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三

作者拿来这本书的初稿,请我写一个序言。由于这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完全遵循学位论文的规范,因此,我无法就研究方法本身做出什么评价,只能根据我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谈一些看法。

作者经过广泛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得到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然后采用管理科学的规范研究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我感觉,整个研究过程是科学的、规范的、严谨的。根据作者最初的研究假设,认为战略是影响企业执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曾经长期在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从事战略规划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因此,他将战略与执行力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反映出他的职业基因和思想脉络。但最终的研究结论,与战略相关的一些因素没有出现在本论文所得到的企业执行力的理论模型中。作者在论文中对这个令人意外的结果作了解释,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一是被调查人员的绝大多数是技术人员(占46.5%),他们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公司战略与他们的日常工作的相关性不是太大,也就是说,他们的日常工作并不受企业战略变化的影响。二是关心战略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般而言,公司级领导者和部门级管理者较一般人员更关心企业战略,但此次调查对象中的这两类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7.2%为部门级管理者,2.4%为公司级领导者),因此在经过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之后,将有关战略的信息过滤掉了。这个解释是有说服力的,同时,这个结果既是管理科学研究的有趣之处,即,我们所设想的,并不是我们一定会得到的;也是社会生活多样性的深刻反映,即,许多既定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本研究的结果也说明,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永恒的真理,也没有全知全能的权威,唯有实践(规范的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甚至是高级的实践活动)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主观认识,永远要“巴结”客观实际,而不是相反。

尽管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企业战略与企业执行力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把它们相提并论,但实际上,不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次以及企业发展的哪个阶段来看,战略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其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绝对不能忽视。从大亚湾核电项目的发展历程来看,完全映证了这个观点。

首先,国家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是大亚湾核电项目起步的宏观环境。企业在制定战略时离不开宏观环境,否则,企业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大亚湾核电项目;反过来说,大亚湾核电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这个结论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

其次,国家关于发展核电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相关的优惠政策,是大亚湾核电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中观环境。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把核电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战略性补充和调整的重要内容,优先考虑在经济发展快、能源资源缺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核电站;同时,核电发展初期的某些优惠政策,一直延续至今。如果没有国家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优惠政策,核电发展不可能这么快速、这么稳定。

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作者在最初的研究设计中是有的。在最初的研究假设中,作者为了检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否对企业执行力产生影响,在调查问卷中列入了国家区域政策、行政许可制度、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四个题项。在初步研究中,受访者对这四个题项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作者说,一些管理学教授认为,这四个题项本质上不属于管理学的内容。因此,在正式问卷中将这四个题项删除了。实际上,管理学是广义而非狭义的一个领域,在正式研究中不应该删除这四个题项,因为核电发展的历程证明,这些题项对执行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企业制定正确、有效的发展战略,是大亚湾核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克服一切困难和阻碍的微观环境。企业制定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企业及其环境的认知过程。战略正确并不能保证一个企业取得成功,而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具备了正确的战略和卓越的战略执行力。因此,战略与执行力是不可分割的。我虽然不了解大亚湾核电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和阻碍,但我听说过有人对这个项目进行过如此的概括: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除了中央和各部门的支持帮助、公司全体员工的艰苦努力,我相信公司的战略正确是保证项目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将企业战略的内容与执行结合起来,为“企业战略”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的目标,以对自身和竞争对手实力的充分分析为基础,结合对客观环境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对企业资源做出合理配置与规划,对企业各项活动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期性的行动方案。”这个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企业目标、资源配置与行动方案。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正确的,它明确了企业战略是一套完整的“行动方案”,这就抓住了企业战略的实质,就是要行动,而不是空谈。优秀的管理者十分关注效率与效果这两个方面。企业的效率是基础,而效果是所追求的结果。企业需要效率,但是更需要效果,没有效果的效率是徒劳的。企业必须向效果要利润,通过效率产生效果。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话:“思考并不能使我们养成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而具体的实践则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战略的正确性最终要靠企业的强大执行力来加以体现。坐而论道,既不会有正确的战略,更不会有预期的效益,当然就不会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企业战略是关于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应该如何运行的根本指导思想,它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也就是企业为什么能够从外部获得回报,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制定正确的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同时,制定正确的战略本身就是强大执行力的一种体现。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为企业制定出正确、有效和可执行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才会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可行性,企业的执行力才能得到持续改进。

我从本书中得到一个初步的感觉,就是作者是一位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的学者型企业家。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作者对电企业如何提升执行力的思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的思想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回答问题,都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作者在书中也反复强调,执行力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实践问题,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理论问题。有鉴于此,我希望,本书的读者们能够把书中的一些结论应用于今后企业管理的实践之中,通过实践对这些结论进行验证和反馈,从而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企业执行力的提升做出持续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作者继续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张东晓,男,1967年3月出身于江西武宁。198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1990—1995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求学,先后获得水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进行水文学专业的博士后研究。历任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讲席终身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和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终身教授,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系首任系主任,南京大学客座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获得者,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地下水文学、油田开采、二氧化碳地质埋藏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组织和领导了多项水资源、能源资源和二氧化碳地下埋存的跨学科、跨行业的研究,出版专著两部,论文一百余篇;先后担任《水资源研究》、《国际石油工程师杂志》等七种国际学术杂志副主编,英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能源研究评估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地球科学2010—2020科研规划委员会”委员,《国际石油工程师杂志》二氧化碳地下封存专集主编。) MU9FheEqMLvAWop3gnHgN7YiT37R5j2m7mHmh3pS+rs9Xk+d0WoSWLS6kGLCIO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