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课 一个难解的题

《塔木德》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来到耶路撒冷,自称是犹太人。当地的以色列人像兄弟般地接待了他。其时,恰逢逾越节,他与大家一起守节。在晚宴上,他和大家一块儿吃逾越节的主食——羊羔肉。吃完羊羔肉后,他向主人提出要吃羊的内脏,主人大吃一惊,断定他不是犹太人。因为真正的犹太人是从不吃羊的内脏的,它要作为祭品献给上帝。这一行为触犯了《圣经·出埃及记》中第12章第43节“外邦人都不可以吃这羊羔”的戒律,于是这人被扭送到宗教机构。

《塔木德》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犹太人:并不是所有自称是以色列人的人都是犹太人。这大概是最早提出了“谁是犹太人”这一问题的。因为犹太人虽然有5000年的历史,但有2000年流离失所、浪迹天涯的苦难岁月,而且几经屠戮,宛如穿行在一条炼狱之路上。

“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太人”这三个名称都是指以色列民族。“希伯来”一词由古代闪族语“哈比鲁”一词的语音演化而成。哈比鲁人不是指某个民族,而是许多部落混合组成的游牧民族的统称。

公元前3200年,埃及国王为庆祝征服巴勒斯坦地区曾立战功牌:“迦南处于我的铁蹄下……以色列已被夷平,它的后裔已被剪除。”这表明当时已经开始使用“以色列”一词。关于“以色列”这一名称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希伯来人的祖先雅各曾于夜间和天使摔跤,直到天亮仍不分上下。天使于是给他改名“以色列”,意思是“与神角力”。

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伯来人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正式进入迦南地区。他们在进入迦南的初期,并没有将迦南确定为他们的生息之地,而是仍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性。后来,迦南大旱,希伯来人逃荒到了埃及,在那里过了四百多年的寄居生活。其间,由于埃及人排外主义思想的滋长,希伯来人被迫沦为奴隶。最后,希伯来人因不堪屈辱,在其首领摩西的带领下,几经磨难,逃出埃及,返回迦南。

希伯伦

希伯伦是大卫王建立的第一个首都,是犹太支教所有城镇中最重要的一座城池。

迦南尽管被称为“流奶与蜜之地”,但气候恶劣,地势千差万别,不利于希伯来各部落迅速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再加上该地区夹在许多国家中间,直到公元前1025年,犹太王国才宣告成立。犹太王国仅仅过了三代——扫罗、大卫和所罗门,便于公元前930年分裂为北部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犹大王国。随后,以色列王国于公元前722年亡于亚述王国,犹大王国在公元前586年亡于新巴比伦王国,希伯来人则被作为俘虏带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于是,希伯来人要么作为巴比伦的俘虏,要么到处流亡,史称“犹太人”,起初带有贬义,以后成了约定俗成的称谓。48年后,即公元前538年,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

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犹太民族强化了其内部的精神纽带——犹太教的最高典籍《托拉》(又称《律法书》,狭义指《圣经》前5章,即《摩西五经》;广义指全部犹太典籍,即把《塔木德》等也包括在内)。从此,犹太人成为以“一本书”为衣钵,以遵守上帝律法为民族成员身份的民族。

之后,犹太人又先后处于波斯和马其顿的铁蹄之下。公元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第二次起义失败后,被强行逐出巴勒斯坦。至此,犹太人开始了长达近2000年的“大流散”时期。

在犹太人复杂的历史中,总共有三次大流散:第一次是公元前1700年,迦南大旱,犹太祖先雅各举家南下埃及,在埃及待了大约430年后,由摩西率领雅各子孙逃出埃及,返回故土;第二次是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灭犹太王国,毁第一圣殿,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共48年;第三次是公元70年和公元135年,犹太人两次大起义,被罗马帝国血腥镇压,大批犹太人作为奴隶被带到罗马,犹太人主体离开迦南。正是这三次大流散,造成了今天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的局面。

长时期的流散,使犹太人备受歧视和迫害,但也形成民族互济的传统。只要是犹太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遇到犹太兄弟和犹太组织,大家都有义务帮助他渡过难关和在当地立足。由此,是不是犹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犹太新郎

伦勃郎画,画中的新郎将他的手放在新娘的胸前,这种深具《圣经》庄严含义的手势,表现出婚姻结合了精神、感情结合了肉体的层面。

作为判定“谁是犹太人”这一难题的世俗标准,除了种族特征、语言外,主要取决于是不是犹太母亲所生,犹太父亲与非犹太母亲所生子女不是犹太人。但最主要的判定标准,则是是否信奉犹太教。在犹太人看来,犹太教和犹太人是统一的,犹太人是犹太教的物质外形,犹太教是犹太人精神的内核。这样,他们把犹太人与犹太教等同起来:信犹太教的人是犹太人,犹太人都信犹太教。但犹太人这种宗教和民族的统一观与他们独特的历史和遭遇有着密切关系,并非宗教狂热所致。

12世纪温彻斯特《圣经》中的插图,摩西正在接受上帝颁示的“十戒”。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犹太人靠着犹太教的支撑,靠着对上帝的忠贞才能在流散中不被异族同化,才能在逆境中生存。他们坚信: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和上帝有永恒的约定,只要听从上帝的教诲,恪守《托拉》戒律,上帝就会拯救他们,返回他们的“应许之地”。一旦他们违背上帝的教诲,上帝就会惩罚他们。流散的苦难生活,正是上帝对他们所犯罪孽的惩罚;他们只有忏悔和改过,上帝才会宽恕他们。每一次磨难来临,他们依赖着对上帝的敬畏,顽强地生存下来。 O+X3ctgmyQojP3SGiXqB4xl4l1Fp+LxdqCP+g6P3usAjjRbtWfWB1AEYFGdsGa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