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一、感知觉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1)感觉:是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2)感觉作用: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3)感觉器官的发展遵循的顺序是:肤觉—前庭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每一类特殊的感觉,都是特定的感觉器官接受特定的刺激,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产生的反应。

(二)知觉的概念

(1)知觉是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2)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我们通常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单纯的感觉是试验里的研究对象。

(三)感知觉的属性

(1)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3)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二、婴幼儿的感知觉

(一)肤觉

(1)肤觉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

①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新生儿对身体接触,尤其是对手心、脚心的刺激十分敏感。

②温觉:是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③痛觉:是皮肤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新生儿的痛觉很敏感。

(2)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更敏感。

(3)触觉的发展——儿童的嘴和手。

①嘴是新生儿和婴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嘴的动作也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动力。

②手是婴儿接触物体、探索外界的重要工具。a.婴儿抓握动作具有最特殊的意义。b.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成复杂动作的基础,也是今后变成有目的地劳动的出发点。c.抓握动作的发展必须与眼睛的视觉发展相结合和协调。

(二)前庭觉

(1)当我们的身体加速运动时,内耳半规管里的淋巴液晃动能引起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前庭觉”。

(2)出生后,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们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

(三)嗅觉、味觉

(1)嗅觉是鼻腔里的嗅细胞对散发在空气中的气体刺激引起的反应。

①从发生的角度看,嗅觉是人类的一个古老的感觉;②6个月以后的胎儿,其嗅觉细胞就能接受嗅觉的刺激;③新生儿还能利用他们的嗅觉能力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母亲;④儿童掌握语言后,对气味的感觉就会更加敏感和准确,标志着气味的词语会有效地支持条件联系的形成;⑤儿童对气味的嗅觉有个别差异;⑥嗅觉还有很强的适应性,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味觉是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反应。

①从发生的角度看,味觉也是人类的一个古老的感觉;②新生儿的味觉十分敏感,尤其是对甜味十分偏好;③人的味觉能辨别甜、咸、苦、酸四种味道;④婴幼儿的味觉对他们选择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听觉

(1)听觉是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应。

(2)①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②有些刚出生的婴儿能对来自左右的声源,做出转动头部朝向声源的反应;③4~7岁的儿童对纯音的听力不如成人;④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14~19岁时才达到最好水平。

(3)①婴儿对人类的声音具有惊人的感知能力,出生仅3天的新生儿就能表现出对自己母亲声音的偏好;②婴儿对语音,尤其是女性的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③婴儿的听觉能力还表现在音乐听觉中;④儿童听力的发展有一个发展过程,无论是在怀孕期还是在出生后,都要高度重视保护儿童的听力,保护好听觉器官,避免高频率噪声的刺激。

(五)视觉

(1)可见光对眼睛视网膜的刺激产生视觉。眼睛是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重要、最主动的感觉器官,人的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2)视觉集中:①新生儿的眼睛在最初的2—3周内难以形成视觉集中;②婴儿出生2个月后视觉集中现象尤为明显,对鲜亮的物体和人脸具有特殊的偏好,心理学称为“人脸偏好”;③3个月的婴儿能对4~7米处的物体注视7~10分钟;④5~6个月的婴儿能注视较远的运动物体;⑤成人与儿童的双眼对视具有重大的发展价值。

(3)视敏度:是指从一定距离处感知两个临近点的能力;①新生儿的视敏度只是成人的1/10;②直到2岁左右,婴儿的视敏度才接近成人;③保护儿童的视敏度,预防眼睛近视,是儿童家长和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

(4)颜色视觉:①婴儿比较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比如红色、橙色、黄色等。②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5~7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③儿童的颜色视觉既有个别差异,也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孩强。④天生对特定的颜色不敏感,即色盲。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一般是男性多于女性。

(5)视知觉有以下功能:

①空间知觉。知觉物体的位置以及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

②差异辨别。能把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区别找出来。

③背景辨别。把一个对象从其背景中区别出来,如检查色盲用的数字图。

④视觉填充。当对象不完整时能正确识别。

⑤对象再认。以前见过的玩具或到过的地方再次出现时,能认得出来。

(六)形状知觉

(1)形状知觉是以视觉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

(2)①婴儿喜欢圆形;②婴儿偏好正常的人脸;③婴儿偏好运动的物体;④婴儿最喜欢中等复杂的图形;⑤婴儿在关注复杂对象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何图形的边缘和人脸突出的部位上。

(七)深度知觉

(1)深度知觉是对自身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感知。

(2)深度知觉对人的活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3)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一个测试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叫“视觉悬崖”实验。

(4)6个月大的婴儿就明确具有深度知觉。

(5)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与早期的运动经验有关,尤其与婴儿的爬行经验有关;②爬行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八)方位知觉

