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三 山羊高效益饲养技术

任务一 奶山羊饲养管理技术

基本概念

奶山羊是乳用品种的山羊,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产奶量很高。羊奶营养全面,是适合饮用和现代乳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教学重点

奶山羊的饲养方式及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奶山羊的特点及影响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因素。

◆掌握奶山羊的饲养方式及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2.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影响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因素,学会提高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关键饲养管理技术。

◆学会奶山羊人工挤奶操作规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

一、影响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因素

(一)奶山羊的特点

奶山羊生产是我国奶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奶品市场需求增长很快,奶山羊生产作为畜牧业中具有较强活力的产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1. 奶山羊的饲料转化率高

在畜牧生产中,产奶的饲料转化率是最高的。奶山羊自身将能量转化成奶的效率比转化成肉的效率高3~6倍,前者为24%,后者为4.7%~6.7%。

2. 奶山羊的生产能力强

奶山羊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相当于其体重的10~15倍,终身的产奶量相当于其体重的80~120倍,终身可产羔25只以上,其生产能力在羊类中最高。

3. 奶山羊的饲养效益高

按一只奶山羊年产800kg鲜奶,平均产羔2只计算,可实现纯收入2000元以上。一家农户若饲养20只奶山羊,即可实现纯收入4.0万元。因此,奶山羊养殖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奶山羊在完成正常产奶、产羔,超过利用年限,肉、皮、毛均可加工成商品上市,可见饲养奶山羊的效益是很高的。

(二)奶山羊的泌乳规律

奶山羊的泌乳规律,包括奶山羊终身泌乳规律和每个产奶周期的泌乳规律两个方面。

从奶山羊的终身泌乳来看,第1胎产奶量相对较低,第2、3、4胎产奶量上升,而以第3、4胎产奶量最高,第5胎产奶量开始下降,第2、5胎均占最高胎次第3胎产奶量的90%,第6胎下降至80%,第7、8胎下降更大。因此,奶山羊一般利用年限为6~8胎,优秀高产羊可利用8胎以上,中低产羊利用6胎。在1~4胎时,要考虑发育和产奶,适当提高饲养标准。5胎以后只考虑产羔产奶,饲养标准比前3胎可低一些。

从奶山羊的单个产奶周期来看,母羊产后1周所产乳为初乳,产奶量不高,第二周产奶略有上升,产羔2周以后,由于催乳素的作用,产奶量上升很快。一个月后,可达到产奶高峰,可以延续至120d。120d以后产奶量开始下降,180d以后下降加快,210d以后下降更明显。在泌乳高峰期,母羊每天产奶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很多,高产羊泌乳高峰期营养入不敷出,主要靠干奶期储存的营养和消耗本身的营养来补充,奶山羊膘情往往下降很快。

(三)影响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因素

1. 遗传因素

(1)品种

品种不同,产奶量不同。如莎能奶山羊产奶量最高,其世界纪录是一个产奶周期产奶3080kg;而土根堡奶山羊一个产奶周期产奶2610.5kg,两者有较大的差距。在国内,西农莎能奶山羊产奶量最高,平均一个泌乳周期产奶800kg以上。品种的影响,实质上是遗传品质上的差异。

(2)品系

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的奶山羊,其生产性能也不同。不同品系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种公羊后代之间的差异。

(3)个体

同一品种同一品系的奶山羊,个体之间的生产性能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凡生长发育好、乳房硕大,挤奶前后乳房体积显著变化,消化机能强的个体,泌乳性能亦强;反之,则产奶性能低。

2. 生理因素

(1)年龄与胎次

奶山羊的产奶量,随着年龄与胎次的变化而产生规律性的变化。青年羊产奶量低,壮年羊产奶量高,老年羊产奶量又低下来。第1胎产奶量是成年羊的70%~80%。3~5岁2~4胎产奶量逐渐上升,第3胎达到高峰,第4胎维持高峰,其后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乳脂率随胎次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2)初配年龄

一般母羊在8~10月龄,体重32kg,达到成年体重的60%~70%,为最佳配种年龄和体重。奶山羊母羊初配年龄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配种过早,因尚未达到体成熟,会影响生长发育,使终生产奶的能力受影响而影响产奶性能;配种过迟,发情周期紊乱,准胎难,繁殖机能衰退,会加大饲养成本。

(3)产仔间隔

产仔间隔,必须保证1年1胎;否则,终身产奶量降低。

(4)泌乳期

在一个泌乳周期中,母羊的产奶量也是规律性变化。在产后1个月内泌乳量处上升阶段。第二、三个月达到高峰,以后逐月下降。其中产奶高峰维持时间越长,产奶就越多。

(5)干奶期

若不适时干奶,或者干奶期不能够得到良好的饲养管理,不仅会影响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而且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6)乳房的发育

乳房是产奶的器官。其乳房的大小与产奶性能呈正相关。因此,在选择奶山羊产奶性能这一性状时,要特别注意乳房的容积、形状和质地。产奶性能高的乳房应是向前突出,向后延伸,充满于两股之间。乳房质地要柔软而有弹性,挤奶前充分膨胀,挤奶后显著缩小。

(7)配种和产羔季节

奶山羊具有季节性发情的特点。奶山羊一般是秋季发情,若不能按时配种和怀孕,错过季节,造成空怀,就会严重影响产奶量。配种季节同时影响产羔季节;不同的产羔季节,对奶山羊的产奶量影响很大。一般在饲草条件好的情况下,以冬末春初产羔为宜。此时,羔羊和母羊均能充分利用良好的条件,羔羊生长发育好,母羊产奶量高。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每年以8~10月份配种,来年1~3月份产羔为好。

3. 环境因素

(1)外界环境

适宜的外界环境是奶山羊高产的条件。奶山羊喜欢干燥,害怕潮湿。其最适宜的温度为4.4~15℃。高于28℃或低于0℃,都会引起产奶量下降。

(2)饲养管理

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发挥与饲养管理水平关系十分密切。满足奶山羊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要求,是保证其高产的物质基础。产前、产后、泌乳高峰期的饲养管理及正确熟练的挤奶技术,适当的挤奶次数,必要的按摩乳房,经常刷拭羊体,定期修蹄等,都对保障奶山羊的健康,提高产奶性能有明显的好处。

(3)疾病

健康的机体是奶山羊高产的保证。饲养管理失常,很容易引起奶山羊疾病。疾病会影响奶山羊的健康、发育、采食、消化,不仅会造成产奶量下降,而且还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所以,一定要搞好奶山羊疾病的防治。

(四)提高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关键技术

奶山羊产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环境、遗传、生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发展的奶山羊品种,对于土种或杂种羊,应选择适宜的优良纯种羊进行级进杂交、改良,逐步提高其生产水平。提高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关键技术如下:

1. 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

选择适宜奶山羊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是提高奶山羊产奶性能的重要措施。在建造奶山羊饲养场或者饲养奶山羊时,必须选择和创造干燥、凉爽、温暖而不湿热的环境条件,提供新鲜、清洁的饮水,加上半放牧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方式。其中,切忌低温潮湿和高温潮湿的环境,要注意保持栏圈干燥,以利于发挥奶山羊的生产潜力。

2. 搞好品种改良工作

品种的生产性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通过品种改良,巩固发展优秀遗传性状,不断提高奶山羊的生产性能,是提高奶山羊的产奶性能的根本方法。奶山羊育种工作主要通过本品种选育和级进杂交两种方法。在品种内部提纯选优,严格选种选配,巩固和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对于杂种羊或地方品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优良纯种公羊与其母羊进行级进杂交,逐代增加其高产奶基因比例,提高生产性能。

3. 解决好饲草饲料问题

奶山羊所产羊奶中所有的成分都是通过饲草饲料转化而来的。饲草饲料的种类、品质、加工方法对提高奶山羊的产奶性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青贮饲料方面,应搞好种植、收割、调制、储藏和利用,尤其是要及时收获青野草和重视秸秆的收获和调制工作。在精饲料方面,应积极搞好精饲料的种植、收购和储藏工作,广开蛋白质饲料新来源,推广应用配合饲料,提高精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充分满足奶山羊生长发育、怀孕和产奶的营养需要,发挥其生产潜能,达到提高产奶性能的目的。

