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城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追捕逃犯事件在1931年5月7日达到了高潮。经过几个星期的搜查之后,绰号“双枪”的罪犯克罗利——一个烟酒不沾的杀手——终于在西端大街他情妇的公寓里落网了。
一百五十名警察和侦探包围了克罗利隐蔽的顶楼。他们把屋顶凿开小洞,试图用催泪瓦斯把这个“警察杀手”熏出来。然后他们在周围的建筑物里架起了机关枪。此后一个多小时中,纽约市这个美丽的居民区枪声不断,混合着手枪开火的声音和机关枪“嗒—嗒—嗒—”的响声。克罗利蜷缩在厚垫软椅的后面,不停地朝警察开枪。上万名兴奋的市民在街道两旁目睹了这一幕。这是纽约市前所未有过的场面。
克罗利被抓获后,警察局局长E.P.马鲁尼宣称这个“双枪”克罗利是个亡命之徒,是纽约历史上最危险的罪犯之一。这位局长说:“他嗜杀成性,哪怕一根羽毛掉在地上,他都会杀人。”
但是“双枪”克罗利如何评价他自己呢?答案可以在一封信里找到。当警察向他的公寓开火时,他正在给“相关人士”写信,伤口流出的鲜血在信纸上留下深红的印记。在信上,克罗利这样写道:“在我的外衣下面是一颗疲倦却善良的心——它不会伤害任何人。”
就在此前不久,克罗利和女友在长岛的一条乡村公路上接吻。突然,一名警察走向他们的汽车并要求:“让我看看你的驾照。”
克罗利一言不发,拔出手枪一阵猛射。气息奄奄的警官倒下了。克罗利跳下汽车,抢走了警官的左轮手枪,朝地上的尸体又射出了一颗子弹。这样一个杀人犯,却自认为有着一颗“疲惫”“善良”“不会伤害任何人”的心。
克罗利被判决在电椅上结束生命。当他走进纽约州新新监狱的行刑室时,他说的是“我杀了人所以罪有应得”吗?不,他说:“这是我捍卫自己的代价。”
这个故事的关键是,“双枪”克罗利连一句自责的话都没有。在罪犯中,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吧?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请听听下面的故事。
“我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都致力于为人们带来快乐,帮助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而我所得到的全部东西却是虐待,我成了被猎取的对象。”
这番话出自阿尔·卡彭之口。是的,他就是美国臭名昭著的人民公敌——这个最险恶的团伙头目在芝加哥被枪决了。卡彭没有谴责过自己。事实上,他把自己看做是公众的恩人——一个不被欣赏、总被误解的捐助者。
达奇·舒尔茨也是一样,他在尼维克吃了另一歹徒的枪子而垮台。这个被称为纽约最声名狼藉的“老鼠”之一的达奇·舒尔茨,在接受报纸访问时居然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一个公众慈善家。而且,他真的这么认为。
我曾经和刘易斯·劳斯就这个问题通过几次信,非常有趣。劳斯在前面提到的纽约州大名鼎鼎的关押重罪犯人的新新监狱当了多年的监狱长。他认为:
“新新监狱里没有几个犯人把自己当成坏蛋。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人,所以,他们会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辩解。他们会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不得不撬开保险柜或扣动扳机。不管是否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或者事出有因,大部分人都力图证明他们反社会的行为是为了捍卫自己。其结果是,他们固执地相信自己根本不应该被关进监狱。”
如果连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达奇·舒尔茨和那些身陷监狱高墙中的亡命之徒,都不为自己的罪行自责的话,我们还能指望平常接触的普通人自觉地承认错误吗?
