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开放设计引导发散,收获丰富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因而教师需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设计比较开放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例如,在让学生预习了《爱莲说》一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竺可桢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又如,在《曹刿论战》一课,有教师组织过一场“鲁庄公真的鄙吗?”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够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与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这说明他是开明的,在当时封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国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愿扮好“配角”,这说明鲁庄公具有明君的胸怀……最后,同学们一致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平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君,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了。

在题目变通处设问,可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举一反三之效果,从而避免学生盲目采用题海战术,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化学课在进行pH值计算教学时,可设计如下变通式题目 :(1)常温时,将pH=4的盐酸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多少?(2)常温时,将pH=4的盐酸稀释100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多少?(3)常温时,将pH=4的醋酸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会等于6吗?(4)常温时,将pH=10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多少?(5)常温时,将pH=10的NaOH溶液稀释10000倍后溶液的pH变为多少?(6)常温时,将pH=10的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会等于8吗?

例1 :某教师讲授《最后一课》,学生已经预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故事中的大致背景之后,教师做了以下开放式的提问:

问: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发言,对韩麦尔先生有如下看法)

(1)是一个可怜的人;

(2)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

(3)是一个严厉的人;

(4)是一个普通的人;

(5)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

(6)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7)是一忠心耿耿的人;

(8)是一个爱国的人;

(9)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1)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

(2)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

(3)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普通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可怜”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3)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点拨。所提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经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学生最终认识到: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例2 :上完《愚公移山》后,某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例3 :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做了各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给不同的三角形进行分类,测量、观察、比较,并展开了交流:

生1:有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三角形。

生2: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生3:一个三角形中有直角就没有钝角,有钝角就没有直角。有时直角和钝角一个都没有。

教师在肯定和欣赏了学生的发言之后,继续问:“刚才只有一个小组把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归为一类,取名锐角三角形。其他三角形呢?”

生4:我觉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就叫做钝角三角形。

生5:刚才我们说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能称锐角三角形,现在光凭一个角判断,是不是太武断了?

生4:在一个三角形中,你能找出三个直角或者三个钝角吗?我们发现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所以就这样大胆地命名了……

教师的课堂提问注重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考虑到学生已有对于角的分类的经验,教师提出了思维空间比较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怎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品质。当学生经过初步思考,认识到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应为一类,思维不能深入的时候,教师又及时进行追问,在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没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就急于给学生提出一些琐碎的提示性问题,避免了问题密度的过于频繁对学生思维力度的减弱。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做出调整。

例4:在教授北师大六年级上册Unit2 Charlie's chores时,某教师运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情境白雪公主入手,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然后引出问题:“Seven dwarfs went out. What did Snow white do at home?”并启发学生猜测。学生有的说“She can read books”,有的说“She can clean the window”,有的甚至说“She can play computer games...”课堂上顿时一片笑声。随后教师分别显示了白雪公主在扫地、打扫卧室和小动物帮她浇花的图片,自然导入、操练和巩固了新的词组sweep the floor,water the plants,clean the bedroom和take out the trash。 7aNJKaZFIwPnt3iTK2wHUPqleQlkjF4mbSxt5fNc3rWBkMeOVtrnfiTID6e1Yj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