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一
从这里汲取执政智慧

李成言 中国监察学会原副会长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松不但是一位知名的深度调查型记者,也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优秀评论人。近年来,他发表了大量评论,其中不少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有权不可任性》选编了李松的100多篇评论精品,下达基层权力斑驳陆离之怪状,上至国家大政方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拒绝言辞激烈,但却富有忧患意识的“中国关怀”,亦为存有警醒世人之心,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有权不可任性》的评论内容,主要聚焦于中国相对敏感的反腐领域。从书名本身,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其中,“有权不可任性”的表述,最本质的体现是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这是一种权力自觉和真诚告诫,问题的关键还是使有权从不可任性到不能任性。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后世传诵的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或许可以说“权力使人任性,不受约束的权力使人不受约束地任性”。其任性的结果,往往是个人意志凌驾于一切,逾规越矩,肆意妄为,由此导致的腐败,只会赢得公众的一片冷漠与绝望。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贪腐误国,在历朝历代都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与腐败作斗争,一靠自律,二靠他律。

这两个层面,双剑合璧、内外兼修,古人以此来维系一个国家清正廉明的政治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教训说明,反腐败要多管齐下,不仅要讲道德基础,更要有制度建设。同时,离不开社会监督,即公众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法律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其中,舆论监督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中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反腐,这场斗争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思维定势。在这样严峻的反腐形势下,对于一些涉及公权力腐败的新闻事件,公众不仅想知道事件本身,更想知道事件背后的含义,而评论,可以引导公众对这些新闻事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

李松的评论,在竭尽所能地承担这样的使命。评论必须有说理的内容,有超越叙事的内容,要有思考和论述,而“述而不作”是评论的大忌。李松的评论,往往依据大量一手材料,对丰富的信息进行了很好的分析和综合,而后融入了自己的思考,选取独特的视角,加以“力透纸背”的评论。这种鲜明的特点,在本书作品中比比皆是,比如《简政放权要力戒“花架子”》、《治理“裸官”须严查与严管并重》、《别给群众乱贴“不明真相”标签》等。

从这些评论中,不难看出李松追求的是一种简约的文风,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和文字中,传递出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因此,李松的评论力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净利落、陈言务去,拒绝穿鞋戴帽、云山雾罩。

一篇评论的说服力,在于事实和逻辑。评论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报道体裁,除要求文字具备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外,还要旗帜鲜明地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鞭挞什么,起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这方面,李松的一些评论表现尤为突出,比如《公车改革要革除“老爷作风”》、《“沙漠排污”源于监管责任沙漠化》、《不妨把“遮羞墙”视为举报信》等。

评论写作是一个面对谬误、寻求正义的过程。李松的评论,既有剑拔弩张的“抨击”,也有“以理服人”的沉稳。对现实材料睿智的采集,是他“说服”读者的重要手段。而他的点评,又十分透彻和机警,有的地方发人深思,有很多建议性的观点对于决策者很有启发。他的时评不是一事一议,思路开阔、高屋建瓴的政论性,使他的评论比一般意义的时评提高了一个档次。

李松对中国政治、官场、民生、社会之潜规则深谙心底,思想观点老道,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这些都能从他的评论标题可以看出。比如《对干部调整“打招呼”说不》、《治理“吃空饷”要先铲除特权》等。

可见,李松的这些评论标题,或体现中心论点,或规定论题的范围,或表明作者的倾向、意见和态度,真正做到了具体、鲜明、精当、引人,拒绝哗众取宠。

李松自2005年进入中国新闻界,就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以深度调查和评论的方式,为这个时代做了尽可能忠实的记录和理性的诠释。正因为得益于长期深度报道的经验和积累,所以李松的评论选题总能抓住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到有感而发,把复杂的问题通俗地娓娓道来,说理有深度,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读后令人极容易产生共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公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社会才会和谐稳定。要使“有权不任性”成为现实,需要执政党以各种渠道广开言路,获取民意,为政府和公众搭建一座沟通畅捷的信息桥梁,更便于社会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推进情况。

阅读《有权不可任性》,我们不难发现,李松的评论,都从公共利益出发,对政府监督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建设性的——每篇评论涉及的问题,都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从这里,执政者可汲取到不少执政智慧。

阅读《有权不可任性》,我们也不难发现,尽管在李松的内心深处,或许还有些孤独和悲凉,或许还有些无助和无奈。但是,行走于中国古老的大地上,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李松已经做了他该做的一切。

阅读《有权不可任性》,就是阅读李松,阅读中国社会……

是为序。

2015年6月12日 于北京大学/wq4q/Cv7rNIrvg0+b+UVtEZPaX8KRGr1O8sGHFfuNl+7gkLK31ZtumzR/4TzZ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