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能让公车拍卖成内部福利

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徐徐开启。但公车拍卖是否会让车改出现“次生腐败”呢?2014年9月初,有报道称有些地方一辆奔驰仅拍出2.4万元,一辆普桑以600元成交。不少被拍卖公车最后的买主是原车辆使用者。

此前的2014年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在这两个文件中,公车改革的顶层设计终露真颜,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按新方案,中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对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根据测算,仅中央国家机关本级涉及改革而需要拍卖的公车就有近5000辆。而对于各地党政机关而言,公车数量更为庞大。

随着公车改革的不断推进,意味着各地将陆续进入公车拍卖的环节。公车拍卖是公车改革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一环。但目前有些地方的公车拍卖,不乏“定向拍卖”案例,而拍卖出“白菜价”,则更令人浮想联翩。

公车改革是落实八项规定、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突破点。成功的车改将会益处多多,不但能够有效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为公共财政节省大笔开支,而且对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车改一旦异化为贱卖公车、变相私分公共财产的恶行,必将严重违背车改初衷。

公众期待的车改,是在阳光下能晒出来的车改,而不是另一轮新腐败的发端。因此,公车改革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建立制度保障,让其在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尤其是,公车并非普通拍品,它的拍卖涉及公共利益,所以在整个拍卖过程中,公开、公正、透明的底线原则尤需坚守。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避免在一些内部人员的协调下,把公车拍卖搞起“内部福利”,要通过公开投标,让独立的、信誉良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根据二手车市场同款轿车的售价确定拍卖参考价,并向社会公布待拍车辆的详细信息,包括品牌、价格、型号、公里数,等等。

在公车拍卖过程中,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必不可少,并引入纪检监察系统和现场监督公证,拍卖结果应全部向社会公开。此外,对公车拍卖暗藏猫腻的单位和个人,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问责,绝不姑息。

至于最终谁是公车买主,没必要在制度上进行规避。如果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竞购,且拍卖过程符合两个“车改文件”提出的“公开规范处置”原则,经得起舆论监督和审视,就不会也不应该受到非议。bIprQRu6xXKEc+uuS62TIUwTN6FSloJCqsRHVvnWDcL0/b0XQqJQ4WERAGiIVY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