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针对具体目标设问,突出有的放矢

有效问题的提出首先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即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要集中在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离开了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紧扣课文教学重点的提问,对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起不到积极作用的问题,即使搞得课堂气氛热烈,也不是成功的问题。因此好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先通览教材,立足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和构思、层次脉络等。要依据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使问题明确指向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好的问题是一种思维的提示,一段感情的线索,一篇课文的核心。让学生带着有效问题去学习钻研,去思考寻找答案,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语文课例 :《埃及的金字塔》文本第三段教学的课堂实录:

(1)师:请同学们自读、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是怎样把宏伟和精巧介绍清楚的?

(出示语段:“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生: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2)师:数字也是有生命的。

(出示语段:“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差不多要一千米的路程”)

(3)师:读。体现宏伟。

(4)师:还从哪里体现出金字塔的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师:在几千年的过程中,金字塔可能会经受什么?

(地震、沙尘暴……)

体会精巧。(出示语段:“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指名读,再读。)

(6)师:还是要把金字塔的样子装在心中才能读得好。

(7)师:继续交流。在这几千年中,埃及金字塔会遭受什么呢?这就说明了埃及金字塔什么呢?

生齐读:“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契合得很。”

(8)师引读。

一百年过去了……

几百年过去了……

一千年过去了……

几千年过去了……

(9)师:除了“平整”、“磨平”,还能从哪个词上看出它的精巧?

生集体交流。

投影出示:塔身由230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需要60万个车皮。

(10)师: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交流。

(11)师:(拿出笔在旁边写上三个字“巨石多”)

(12)师:齐读,让我们一起体会巨石的多。

生:从“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这句,我体会到面积大。

(13)师:说得对!(在旁边写上三个字“面积大”)

(14)师:你们觉得新城小学的操场大吗?老师告诉大家,它是新城小学操场的2.5倍。

(15)师:学到这,课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精巧?

生:列数字,并且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辅以说明。

(16)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步步深入地介绍了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齐读,体会)

教师在文本的解读上,首先确定了教学目标,“了解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并且把教学目标中的“体会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金字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实现了清晰的目标。在第三段的教学实录中,教师总共说话16次,提问7次,其主问题只有一个,即“课文中是怎样把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介绍清楚的?”其余六个问题或者变换方式对主要问题进行追问,如“还从哪里体现出金字塔的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或者引导学生想象,如“在几千年的过程中,金字塔可能会经受什么?”教师课堂上其余的说话,抑或是引读,抑或是对主问题的变化。只有第15个问题“学到这,课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精巧?”是指向总结说明方法而教学的。其主线非常清晰,板块非常明显,重难点的突破亦清晰可见。

英语课例 :如何设计难度适中且能引导高中生深层理解文本的问题?高中生的评判性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铺垫或是思维能力要求过高的任务会令他们无所适从,或者脱离课文任意表达观点。若教师能基于文本的核心内容巧妙设计评判性阅读问题,则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深入理解文本,还能自然引发学生评价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与能力。教师可尝试一下六种设问策略。

(1)利用不同文体的侧重点设问

阅读文章的文体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侧重点。语篇分析的重点是语篇中的句子如何通过显性连接手段具备连贯性,以及篇章的组织要素和组织形式如何表达作者的意图。

案例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第5单元的Reading:Elias' Story;The Rest of Elias' Story

文体:记叙文

思考题:

A. What is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lias and Mandela?Please use facts to analyze it.

B.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Mandela based on the relevant facts in the text?

C. Do you think Elias tells his story well?Give reasons.

D.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sing a personal story instead of an official biography to describe a great hero?