4.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奶山羊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精细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根据奶山羊的生物学特点,采用正确的饲养方式和饲喂技术,才能提高奶山羊的产奶性能。

5. 加强疫病防治工作

羊只饲养要做到夏季防暑防蚊,冬季防寒灭癣,春、秋季按时驱虫,四季注意保健。羔羊期要注意预防感冒、肺炎、羔羊痢疾、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传染性口膜炎(羔羊口疮)、白肌病,去角、去势时防止发生破伤风。断奶羊和成年羊要注射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三联四防苗。母羊要预防乳房炎、难产和妊娠毒血症。各种羊都要定期检查和预防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干酪样淋巴结炎(伪结核病)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秋季要预防脑脊髓丝虫病,放牧开始和结束都要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6. 调整母羊群

为了节约开支,提高产奶量,羊群要保持合理的结构。在断奶之后、泌乳峰期之后和配种后期,应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个体和空怀而不产奶的羊只。

7. 提高母羊的繁殖力

母羊繁殖力是影响奶山羊产奶性能及其饲养效率的重要因素。影响繁殖力的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年龄和气候环境等。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繁殖力。实际生产中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母羊生育后代的能力;二是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二、奶山羊的饲养管理

(一)奶山羊的饲养方式

1. 放牧

放牧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饲养方式,多在地广人稀的天然草场和丘陵山区采用,全年放牧,很少补饲。奶山羊的生长、产奶受自然条件、季节和牧草盛衰的影响较大,管理粗放,省力省钱,此种饲养方式适用于低产羊及公羔育肥,饲养规模为60~200只。此种方式不利于提高产奶量,且常会发生草、羊矛盾,需要与草场改良、储草过冬和精料补饲相结合,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并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半放牧半舍饲

半放牧半舍饲是奶山羊较适宜的一种饲养方式。农户将种田与养羊相结合,平原与山区自然环境相结合,饲养规模为60~100只,特别适合青年羊的培育和种公羊非配种期的饲养。羊舍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泌乳母羊早晚挤奶,补饲精料和干草,中间放牧。此种饲养方式,羊只不仅可以得到全面的营养和充足的运动,也节省饲料开支,但放牧地不宜过远,否则,会因母羊体力消耗太大而影响产奶。

3. 舍饲

在城郊和农业发达而土地资源有限的地区经常采用舍饲饲养方式。舍饲饲养方式常与集约化生产相结合,羊群规模较大,存栏数量受市场价格、资金、饲料资源、管理技术水平的影响,一般在100只以上。饲养羊只为高产品种,有较好的羊舍、集约饲养,管理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但投资大,羊只运动受限制,饲养费工,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

(二)奶山羊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三分本质,七分喂养”,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保证奶山羊群健康,提高其繁殖和产奶性能,充分发掘遗传潜力,促进育种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羔羊的培育

羔羊培育的好坏,会影响奶山羊的体质、体型、主要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最终影响其生产力。羔羊的培育分为胚胎期和哺乳期。

(1)胚胎期的培育

胎儿在母体内生活的时间是150d,主要通过母体获得营养。羔羊在胚胎期的前3个月生长发育的速度缓慢,主要形成心、肺、肝脏、胃等器官,要求营养全价,而数量的多少是次要的。母羊的日粮只要能满足产奶的需要,胎儿的发育就能得到保证。妊娠后2个月,胎儿主要是生成骨骼、肌肉、皮毛、血液,而且生长发育的速度越接近分娩期发育越快,70%~80%的重量是在这一阶段增长的;此阶段营养需求大,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因此,这一阶段饲料的投放不仅是品质优良、全价的问题,更需要数量的充足,来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无论胚胎前期还是后期,都要有优质的青草或青干草,来保障妊娠母羊日粮的全价性。饲喂过多的精料对胎儿生长发育不利,要想获得健壮的羔羊,对于妊娠期的母羊尤其是妊娠后期要提供充足的含大量的粗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草饲料。羔羊的胎儿期缺钙不利于骨骼的生成和发育,会使其出生后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胃肠疾病增多。所以,妊娠期母羊精料中应添加2.0%的骨粉。

(2)哺乳期的培育

哺乳期是指从羔羊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羔羊的哺乳期一般为2~3个月,这一阶段是羊一生中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它在3个月内体重增长7~8倍。饲养管理方法的不同对羔羊的生长发育、体质类型影响很大,如羔羊神经反应迟钝、适应性差、抗病力弱、消化机能发育不完善等,都与哺乳期的培育有关。因此,羔羊阶段的哺乳和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哺乳期羔羊的培育分为初乳期(出生到第6d)、常乳期(7~60d)和由奶到草料的过渡期(61~90d)。

①初乳期。从羔羊出生到第6d为初乳期。母羊产后1~6d的乳称为初乳。初乳是羔羊出生后唯一的全价天然食品。初乳营养价值全面、丰富,容易被消化吸收;初乳中含有溶菌酶和抗体,不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具有舒肠健胃的作用,且含有大量的镁盐,能促使羔羊体内胎粪的提早排出,具有轻泻作用。因此,应让羔羊尽量早吃、多吃初乳,才能确保增重快、体质强、发病少、成活率高。对初生羔羊,最好让羔羊随母羊自然哺乳,6d后再改为人工哺乳。如出生后需人工哺育初乳,宜于出生后20~30min开始,1d内的初乳喂量,至少应为其体重的1/5。体重3kg的羔羊,第一天喂乳0.6~0.7kg,到出生后第6日龄逐渐增至0.8~1.0kg。日喂初乳不宜少于4次,此时羔羊日增重可达200~220g。

为了防止关节炎—脑炎病的传染,羔羊出生后必须进行人工哺乳,其喂给初乳的温度以34~40℃为宜,而加热温度以55℃为宜,温度过高初乳会发生凝固。

②常乳期。羔羊生后7d进入哺喂常乳阶段。这一阶段,奶是羔羊的主要食物。从初生到45d,羔羊的体尺增长最快,从出生到75d,羔羊的体重增长最快,尤以30~75d生长最快,这与母羊的泌乳高峰期30~70d是极其吻合的。因此,在饲养方面,应保证供给充足的营养。建议应用表4.3.1羔羊哺乳方案。

表4.3.1 羔羊哺乳方案

常乳期羔羊哺乳分为随母哺乳和人工哺乳。随母哺乳是让羔羊跟随母羊自由哺食母乳直至断奶,这种方法有利于羔羊健康,可避免消化系统疾病,节省人力,然而母羊的产奶量无法统计,羔羊的食入量也不能确定,有时也有传染母羊疾病的危险,此法一般适合分散饲养。

人工哺乳可有效提高奶山羊的泌乳性能,适宜在羊群规模较大的羊场或养羊大户应用。人工哺乳时,首先,应进行调教,哺乳工具可用奶瓶、哺乳器和碗盆等。调整时,先让羔羊饥饿半天,一手抱羊,另一手食指伸入碗中诱导羔羊吮吸。然后,逐渐将手指移开,练习数次就可学会。要注意防止羔羊将奶吸入鼻内,羊一受呛就不愿再吃。奶的温度以38~42℃为宜,温度过低,易引起拉稀;温度过高,会烫伤口腔黏膜。喂奶时,要按羔羊的年龄、体重、强弱分群饲养,并做到定时、定量、定温、定质。饲喂的奶必须新鲜,加热时应用热水浴。人工哺乳,从10d起增加奶量,25~50d奶量最高,50d后逐渐减少喂量。10d后的羔羊应开始诱食饲草,可将幼嫩的优质青干草捆成小把悬吊于圈中,让羔羊自由采食。在羔羊出生20d后开始诱食精料,可将精料放入饲槽,并诱导羔羊舔食,反复数次即可教会。在羔羊出生45d后,将从食奶为主过渡到食草为主,为了尽量减少断奶应激反应,要想办法让羔羊早日学会吃料。