约翰·沃纳梅克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连锁商场,他曾坦言:“责备别人是愚蠢的,早在三十年前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上帝并没有合理地分配每个人的天赋,但是我不会为此自寻烦恼,因为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限制已经够多了。”
沃纳梅克醒悟得很早,而我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地犯错、碰壁,此后才渐渐懂得了一个事实:不管错误有多严重,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不会检讨自己的行为。
批评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因为它通常把对方推到了自卫和极力辩白的境地。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会伤害别人的自尊,破坏他对自身价值的判断,甚至招致怨恨。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那些因为表现好而得到奖励的动物比那些表现差而挨罚的,学习的速度更快,并能将学会的技能更有效地保持下去。近期的研究表明,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人类。批评也许会起一时的作用,却无法长久地改变别人,还常常引起他们的不满。
另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汉斯·塞尔耶也说:“我们惧怕批评,就像我们渴望赞扬一样。”
批评所造成的怨恨会使雇员们士气受挫,让家庭成员和朋友们情绪低落,而且,它仍然无法使事情有一点转机。
俄克拉荷马州伊尼德的乔治·B.约翰逊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一项工作职责就是监督工地上干活的工人戴安全帽。他说,他只要一发现有人没戴安全帽,就会走过去用不容争辩的语气命令他们遵守规定。其结果常常是工人们闷闷不乐地戴上帽子,只等他看不见了,就马上摘掉。
他决定尝试另一种方式。下一次他看见有工人没戴安全帽时,他会询问是不是安全帽戴着不舒服或是不合适。然后,他用令人愉快的语调提醒对方,安全帽是为保护他们免受伤害而设计的,并暗示戴安全帽是工作的需要。于是,遵章守纪的人增多了,也没有人抱怨或者闹情绪了。
翻开历史厚厚的篇章,你会发现由批评而结怨的例子有上千个。比如说,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之间反目成仇的那次著名的争论——这次争论导致共和党的分裂,将伍德罗·威尔逊送进了白宫,由此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迅速回顾一下这个事件。西奥多·罗斯福1908年离开白宫时,他是支持塔夫脱当选下一任总统的。随后,西奥多·罗斯福动身去非洲打猎,等他返回时,却大发雷霆。他公开抨击塔夫脱的保守,并试图将自己总统的任期延长到第三届,组建进步党。这些举措几乎使共和党土崩瓦解。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和共和党只获得了两个州的胜利——佛蒙特州和犹他州。这是共和党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西奥多·罗斯福抨击塔夫脱,但是塔夫托总统自责了吗?当然没有。他眼含泪水地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我看不出我做错了什么。”
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人谁对谁错?坦白地说,我不知道,也不感兴趣。关键是我想证明西奥多·罗斯福的批评并没有使塔夫脱认识到他的错误。相反,塔夫脱拼命为自己开脱,甚至含泪重申:“我看不出我做错了什么。”
再来看看提波特多姆石油丑闻。20世纪20年代,这件事震惊了全美国!报纸愤慨地抓住此事大做文章。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美国此前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这个丑闻的真相是这样的。艾伯特·弗尔是美国第29届总统哈丁内阁中的内政部长。他接受政府的委托,处理埃尔科山和提波特多姆的石油储备租赁权的问题——这些石油储备是为保证海军未来之需而特意保留的。弗尔授意公开竞标了么?不。他把这个肥得流油的合同痛快地交给了他的朋友爱德华·杜海尼。那么杜海尼做了什么呢?他美其名曰“借”给了弗尔十万美元。然后,弗尔不容分说地命令美国舰队进入该区域,赶走了靠近埃尔科山采油的其他竞争者。这些竞争者在枪支和刺刀的威胁下被赶出油田,他们只好冲进法院——由此揭开了这桩石油丑闻的内幕。丑恶交易是如此的卑鄙无耻,遭到了全国上下一致的唾弃,以至于哈丁政权应声垮台,共和党遭受了重创,艾伯特·弗尔也被送进了牢房。
弗尔被世人痛斥——没有几个人像他这样受到诟病。他悔悟了吗?从来没有。多年以后,赫伯特·胡佛在一次公共讲演中把哈丁总统的死因归结为心理焦虑,因为一个朋友背叛了他。当弗尔夫人听到这一说法时,她猛地从椅子上跳下来,挥拳哭喊道:“什么?弗尔背叛了哈丁?不!我的丈夫从来没有背叛过任何人。即使整幢屋子里都装满了黄金,也休想让我的丈夫犯错。他才是遭到背叛的人,这才是他惨死并落得骂名的原因。”
看!这就是人的本性,做错了事却只会责怪别人,不想想自己。所以,在我们明天批评某人之前,先想想阿尔·卡彭、“双枪”克罗利和艾伯特·弗尔这些人。让我们记住:批评就像家养的鸽子,它们总会回到家里来。我们要明白,我们纠正和指责的人很可能会为自己辩白,并回敬我们同样的指责。或者,像塔夫脱先生那样说:“我看不出我做错了什么。”
1865年4月15日早晨,在福特剧院正对面的廉租房里,亚伯拉罕·林肯躺在卧室中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在福特剧院遭到了约翰·布斯的刺杀。此刻,他高高的身躯只能顺着床的对角线方向才能伸展开,这张松垂的床对他来说太小了。床头的墙上挂着一幅罗莎·邦荷尔的名画《马市》的廉价复制品。一盏煤气灯发出昏沉沉的黄光。