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用事实来说明Elias和Mandela之间的关系,紧紧抓住了一条不断变化的人物关系线索——从“受助者和施助者”到“追随者和领导者”,再到“学生和老师”,最后是“受助的普通公民和总统”,要求学生对文中的大量事实进行筛选,把最能体现他们之间关系的事件整理出来。第二个问题是教师常用的人物分析类问题。这是很好的评判性阅读教学问题,关键是一定要让学生引用文中事实来评论人物。第三、第四个问题要求学生从文体和语域的角度去分析非正式的轶事和正式的传记的利弊,使学生对不同文体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因学生有汉语文体的背景知识,所以回答起来并不困难。

案例②:选修7第3单元的Using Language:A New Dimension of Life

文体:描写文

思考题:

A. How can you classify all the noun phrases with adjectives into groups?

B. What kind of feeling is the writer trying to convey with so many descriptive words?

这些问题的设计体现了描写文以词写意的特点。本文中含有形容词的名词短语近30处,基本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描写氛围和作者感受的,如the warm night air、a day of pure magic、such extraordinary beauty、a tiny spot、in this enormous world等;另一类是描写海底生物和海底环境的,如the waving long thin seaweed、a steep drop等。如此丰富的形容词的运用,加上标题——一个崭新的生活空间,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惊叹与敬畏之情溢于言表。

(2)有效利用标题设问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就能看穿整篇文章。其实,一篇文章的标题作用是很多的,有的是直接标明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或线索,有的是为了引发读者的兴趣与思考。解读文本,立足于标题的重要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发挥开去,从而更好地掌握文本的思路主旨。借题发挥是非常有效的主旨解读类思考题的设计策略。

案例③:必修4第5单元的Reading:Theme Parks — Fun and More than Fun

思考题:

What kinds of theme parks do the three chosen examples represent respectively?How do they show that themes parks are fun and more than fun?

本文的标题概括了三个例子的共同点,从而凸显了文章的主旨,即主题公园吸引男女老少的关键在于其“是娱乐,又不仅仅是娱乐”。作者所选的三个主题公园分别代表世界上主要的三类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代表了幻想的天堂,多莱坞主题公园是当地独特文化、生态和古老游乐设施的展览馆,而卡默洛特公园则是梦回英国浪漫的骑士时代的时光机器。幻想、文化、历史这三个主题跃然纸上。而让学生分析文中的三个例子如何体现标题,则轻松地理清了文本的内容组织线索,几乎把所有主要的内容都囊括其中。

(3)聚焦文本关键信息设问

一篇逻辑性很强的文章,其内容是紧紧围绕某一中心(人、事或物)展开的。我们可以依据作者选取的相关事实,理出一条线索,从而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可以着重整理出这些显性的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设计问题。

案例④:必修2第1单元的Reading: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思考题:

A. What were the roles the Amber Room played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history?

B. What is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Amber Room?

C. Was the Amber Room worth rebuilding?

本文所有的信息都围绕琥珀屋展开:琥珀屋诞生,之后辗转于不同的统治者手中,最后消失在战火中;2003年,新的琥珀屋又在德、俄专家和能工巧匠的手中得以重生。不难看出,作者选取的这些关于琥珀屋的事实着重描述了其金碧辉煌的外表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的不同角色,旨在宣扬文物的文化及历史价值。

第一个思考题让学生归纳有关琥珀屋的重点信息,并且为第二、第三个评论性问题作充分的铺垫,搭建了一个思维的支架。学生不仅重读了课文,而且深层分析了琥珀屋的文化历史价值,并据此评论。

案例⑤:必修1第4单元的Reading: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思考题:

Considering all the given information about the Tangshan earthquake,why do you think it was the most deadly earthquake of the 20th century?

唐山大地震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在对文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概括与分析后,笔者发现它们都是围绕文中一句关键话语展开的——“the greatest earthquake of the 20th century had begun”,并且隐含了很多使唐山大地震成为20世纪最致命地震的原因。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全面回顾后,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建立起地震知识背景和本文信息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分析、推断能力。笔者列出的如下原因学生基本上都能捕捉到:

a. Time:In the early morning when most people were asleep.

b. Epicenter:11 km directly below the city.

c. Degree:One-third of the nation felt it (7.8 on the Richter Scale).

d. The city was densely populated.

e. People thought little of early warnings.

f. No foreshocks but serious aftershocks,in which many rescue workers were killed.

g. Weak buildings on unstable soil (China was very poor in 1976).

h. Earthquakes couldn't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and still can't be).