③奶与草料过渡期。羔羊生后60~90d,该阶段的食物从奶、草并重过渡到草料为主,要注意日粮的能量、蛋白质营养水平和全价性,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以16%~20%为佳,可消化总养分以74%为宜。后期奶量不断减少,以优良干草与精料为主,全奶仅作蛋白补充饲料。培育的羔羊应发育良好,外貌清秀,棱角明显,腹部突出,母羔已显出雌性形象。

④饮水。在冬季应饮清洁温水。天气暖和时可饮新鲜自来水。为了防止白肌病的发生,出生后5~6d的羔羊注射亚硒酸钠,断奶的羔羊在转群或出售前要全部驱虫,以利于生长发育,避免对新环境的污染。

2. 青年羊的饲养管理

青年羊是指从羔羊断奶到配种前的羊。羊的青年阶段正处在生长发育比较强烈的阶段,其体重、躯干、宽度、深度和长度都迅速增长。做好本阶段的饲养管理,对促进生长发育,适时配种产羔与提高产奶量都有重要意义。

饲喂优质青干草和充足运动有利于青年羊消化器官的发育,培育成的羊骨架大,肌肉薄,腹大而深,采食量大,消化力强。乳用体型明显。如果营养跟不上,便会影响生长发育,形成腿高、腿细、胸窄浅、后躯短的体型,并严重影响体重、采食量和终生泌乳能力。半放牧半舍饲是培育青年羊最理想的饲养方式,在有放牧条件的地区,最好进行放牧和补饲。断奶后至8月龄,每天在吃足优质干草的基础上,补饲混合精料250~300g,其中可消化粗蛋白质的含量不应低于15%。18月龄配种的母羊,每日给精料400~500g,如果草的质量好,可适当减少精料喂量。青年母羊一般满8~10月龄,体重达到35kg以上即可参加配种。青年公羊的生长速度比青年母羊快,应多喂一些精料。运动对青年公羊更为重要,不仅有利于生长发育,而且可以防止形成草腹和恶癖。青年公羊在10月龄以上,体重达到40kg以上方可进行配种。

3. 泌乳羊的饲养管理

奶山羊的泌乳期依照泌乳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即泌乳初期、泌乳高峰期、泌乳中期和泌乳末期。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不尽相同。

(1)泌乳初期

母羊产羔后20d内为泌乳初期,也称恢复期。由于母羊刚分娩,体质虚弱,腹部空虚且消化功能较差,生殖器官尚未恢复,泌乳及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很正常,部分羊乳房、四肢和腹下水肿还未消失。因此,此期饲养目的是尽快恢复母羊的食欲和体力,减少体重损失,确保母羊泌乳量稳定上升。产后应禁止母羊吞食胎衣,产后5~6d应饲喂易消化饲料,如优质青干草,饮用温盐水小米或麸皮汤,并给以少量的精料。6d后,逐渐增加青贮饲料或多汁饲料,14d后精料增加到正常的喂量。精料的增加,应根据母羊的体况、食欲、乳房膨胀程度、消化能力等具体情况而定,防止突然过量导致腹泻和胃肠功能紊乱。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以12%~14%为宜,具体含量要根据粗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灵活运用,粗纤维的含量以16%~18%为宜,干物质采食量按体重的3%~4%供给。

(2)泌乳高峰期

母羊产后20~120d为泌乳高峰期,其中又以产后40~70d产奶量最高,大约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50%,这个时期母羊的饲养管理水平对泌乳能力的发挥起关键性作用。母羊产后20d,体质逐渐恢复,泌乳量不断上升,体内蓄积的营养不断流失,体重明显下降,应特别注意增加饲喂次数及喂量,营养要全面,并给以催奶饲料。催奶从产后20d开始,在原来精料量(0.5~0.75kg)的基础上,每天增加50~80g精料,只要奶量不断上升,就继续增加,当增加到每千克奶给0.35~0.40kg精料,奶量不升时,就要停止加料,并维持该料量5~7d,然后按泌乳羊饲养标准供给。此时要前边看食欲(是否旺盛),中间看奶量(是否继续上升),后边看粪便(是否拉软粪),要时刻保持羊只旺盛食欲,并防止消化不良。

高产母羊的泌乳高峰期出现较早,而采食高峰出现较晚,为了防止泌乳高峰期营养亏损,要求饲料的适口性要好、体积小、营养高、种类多、易消化。要增加饲喂次数,定时定量,少给勤添。增加多汁饲料和豆浆,保证充足饮水,自由采食优质干草和食盐。

(3)泌乳中期

母羊产后120~210d为泌乳中期,该期泌乳量逐渐下降,在饲养上要调配好日粮,尽量避免饲料、饲养方法及工作日程的改变,多给一些青绿多汁饲料,保证清洁的饮水,缓慢减料,加喂粥料,加强运动,按摩乳房,精细管理,尽可能地使高产奶量稳定保持一个较长时期。

(4)泌乳末期

母羊产后210d至干奶(9~11月份)为泌乳末期,由于气候、饲料的影响,尤其是发情与怀孕的影响,产奶量显著下降,饲养上要想法使产奶量下降得慢一些。在泌乳高峰期精料的增加,是在奶量上升之前,而此期精料的减少,是在奶量下降之后,以减缓奶量下降速度。

4. 干乳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经过10个月的泌乳和5个月的怀孕,营养消耗很大,为了使其有恢复和补充的机会,应停止产奶,停止产奶的这段时间称干奶期。母羊在干奶期应得到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使母羊乳腺组织得到恢复,保证胎儿发育,为下一轮泌乳储备营养。

干奶期的长短取决于母羊的体质、产奶量高低、泌乳胎次干奶期母羊饲养等。

干奶期可分为干奶前期和干奶后期。

(1)干奶前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间青贮饲料和多汁饲料不宜饲喂过多,以免引起早产。营养良好的母羊应喂给优质粗饲料和少量精料,营养不良的母羊除优质饲草外,要加喂一定量混合精料。此外,还应补充含磷、钙丰富的矿物质饲料。

(2)干奶后期的饲养管理

奶羊干奶后期胎儿发育较快,需要更多的营养,同时为满足分娩后泌乳需要,干奶后期应加强饲养,饲喂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精料喂量应逐渐增加,青干草应自由采食,多喂青绿饲料。

母羊分娩前1周左右,应适当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干奶后应加强运动,防止顶仗,拥挤,注意保胎护羔。

(三)奶山羊的一般管理技术

1. 挤奶

挤奶是奶山羊泌乳期的一项日常性管理工作,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挤奶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产奶量,而且会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羊乳房疾病。挤奶包括机器挤奶和人工挤奶两种方法。

(1)机器挤奶

欧美奶山羊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机器挤奶的方法,奶山羊场一般都配有不同规格的挤奶间,挤奶间的构造比较简单,配置8~12个挤奶杯,挤奶台距地面约1m,以挤奶员操作方便为宜。挤奶机的关键部件为挤奶杯,其设计是根据奶山羊的泌乳特点和乳头构造等确定的。发育良好的乳房围度为37~38cm。乳头长短要适中,过小不利于操作。乳头距挤奶台面的距离应在20cm以上,否则,容易造成羊奶污染。奶山羊机器挤奶的速度很快,3~5min即可完成,前2min内的挤奶量大约为产奶量的85%。目前的奶山羊挤奶机,每小时可挤100~200只。

(2)人工挤奶

我国的奶山羊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以小型羊场或农户饲养为主,均采用人工挤奶的方式。

①奶室及其设备。饲养奶山羊较多的羊场,应有专门的挤奶室,设在羊舍一端,室内要清洁卫生,光线明亮,无尘土飞扬。设有专门的挤奶台如图4.3.1所示。台面距地面40cm,台宽50cm,台长110cm,前面颈枷总高为1.3m,颈枷前方设有饲槽,台面右侧前方有方凳,为挤奶员操作时的座位。另外,需配备挤奶桶、热水桶、盛奶桶、台秤、毛巾、桌凳和记录表格等。

