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曾家笨小孩

曾国藩出生的前一天,几只蚰蜒爬上房梁,俯瞰下面昏昏欲睡的他的曾祖父曾竟希。

曾竟希也老眼昏花地看着它们,当确信没有看错时,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喊道:“龙,龙,有龙!”

老人的喊叫震荡着整个房间,搅开了粥一样的光阴。

房门被轻轻推开,明天就要当父亲的曾麟书走进来。他看了眼这位末世老人,嘀咕了句,“又做梦了。”

曾竟希猛地睁大眼,目光如锥子,死盯住孙子说:“我没做梦,房梁上有龙。”

曾麟书下意识地仰头去看房梁,他看到了那几只蚰蜒,正在快乐地玩耍。于是他帮爷爷掖好被子,说:“是蚰蜒。”

曾竟希语音含糊却异常坚定地说:“龙,是龙。”

这是1811年冬季最普通的一天,也是湖南湘乡白杨坪村曾家最普通的一天。但第二天的11月26日,无论对曾家还是对中国历史而言,都非同凡响。

因为就在这天,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来到人间。

和历史上很多大人物不同,曾国藩出生时没有神仙送子,没有天象奇观,只有最普通不过的婴儿啼哭。然而老人曾竟希却固执地认为,此子必非凡品,因为此子出生的前一天,他看到了龙。

他嘱咐曾国藩的爷爷和父亲,这孩子有些来历,好生养着,将来必光大我曾家门楣。

很遗憾,曾国藩直到四岁时仍没有光大门庭的迹象。他不是天才儿童,没有强大的记忆力,没有举一反三的领悟力,有的只是和他年纪不符的端重状貌和从未哭过的不可思议。

如果从记忆力高低来评判智商,那曾国藩就是个如假包换的笨小孩。

某年酷夏最热的一天,一个小偷钻进了曾国藩的卧室,正当他要席卷贵重物品时,曾国藩夹着书本回来,小偷只好钻进床底,见机行事。

当时天色已晚,很多人已就寝。可曾国藩却挑灯诵书,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读了两个时辰都没有背诵下来。

小偷在床底热得浑身发汗,又过度紧张,几乎晕厥。又一个时辰后,曾国藩还在那里磕磕巴巴,把文章背诵得缺斤短两。

小偷忍无可忍,从床底下滚了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朗声而诵,势如流水。

曾国藩开始看到床底下钻出个人时,大吃一惊,当对方把文章流利地背诵出来后,就惊愕得张大了嘴巴。

小偷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就你这头脑,别读书了,种地吧。”说完,小偷扬长而去,走进茫茫的夜色。曾国藩望着小偷的背影,愣了一会儿,又拿起书,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资质平庸之辈。但这并不证明资质平庸之人就不能做出绝伦的事业,因为世界上有“勤能补拙”这句格言,同时它也是真理。先天不足,完全可以靠后天努力补足,“勤奋”就是诀窍。

或许,曾家人也注意到了曾国藩的先天不足,所以拼命地为他补足。在家人,特别是他父亲曾麟书的严格管教下,曾国藩的勤奋令人生畏。自认字开始,他常在睡梦中被父亲叫醒,背诵四书五经。一遍不成就十遍,十遍不成就百遍,百遍不成就千遍,直到背诵下来为止。

后来他的父亲不再充当他的闹铃,他就自己制作闹铃:在床边放个铜盆,铜盆上用一根绳拴了个秤砣,把燃着的香用绳子系在秤砣拴着的绳上。十字交叉插在这里,香在那里点燃,当点到这根绳子的时候,把绳子燃断……于是他就这样被叫醒,黎明即起,开始读书。

读书必定是苦事,如果不苦,那你读的书肯定有问题。人的天性是趋甜避苦,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是考验意志的一件事。

曾国藩意志力顽强,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倔强,他厌恶“懦弱无刚”的人,所以绝不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他讨厌“胸无大志”的人,所以给自己立下宏图大志,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无论流多少泪,无论洒多少汗。

对于资质平庸的人而言,流汗是肯定的,流泪也是必须的。16岁那年,曾国藩开始考秀才,他老爹也跟着考。这并非他老爹喜欢凑热闹,而是他老爹已考了多年,始终不过关。

第一次,曾国藩意料之中的落榜。他老爹安慰他,你才考一次,不要灰心。

第二次,又落榜。他老爹说,事不过三。

第三次,再落榜。他老爹说,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四次,照样落榜。他老爹说,下次爹还陪你考。曾国藩热血沸腾,更加倍努力读书。

第五次,运气好像来了。曾国藩的试卷虽然被考官评为“文理太浅”,不过还算说得过去,于是湖南省学政(教育厅厅长)发布公告,曾国藩获得佾生资格。

所谓“佾生”指的是虽未入围但成绩尚好,选取其充任孔庙中祭祀礼乐舞的人。获“佾生”资格后,下次考试可直接院试,不必县试和府试,所以时人称佾生为“半个秀才”。

如果这是第一次考秀才而获得的荣誉,曾国藩一定心花怒放。可他已考了五次,这个“佾生”资格就不是荣誉,而是耻辱。曾国藩在家里踱步,咀嚼着无声的愤怒。他认定这是奇耻大辱,发誓一定要获得秀才资格,洗刷这个耻辱。除了拼命读书外,他找不到捷径。

第六次考试,他和老爹再次落榜。

曾麟书捶胸顿足道:“我已考了16次,你这又考了6次,就是瞎猫,也该碰上死耗子啦!咱曾家就是一个陪考的命啊。”

曾国藩对老爹的抱怨不置可否,他认为,科举考试还是公平的,“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这是毅力,也是气度,他不但未对屡次落选而动心,反而将其作为鞭策、激励自己更加注重磨练文章的动力。

1833年,老天爷终于开眼,23岁的曾国藩在第七次秀才考试中入围,名列倒数第二。他老爹也入围了,名次也不怎么样。

曾家沉浸在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喜悦中,这更让曾国藩坚信了他的看法:人蠢不要紧,只要努力坚持,就能成功。同时他也笃定了这样的人生观:既然我是笨人,那将来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机不取巧不走捷径。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我只走那条看上去最笨、实际上最踏实的路! wffxXNPfNoJHhzjz6tPAgCEjDVx1OHe1mYFSmgW4chdWW6z1OzvnwWJ0nllTwz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