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1.2
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及发展趋势

【活动场景】

利用多媒体学习综合布线系统的国内外标准、发展趋势。

【任务要求】

掌握国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国内外标准的区别,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逐步学会标准、规范的应用。

【知识准备】

1.2.1 综合布线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有关标准。作为一个合格的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或施工人员,应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查阅和对照合适的布线标准。

目前,各国生产的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较多,其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中所遵循的基本标准主要有两种:北美标准和国际标准。我国依据本国综合布线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标准,也同步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布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公开发布的综合布线设计、施工、材料、测试标准(规范)主要有:

1)北美标准

ANSI/TIA/EIA568-A、-B、-C:《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ANSI/TIA/EIA569-A:《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路径及空间距标准》。

ANSI/TIA/EIA570-A:《住宅电信布线标准》。

ANSI/TIA/EIA TSB-67:《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规范》。

ANSI/TIA/EIA TSB-72:《集中式光缆布线准则》。

ANSI/TIA/EIA TSB-75:《大开间办公环境的附加水平布线惯例》。

2)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SO/IEC)于1988年开始,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的有关综合布线标准基础上进行修改,于1995年7月正式公布《ISO/IEC11801:1995(E)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作为国际标准,供各个国家使用。

3)国内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总规范》(YD/T926.1—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二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926.2—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三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YD/T926.3—200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标准间有极为明显的差别。从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来看,北美标准把综合布线系统划分为6个独立的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而国际标准则将其划分为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3部分,并规定工作区布线为非永久性部分,工程设计和施工也不涉及为用户使用时临时连接的这部分。我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则建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按照7个子系统进行设计,包括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和管理间子系统。

1.2.2 综合布线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布线将成为建筑物的配套设备,综合布线将会与建筑物的结合更加紧密。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10M以太网(10Base-T)的出现,到90年代中期转换到100M以太网(100Base-T),到今天成为主流的千兆以太网(1000Base-T)以及目前正发展迅猛的万兆以太网(10GBase-T),网络的速度在以100倍的幅度增加。配合网络的更新速度,布线系统也在相应地不断发展。

1)万兆以太网普及加速

移动互联网、公用和私有云、Web2.0以及其他大带宽数据中心应用的不断发展,对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速度、规模、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导致以太网由千兆向万兆演进。尤其是2012年Intel推出的万兆服务器平台——Romley以及10GBase-T单芯片网络控制器,让万兆以太网在服务器端的部署和应用进入了快速普及的轨道。随着万兆服务器虚拟化的推进,万兆IPSAN存储系统也不断发展。毫无疑问,在服务器和存储中心领域,万兆以太网已成为发展趋势,这无疑也显著推动了以太网交换机市场。

万兆标准中新增了重要测试参数:外部串扰参数(ANEXT),即线槽中捆扎在一起的线缆传输信号时,周围线缆对被测线缆的干扰。非屏蔽的布线系统通过线缆内部平衡原理可以抵御一定的外界干扰,但工程中同一线槽内的双绞线一般均为同厂家产品,这些线缆完全一样,在传输信号时,相邻的线缆间会产生信号的相互耦合,尤其是相同颜色的线对由于绞距与方向完全一样,耦合的干扰无法依靠平衡结构抵消。而如果采用屏蔽线缆来应对万兆传输,其屏蔽结构使得它对降低线缆间的相互干扰有先天的优势,不仅可以屏蔽外界的电磁信号,铝箔也同时阻断了线缆本身传输时的电磁泄漏,从而保证紧密线槽内部的各个线缆同时运行万兆以太网,相互间没有影响。经过测试,屏蔽系统一般比同级别非屏蔽系统至少高20dB左右。

因此,IBM ACS采用屏蔽等级达到10EMC等级的屏蔽线缆以满足10GBase-T的应用,并提供用户最稳定可靠的运行系统,为用户的网络稳定及安全提供现阶段最好的保证。

2)屏蔽系统

2008年6A的TIA标准正式颁布,引领万兆时代的加速到来,屏蔽系统发展至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和采用,并日益彰显其活力。

在应用选择上,许多用户都率先考虑屏蔽系统,正如在设计规范中提到的那样,当外界电磁场强超过3V/m,就应考虑屏蔽系统或光纤布线系统。另外,随着周围电磁辐射越来越强,在一定程度上给屏蔽系统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欧洲高端布线市场,屏蔽系统绝对是一个主流。