图4.3.1 挤奶台(cm)

②挤奶操作规程和方法。为了便于操作和有利于奶品卫生,奶羊在产羔后应将其乳房周围的毛剪去,挤奶人员的手指甲应经常修秃,工作服要常洗换。挤奶员对待奶羊要耐心、和善,挤奶室要保持安静,切忌吵闹、惊扰。每次挤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A.挤奶羊的保定。将羊牵上挤奶台(已习惯挤奶的母羊,会自动走上挤奶台),然后再用颈枷或绳子固定。在挤奶台前方的食槽内撒上一些混合精料,使其安静采食,方便挤奶。

B.擦洗和按摩乳房。挤奶羊保定以后,用清洁毛巾在45~50℃的温水中浸湿,擦洗乳房两三遍,再用干毛巾擦干,然后按摩乳房,即两手托住乳房,先左右对揉,后由上而下按摩,动作要轻快柔,促使羊的乳房变得充盈而有弹性。

D.过滤和消毒。羊奶称重后经4层纱布过滤,之后装入盛奶瓶,及时送往收奶站或经消毒处理后短期保存。消毒方法一般采用低温巴氏消毒,即将羊奶加热(最好是间接加热)至60~65℃,并保持30min,可以起到灭菌和保鲜的作用。

C.正确挤奶。在擦洗按摩乳房之后应立即挤奶,不要拖延。常用的人工挤奶方法有压榨法(拳握法)和滑榨法(指挤法),压榨法符合奶山羊的生理和乳房发育特点。具体操作时先用拇指和食指握紧乳头基部,防止乳汁回流,手的位置不动,然后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向手心收握,把奶挤出。挤奶时要用力均匀,动作轻快,使羊有舒适感。挤奶时要用两只手分别握住两个乳头,两只手不要同时挤压或放松,要1只放松,1只挤压,交替进行。对于奶眼紧、奶流小的乳头,在挤奶前用手指轻轻捻动乳头尖,使括约肌松弛,以便乳汁排出。乳头过长的,手应握在乳头下端,乳头下部应与拳头相齐或稍露出乳头(见图4.3.2)。滑榨法挤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指尖捏住乳头,从上向下滑动,将乳汁挤出(见图4.3.3)。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挤奶的最后,应再次按摩乳房,以便将乳汁挤净。此外,挤奶时要求保持挤奶室安静清洁,挤奶员要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损伤乳房。对奶羊态度要温和,每天挤奶2次。如日产奶在5kg以上,挤奶3次。每次挤奶前,最初几把奶不要。挤奶结束后,要及时称重并做好记录,必须做到准确、完整,以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图4.3.2 压榨法挤奶示意图 注:图中数字表示挤奶动作的顺序

图4.3.3 滑榨法挤奶示意图

E.清扫。挤奶完毕后,须将挤奶时的地面、挤奶台、饲槽、清洁用具、毛巾、奶桶等清洗、刷洗干净。毛巾等可煮沸消毒后晾干,以备下次挤奶时使用。

2. 刷拭

奶羊每天都应刷拭,以保持被毛光顺,皮肤清洁,促进新陈代谢和皮肤健康。刷拭最好用硬的鬃刷或草刷,不可用铁篦。刷拭要彻底、周到,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一刷挨一刷依次地刷,每刷要先逆毛后顺毛,每天刷一两次。通过刷拭还可以使羊温顺,愿意和人接近。刷拭应在饲喂、挤奶后进行,以免污染饲料和奶品。对于粪尿或产后瘀血污染的后躯,应用温水洗涤,再用毛巾擦干。在温暖地区,夏季可选择晴朗天气,将奶羊赶到河边或水池内洗澡。

3. 修蹄

舍饲山羊,蹄子磨损小,若不定时修剪,会长得太长而变形,影响行动,甚至造成四肢发病因此一一。,般每季修蹄次。修蹄应在雨后进行。修蹄前,让羊在潮湿地面上活动4h左右,当蹄角质变软时进行。修蹄时需要将羊固定好,先用果树剪将生长过长的蹄尖剪掉,然后用修蹄弯刀将蹄底的边缘修整到和蹄底一样平齐,再修到蹄底可见淡红色血管为止,千万不可修剪过度,以防出血。整形后的羊蹄,蹄底平整,形状方圆,站立端正。变形蹄须经多次剪修,逐步矫正蹄形,绝不可一次修剪过度,造成损伤,如图4.3.4所示。

图4.3.4 羊的修蹄

评估考核

一、填空

1.哺乳期羔羊的培育分为 期(出生到第6d)、 期(7~60d)和 期(61~90d)。

2.常用的人工挤奶方法有 法和 法。

3.奶山羊的泌乳期依照泌乳规律可分为 期、 期、 期和泌乳末期4个阶段。

二、简答

1.联系实际,简述影响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因素。

2.简述奶山羊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3.简述提高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关键技术。

任务二 绒山羊饲养管理技术

基本概念

山羊绒是着生在山羊皮肤长毛纤维周围无髓且直径较小的绒毛纤维,它是由绒山羊的次级毛囊生成的。

教学重点

山羊绒的分类定级及品质鉴定;绒山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山羊绒的生长生理,掌握影响山羊绒毛生长和山羊绒毛品质的因素。

◆了解绒山羊的饲养方式,掌握饲养管理要点。

◆绒山羊的整群编号、梳绒、肥育等常规工作,能够根据山羊绒的特点进行分类定级及品质鉴定。

2.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影响山羊绒毛生长和山羊绒毛品质的因素,科学地进行绒山羊各阶段饲养管理。

◆能够熟练进行绒山羊的整群编号、梳绒、肥育等常规工作。

◆能够解决奶山羊和绒山羊饲养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组织山羊生产。

教学内容

山羊绒被誉为纤维宝石,它洁白如玉,轻盈如云,其制品以其柔软温暖、高雅靓丽而著称于世,备受消费者青睐。受地理分布、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世界的山羊绒资源十分有限,其发展空间也较为狭窄。据业内专家预测,山羊绒作为高档精纺工业的原料,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将一直是供不应求的紧俏商品。我国是山羊绒生产大国,具有世界领先的品种优势,山羊绒生产所使用的品种均来自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品种,年产山羊绒约1.5万t,山羊绒产量和国际贸易量均占世界总量的60%左右。

一、山羊绒的生长与品质

(一)山羊绒的生长

山羊绒是着生在山羊皮肤长毛纤维周围无髓且直径较小的绒毛纤维,它是由绒山羊的次级毛囊生成的。毛囊由位于皮肤内包围于毛根外的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构成。绒山羊的毛囊根据发生时间和结构特点,分为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两种毛囊的直径大小、在皮肤中的着生深度、生长的纤维种类和附属结构都不相同。

1. 初级毛囊

初级毛囊在皮肤中着生的深度大,深入真皮网状层,直径粗,生长有髓毛两型毛或无髓毛,伴有一对较大的皮脂腺、汗腺和竖毛肌。初级毛囊以60°~70°深入皮内,大多数可穿过乳头层,抵达网状层深度的60%~80%。毛囊下部多为弯曲,有的弯曲成接近直角,有的弯曲呈鱼钩形。

2. 次级毛囊

次级毛囊在皮肤中着生在真皮乳头层,直径小,生长山羊绒,只伴有小型皮脂腺,无竖毛肌和汗腺。毛囊底部常成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的天然界限。

3. 毛囊群

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在皮肤内有规则地分布,周围由结缔组织环绕或部分环绕形成毛囊群,呈椭圆形。毛囊群间的分隔在真皮近表皮处明显,在真皮深层不明显,初级毛囊排列有一定规律,多分布于毛群的同一侧,相邻毛囊群也呈有规则地形成一排,各毛囊群间结缔组织分隔明显。一个毛囊群由一个或几个初级毛囊与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由一个初级毛囊与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的毛囊群叫一毛群,其余以此类推。

