市;在三线城市及其以下乡镇的青年中,有50%的人不是与父母处于同一城市。笔者进一步探寻了是否和父母同城受到哪几个因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和父母同城与受教育程度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87(kendall系数);而受教育程度和所在城市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4(kendall系数),体现出了前文中分析的趋势,青年群体流入大城市学习、工作,越是往大城市流入的青年,和父母同城的可能性越低。使用微信的频率与所在的城市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1(kendall系数),也体现出了越是在大城市里的人,越是有利用微信进行交流、交友等需要。微信为他们开拓了新的空间。

在微信使用情况上,83.9%的人在一年前开始使用微信。在微信使用频率上,69%的人每天都会频繁地使用微信,只有10.4%的人微信使用频率较低。因为大多数人都属于微信的重度使用者,所以笔者分析他们的重度使用是否增进了他们和父母之间的交流。由图1可见,利用微信与父母、长辈沟通的频次还是较少。

图1 利用微信与父母、长辈沟通情况

从图2可见,青年群体主要还是利用传统的通信工具,即电话和短信与父母进行交流。QQ作为一种新型聊天工具在中国发展多年,但是低于50%的青年选择其与父母进行交流。而另一新型社会化媒体微博上,只有7人与父母在此平台上进行交流。社会化媒体上父母和子女的交流明显要少于传统媒介。

图2 利用其他工具与父母进行交流情况

(二)青年群体与各群体交往情况对比

前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城市级别确实影响到了青年人群的流动和微信上的交流。因此,需对比不同城市使用微信者与各类人群的交流频次如何,进一步分析青年所在城市级别是否影响到了其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交流。

1.青年同侪交流多于代际交流,一、二线城市青年群体更多使用微信与各类人群交流

表1由SPSS比较均值得出,从中可见,“北上广”一线城市中的青年使用微信与各类人群进行交流的程度和二线城市的人群比较接近,但“北上广”的微信使用者与同学、同事再与父母、长辈的交流的程度都略微高于二线城市的人群;而二线城市的人与同辈家人和陌生人群体的交流比其他城市的人多。同时,横向对比各级城市微信使用者与人群交流程度可知,不论是在哪一城市级别,和父母、长辈在微信的交流都是远远低于和同学、同事、朋友这三个人群的交流,假设1—1成立。此外,由表1可见,一、二线城市中的青年群体微信使用差异不大,三线城市开始出现各群体较大差异的交流程度,假设3—1不成立。

2.是否和父母同城未影响代际交流中对社会化媒体空间的利用

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青年群体超过70%未与父母同一城市,但这一要素并未明显提升其与父母在微信上的交流频率。笔者继而经过卡方检验检验两者关系,发现所在城市与父母、长辈交流的频率并没有显著关系,假设2—1不成立。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微信虽然为青年与父母、长辈提供了有效的交流空间,但这个交流空间还未被有效地利用,青年群体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交流工具与父母进行交流。

虽然在一、二线城市的人利用微信与父母、长辈交流的频次数相对三线城市增加,但差距仍然较少。笔者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如下:①微信的创新扩散仍处于上升期,尚有一部分父母、长辈未进入此空间;②微信的青年使用群体更倾向于和同学、朋友进行日常交流;③微信中父母的进入会影响到青年使用者的自我展露,从而影响其使用感受。

表1 不同城市微信使用者与各类人群的交流程度均值

3.性别因素未影响到青年群体在社会化媒体上的代际交流

在此部分,笔者同时探究了性别是否会影响到各级城市青年和各个人群的交流。三线及其以下的城市,女性使用微信与同学和朋友交流的频率远高于男性。男性在各级城市使用微信与同事交流的频率都高于女性。这两个现象都与男女的角色预期相关。而在一线城市的女性使用微信与父母、长辈交流的频率只略高于男性;二线城市的男性使用微信与父母、长辈交流的频率高于女性。总体看来性别因素进入微信空间并未对使用者与父母、长辈的交流产生影响。