3)光纤到桌面技术

光纤到桌面(即FTTD,fiber to the desk)正成为综合布线市场主流解决方案,因为随着光纤、光纤器件及光纤网络设备成本的逐年下降,采用光纤布线已经在成本上接近“光纤+铜缆”的成本了。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光纤更有其特长,比如传输距离远、传输稳定、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支持带宽高、不会产生电磁泄漏。这些特点使得光纤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发挥着铜缆不可替代的作用。

4)智能化布线管理

随着用户机房设备的增加,各种线缆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时线缆的管理也往往成为最让管理员头疼的事情。因为杂乱无章的线缆不但降低了机房管理人员的效率,一旦网络出现故障,故障的查找与排除将成为管理员的噩梦。随着网络扩容及设备冗余度提高,安装新设备是经常要做的事,而旧设备的删减也会经常发生。所有这些对系统整体的可用性提出了挑战,而以上问题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其中,采用电子配线架和电子配线架管理软件的第三代智能布线系统(即电子配线架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正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这是一种将传统布线系统与智能管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电子配线架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将网络连接的架构及其变化自动传给系统管理软件,管理系统将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处理,用户通过查询管理系统便可随时了解布线系统的最新结构。

5)无线与有线相结合

目前,无线布线的方式已经相当普及,一种方式是将AP(Access Point,访问节点)分区域固定,以覆盖所有的范围;而另一种方式则是将AP置于机房中,通过泄露电缆伸入不同区域以实现网络的覆盖。无线局域网相对于有线方式来说有不少优势: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经济节约、易于扩展及有很高的安全性。

随着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线缆管理也成为可能。将布线及设备信息保存在电子标签中,管理及查看非常方便。同时,随着电子标签技术的成熟,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跳线管理及通断判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式综合布线智能管理。

6)OM4多模光纤未来之路

随着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需要更高的传输速率和开发下一代的传输标准。设备方面,对Ethernet而言,10Gb/s系统已经商用,需要开发下一代40Gb/s和100Gb/s系统;对SAN系统,8Gb/s系统已经商用,正在开发的是16Gb/s和32Gb/s。对光纤界,则需要制定关于光纤的标准来支持未来高速率传输的要求。

目前,x86服务器主要是10Gb/s的连接速度,到2018年将达到40Gb/s的连接速度。

★小贴士:OM4光纤是一种激光优化型纤芯为50μm的多模光纤,目前标准确定的指标实际是一种OM3多模光纤的升级版。

7)绿色数据中心

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数据中心刮起了“绿色风”。在建设绿色数据的过程中,降低能耗和减少空间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布线系统的节能体现在散热性上,线缆的散热性好了,可以节约机房空调所消耗的大量电量;环保则体现在线缆的材质上,建设一个真正的绿色数据中心,需要部署寿命尽可能长的综合布线系统,如果线缆和整个布线系统的寿命较长,就会减少需更换的材料,从而实现了更高性能、更加稳定、绿色的数据中心。同时高速传输,高密度、快速部署,高安全性及环境友好等方面,都是绿色布线所承担的重要责任。

现在数据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远胜以往,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些都给数据中心的设计和运营带来挑战。各种环境压力会影响到数据中心的面积和增长,用户同时也会持续面临降低设备占用面积的压力。采用高密度连接方案设计的机房布线系统占用的面积远少于传统布线系统,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架、机柜和服务器所占用的楼板面积。

★小贴士:绿色数据中心(Green Data Center)是指数据机房中的IT系统、机械、照明和电气等能取得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绿色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总的来说,可以从建筑节能、运营管理、能源效率等方面来衡量一个数据中心是否为“绿色”。绿色数据中心的“绿色”具体体现在整体的设计规划以及机房空调、UPS、服务器等IT设备、管理软件应用上,要具备节能环保、高可靠可用性和合理性。

【任务实施】

综合布线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必须符合有关的标准,通过学习比较国内外的布线标准,逐步学会标准、规范的应用。

【效果评价】

评价表 AAMD5V76QdNMnFQ5BOTrWRF5dOwVYiDNwHsk5rWcU52aA9RkTS3HucYuHZdpDK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