4. 次级毛囊的发育和活动周期

绒山羊的次级毛囊在羔羊出生前就已开始生长。次级毛囊的活动周期长达10~11个月,毛囊球细胞的有丝分裂在春季时较低,随着日照时间的增加其有丝分裂逐渐加强。夏至前后达到最高峰,而后下降;秋季再次上升,冬季下降,最冷时停止。在上一产绒周期绒毛脱落之前,次级毛囊就开始活动,其进行频繁的有丝分裂是在重建毛囊。新生细胞用于生成新的内外根鞘,增加毛囊长度,而不是生成新绒纤维。

5. 绒纤维生长

受次级毛囊活动周期的影响,绒纤维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的绒山羊品种一般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8月初开始长出皮肤表面;此后,生长速度逐步加快,到9月份时达到最高峰;此后,生长速度逐渐趋缓,到翌年的1月下旬停止生长,进入休止期;到4月中旬后开始脱离皮肤表面,此时梳绒最为适宜。

(二)影响山羊绒毛生长的因素

1. 遗传因素

不同绒山羊品种的遗传特性是绒毛生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它在次级毛囊的发育和活动、绒毛生长周期的长度以及生长强度方面起到最重要的决定作用。例如,辽宁绒山羊的羔羊出生时次级毛囊成熟20%左右,甚至有些品种的羔羊在出生时皮肤上就带有绒毛。而一些国外的绒山羊品种在出生后20d时次级毛囊才开始生长。辽宁绒山羊的长绒周期通常比其他品种长1.5~2个月;新近选育出的常年长绒型新品系,打破了绒山羊季节性长绒的一般规律;绒毛常年生长,而且有很多个体在一个次级毛囊着生2根绒纤维,在世界众多绒山羊品种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差异主要是遗传因素造成的。

2. 生态地理因素

在生态地理因素中,纬度、经度和海拔主要决定地区水热条件的水平地带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这3个重要生态因素决定着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水、热、光照和植被类型,在这些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决定了分布在特定地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对绒毛生长的影响最为重要。早在1854年,威尔逊(Wilson)就指出:“动物绒毛含量与温度成反比,而粗毛含量与温度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威尔逊法则。我国北方绒山羊生长密厚绒毛,而南方亚热带的马山羊只长很短的粗毛,分布在热带广东湛江的雷州山羊只长粗毛不生绒毛。光照对羊绒生长影响的机理是通过对体内生理状况的改变和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起作用,在非长绒季节,通过人工改变光照环境的手段,也可不同程度地诱发山羊长绒。

3. 营养因素

绒山羊与绵羊相比,营养的供给水平对毛绒生长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特异之点。其相同之处在于如营养的供给水平不能满足其维持需要,则将显著地影响羊毛或羊绒的生长;而在满足维持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营养水平,对绵羊而言将显著地提高羊毛的产量;对绒山羊而言,供给略高于维持需要的能量和相应的蛋白质,即可满足正常绒毛生长的需要,过高的营养水平并不能显著地增加绒的生长,而只能增加粗毛的生长。此外,绒山羊在胎儿期和育成期,如营养匮乏,会导致次级毛囊发育受阻,将影响终身绒毛生长。

4. 生理因素

性别、年龄和生理状态是影响绒毛生长的主要生理因素。一般而言,成年公羊的绒毛生长要优于成年母羊,去势后的羯羊要优于未经去势的公羊,妊娠母羊要优于空怀母羊,怀单羔的母羊要优于怀双羔的母羊,而周岁的育成母羊和公羊相差不大。育成羊的绒毛生长强度通常是成年羊的65%左右,而2岁的后备羊通常是成年羊的80%左右。3~5岁是绒山羊绒毛生长强度最旺盛的时期,6岁以后逐渐下降。此外,由于疾病、应激、流产、采精过度等因素所造成的生理伤害都能直接影响绒毛的正常生长。

(三)山羊绒的分类和分等

1. 山羊绒的分类

山羊绒通常按颜色可分为白、紫、青、红4类,其中白绒易着色,所以最为珍贵,仅占世界羊绒产量的30%(中国的山羊绒中白绒占50%以上);其次是紫绒;最少为青绒和红绒,不到5%。从物理性状来看,紫绒最细,青绒次之,白绒略粗,白绒最长;青绒比紫绒粗而长,但强力不如紫绒。

2. 山羊绒的分等

山羊绒纤维直径(即细度)是反映其品质的主要指标,是衡量山羊绒价值的重要性状。中国纤维检验局于2000年制定了中国山羊绒国家标准GB 18267—2000,规定的检测项目中列入了商品原绒检测要求,并规定了按纤维直径定型,在纤维直径内按长度定等的具体分类分级办法,并以品质特点为参考指标(见表4.3.2)。

表4.3.2 中国山羊原绒分等级表

续表

总而言之,对山羊绒总的质量要求是:颜色洁白、绒细而长、富有弹性、强力好、手感柔软细腻、净绒率或含绒率高。

(四)影响山羊绒毛品质的因素

1. 杂交改良

由于不同品种绒毛品质的遗传特性的差异,在进行品种间杂交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绒毛品质差异较大的品种间进行杂交改良时,往往会导致杂交后代绒毛品质的改变。例如,用高产的白绒山羊品种改良杂色的低产绒山羊品种,改良二代的白羔可达80%以上,绒长可提高1~2cm,净绒率可提高8%~15%。同时,绒纤维直径也相应地增加0.5~1.0μm。

2. 生态环境

与所有家畜相比,山羊对各种生态环境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能力。在多种生态环境中,对绒山羊绒毛细度长度以及光泽、弹性、白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候因子和植被类型的变化而发生作用。同一品种长期饲养在不同的地域生态条件下,绒毛品质也在逐渐地发生改变。大量的研究观察表明,将原始培育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高产品种迁移到干旱地区,在同样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制度下,绒毛的纤维直径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将原始培育在温暖地区的品种引进到寒冷地区,绒毛长度逐代增长。

3. 饲养制度

饲养制度直接关系到绒山羊的营养水平和生存环境。一般而言,与放牧制度相比,在舍饲和半舍饲条件下,由于绒山羊的营养供应比较均衡、生存环境比较舒适,致使绒毛长度增加,同根羊绒纤维细度比较均匀,但是绒的直径也略有增粗。

4. 性别和年龄

我国的绒山羊品种公、母羊的绒纤维直径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基本上是来自营养和环境的共同影响。越是培育程度高,营养条件好的品种公羊羊绒直径和长度略高于母羊;选育程度低、补饲条件差的品种母羊的羊绒直径略大于公羊,但羊绒长度基本相似。我国的大部分绒山羊品种的羊绒直径和长度在不同的年龄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成年羊的羊绒直径通常比2岁羊粗1.0~1.5μm,比周岁羊粗1.5~2.0μm,但绒纤维长度也随之相应地增加1~2cm。成年羊在5~6岁后,绒纤维直径和长度略有下降,初步认为与其生理代谢机能减弱有关。

5. 性状间的相关

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绒山羊品种绒毛品质性状间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内蒙古绒山羊绒长与绒细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17,遗传相关系数为0.56;辽宁绒山羊绒长与绒细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19,遗传相关系数为0.67。通过对全国10个品种所有绒山羊母羊的羊绒长度和直径的相关性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274。羊绒长度的增加会使产绒量增加,两者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26,遗传相关为0.91。所以在我国绒山羊发展中,对于羊绒纤维直径、长度和产绒量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产量和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绒山羊的饲养管理

(一)饲养方式

1. 放牧饲养

放牧饲养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以牧草为主要饲料来源,饲养方式以天然放牧为主,饲养规模主要取决于草场面积和草场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降水量的多少。我国的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和西藏等省区的牧区均属于此种类型。放牧饲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管理比较粗放,生产水平低下,但经营投资少,饲养管理成本低。