对这些原因的分析为推断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做好了铺垫,即以史为鉴,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4)巧妙运用写作背景设问

评判性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持续地、审慎地评价作者的观点。阅读的目的不是仅仅了解文中所讲到的内容,而是要发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的偏见、主张和观点。而写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写作风格、经历,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或多或少地影响、制约着作者的表现,是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要素,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紧扣文本主题的写作背景来设计问题,如有可能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评论文章加以利用。

案例⑥:必修3第3单元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思考题:

A. As we know,Mark Twain is a humorist. How does he manage to amuse his readers in this story?

B. Does the writer only try to attack the “money talks” society with this story?

C. What kind of feeling is Mark Twain trying to express by describing the rags-to-riches story of a young American man?(背景:The story was published in 1893,in a disastrous time for the United States,a time marked by doubt and pessimism,rapid immigration,labor problems,and the rise of political violence. It was also a difficult time for Twain personally,as he was forced into bankruptcy and devastated by the death of his favorite daughter,Suzy.)

在对男主人公Henry Adams进行人物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本文的写作背景继续挖掘。问题A运用了作者话语幽默的背景,马克·吐温在本文中淋漓尽致地运用精彩的人物对白和夸张的身体语言描写制造了幽默。本文讽刺了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学生对此也非常了解,因为他们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就已经接触过这个故事了。但是如果考虑到马克·吐温作品中常有的惩恶扬善的特点,以及对男主人公大篇幅的描写,不难发现作者在批判金钱崇拜的同时,也颂扬了男主人公正直、诚实与善良的优秀品质,于是笔者设计了问题B。问题C利用了该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作者个人的经历,对写作目的进行了更深刻的探讨。

(5)从中外文化对比中设问

文化意识是新课程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而进行文化对比是教师挖掘文本内涵、进行文化教学和评判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我们应当关注有文化内涵的语言(词汇、习语、谚语)、民风、民俗、交往原则、价值观等,更要关注这些文化是如何在文中得以体现的。当然,前提是教师要具备恰当的文化观——入乡随俗、求同存异的多元文化观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文化平等观。

案例⑦:选修6第5单元的Reading:An Exciting Job

思考题:

A. What makes the writer think that being a volcanologist is an exciting job?

B. What words show the writer is excited about his job?

C. Do you think it is an exciting job?Why or why not?

火山学家是充满危险的职业,而作者用了exciting来形容它,体现了作者的冒险精神,也凸显了西方人的价值观。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解读了文章的主旨,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让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一次碰撞。在课堂中,有些学生表示火山学家这个工作太危险,不愿去做。此时教师可以渗透西方优秀的价值观,即为了理想而甘愿冒险的精神,对学生也是一种理想教育。

(6)运用角色转换提问

在进行最终的评价之前,学生的思维要经历分析、综合的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多角度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美国心理学家Guilford(1967)的智力理论指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人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教师可以采用培养多角度思维的方法——角色转换来设计问题。所谓角色转换是指让学生以不同的读者身份来品读、分析、评价文章,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⑧:必修3第4单元的Reading: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思考题:

A. Which part of the text will interest a physicist/chemist/

biologist/geologist/environmentalist/...?

B. Do you think it meaningful to find out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本文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跨学科。问题A让学生以不同的读者身份去品读文章,找到学科的相关信息,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生命起源之谜远非生物学一门学科所能解决,而是综合性的科学难题。在其铺垫之下,学生对探寻生命起源之谜有了更大的兴趣。在探讨问题B时,学生不仅从提到过的学科角度去考虑问题,甚至还想到了从心理学角度思考探寻生命起源的意义,思维更加开阔。这两个问题也为教材的读后拓展活动(Discuss in groups and give a report to the class.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is one of the biggest puzzles that scientists have found hard to solve. What other puzzles are hidden in the passage?Find them and do some research on them.)做好了心理铺垫,使学生更有热情去探索这些科学之谜。 vj+C/x22kW2jMk0hdWbG8Ez3gCoFsVLdLPEHIgUB/X+ROB3GktGmq3Qr3XxSzz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