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个体的命运,而且承载着薪火相传、民族兴衰、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教育的神圣使命最终要依靠教育的执行者、实施者——教师来完成。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人们给予“教师”这一职业以极高的评价或界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描绘中既有对教师基本职责的框定,也有对教师崇高的牺牲、奉献精神的赞誉,但也暗含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与悲壮。

压力与神圣同在,艰辛与使命并存,教育的神圣性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责任重大,任重道远!自古至今,概莫能外。但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教师这一职业的压力变得尤为突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承受一般的生活压力外,还要承受职业压力。教师的职业压力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密切相关。“一考定终身”的残酷现实使得全社会都把升学率、考试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校、一名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教师的职业压力来自方方面面——社会要高素质人才,学校要升学率,家长要考试成绩,而学生要自由快乐……这众多的诉求如同一座座大山重重地压在教师的肩头。作为自然普通的存在,教师是人而不是神,他们能做的只有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尽头的博弈中。教师的压力首先表现为“劳力”: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管理班级、家访……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出8小时,“早‘五’晚‘十’”成为许多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真实生活的写照。这还在其次,教师真正的压力在于“劳心”: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个性,加之他们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与定型的阶段,因此越来越难以管教;家长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教师稍有疏忽或失误,就可能被问责,甚至被告上法庭;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各种指标、考核、检查“接踵而至”,无休无止;同事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互不相让;职称评审的条件越来越高,越来越难……此外,中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和高考制度转型在短期内不仅没有给广大教师减轻压力,反而不断施压:改革的探索、尝试、不成熟都使得教师不得不“两条腿”走路,既要适应新的教改要求,还要继续为“升学率”战斗!游走在两种体制之间,他们常常无所适从,心力交瘁!《南方周末》2015年1月22日文化版谈及2014年的中国网络舆情:“……比如扶弱抑强的‘罗宾汉情结’,把官员、警察、城管、医生、教师妖魔化为‘网上黑五类’。”这是继“文革”期间教师被标签化为“臭老九”之后又一次“榜上有名”。同期还发表对著名作家严歌苓的专访,谈及她的一部新作《老师好美》,读后令人唏嘘:“教师怎么了?做教师好难!”

种种压力交织在一起,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师的身心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职业倦怠,诸多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许多教师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有的老师甚至倒在了三尺讲台上——因过度疲劳晕厥,甚至因心肌梗塞不再醒来;有的老师不堪重负,选择自杀来逃避永无休止的压力;有的老师,把自己的焦虑、抑郁、愤怒、无助等情绪发泄到学生、同事、家人身上,结果酿成很多学校悲剧和家庭悲剧。每一个悲剧的后面常常掩盖的是一颗颗焦灼、病态的心灵,而这病态心灵的背后,过大的职业压力往往才是真正的刽子手!

我作为已从教20余年的教师,对这一职业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起落沉浮、悲欢离合自然有着切身的体认和透彻的体悟。因工作的关系,平日里我与大中小学校领导、教师有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交流和交往;因科研的需要,我对不同层级的教师进行过或集中或分散、或群体或个案的调查研究和咨询辅导;因专业的性质,我热衷于或“被迫”在大礼堂、报告厅或教室里举办过有关教师心理保健方面的正式学术报告、科普宣传、团体培训。近年来我和本丛书分册主编们先后承担过数项有关教师教育及专业成长方面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涉及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应对策略、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等众多领域,完成了20余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30多篇研究报告。我一直想把这些加以充实整理、概括提炼,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编撰一套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与减压方面的丛书。我与几位同道中人(本丛书分册主编们)坐下来稍作交流便一拍即合,达成共识——值得做。我们经协商确定了丛书的编撰原则:学术性、趣味性并重,科学性、可读性共存,规范性、实用性一体,针对性、操作性交融;丛书的写作的要求是:丛书主编整体把关,分册主编“分头用兵”,各册撰稿人员文责自负。

尽管丛书以教师减压为主线,但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基本前提,教师的专业胜任力和生涯规划对压力感受而言至关重要,所以专门撰写一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以发挥引领性、普惠性的作用。至于将教师分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群体,则基于尽管大家都是教师,但因直面的教育对象和承担的任务各有侧重: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天真的孩童,一半机灵一半懵懂;初中教师面对的是躁动的少年,一半幼稚一半成熟;高中教师面对的是拼命的考生,一半困惑一半清醒;大学教师面对的是迷惘的学子,一半清高一半失落。就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而言,育人的责任似乎胜过教书;就基础教育来说,完成教学任务是本职或天职,而就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来讲,教师的科研负担压力山大。《小学教师减压手册》、《初中教师减压手册》、《高中教师减压手册》、《高校教师减压手册》各自为战且目标一致:减压,以获致针对性、适切性的效果。

本套丛书的出版也颇费周折:初稿已经成型时,原约稿的出版社因领导更换,莫名其妙地将原定的口头协议废止,致使丛书“几近胎死腹中”。我们另寻觅了几家出版社,虽对选题和内容很感兴趣,但关于体例和字数等各执己见,难以达成共识。正值尴尬难解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社长彭呈军先生慧眼抬爱、鼎力襄助,决定出版本丛书。至今仍未谋面的孙娟编辑不辞辛苦,前后张罗,使丛书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风姿呈献在广大可亲、可爱的教师面前,在此谨代表作者和读者一并鞠躬致谢。书稿写作过程中,我们查阅、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在此谨向注明或未注明的文献作者表示真挚的谢意。本丛书是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项成果,在此特作说明。

高峰强
2015年2月11日(农历小年夜)谨识 jPWaNtM/72cBzLT3fN0YIjUZfyTtf+OaTtyHthteHnAO40faMHt8yUSoo6h8Rp0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