面对此情此景,战争部长斯坦顿说:“这里躺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领导人。”
林肯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秘密是什么?我研究林肯的生平有十年的时间,其中的三年用来撰写和修改一本名为《林肯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书。我相信,我已竭尽所能地对林肯的个性和家庭生活做了详细而彻底的研究,尤其是对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究。林肯喜欢批评人么?哦,是的。他年轻时住在印第安纳州的皮金克里克山谷,在那儿他不仅批评别人,而且还写信、作诗来讽刺别人,并把这些信散落在乡村小路旁,以确保人们能发现。其中一封信激起的怨恨之火差点儿毁掉了他的一生。
当林肯在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当见习律师时,他在报纸上公开写信抨击对手。不过,有一次他做得比以往过分了。
18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个政客詹姆斯·希尔德斯自负好斗。这次他写了封匿名信,在斯普林菲尔德杂志上发表后,镇上一片哗然。敏感骄傲的希尔德斯自然被气炸了。他查出信的作者之后,立刻跃马追赶林肯,向他提出要决一死战。林肯并不想动武,他一向反对决斗,但是为了捍卫荣誉他不得不接受了挑战。决斗当天,他和希尔德斯在密西西比河的一块沙洲上见面,准备一决生死。不过,在最后关头,这场决斗被及时阻止了。
在林肯的一生中,这次经历成了最可怕的事件,给他上了最重要的一堂课,教会他如何艺术地处理人际关系。此后,他再也不写羞辱别人的信了,他也不再取笑别人了。而且从那时起,林肯几乎没有为任何事情而批评过任何人。
时光荏苒。到了美国国内战争时期,林肯任命了一位新将军去统帅波托马克河驻军,可是无论他换上谁——麦克莱伦、蒲柏、伯恩塞德、胡克、米德——结果都是悲惨的失利,令林肯陷入了绝境。有一半的国民毫不留情地责怪这些将军的无能,但是林肯“谁也不怨恨,照样宽容待人”,心态平和。他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就是:“你对别人不说三道四,别人就不会对你妄加评论。”
当林肯夫人和周围其他人严厉地谴责南方叛乱分子时,林肯回答:“不要指责他们,如果换了是我们处在他们的位置,我们也会叛乱的。”和其他人一样,林肯自然也有不少批评别人的机会。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1863年7月的前三天,盖茨堡战役打响了。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溃退,此时乌云密布,暴雨狂泻。当李将军和残部到达波托马克河时,他看到暴雨引发洪水泛滥,面前这条河已经无法通过。前有水挡,后有追兵,李将军成了瓮中之鳖,无法逃脱。林肯得悉这一情况,知道遇到了一个天赐良机——一个抓获李将军、迅速结束战争的好机会。林肯激情澎湃地命令米德将军不要召开军事会议,只要立即攻打李将军就行了。林肯电传了他的命令,还不放心,又专门派信使告诉米德将军要行动迅速。
然而米德将军是怎么做的呢?恰恰相反,他违背了林肯的命令,召集了一个军事会议,他犹豫不决,贻误时机,还发电报为自己的上述行为找理由。他拒绝正面进攻李将军。最终,洪水退去,李将军带着他的部队渡过波托马克河逃走了。
林肯狂怒。“这意味着什么?”他朝儿子罗伯特喊道,“上帝呀!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已经把他们置于股掌之中,胜利唾手可得。然而,我的命令、我的行动却不能使军队前进一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将军几乎都能打败李将军。如果换了是我在那儿,我会亲自抓获他。”
林肯失望极了,他坐下给米德将军写信。请记住,如今的林肯已经不同以往,写信的措词总是极其保守和克制。所以,这封写于1863年的信可以算得上是他最严厉的一次批评了。
我亲爱的将军:
我相信,你一定不希望看到李将军能得以逃脱,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不幸的事呀。他曾在我们的股掌之中,如果抓住他,再加上我们最近所取得的胜利,战争将得以结束。而现在,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呢。如果你不能在上周一击败李将军的话,你怎么可能在河的南岸凯旋而归呢?我已经没有理由指望你再有什么作为了。这个对你来说千载难逢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为此深表遗憾。
想象一下,米德将军接到这封信后会有什么反应?实际上,米德将军从没有看过这封信。林肯根本没有把它寄出去。这封信是林肯死后在他的文件堆里找到的。
我推测——这仅仅是我的推测——林肯写完了这封信后,望向窗外,自言自语说:“等一下。也许我不应该这么草率。对我来说,坐在安静的白宫对米德发号施令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如果上周我在盖茨堡,像米德将军一样亲眼目睹周围血流成河,听到伤者和垂死的士兵的哀号,可能我也不愿意这么急切地再次发起攻击。如果我的个性像米德一样胆小谨慎,或许我会采取相同的行动。无论如何,事已至此。如果我把信寄出去,也许心里会好受些,但是它会让米德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会使他怨恨我。这对他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统帅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会引起他强烈的反感,甚至会逼他辞职。”
于是,像我说的那样,林肯把信放在一旁,因为他已经从痛苦的经历中懂得了尖锐的批评和责备往往是徒劳的。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当他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常常向椅背一靠,抬头看看林肯的大幅画像,这幅像就挂在白宫总统办公桌的上方。他会扪心自问:“如果林肯处在我的位置,他会做什么?他会怎样解决问题呢?”