2. 半放牧半舍饲饲养

半放牧半舍饲饲养以天然牧草和农副产物为主要饲料来源,在青草季节和农田收获后进行放牧采食。饲养方式多以散在的庭养方式为主,生产规模主要取决于天然牧地资源和农副产物资源的多少。半放牧半舍饲饲养类型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广大农区。

3. 全舍饲饲养

全舍饲饲养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将绒山羊饲养业作为一种专门化的工厂式的生产,山羊所获得生活和生产物质完全靠人工喂养,吃的大多是加工过的草料,自由饮水,管理水平高,并采用完善的兽医防疫措施,经营者投入大。饲养方式以集中的批量饲养方式为主,生产规模主要取决于饲料的价格和市场的需求。全舍饲饲养生产方式仅适用于以生产和销售优良种羊为目的的绒山羊生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绒山羊主产区的良种繁育场。

4. 绒山羊舍饲的必要性

对绒山羊进行舍饲,除了有助于恢复植被,保护环境,促进地方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外,对绒山羊生产本身而言还具有下述益处。

(1)有利于提高畜群的生产水平

舍饲后,由于饲养方式的转变,通过实施规范化饲养管理制度,可充分发掘羊只个体的生产潜力,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可有效地避免由于冬、春季节放牧、营养供应不足所导致的掉膘瘦削、生长受阻、绒毛丢失等现象发生。

(2)有利于提高畜群的繁殖力

在舍饲过程中,可方便地根据繁殖母羊的体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群饲养,并可及时观察和掌握母羊的发情、受配、妊娠、产羔、哺乳等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可随时解决,由此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羔羊繁殖成活率。

(3)有利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制

舍饲的畜群由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杜绝了畜群染病机会及相互间疫病传染。因此,可充分保证对畜群常见多发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有效防治,提高畜群健康水平。

(4)有利于开展杂交改良和育种

在放牧条件下,山羊的繁殖实质上是一种自发的随机行为,生产者很难予以干涉和控制。但在舍饲制度下,饲养者可轻易地把握畜群的繁殖行为,并可方便地进行人工授精或人工辅助交配,从而达到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选种选配,建立完善的繁殖和育种记录。

(5)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副产物利用效率

实行舍饲后,必将有力地推进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退耕还草、还牧,促进专门化的饲草饲料供应基地和效益型、兼用型草地建设。同时,也有助于秸秆等农副产物的加工和利用,提高转化效率和利用效果。

5. 完全舍饲存在的问题

绒山羊舍饲成本要高于自然放牧,特别是以山羊绒和山羊肉为主要商品产出的舍饲经营所带来的收益不能完全或大部分相抵因舍饲所增加的支出,导致无利或亏损,这就意味着该项措施目前尚不完善,不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舍饲制度完全改变了山羊采食多样化、善走喜牧、好干恶湿等生物学特性。迄今为止,绒山羊长期完全舍饲后对其生长发育、生产繁殖及生理各项主要指标的影响尚无全面、完整、系统和具有说服力的试验结果,而其经济效果更缺乏科学可信的客观评价。

根据著名的威尔逊生态法则,将绒山羊完全改成舍饲,意味着给绒山羊提供了一个饲草饲料基本保证,并且遮风避雨,相对保温的生存生产环境,那么,就相当于把绒山羊从寒冷地区引到温暖地区。从短期看,似乎问题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必然导致绒毛生长减慢,密度下降,羊绒产量减少,羊绒细度变粗,绒质将会发生明显的不良变化,不仅羊绒细度增粗,而且羊绒丝光明显减少,弹性下降,缺乏山羊绒所应具有的柔软程度,手感发干、发硬。此外,由于羊只长期完全舍饲,还会因运动减少、采食量下降、营养不均衡、圈舍潮湿等引发羔羊体弱、母羊体质下降、繁殖障碍和肢蹄病。

6. 舍饲饲养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提高畜群质量

提高羊只个体的单产水平是保证绒山羊舍饲成功最关键的技术措施。提高个体的单产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引进优质高效的种羊,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一胎多产等繁殖技术,提高优秀种羊的利用效率,加大改良力度,为实现绒山羊高效化生产奠定良种基础。

(2)调整畜群结构

调整畜群结构,及时淘汰老、弱、病、残、低产及患有繁殖机能障碍的羊只,畜群中2~4岁可繁母羊比例应占基础母羊的70%以上,并且加强对繁殖性状的选择,提高畜群的繁殖性能和更新速率。

(3)实施短期快速育肥

采用先进实用的山羊育肥技术,对计划淘汰的羊只实施短期快速优饲育肥,对当年生的羯羊力争在12月龄前出栏。对选留后的淘汰母羊也应在短期优饲后及时出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舍饲饲养量。

(4)加强精粗饲料的调制及加工利用技术的应用

绒山羊舍饲最大的成本在于饲料的支出,合理的饲料搭配可有效地降低饲料消耗。冬、春季节舍饲期以粗、精饲料为主,青贮饲料为辅;并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饲草、饲料资源条件,搞好粗饲料的加工调制,以保证舍饲羊所需饲料常年稳定、经济有效地供应。

(5)根据当地饲料资源制订稳妥的饲养计划

根据绒山羊营养需要特点,平均每只羊每日须消化能量5.6MJ、粗蛋白60~80g,干物质0.6~1.2kg。按此计算,每666.7m 2 (或每亩)中等肥力耕地的生物学产量仅能饲养2只左右的绒山羊。因此,必须根据当地可能提供的饲料资源来确定绒山羊的饲养数量。否则,大量从外地购入饲料,由于运输成本的增加,必将大幅度增加羊只的饲养成本。

(6)加强科学管理

根据国内外最近研究结果,普遍认为绒山羊产绒的营养需要特点与绵羊产毛截然不同。在满足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或维持需要的前提下,增加更多的营养并不能显著地提高产绒量,而只能使绒细度明显增粗。因此,首先,适量的营养供给水平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经济的;其次,要注重兽医卫生保健,由于常年舍饲所导致的对山羊游走好牧等生活习性的改变,如果饲料、通风、运动及防疫等相应措施不配套,极易使羊只罹患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及寄生虫等疾病。所以,必须加强科学管理,防患于未然。

(二)舍饲条件下种公羊管理要点

1. 做好种公羊的体检工作

通过检查配种预备期的种公羊是否健康,选留体格健壮、膘情好的种公羊备用;检查种公羊蹄部是否平整,若蹄过长或不平整要进行修蹄;若蹄弱,须适当补充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达到配种要求;检查种公羊是否患有寄生虫病或其他疾病,并及时治疗。检查种公羊精液品质,每周2次,做好记录。对精液密度差(中等以下)、活力低(0.4以下)的种公羊应加强运动和营养,若经过2周的加强管理,精液品质仍未有提高则要考虑弃用此羊。

2. 配种期日粮

精料(玉米、豆粕、骨粉等)1.25~1.5kg/(只·d),精料具体比例为:玉米73%、饼粕类25%、骨粉1%、食盐1%、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按标准添加。另外,可根据具体情况每天补饲鸡蛋4~6枚;粗料(种公羊所食粗料要营养丰富,含能量、粗蛋白较多),具体有:苜蓿草、羊草、杂花草、地瓜秧、各种树叶、秸秆等。种公羊每天每只需粗料1~1.5kg,其中苜蓿草应占30%~40%。青绿饲料:枯草期每天每只应补充胡萝卜、萝卜0.3~0.5kg,有条件可以补充青贮饲料0.5~0.75kg。在青草期应以青草为主,每天每只3~4kg。

3. 非配种期种公羊管理

非配种期指的是配种结束后的恢复期。该期要加强饲养管理,尽快恢复体况,达到中上等膘情,保持种公羊的健康,每天要保持上、下午各运动1次,每次1h。每天喂草3次,饮水2次,喂料2次。非配种期日粮为:精料0.5~0.7kg,粗料1~1.5kg(其中优质牧草如苜蓿草等应占20%~30%),食盐10~15g,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按需要添加。配种结束恢复到配种前状况需要20~30d,此时,仍按配种期日粮要求,逐渐过渡到非配种期日粮。

