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压力全接触

一、压力的定义

视窗1-1

“压力”的词源及不同翻译

何谓压力(stress)呢?作为一个术语,“压力”一词最早来自物理学,指的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1932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alter B. Cannon)在其著作中把压力定义为“斗争和逃避的综合征”,他的学生——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利(Hans Selye),最先将“压力”一词引入到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借用来形容人的身心状态。他认为,压力是指身体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的反应,包括个体对问题做的所有调适,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期、抗拒期、耗竭期。

从词源来看,“stress”一词有压力,重压,重点;强调,重音;压抑,压迫等含义。在中文文献中,存在“心理紧张”、“心理压力”、“应激”等不同翻译。因为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stress”翻译成“应激”,所以在压力文献中,“应激”比较常用。在中文的语境中,“压力”比“应激”更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鉴于心理学本土化考量,我们将“stress”统译为“压力”。

为了让各位读者朋友能够准确地把握压力的定义,我们把国内外有关压力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刺激模式,指对个体经历不良环境中的事件,强调物理或社会环境变化对个人的影响,代表人物有霍尔姆斯(Thomas Holmes)和雷赫(Richard Rahe);第二类是反应模式,强调机体对刺激的心理生理反应,代表人物有塞利(Hans Selye)等;第三类是认知模式,把压力看成“刺激—反应”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认知因素在主体评价外界刺激时的重要作用,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代表人物有拉扎勒斯(Richard Stanley Lazarus)。目前现代国际心理学界比较认同第三种压力定义,把压力定义为“需求与压力源的不匹配”,指个体面对刺激情景时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和反应。 根据拉扎勒斯(1968)的观点,个体感受到的压力来自主客观的交互作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们如何评估和适应这种相互作用。

二、压力的种类

目前,研究者从几个角度对压力进行了分类。根据“心理—生理”反应的内容及其持续时间的特点,可以把压力分为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根据压力强度,可以把压力分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和破坏性压力;根据压力作用形式,可以把压力分为生理压力、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根据压力的性质,可以把压力分为良性压力和不良压力。

(一)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

急性压力是由消极生活事件引起的压力。一般来说,消极生活事件是在日常生活中引起人们心理失衡、行为失调的重大事件,比如配偶死亡、离婚、生活困难;下岗、降职;邻里纠纷、同事矛盾、政治动乱以及地质灾害等。理论上生活事件应该包括积极生活事件和消极生活事件两部分,但是事实上任何生活事件都有其两面性,积极生活事件还是消极生活事件的划分取决于它对人们的影响效果。心理学中所说的生活事件,则多强调与心理问题呈高相关的消极生活事件。这些消极生活事件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非连续性的;二是有比较清晰的起始点;三是可以观测的;四是具有破坏性的、明显的生活改变。

慢性压力则是由日常烦扰引起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很可能在某一时刻持续地碰到一些小麻烦或小问题。我们将这些让人们感到苦恼、挫败、焦躁不安等的小麻烦和小问题命名为日常烦扰。日常烦扰包括生活小困扰和长期社会事件带来的烦恼。生活小困扰对个体不足以构成很大的刺激和威胁,但日积月累会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长期社会事件,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工作竞争等,是长期解决不了的致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焦虑的社会性问题。一般来说,日常烦扰在人们能够改变的范围之内,因此它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或者改变生活环境等。

视窗1-2

正常人的生活事件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和雷赫通过实验把生活事件分为四类:(1)家庭关系类:配偶死亡、子女死亡、离婚、夫妻感情破裂、夫妻分居、子女离家出走、结婚、夫妻吵架、婆媳关系不和、婚外恋、第三者插足、性生活障碍、经济困难等;(2)个人生活类:失恋、高考落榜、恋爱、退学、受处分、就业、失业、下岗、退休、怀孕、晋升或受挫、工作变动、择业等;(3)社会环境类:邻里纠纷、同事纠纷、法律纠纷、与上司冲突、迁居他乡、住房拥挤、交通不便、噪声、政治动乱、经济制度改革、股市下滑等;(4)自然环境类:地震、水灾、火灾等。

中国学者张明园编制《中国正常人生活事件心理压力量表》,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把生活事件分为学习问题、婚姻恋爱问题、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工作与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环境问题、法律与政治问题八类。在其《中国正常人生活事件评定常模表LES》中,张明园按生活事件权重进行排序,依次为:丧偶、子女死亡、父母死亡、离婚、父母离婚、夫妻感情破裂、子女出生、开除、刑事处罚、家属亡故、家属重病、政治性冲击、子女行为不端、结婚、家属刑事处罚、失恋、婚外的两性关系、大量借贷、突出成就荣誉、恢复政治名誉、重病外伤、严重差错事故、开始恋爱、行政纪律处分、复婚、子女学习困难、子女就业、怀孕、升学、就业受挫、和上级冲突、入党入团、子女结婚、免去职务、性生活障碍、家属行政处分、名誉受损、中额借贷、财产损失、退学、好友去世、法律纠纷、收入显著增减、遗失贵重物品、留级、夫妻严重争执、搬家、领养子女、好友决裂、工作显著增加、小量借贷、退休、工作变动、学习困难、流产、家庭成员纠纷、和下级冲突、入学或就业、参军复员、受惊、业余培训、家庭成员外迁、邻居纠纷、同事纠纷、睡眠重大改变、暂去外地。