下一次,当你想发脾气训斥别人时,先从口袋里摸出一张五美元的钞票,看看上面印着的林肯的头像,问一句:“如果林肯遇到这种问题,他会怎么解决?”
马克·吐温偶尔会发脾气,还写信泄愤。比如,有一次他写信给一个惹他生气的人:“这件事就是你的死亡通行证。你就尽情地说吧,我会看到你得到应有的惩罚。”还有一次,他致信编辑,批评校对人员想“改动我的拼写和标点”。他命令道:“让那个校对把建议留在他自己腐朽的脑瓜里吧,今后要以我的复印件为准。”
写完这些措辞激烈的信,马克·吐温觉得好多了。但是他的信并没有给别人造成伤害,因为马克的太太悄悄地把它们从邮件中抽走了。这些信从来没有被寄出。
在你认识的人中,是不是有些人你想去改变、控制和改善呢?好!非常好。我也愿意这么做。但是为什么不先从你自己开始呢?即使纯粹从自私的立场出发,这样做也比你企图改善别人要有益得多——是的,也安全得多。孔子就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年轻时,总是努力想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给理查德·哈丁·戴维斯写过一封愚蠢的信,他是美国文坛闪耀一时的权威作家。当时,我正在为杂志写一篇关于作家的文章,希望从戴维斯那儿了解到他工作的方式。在那几周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封信,结尾写着:“此乃口述记录,未经本人审读。”这让我印象颇深。我感觉写信的人一定是个大忙人,而且地位重要。我非常渴望能给理查德·哈丁·戴维斯留下好印象,所以我这个不怎么忙的人也在短笺的末尾写下了同样的话:“此乃口述记录,未经本人审读。”
戴维斯根本没有费心给我回信。他干脆把信退给我,只在底下潦草地写了一行字:“你的坏习惯无人能够企及,除了你自己。”的确,我做得不对,也许这是我咎由自取,但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我憎恨他对我的指责。这种憎恨非常强烈,以至于十年后当我得知理查德·哈丁·戴维斯的死讯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尽管我羞于承认——他曾经给过我心灵的伤害。
如果你明天打算让某人怨恨你,并将这种怨气保持数十年直到死亡,办法很简单,只需要在批评他时尖刻一点儿就行了——无论我们的理由有多么正当。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记住,我们所要应付的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恰恰相反,他们常常是带着傲慢、偏见和虚荣的情绪化的动物。
挖苦和指责让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永远放弃了文学写作。批评也曾扼杀了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顿的生命。
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并不老练,后来却成为美国驻法国大使,而且处事圆滑,善于和人交往。他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富兰克林的回答是:“我从不议论别人的毛病,我只谈我所发现的每个人的优点。”英国作家卡莱尔说过:“一个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对待小人物的方式。”
鲍勃·胡佛是个著名的试飞员,常在航空展会上表演。一次他在圣地亚哥结束了飞行表演后返航洛杉矶。途中,意外发生了。根据《飞行操作》杂志的报道,在三百英尺的高空,仅有的两个引擎突然停止了运转。凭着敏捷熟练的技巧,胡佛设法驾驶飞机着陆。虽然没人受伤,但是飞机损毁严重。
紧急迫降之后,胡佛首先检查了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怀疑的那样,他驾驶的这架二战螺旋桨飞机被灌上了喷气机的燃料,而不是汽油。
回到机场后,胡佛要求见一见负责维护保养他那架飞机的机修工。那个年轻人正为自己的错误痛苦不已,一见胡佛就痛哭流涕。他不仅报废了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而且让三个人险些丧命。