(三)青年群体在间接交流空间的自我展示与互动情况

1.社会化媒体提供间接交流空间,间接交流空间的自我展示受父母影响

此部分笔者主要探寻父母进入微信空间对青年群体自我展示的影响,如图3所示,不和父母同城的青年在权限设置上更为开放,和父母同城的青年群体在权限上更为封闭,假设2—2成立。而总体上看来,不论和父母是否同城,青年群体的朋友圈对父母是相对开放的,假设1—2被拒绝。

在卡方检验当中,对家人权限和是否父母同城关系显著,Gamma相关系数显著且为-0.584,两者呈现负相关。不与父母同城的被调查者的自我暴露程度更高。这也就说明,微信虽然未增进父母、长辈的直接交流,但是一定程度上通过自我展露促进了间接交流。这种间接交流的作用对于不和父母同城的群体影响更为明显。笔者分析认为,和父母同城的群体因为日常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父母进行交流,不愿意再次在社会化媒体空间上向父母展露更多的自我信息;而不与父母同城的群体的权限相对稍微开放,这也是基于两者间距离较远,日常生活中交流渠道较少而形成的。

图3 是否和父母同城人群对家人权限设置情况N=87

2.间接空间相对开放,而家人对此空间的利用有限

从图3、图4可见,38人偶尔回复家人的朋友圈,15人经常回复家人的朋友圈;而家人对使用者朋友圈的回复相对较少,29人从未得到家人在朋友圈的回复,29人偶尔得到家人在朋友圈的回复。在相对开放的朋友圈当中,个人展露信息,给家人和个人的互动提供了间接交流的空间。从数据上可见,家人对此空间的利用较少。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长中,尤其是父母、长辈对“回复”一类社会化媒体的功能的使用熟练程度受限;第二方面可能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未习惯这一类社会化媒体上的互动方式。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因为设置了权限或不发布朋友圈信息,因此在这一空间中与家人无交流。

图4 使用者与家人的朋友圈互动情况N=70(排除家人不发布朋友圈信息者)

图5 家人与使用者朋友圈互动情况N=63(排除个人不发布朋友圈信息者)

3.间接交流中自我信息展露部分因父母进入此空间而受限

即使总体上来说青年群体在权限设置上已经对父母家长较为开放,但是父母能够看到朋友圈的自我展示信息依然对他们的信息发布产生了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36个被调查者对于父母影响到自己发布的信息类型进行了填写。从其填写文本中分析可见,父母、长辈主要影响到自己发布的信息较为类似,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负能量信息(关于吐槽、抱怨、心情不好的信息)、个人感情信息尤其是恋爱方面的信息、大尺度信息、身体健康信息。前三类信息受影响占比最大,最后一个信息类别占比很小。这说明青年群体虽然部分接纳父母进入自我信息展露空间,但是接纳的结果是自身表达受到限制。笔者认为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青春期是在敏感问题上与父母交谈较少的情形还尚有遗留;二是青年群体处于学业和事业的上升期,发布负面信息将引来家人过多的关注,从而产生压力,不过此部分尚待更多的经验证据证明。

(四)从微信使用功能与交流群体的因子分析看青年与父母、长辈交流

为进一步分析微信的使用情况与代际交流之间的关系,作者在SPSS利用降维分析对微信的9个功能以及7个交流群体进行因子聚类,因子分析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微信功能使用与不同交流群体的因子分析