(二)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和破坏性压力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指在某一时间阶段内,通过努力能适应某一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它的后效往往是正面的,大多有利于人们应对未来的压力。比如,从助教晋升为讲师,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都要努力适应新角色带来的压力和改变。

叠加性压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时性叠加性压力,一种是继时性叠加性压力。在同一时间内有若干可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此时所体验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前者产生的压力效应尚未消除,后继的压力又接踵而至,此时所体验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应付行政上的繁琐事务,这些事件无论同时发生还是继时发生都是重要的压力源。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以及被攻击、绑架、强暴等。破坏性压力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灾难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等。创伤性应激障碍是一种延缓压力反应,常见情绪如沮丧、易激惹、闪回、噩梦、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人际关系疏远等。灾难症候群是指经历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分为惊吓期、恢复期及康复期三个阶段。在人生旅途中,破坏性压力带来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甚至是终生挥之不去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三)生理压力、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

生理压力主要指与机体生理器官有关的压力,又称基本压力,比如饥饿、噪音、睡眠剥夺;心理压力指与认识情感有关的压力,又称主观压力,如道德冲突、错误认知、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社会压力指与社会关系网有关的压力,又称客观压力。它既包括纯社会性压力,如重要人际关系的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以及重大社会变革,也包括由个人自身症状造成的人际适应方面的压力,如社交恐怖症。

(四)良性压力和不良压力

压力就其作用于具体个体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而言,有良性压力与不良压力之分。压力具有客观性,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压力下会有不同的反应,即使在相同压力作用下,不同的个体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方式。

良性压力指有益的、能够给人以成功感或振奋感,并有效帮助人们生活的压力。事实上,良性压力不仅是指在个体承受力范围之内的、不产生坏的影响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指那些高于个体现有的承受水平,并能激励其不断向更高方向发展的压力。例如,对一个科研成就斐然的高校教师来说,一次出国访学就是一种有益的压力;对一个有表演才能的人来说,从事公众表演活动不失为一种美妙的体验。

不良压力(或称负性压力)是有害的压力,专指那些使人感到无助、灰心、失望,并且对身体或心理上构成损害的压力。如生性腼腆的人面对陌生人,科研成果少的教师面对职称评聘,大量无法做完的工作等,这一切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压力体验。

三、压力的反应

压力生理反应包括肌肉的紧张,心率的升高、心脏跳动加剧,血压升高,神经兴奋性增强,口腔内唾液减少,钠的保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呼吸频率改变,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胃酸分泌增多,脑电波发生变化,小便增多等。这些反应在被许可的情况下,为我们应对外界刺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如果没有实际行动,这些生理反应就累积成了威胁健康的因素。

这些生理反应持续时间越长,反应强度越大,那就意味着承受这些压力的个体罹患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持续时间和强度二者相比,持续时间的作用更为显著。例如,醒来之后突然发现闹钟坏了,耽误了上班的时间,因为这个外在刺激有了生理上的唤起、情绪上的波动。之后早餐糊了煎蛋,半路汽车没油了,接着走错教室,发现没带课件……这样糟糕而又忙碌的早晨也是很常见的。虽然每个刺激引发的生理反应远小于躲开一辆飞奔而来的汽车的强度,但正是这些刺激的持续累加使得它们更为有害。

拉扎勒斯的压力理论强调“评价”和“应对”两个概念在决定压力中的重要作用。应对在压力与压力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感受到压力的个体会从应对资源中选择最有效的策略以减轻压力保护自己。有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在应对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泰勒(Shelly Taylor)及其同事发现,在处理压力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用进食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和别人,比男性更多地利用社会组织;而男性则采用逃避或者对抗的方式来应对压力。一项对经纪人的研究发现女性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内外责任的冲突,并且比男性拥有更多的与家务事相关的压力;而男性则过多地体验到与组织权利有关的压力。

四、压力的影响

在工作生活中,如果压力刺激不足,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无趣;如果压力刺激过大,又会使人感到焦虑不安、烦恼恐惧。而适度的压力则会有效激发个体积极主动地调动各种能量来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研究表明,在适当的压力下,人们会有以下表现: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记忆力好,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适当的压力也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呼吸加快、增强体内的氧化作用、血液循环加快等,个体通过调动更多的能量迅速对当前问题做出必要反应。