你能够想象出胡佛有多么愤怒。人们都以为这个骄傲、严格的飞行员一定会痛斥机修工的粗心大意,但是胡佛并没有训斥机修工,甚至没有责怪他。相反,他用手臂搂住机修工的肩膀,说:“我确信你再也不会重蹈覆辙了,为了证明这一点,我想让你明天检修我的F-51飞机。”即使是傻瓜也会批评、指责和抱怨,而只有品格和自制力才能让我们理解他人、宽恕他人。
通常,父母们总是试图教训孩子。你可能以为我会说:“别这样。”可我不会。我只是想说:“在你批评孩子之前,读读美国报刊上的一篇经典之作《爸爸忘记了》。”《爸爸忘记了》属于这样一类短文——能在一瞬间触动你的真情实感,在如此众多的读者中引起了共鸣,因而成了人们最喜爱并不断重印的文章。作者W.利文斯敦·拉奈德写道:“《爸爸忘记了》在全美国上百家杂志、报纸上被转载。它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我个人就曾无数次授权允许人们在学校、教堂或者演讲台上朗读这篇文章。在数不清的节目和场合,它都在传播。更奇怪的是,大学和高校的期刊也刊登它。有时一篇小文章能神奇地获得成功,就像我的这篇文章。”
经过作者的允许,我们把《读者文摘》精简过的版本重新刊印在这里。
W.利文斯敦·拉奈德
儿子,听我说。在你睡着的时候,一只小手压在脸蛋儿下面,金色的鬈发湿漉漉地贴着你的额头。我一个人悄悄溜进你的房间。就在几分钟前,当我在书房审阅那些文件时,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阵懊悔,几乎压得我喘不过气。于是,我带着负罪感来到你的床前。
儿子,我想起了很多事。我对你发过脾气。在你上学穿衣服时,我责骂了你,因为你光用毛巾抹了一把脸。我给你分派任务让你清洗自己的鞋子。当你把什么东西扔到地上时,我曾愤怒地朝你叫喊。
早餐时,我也在不住地挑你的毛病:你弄洒了喝的东西;你吃饭狼吞虎咽;你把胳膊肘儿放在桌子上了;你在面包上涂的黄油太厚了。当你出去玩耍时,我正准备赶火车。你返身挥着手对我喊:“再见,爸爸!”我却皱着眉头回答说:“肩膀放平!”
今天下午我又开始生气了。我在路旁看见你正跪在地上玩弹球,而你的长袜被磨破了几个小洞。我当着你朋友的面给你难堪,把你赶回家。长袜很贵的——如果让你自己买的话,你才会仔细点儿!想想吧,儿子,一个父亲竟会说出这种话!
你记得吗,就在刚才,当我在书房时,你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眼睛里有种受伤的神情。我正忙着浏览文件,对你的到来很不耐烦。你在门口犹豫着。“你要干什么?”我的嘴里蹦出这么一句。
你什么都没说,却跑过来投入我的怀抱,搂着我的脖子亲了一下。你小小的臂膀紧紧地抱着我,充满了上帝赋予你心中的盛开的爱,这份爱即便遭到了我的忽视也无法使它凋谢。随后你就出去了,轻快地上了楼。
啊,儿子,就在你走了之后,文件从我的手中滑落,一种可怕的恐惧感袭向我,差点让我昏厥。愿意挑人毛病和批评人的坏习惯让我都做了些什么?这就是我对你这样一个小男孩的“奖赏”?并不是我不爱你,是我望子成龙心切。我在用自己的年龄要求的标准来要求你。
在你的性格里,有太多优秀、美好、真实的闪光点。你小小的胸襟像远山的黎明一样开阔。我看得出你是发自内心地跑进来和我吻别道晚安的。于是,今晚的其他事情都不再重要,儿子。黑暗中,我来到你的床边,我跪在那里,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是无力的赎罪。如果我在你清醒的时候对你说上面这些话,我想你不会明白的。但是明天,我会当一个真正的爸爸!我会成为你亲密的朋友,与你同喜同悲。当不耐烦的话就要脱口而出时,我会咬住我的舌头。我会郑重地不断提醒自己:“他只是个男孩——一个小男孩而已!”
以前,我恐怕一直把你当成男子汉了。然而,当我看见现在的你,儿子,正疲倦地蜷缩在小床上,我终于明白你还是个小宝宝。昨天,你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把头靠在她的肩膀上。我要求得太多了,太多了!
不要谴责别人,让我们试着去理解他们,找找他们为什么那么做的原因。这比批评更有好处,更有效果,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同情、忍耐和善良的美德。“了解一切意味着宽恕一切。”就像约翰逊博士所言:“在人的生命结束之前,上帝是不会对他妄下断语的。”更何况你我呢?
规则1:不要批评、谴责或者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