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什么是慕课,什么是反慕课?

“慕课”的概念相信大多数教师已经熟知。“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英文首字母“MOOC”的中文音译。“慕课”一路走来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慕课概念出现后不久,反慕课和私博课等概念也随即出现。了解一下相关的概念,可能对理解“慕课”也很有意义。

“反慕课(Anti-MOOC)”这一概念,则是奥德丽·沃特斯(Audrey Watters)在2013年提出来的。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著名的MOOC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学者乔治·西蒙(George Siemens)甚至也提出:“如果说2012年是慕课元年,那么2013年将成为反转慕课之年。”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于2008年首次提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这一术语,2012年该术语被广为传播。为什么乔治·西蒙的看法会突然发生变化?事实上,乔治·西蒙是著名的联通主义的倡导者。他在《联通主义:数字化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他认为:“近20年,我们步入了网络时代,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生活交流与学习的方式。正规教育不再构成我们学习的主体,非正规学习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部分。”他认为,仅仅了解知识的变革,明白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实质性意义,除非它能够引发某种行动。他强调:“不知道”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缺乏行动,行动是知道的一种形式,“生活的主要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他们期望慕课能够成为基于联通主义的教学生态系统,即知识不再是终点,而是持续开展的活动,众多学习者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借助社交网络和深度讨论等方式助推学习进程并获得成效。在乔治·西蒙看来,目前的慕课模型已经远离联通主义的教学理念,仍然维系着传统的讲课模式。尽管这些视频和发布的内容都是高质量的,但是这种传承方式仍然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体现西蒙和唐斯所倡导的开放、联通的概念,对此,他十分不满,由此就提出“翻转慕课”的设想。奥德丽·沃特斯提出了“反慕课”这一术语,主张通过在线课程激发参与者间的对话、互动及相互评论,并启动了高层次教学实验。 GNOWZWZ2wVfzElXWC71jwws3czd4UZvunXvfL/F2Obpa25XERFSdFebMuNhWy8i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