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优越感从何而来

优越感是指蔑视或自负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大多数人会有不同程度的优越感,比如具有职业优越感,外形优越感等,一般是指自以为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优于别人、强于别人的心理状态。

人往往会产生优越感,因为人总是具有某些优势、某种能力、某种创造力、某种成就,使他自我感觉优越于他人、超过他人。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人的一生,为什么不想要优于他人呢?为什么不可以拥有比他人更丰厚的储蓄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的要求,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也可以说,这个问题不在于该不该拥有,可怕的是,这个感觉一旦出现并且膨胀,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了主导,使他不再具有危机感。拒绝吸收、活力下降、虚火上升、气血不畅、时间久了,人就会失去平衡,感到迷茫、意志衰退、眼光黯淡,更严重还会引起人生悲剧,这并不是骇人听闻。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总是想要寻找优越性,其实是要摆脱自卑感,寻得优越感的表现,他将人整个的生命动机应用于摆脱自卑感的补偿作用。他认为优越感就是想办法获取权利,企图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愿望。有优越感的人,常常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这样的心理状态。

我们面前有两种人,彼此的人生之所以变得不同,目标也完全不同,其中一种也许天生就有优越感,尽管自己没有过人的长处、没有能力、没有创造、没有成就,也一直自感优越。他们为能利用特定的地位和内部消息,去发展自己强烈的占有欲,有恃无恐地做着不劳而获的事。他们因为能轻易地对事情指手画脚,强加管理,来证明自己无所不能而有优越感,他们以能够到达他人无法到达的宝塔而感到快乐,他们不只是优越,甚至可以说是目中无人,如果有人想跟这一类人讨论优越感,不异于为瞎子点灯、无事生非、自取无聊。

这种类型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到达目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付出与奋斗,其中很多人在事业上做到了有所成就。由于成功来得不易,在光环中,他们忘不了自己才华火花的绚丽,往往会陷入对成功的无休止的陶醉中,以至于经常忘记别人曾经给过他的支持与帮助,以及自己曾经出现的许多过错,听人说话开始不经意,公众场合开始自我吹嘘。

每说一句话,都忍不住要发表自己的建议,三句话离不开一个“我认为”,俨然自己是一副前辈的模样。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甚至文过饰非、诿过于人,滔滔不绝、夸夸其谈。尽管有时候也说一些帮助提意见的话,可是骨子里依然很优越。十分可惜,这种人也许不清楚,他们的优越感是趁虚而入的。一定要知道,人生一口气,气通过自我炫耀排空了,优越感自然就进来了,会有人问:难道我就不能说话吗?话当然要说,但是要看怎么说?说什么?凡是有建树的人,为了凝聚一班人,总是会讲很多大道理,用已有的胜利和光明的前景去增加斗志,尤其是那些优雅的学者,更能做到对他人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对于曾经自己的那些光辉的事迹,一般都忍住不说,轻易不动声色,除非真的要说,也总是借题突出他人,竭力淡化自己,不卑不亢,从不多加渲染。当然,也有人并不爱好侃侃而谈,只是偶然出现一两句关键词,用简练的方式流露出自己的优越,那些城府深的人,别人轻易猜不出他的想法,但是优越之感一样会像鬼魂一样依附在他的身上,到必要时才发作,更为可怕。

还有些人物质条件丰富,如他拥有豪华的住宅,气派的车,殷实的家境等,由此自然会流露出优越感,不足为奇。他们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大,手脚也变得越来越长,自由度在升高,行动大大方便了。他们不愿意再多做小事,开口闭口:“让其他人去做吧!”他们待人不再随和,学会了指使别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以自我的意志为转移,他们的需要才是天下最大的事。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他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贡献比谁小?但他却从来没认为自己有什么优越的地方,他把自己所做的贡献仅仅归之于“好奇”,其他自夸的话一句都没有说。他甚至简单的认为,他的创造性心理其实是单调和清净生活激发出来的。他说:“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豪华,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他认为那是一种“猪栏的理想”。他非常注意讲良心。他说:“我的生活竟是建筑在我的同胞们如此大量的劳动之上,这种想法常常使我感到沉重。因此我深深知道我对他们所应负的义务。”

【生命与信仰】

我们从爱因斯坦的身上能看出,一个人的成就同他对优越感的拒绝密不可分,优越感和事业的成败,冰炭不可相容,也难怪在我们周围,追求高尚、追求充实的人总是以爱因斯坦为榜样,丢下优越感。 gSpXoVJ6KIZuXNRLxqiwHWSTfdwNuZ4OS8OU5c2Ts7DmLkDOVx2Zm3FEhymEKy1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