这一降维度过程的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对微信的使用人群进行探究,笔者通过对因子的提取得出以下6个明显不同的微信使用人群,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第一个因子是同龄熟人交流,这一因子中的人群大量使用文字聊天、群聊天、朋友圈和订阅号,为用微信和周围熟悉的人进行交流的重度用户。但可以看出这一类人群主要交流的对象为同学和朋友,微信为他们提供的是维护同侪强关系的平台,对其代际交流并没有过多的影响。第二因子为同龄半熟人和家人交流,这一因子中的人群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同事、老师、父母长辈以及同辈家人。但从微信各项功能的使用程度上可以看出,这一类人并不是微信的重度使用用户,微信提供了其和家人交流的空间,但是这种交流并未得到强化。第三个因子为陌生人交友,这一人群主要使用功能为“摇一摇”,主要用微信进行交友,而非进行交流。第四个因子为弱关系维护,这一类人重点使用秀出二维码和语音对讲功能,但从其沟通频率上可以看出,其并不注重和任何一个群体的沟通,因此,其主要是利用微信来进行弱关系的维护。第五因子是对微信附加功能进行利用,这一类人主要运用微信接收其他客户端的信息或者查看订阅号的信息,并不以微信作为交流的工具。第六因子是娱乐,这一类人群只用微信进行娱乐。从属于后四个因子的人群都不是主要以微信为交流空间的人。从因子分析的结果可见,青年群体在微信的使用上是有分层的,交流、交友和娱乐的人都有。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重视与父母、家人进行微信交流的群体实则不是微信的重度使用群体;而重度使用微信进行交流的群体则在与父母、家人的交流上少于前一个群体。通过分析可知,前一个群体一般是刚入职场的青年,是真正需要开始承担其对父母责任的一代,也是需要听取父母意见、开始面对社会竞争的一代,因而其与父母的交流随着其步出校门而增多。还停留在学校中的青年群体,不论是否和父母同城,都更加注重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交流,这与青少年时期的特征相似。转移到社会化媒体上来,就呈现出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远远少于其他群体。

五、研究总结

从假设验证的结果可得出,微信中大多数青年和长辈的交流频度小于同龄人间交流频度,微信上多数青年未对父母设置朋友圈权限,自我展露信息度一般,具体的信息发布受到父母进入该空间的影响。和父母居住于同一城市的青年在使用微信和家长交流频度要高于不和父母居住在同一城市的青年。和父母居住于不同城市的青年在朋友圈权限上设置更为开放。一、二线城市中的青年群体在各类人群的交流频次上都高于其他城市的人。

从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单纯地说微信有利于维护代际交流还是对代际交流维护无益有害都是片面的。微信重度使用的青年群体虽然过多的交流时间分给了同侪群体,但是父母已经部分被接纳进入这一空间,并在这一空间与青年群体进行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中的青年群体在各类人群的交流频次上都高于其他城市的人,而三线城市在此与一、二线城市拉开差距,这里可看出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实则是受到了使用群体所在城市的影响。笔者所说的青年群体涌入大城市,工作、学习压力增加而促使其更多的在微信上和朋友的交流是有依据的。总的来说,微信给青年群体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双方都可以通过这平台与对方进行一定的交流。但微信使用群体的进一步的扩散、年老一代适应新型社会化媒体的程度对代际交流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刘德寰.年龄论:社会空间中的社会时间[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3]莎伦,杰森,刘宏升.科技弱化家庭纽带[J].英语世界,2009(4):72-75.

[4]胡春阳.手机传播与人际亲密关系的变革[J].新闻大学,2012(5):91-100.

[5]王平.媒介对现代家庭关系的影响——以电视、互联网为例[J].新闻世界,2011(12):118-119.

[6]邹英,高杉.孤独围城的制造:电子媒介对现代家庭的影响[J].长春市委党校报,2009(1):33-35.

[7]张薇.聚焦新媒体时代亲子关系:父母是你微博的“粉”吗[J].教育家,2013(7):38-39.

[8]Neustaedter, Carman, Steve Harrison, and Abigail J.Sellen, eds.Connecting Families: The Impact of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Domestic Life.Springer-,2013:5760.

[9]Lenhart, A.,Madden, M.,Rankin Macgill, A.,&Smith, A.Teens and social media.The use of social media gains a greater foothold in teen life as they embrace the conversational nature of interactive online media.Washington, DC:Pew Internet&American Life Project.2007.