(三)舍饲条件下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

1. 空怀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①尽可能羔羊实行早期断乳、分群,以减轻母羊负担。

②加强营养,补偿哺乳消耗,其参考日粮为:混合精料0.2~0.3kg、干草0.3~0.5kg、秸秆等自由采食;对体质较差、体况瘦弱的羊要适当增加混合精料的补给,使母羊在配种前达7~8成膘,要把握好膘情,切忌过肥。

③配种前20~30d采取短期优饲,增加优质干草、混合精料给量,同时加强运动,促进母羊集中发情,可以提高双羔率5%~10%。

④对母羊全群体内、外寄生虫进行驱虫,布氏杆菌检疫,在配种前3周注射口蹄疫疫苗。

2. 妊娠期母羊饲养管理要点

妊娠期前3个月的参考日粮为:优质干草0.5kg,混合精料0.2~0.3kg,秸秆等自由采食,钙、磷、维生素、微量元素按营养标准供给,自由舔盐。妊娠期后2个月,胎儿生长迅速,增重为出生重的80%~85%。此时,胎儿需要的营养物质大量增加,母羊的日粮也需要增加,精料要增加30%~40%,钙、磷要增加1倍以上,同时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2来满足需要。饲喂一定比例的青贮饲料或萝卜、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对泌乳准备十分有益。其参考日粮为:优质干草0.5~0.7kg、混合精料0.3~0.4kg、秸秆等自由采食,钙、磷、维生素、微量元素按营养标准供给,自由舔盐。

在管理上要抓好以下5点:第一,保证充分运动,保证胎儿健康发育,产羔不易难产,每天上、下午各运动1次,每次运动1.5h,路程在2km以上;第二,饲草、饲料一定要优良,切忌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否则,易造成母羊流产;第三,做好防流保胎,每天密切注意羊只状态,饲草、饲料要保持相对稳定,且不可经常突然变化,以免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流产,赶羊出、入圈要平稳,抓羊、堵羊和其他操作要轻,羊圈面积要适宜,每只羊在2~2.5m 2 为宜,防止过于拥挤或争斗而产生的顶伤、挤伤等机械伤害而造成流产;第四,饮水要充足,切忌饮冰渣水、变质水或污染水,可在水槽中撒些玉米面、豆面以增加羊只饮欲;第五,做好防寒工作,秋、冬季节气温逐渐下降,一定要封闭好羊舍的门、窗和排风洞等防止贼风,以降低能量消耗。

3. 哺乳期母羊饲养管理要点

绒山羊哺乳期一般为3~4个月,前2个月为哺乳前期,后2个月为哺乳后期。哺乳前期的饲养管理主要是恢复产羔母羊体质,满足羔羊哺乳需要。具体要求:第一,对于羔羊,在其出生至20d母乳是其唯一的营养来源。要保证羔羊哺乳定时,每天3、4次。此时羔羊生长速度快,每天增重在90~120g,要保证母乳充足。第二,加强母羊运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母羊体质和泌乳能力。每天必须保证母羊2h以上的运动。第三,该时期母羊营养消耗较大,既要恢复体况,又要分泌乳汁,此时要增加粗蛋白、青绿多汁饲料的供应。日粮可参照妊娠后期日粮标准,另外,增加苜蓿草0.25kg、青贮料0.25kg或0.15kg的混合精料。第四,对双羔或多羔母羊应给予单独补饲,保证羔羊哺乳。第五,注意哺乳卫生,防止发生乳房炎。

(四)育成公、母羊的饲养管理

1. 饲养

羔羊断乳分群后,要按公、母羊体重、质量进行重新组群,每群60~120只,安排专人饲养管理。育成前期(5~8月龄),生长发育较快,生长强度大,但瘤胃容积有限且机能并不完善,对粗饲料利用能力较弱。这一阶段饲养的好坏,是影响绒山羊的体格大小、体型和成年后生产性能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日粮以精料为主,结合放牧或补饲优质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以15%~20%为宜。在生产实际中,有条件的地方,每天每只可补饲混合精料0.25kg,每天早晨在放牧前应将全天供给精料的一半量进行饲喂;同时,补给一些胡萝卜条、萝卜条、地瓜丝等多汁饲料。育成后期(9~18月龄),生长强度逐渐下降,瘤胃机能基本完善,可以采食大量牧草和其他粗饲料。同时,根据牧草质量和数量情况,适当补饲一定数量的混合精料和优质干草,满足其营养需要,使其体重迅速增加,体质健壮。

2. 防病

育成羊在刚组群时,由于断乳、母子隔离,往往会造成羊只应激而导致全群性感冒。根据辽宁省辽宁绒山羊原种场的经验,新组群羊全群注射二氟沙星或青霉素、病毒灵、安痛定等药物,连续用药2d,每天早、晚各1次即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 放牧

放牧应就近选择新草场,中途应让羊只回来饮水;以后逐渐由近到远,逐步锻炼。同时预防毒草中毒,不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以免感染寄生虫。晚上归牧后先饮水,然后将另一半精料补饲,同时,要在羊槽内放一些嫩草或优质干草,让其自由采食。

4. 驱虫

5月龄体内驱虫1次,以后每6个月驱虫1次。体表寄生虫根据情况进行驱虫。

5. 配种

育成公、母羊在育成期即有性行为,达到性成熟,一般情况下此时不应配种。配种过早会影响羊的成长和后期发育。育成母羊过早配种易造成流产、难产等情况,产生繁殖系统疾病,影响以后的繁殖。如果配种,必须认真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育成羊参加配种公羊10月龄以上,体重30kg以上;母羊8月龄以上,体重20kg以上。配种时应选择体重相当的公、母羊进行交配。饲养场最好选择人工辅助配种。农户应防止多个或体重大的公羊对其混交乱配,以免对母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发情配种时应将其同配种公羊隔离饲养,直至配种结束。

(五)后备公、母羊的饲养管理

后备羊是指19~30月龄的羊。该时期羊生长迅速,各种生理、生产性状基本成熟,公羊比母羊要稍晚一些。该阶段仍需要较高的饲养水平,应视草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补饲量。一般情况下,每天每只补饲混合精料0.25kg、优质干草0.25~0.5kg,以便使其生产性能充分表现,为选种打下良好基础。对后备公羊,饲养场组成30~60只一群,安排有经验的放牧员特殊放牧饲养。农户在有发情母羊的情况下,必须把后备公羊与成年公羊分开,防止争斗造成伤害。对后备公羊要做好调教工作,保持人与羊亲近,为配种打下良好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羊需要的营养也逐渐增加,应视草场情况适当补饲。配种前要进行短期优饲,以便集中发情配种,产羔集中,饲养管理方便。后备母羊是第一次参加配种,若用人工授精,要用小口开膣器,输精部位不宜过深;若不易找到子宫颈口,可在阴道深度输精,且勿对子宫造成伤害。后备母羊在妊娠中、后期易发生流产,要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若发现有流产征兆,可用黄体酮等药物控制。后备母羊妊娠后,要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运动。后备母羊妊娠后进出圈舍、放牧时要控制羊群,避免拥挤或急驱猛赶。补饲、饮水要防止滑倒。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不饮冰渣水,以防流产、死胎等情况发生。后备母羊产羔时,由于是初产羊,应做好接羔护羔工作。对母性差的母羊,要进行调教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绒山羊的一般管理技术

1. 整群与编号

羊只的整群一般在一个生产年度结束后进行,即羔羊断乳后进行,通常在9月份。具体操作是:羔羊达4月龄断乳后组成育成公、母羊群,上一年度的育成羊转成后备羊,后备羊转入成年羊群。每年都要对羊群进行整顿,对生产性能差有繁殖障碍的、年老的、有特殊疾病的羊只进行淘汰,及时补充同类羊只。每年每群的淘汰率应保持在15%~20%,以保证羊群的正常生产。对于同类羊只难以组群的,应选择生产性能、年龄、体质等相近的羊组成一群,以利于生产和育种。

