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

一、思维的概述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组织性的特点。

①所谓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认识事物,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②所谓概括性,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从同一类材料中,抽象和概括出共同特性和本质特性;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

思维的概括性有不同的水平:低水平的概括是在动作水平或形象水平上的概括;高水平的概括必须借助词语概念,作本质抽象的概括。

③所谓组织性,指的是思维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发现事物的新特征和新联系。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思维遵循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路线逐步成熟。

(一)直觉行动思维

(1)直觉行动思维:是借助动作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2)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发生。

(3)儿童从12~18个月开始表现出智慧动作起,直觉行动思维一直可以延续到幼儿园小班时期。

(二)具体形象思维

(1)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外部事物的形象在头脑的保留,它具有明显的具体性和表面性。

(2)具体形象思维有如下两个特征:①具体形象性;②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3)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

(三)抽象逻辑思维

(1)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高级心理活动。

(2)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借助语言和运用概念。

(3)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水平(也有人习惯于称阶段):

①就发展进程来说,是不可逆的;②就发展的成果来说,又不是互相排斥的;③思维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以前的发展成果并没有消失,而是整合在新水平之中。

三、表征

(1)表征:儿童开始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结果,这就是表征。

(2)在儿童的思维发展中,表征的出现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智慧动作是儿童最初思维的外部表现,表征是最初思维的内部机制。

(3)儿童什么时候开始有表征能力呢?很多研究者认为,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婴儿能表现出延迟模仿,可能就意味着表征的开始。

(4)幼儿的表征表现在如下方面:①在幼儿心目中,表征不仅是表征物与真实物体之间的形象像不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于自己确定的象征和交流意图的问题。②幼儿的表征,不仅表现在对物体的表征方面,还表现在对模型、空间关系、手势和事件过程中。③表征在幼儿的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是广泛的和深远的。当他们在头脑里把一组相似的事物表征为一个特定的范畴时,就产生了初步的概念。

四、概念

(1)概念:是以一类事物的底层相似性为基础所作的心理学分类。

(2)儿童如果能对一些不同事物,表征出某些重要的相同的方面,就产生了对某一类事物的概念。

(3)婴幼儿是根据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形成概念的呢?

①知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a.外部形象尤其是强烈的知觉刺激,会影响幼儿的分类和概念的形成;b.知觉特征的相似点,是儿童概念的起点。

②儿童头脑中的范畴类型也是进行分类获得概念的重要因素。a.幼儿对所观察的对象,具有产生某种相似性的认识能力;b.这种相似性,使得幼儿能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之间进行概括。

(4)每一个概念都是一种微型理论。

为什么说,幼儿进入教室时,头脑里并不是一块白板?这一命题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实际意义?

①研究发现,年幼儿童对物理现象、生物现象、心理现象都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心理学家把这些初步认识称为朴素理论。②朴素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在进入教室时,头脑里并不是一片空白,毫无观念。③儿童的朴素理论是今后学习的基础,但朴素理论的概念并不与科学概念必然联系。幼儿园和学校的“教学常常不只是传授新知识,它也包括改变原有信念,常常通过向儿童表明,他们的信念在一些情况中可行,但在另一些情境则不行;或消除老信念,代之以新的信念”。

(5)概念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其中,基本概念是核心层次。①围绕着基本概念还有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②基本概念是最容易表征的。③儿童最早形成基本概念。

(6)儿童概念的发展,包括数概念的发展。

①大量的研究已确认,早期儿童已经获得数抽象能力和数推理能力。它是儿童今后数概念发展的基础。a.数抽象能力是指表征数值或一系列物体数量的能力。幼儿主要运用计数作为获得数目表征的方法。b.数推理原则反映幼儿如何操作和变换集合。幼儿能推测最后的数值的结果。

②幼儿掌握了哪些数概念的原则?第一,一一对应原则;第二,稳定次序原则;第三,基数原则;第四,抽象原则;第五,次序无关原则。

五、问题解决和推理

(一)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

(2)①儿童解决问题既是指直接的外部行为,也包括在心理上完成的内化活动;②儿童解决问题的水平,与他们在头脑中对信息的编码水平有直接的关系;③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的维度是单一的,因而不能解决问题。

(二)推理

(1)推理:是根据已有信息引出新信息的加工过程。它是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最根本的策略。

(2)按逻辑学的分类,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①演绎推理:就是根据一些假设为真的前提,得出结论。②归纳推理:是从许多特殊信息中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③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两个类似事物之间也有相应的关系。

(3)①幼儿经常使用的推理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②年幼儿童倾向于归纳推理,青春期儿童倾向于演绎推理;③25个月大的婴儿也能进行类比推理。

(4)儿童头脑中拥有形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最初的特殊资源。

六、幼儿的社会认知

(1)儿童思维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也表现在对社会的认知中。①2岁的婴儿开始懂得别人的愿望;②4岁儿童开始懂得信念;③5岁幼儿对具有积极特质的人的行为,往往具有较高估计的倾向。

(2)社会支持对幼儿的社会认知的作用。①儿童解决问题时,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如父母、教师、同伴的提示;②儿童身边的每一种社会关系,都有独特的心理动力作用,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到独特的、深远的影响;③幼儿通过假装游戏,提高了对角色的认识能力,这对幼儿认识别人的心理具有积极的意义;④幼儿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时,也会受到所处文化的影响,而文化的特定思维方式和习惯,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活动。 047Cy9hDk9yiRJFyWc/ClCvavQCPvf0t1RK79nSHN5EXRWD4sfSTKcT3Khc1ST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