(1)方位知觉是对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感知。

(2)方位知觉的高级形态不仅包括以自身为中心,还包括以外界物体为基准的方位知觉。

(3)儿童对方位知觉的感知:①儿童对方位的感知,首先是以自身为中心的;②从发展的顺序看,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的儿童能辨别前后,5岁的儿童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7~9岁的儿童才能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③一般认为,6~7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这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分不开。

(九)可知度

可知度就是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

(1)吉布森认为,可知度是环境直接提供的。

(2)可知度的发现与儿童的运动水平有关。

(3)可知度为儿童造就了学习的机会,也使儿童的行为越来越有效,越来越富有探索性。

三、多通道感知与自我效能感

(一)多通道感知

(1)感知觉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婴儿的手触摸到自己的脸时,手感觉到了脸,脸也感觉到了手,心理学家称它为“双向接触”。

(2)多通道感知更典型的表现在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有:①听觉与动觉的联合;②前庭觉对触觉的影响;③视觉与听觉的联合;④视觉与动觉的联合等。

(3)多通道感知说明感知觉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

(二)自我效能感

(1)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的行动与某种结果之间联系的理解。

(2)跨通道感知是促进儿童自我效能感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3)婴儿自我效能感。①2个月与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②自我效能感保证了婴儿正确处理自己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四、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一)感觉剥夺

(1)感觉剥夺会严重妨碍儿童的正常发展。

(2)许多不良教养方式也会起到某种程度的剥夺作用。例如,对孩子的溺爱、限制活动、包办代替、缺乏身体接触、很少与孩子目光对视等。

(3)启示:①对于婴幼儿来说,对感觉器官的适度刺激是十分必要的;②在婴幼儿的教养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③感觉的早期剥夺或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损伤,会严重妨碍儿童的正常发展。

(二)感觉轰炸

(1)与感觉剥夺相反的情况就是感觉轰炸。感觉轰炸:指的是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2)当前,很多人受到错误教育理论的误导和大量商业炒作的诱惑,盲目“开发”儿童智力,开展形形色色的早教训练,是没有心理学科学依据的。相反,过早开发儿童智力,会造成儿童对学习的退缩和兴趣丧失,造成家长失望,造成儿童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和伤害。

五、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1.注意的概念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其他心理过程结合在一起。

(3)吉布森认为,注意与知觉是同一过程。

2.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停止。

(3)生理运动变化。

3.注意的种类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4.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客观条件:

首先,与刺激物的强度有关。

其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也能引起无意注意。

再次,刺激物的运动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最后,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2)主观条件:

首先,人的需要和兴趣。

其次,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再次,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无意注意。

5.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运用意志,排除干扰。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4)培养间接兴趣。

①直接兴趣就是由事情本身引起的兴趣。

②间接兴趣是指事物的本身并不一定有趣,但其结果对我们有价值而引起的兴趣。

6.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在实际活动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只有无意注意的活动难以持久和深入,只有有意注意的活动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和疲劳,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相互交替,才能使活动和任务的完成达到最佳效果。

(二)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1.吉布森于1988年提出婴儿注意发展阶段的假设

(1)阶段1(从出生到4个月左右)。婴儿能在他们直接的视觉范围内,通过转动头和眼,注意事物的实际运动,注视知觉排列,初步地发现物体及其排列的特征,从中得到信息。

(2)阶段2(4—7个月)。随着生理成熟,婴儿手的活动大大增加,如能伸手抓握,视敏度也显著提高。婴儿手的活动使知觉得到了触觉的检验,这对于识别物体是十分有价值的。

(3)阶段3(8—12个月)。婴儿学会走路后,活动范围大大增加,因而注意范围也大大扩展。

2.儿童注意与知觉的变化

从以上发展阶段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儿童注意与知觉有以下几点变化:

(1)儿童注意的信息与他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一致性越来越高,儿童学会更准确地确定信息与任务之间的相关。

(2)儿童的注意变得越来越灵活。

(3)儿童的知觉准备状态越来越明显。

(4)儿童的注意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3.儿童注意的特点

(1)一般说来,儿童的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越大。整个学前期,婴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开始迅速发展。

(2)儿童注意发展的第一个表现是注意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①1岁婴儿对玩具的注意力能集中2秒钟;②2岁时增加到8秒钟;③3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为5~7分钟;④4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5分钟;⑤5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⑥6岁时可以达到25分钟;⑦7岁时注意力可以超过30分钟。

(3)儿童注意发展的第二个表现是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

4.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脑功能轻微失调,不是好动就能称为多动症。 y11Z8MWkqo/5dVcNrddjWAVBelz6w3vYb2AEgugLfFkB6xqOMRsz+kkr+Kwa+s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