羊群结构比例为:成年公羊20~30只/群、后备公羊30~40只/群、育成公羊50~60只/群;成年母羊50~60只/群、后备母羊60~70只/群、育成母羊60~70只/群。成年公羊应占羊只总数的15%;后备母羊、育成母羊应占羊群总数的20%以便羊只能够得到更新换代。

羊的编号便于识别,记录系谱、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等,是育种工作选种选配的基础。传统的编号方法有耳标法、剪耳法、刺墨法和烙角法,现在多采用耳标法。

2. 梳绒

脱绒是绒山羊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季节性很强,只有在脱绒季节才能梳绒。

(1)梳绒时间

绒山羊每年梳绒一次,当绒毛根部与皮肤脱离时(俗称“起浮”),梳绒最为适宜,一般在4—5月份进行。绒山羊脱绒有一定的规律:从羊体位上来看,前躯先于后躯脱绒;从羊的年龄和性别来看,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先脱绒,母羊比公羊先脱绒;从不同生理时期来看,哺乳羊比妊娠羊先脱绒,妊娠羊比空怀羊先脱绒;从营养状况来看,膘情好的比膘情差的先脱绒;个别病羊由于用药也容易早脱绒。总之,个体之间由于饲养水平、个体差异等不同,脱绒时间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梳绒时间。

(2)梳绒工具

梳绒用的钢丝梳子分两种:一种是稀梳,由8~10根钢丝组成,钢丝间距为1~1.5cm;另一种是密梳,由12~14根钢丝组成,钢丝间距为0.5~1.0cm。钢丝直径均为0.3cm,梳子前端弯成钩状,磨成秃圆形,顶端要整齐,钢丝之间由一个中间一排均匀的略大于钢丝直径圆眼的整钢片连接,钢片可平行滑动,使之梳绒时保持钢丝平行。

(3)梳绒方法

梳绒前1周要培训好梳绒人员,检修梳绒工具,准备好梳绒场所,进行清扫、消毒,备好梳绒记录。梳绒时先用剪子将羊毛打梢(不要剪掉绒尖),然后将羊角用绳子拴住,随之将羊侧卧在干净地方,其贴地面的前肢和后肢绑在一起,梳绒者将脚插入其中(以防羊只翻身,发生肠捻转)。首先用稀梳顺毛方向,轻轻地由上至下把羊身上沾带的碎草、粪块及污垢清理掉。然后用梳子从头部梳起,一只手在梳子上面稍下压帮助另一只手梳绒。手劲要均匀,并轻快有力地弹打在绒丛上,不要平梳,以免梳顺耙不挂绒。一般梳子与羊体表面呈30°~45°,距离要短,顺毛沿颈、肩、背、腰、股、腹等部位依次进行梳绒。梳子上的绒积存到一定数量后,将羊绒从梳子上退下来(1梳子可积绒50~100g),放入干净的桶中。这样,羊绒紧缩成片,易包装不丢失。稀梳抓梳完后,再用密梳逆毛抓梳一遍至梳净为止。一侧梳好后再梳另一侧,并做好梳绒记录。因起伏程度不同,有的羊只一次很难梳净,过1周左右再梳绒1次。对羔羊、育成羊和个别比较难梳绒的个体采取剪绒。剪绒的方法有手工剪和机械剪两种。剪绒时将羊保定,一般从尾根部或四肢开始剪,这样利于操作。每只羊每次梳绒后要及时填写梳绒记录。

(4)注意事项

要选晴天梳绒,梳绒前后避免雨淋,预防感冒。羊只梳绒前要禁食12~18h。梳绒时要轻而稳,贴近皮肤,快而均匀,切忌过猛,以防伤耙(皮肤脱离肌肉,损伤绒毛囊,受伤后将不再生长绒毛)。羊的后背十字部位最易伤耙,梳该部位绒时应加倍小心。注意保定羊的头部,避免机械性创伤;对妊娠羊只动作要轻,以防流产,最好产羔后梳绒;对无法梳绒的个体可用长剪紧贴皮肤将绒毛剪下。春羔一般在当年6月上旬剪绒毛为宜。冬羔一般在翌年7月份才开始脱绒,该季节因气候炎热,不利于机体散热,易造成皮肤病,且不便体表驱虫,对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应在5月中旬剪下绒毛为宜。育成羊只大多数脱绒较晚,特别是绒毛密度好、产绒量高的个体脱绒时间更晚,如果硬梳不但损伤绒毛囊,还易损伤羊只,因此,也应在5月上旬将绒毛剪下。有的羊只因趴卧,腿、腹部绒毛粘连在一起无法梳绒,只能采取类似于绵羊剪毛的方法将绒毛一并剪下,对于这类羊只剪绒后应单独饲养一段时间,以防被其他羊顶伤。对患有皮肤病的羊只要单独梳绒,耙子用后要消毒,以防传染;对体弱羊只也应单独梳绒。梳绒时要注意羊只的眼部、耳部安全,还应保护好乳房、包皮等器官,扯坏的地方,要涂碘酒消毒,必要时作缝合处理。放倒羊时要按一个方向,即从哪侧放倒,就从哪侧立起,以防羊只大翻身出现肠捻转、臌气而导致猝死。梳绒后要注意羊舍温度,以防羊只感冒。随时观察羊只有无异样,如发现精神不振、不食草,应检查是否伤耙或其他原因,以便及时诊治。

3. 羯羊育肥

去势的羊称为羯羊。羯羊育肥的目的就是将不能作种的公羊去势,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育肥,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选择育肥羊

选择不宜作种用的5~6月龄公羔在早秋去势,经4~6个月的育肥至翌年的3~4月份抓绒以后出售或屠宰。这样既保障了绒的价值,又保证了增重。去势的公羊较未去势的公羊可增加产绒量30%~40%,增加体重10%~20%,可获较高经济效益,正常情况下每只羊可赢利100~200元。

(2)育肥方法

育肥方法分为放牧育肥和短期优饲育肥,放牧育肥在牧区较为普遍,而在农区则通常采用短期优饲育肥方法。短期优饲育肥所需营养要全面,能量水平要高。粗饲料可利用农区丰富的玉米秸秆、豆秸、麦秸、地瓜秧、各种树叶、蒿草等,优质牧草如苜蓿草、三叶草、杂花草等;糟渣类如白酒糟、豆腐渣、甜菜渣等。精料如玉米、豆粕、棉籽粕等。精、粗料的比例一般为(60%~70%)∶(40%~30%)。建议日粮:粗料0.5~0.7kg,苜蓿草0.2~0.3kg,混合精料0.3~0.5kg。混合精料推荐配方:①玉米55%,麸皮15%,棉籽粕20%,豆粕8%,食盐1%,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1%(具体数量按照说明)。②玉米40%,酒糟20%,棉籽粕20%,豆粕8%,麸皮10%,食盐1%,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1%。

(3)育肥羯羊的管理

羯羊育肥时,在组成育肥群后,应立即进行预防注射和体内、外寄生虫驱虫。在北方地区羯羊的育肥期通常是在深秋、冬季进行,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温,应保证圈内温度在10℃以上,以减少维持需要,以利于育肥羊增重。

评估考核

一、填空

1.绒山羊的毛囊根据发生时间和结构特点,分为 和 两种。

2.山羊绒通常按颜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4类,其中 绒易着色,所以最为珍贵,仅占世界羊绒产量的30%。

3.羊的编号便于识别,记录系谱、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等,是育种工作选种选配的基础。传统的编号方法有____、____法、____法和____法,现在多采用____法。

二、简答

1.试述奶山羊挤奶时应注意的事项。

2.提高奶山羊产奶性能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3.影响羊绒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我国绒山羊饲养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利弊?

5.舍饲条件下,绒山羊种公羊、妊娠母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6.试述奶山羊饲养管理的一般技术。

7.梳绒时应掌握好哪些技术环节? okmLRi0vRv1BRJjXI4ZKEbYVxdxT50R29fnh0bI5MvDh6YXwq1Dq8DTlAKceJE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