视窗1-3

老船长的压力效应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时,在大海上遇到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命令水手们立即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随着货舱的水位越来越高,船身一寸寸地往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在一点点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经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当然这种负重是要根据船的承载能力界定的。适当的压力可以抵挡暴风雨的侵袭。但如果压力是船不能承受之重,船就会如你们所担心的那样,消失在海面。”

这就是“压力效应”。

图1-1 老船长的压力效应

(张睿齐,2006)

一定程度的压力是我们生活中完成各项事务所必需的,但过大或过小的压力就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绩效产生不利影响。当压力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时,我们就不能有效地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就会产生压力的负面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个体的生理、心理以及组织行为等方面。

(一)生理方面

过大的压力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导致过敏性疾病及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影响肌肉骨骼系统,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腰痛和头痛;影响大脑机能,使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引发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甚至精神疾病;影响消化系统,愤怒、抑郁等情绪会影响胃黏膜的正常活动,导致胃肠溃疡和腹泻或便秘;影响血液循环系统,长期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会导致高血压及心脏病。压力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引起诸多疾病,如高血压、胆固醇、冠心病、溃疡、偏头痛以及癌症等;压力还会诱使人们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家庭暴力等。

(二)心理方面

一方面压力过重会导致个体出现不良情绪和心境,如焦虑、压抑、烦躁、忧郁、暴躁、沮丧等,造成个体生活满意度降低、工作不满意、精神不振等等。其中工作不满意或工作倦怠是压力对心理方面最简单、最明显的影响后果。有关事实表明,当对个体提出的工作要求很多,而且又相互冲突,或者工作责任、权限及内容不明确时,个体的压力感和不满意感都会增加。另一方面,过大的压力还会直接严重影响个体的感知觉,造成注意狭窄或涣散、记忆力减退、问题解决能力降低等,从而降低工作绩效。

(三)组织行为方面

图1-2 压力与绩效的关系

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工作效率,造成更多的劳动事故,最终还会导致员工旷工、滥用病休、离职以及工作倦怠等。管理学及心理学的研究均表明,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如图1-2)。过高的恶性压力及过低的良性压力都对应着较低的工作绩效。只有在适度压力水平下,工作绩效最好。当然,不同个体的压力适度水平也是不同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客观因素,如刺激强度、持续时间、新异性等;主观因素,如对压力的控制和选择等;以及个体对压力的认知,如对压力事件后果的预期,压力的承受性等。

视窗1-4

来自人体的压力警告

你的压力是不是很大?你能及时觉察到你的身心两方面所承受的压力吗?以下列出了情绪、心理及行为指标,请你根据各项指标看看自己是否有过多的压力。

生理指标的压力警告:

(1)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增加,若非生理原因引起,则很可能是压力反应。

(2)肌肉紧张,经常发生在头部、颈部、肩部和背部。

(3)皮肤过于干燥,易出现斑点及过敏反应。

(4)消化系统出问题,例如患胃溃疡。

(5)经常心跳急促、胸痛。

情绪指标的压力警告:

(1)容易生气,缺乏耐心。

(2)心情忧郁,意志消沉。

(3)当外在要求超过自己的能力时,容易失控,对自己失去信心。

(4)对自己要求过高,因而感到心力交瘁,缺乏热情。

(5)有疏离感。

心理指标的压力警告:

(1)因为有太多事情萦绕心头而无法关注。

(2)即使是做日常琐事,也常犹豫不决。

(3)记忆力变差。

(4)压力会影响判断力,若你常做出错误决定,需考虑压力的影响。

(5)经常对自己与自己的处境做出负面思考。

行为指标的压力警告:

(1)经常睡不好、失眠或总也睡不醒。

(2)为了舒解压力而比平时喝更多的酒,抽更多的烟。

(3)性需求下降。可能又因此变化而引发新的忧虑,影响夫妻亲密关系。

(4)从人际关系中退缩。

(5)难以放松,坐立不安。

资料来源:李虹编著:《教师工作压力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视窗1-5

小测验:我的抗压能力如何?

解释:低于10分,说明你有非常好的抗压能力。得分为10—29分表示中等的抗压能力。如果高于30分,说明抗压能力就比较弱了;高于50分则说明抗压能力很弱了。你可以通过改进你选“3”及“3”以上的项,以提高你的抗压能力。注意,如果几乎所有项目描述的情形和行为都超出你的控制:首先,关注那些最容易改变的事情,比如,吃高热量食物,平衡每天的饮食,至少每周娱乐一次,然后再去处理那些看上去较难的事情。

资料来源:[美]John W. Santrock著,王建中等译:《心理调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117页。 tTsIiTfO+ugG0fxA3NSzYiMpY80bSzcA6elWr9s401WNyCtVuxYzmAANwW9tIc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