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于2007年完成的关于企业执行力的研究报告,主要成果是研究提出了企业执行力模型的指标体系,请国内12家核电企业的干部员工认真填写其设计的问卷,进行大量复杂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在其假设基本条件和工作方式下的合理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模型指标体系和使用方式、深入研究企业执行力与经营者业绩关系奠定了基础。
对作者进一步开展企业执行力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企业运营状况如何,关系企业成败得失,对此有多种研究分析方法。其中之一是按运营活动内容的性质,划分为决策、执行和监控三大类。三者各自独立、互不取代,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自有企业以来,就有相应的研究分析。随着人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研究分析的具体方法也不断提高和丰富。凡成功或者基本成功的企业,其决策、执行和监控应当都在一定的水平之上;而失败的企业,只要三项中某项的某个环节上发生未能补救的致命问题,就可能涉及企业的存亡。因此,在论述或研究三类活动的重要性时,要把握尺度。
2、作者在研究报告中讲到,他担任中广核集团战略计划部领导时,遇到的五大困扰。作者于2001年来广核不久,遇到主要班子成员改变,部分非主业指导思想处于调整过渡时期,如果仅将此作为作者开始关注企业执行力的启发,尚属可以;但在此必需说明,作者当时的认识不完全代表中广核过去、当时和后来的实际情况,仅反映出作者当时对中广核情况的了解程度而形成的看法。
3、作为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应当包括企业经营组织、活动和绩效的基本数据。在后续研究中,除了继续了解企业内部对执行力状况的评价外,还要企业有关部门填报企业实际的组织、活动和业绩数据,才能更好地对企业执行力作出对比和评价。
4、在进一步组织安排问卷时,显然不宜找一个人以3个不同岗位的视角来填写,仅作为检验研究方法或许可行。实际评价时,应请不同岗位的人填不同的、但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问卷,如区分出企业内外、上中下层、不同部门等。问卷既要有印象类,还应有数据类。
5、对核电企业与非核电企业的问卷和考评,最重要的区别,应当是与核安全有关的方方面面。凡参与核电相关工作的企业,必需把与其相关的确保核电站核安全需要的执行力,作为对其承担相关任务的评价和考核指标。核电是环境友好的大型清洁能源,核电的经济效益来自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基础是要确保做到核安全。
(昝云龙,男,1934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专业,长期从事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工作。1983年,从国防科工委来到深圳参加大亚湾核电站的筹建工作,先后担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董事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他在成功领导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的过程中,为我国核电高起点起步,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按照国际标准推进我国核电自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形成了“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法国政府授予其“骑士荣誉勋章”;2010年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授予其“核能卓越奖”,成为中国核电界首个获此殊荣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