[10]Breedveld, K.,&Broek, A.,Van Den(18 Oct 2006).Contacten met huisgenoten.Tijdsbesteding.nl: http://www.tijdsbesteding.nl/hoelangvaak/vrijetijd/contacten/huisgenoten/20061018.html.Retrieved 05 Dec 2010.//Neustaedter, Carman, Steve Harrison, and Abigail J.Sellen, eds.Connecting Families: The Impact of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Domestic Life.Springer, 2013.

[11]Richardson, R.A.Early adolescence talking points: questions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nt to ask their parents.Family Relations, 2004,53(1):87-94.

[12]Yarosh, S.,&Abowd, G.(2011).Mediated parent-child contact in work-separated families.Proceedings of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附录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是?[单选题][必答题]1)男

2)女

2.您的年龄是[填空题][必答题]

3.你是否使用微信?[单选题][必答题]

1)是

2)否 (请跳至第15题)

4.您何时开始使用微信[单选题][必答题]1)最近开始使用

2)半年前

3)一年前

4)两年前

5.您使用微信的频率[单选题][必答题]

1)每天都会频繁使用

2)每天有事使用

3)一周登录数次查看消息

4)基本不用

5)有人找我时才用

6.您使用以下功能的频率[矩阵单选题][必答题]

从来不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语音对讲

2)文字聊天

3)群聊天

4)朋友圈

5)摇一摇

6)秀出二维码

7)QQ邮箱提醒等附加功能

8)游戏

9)订阅号

7.您与以下对象在微信中交流的频率[矩阵单选题][必答题] 从来不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同学

2)同事

3)朋友

4)老师

5)父母、长辈

6)同辈家人

7)陌生人

8.除了面对面的情况外,您和父母一般用以下哪几种方式进行交流[多选题][必答题]

电话、短信、QQ、邮件、微博、其他

9.您是否对父母长辈设置朋友圈权限,即父母、亲人不可查看你的朋友圈信息(家人使用微信者填写)[单选题][必答题]

1)全设置权限,他们都不能查看我的朋友圈 (请跳至第13题)

2)不设置权限,他们都可以查看我的朋友圈

3)部分设置权限,部分不设置权限

10.父母或其他长辈能够看到您的朋友圈是否会影响到你在朋友圈的发布内容[单选题][必答题]

1)是

2)否

3)说不准

11.您认为父母和长辈影响了您哪些信息的发布?[填空题]

12.家人是否和您发布的朋友圈信息互动[单选题][必答题]

1)我不在朋友圈发布信息

2)家人经常回复我的朋友圈信息

3)家人偶尔回复我的朋友圈信息

4)家人从不回复我的朋友圈信息

13.您是否和家人发布的朋友圈信息互动[单选题][必答题]

1)我的家人从不发布朋友圈信息

2)我经常回复他们的朋友圈信息

3)我偶尔回复他们的朋友圈信息

4)我从不回复他们的朋友圈信息

14.微信满足了你的何种需求?[多选题][必答题]

1)与同学亲友沟通方便

2)方便结交更多朋友

3)了解信息

4)娱乐

5)其他

15.您的月收入是?[单选题][必答题]1)无收入

2)999元以下

3)1 000到1 999元

4)2 000到2 999元

5)3 000到3 999元

6)4 000到4 999元

7)5 000到5 999元

8)6 000元以上

16.您的受教育程度是?[单选题][必答题]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中专

4)大专

5)本科

6)硕士研究生

7)博士研究生

17.您的所在地是[单选题][必答题]

1)“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2)各大省会等二线城市

3)省内较发达的三线城市

4)一般市县

5)乡镇

18.您是否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单选题][必答题]

1)是

2)否

3)其他情况 7QPRYs7ueAUrH/4+cKWwLSHcRNtynXENIYJotJ2qxSIk9zcggWQ6vzy39OJE72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