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一扇门,开一扇窗

在云南,我曾经参与破获过一次毒品大案。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抓获了一个可能知道这次毒品消息的人。然而,这个人戒备心理很强,我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我们告诉他只要他招供,我们会保密,同时会向政府争取宽大处理,但从他口中套出的话,都是一些毫无价值的信息——参与破案的人员都很失望。问讯似乎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这时,我突然想到我的教官曾经说过的话:

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一扇窗。

我挥挥手,示意工作人员把他带走。此时,我一直留意着他的表情。

当门打开的时候,他停下来,努了努嘴,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我一直在期待着,我知道机会来了。他转过身,说了一句:“你们可以去找一个叫老张的人,他知道的比我知道的详细!”

嫌疑犯的这句话,让我们柳暗花明,找到了线索,成功地破获了这起贩毒案。

我们经常能够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

一个嫌疑犯在离开问讯室门口往前走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走到门边时,往往会招认一些消息。这些消息都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嫌疑犯通常觉得在走到门口时,有必要透漏一些消息给调查员。

嫌疑犯的这种行为,是一种自我知觉,在这个过程中,人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做出某些原本模棱两可或者是根本不愿意做的事情。

举个例子来说,医生站在病人的床前,会给病人一种压迫感;考试的时候,老师站在学生的身边,会让学生觉得被人监视,这就是一种知觉。

在美学习刑事侦查期间,教官对我们说:

人在生理与心理压力都比较小的情况下,会做出一些超乎往常的举动。

在正常情况下,调查员与嫌疑犯会根据对方的反应和外界条件来决定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这里主要强调嫌疑犯的言语和行为),特别当嫌疑犯面对不了解但又迫切需要了解的调查员时。这时,嫌疑犯的内心是矛盾的,存在着一种戒备感的同时,又想尽量通过一种稳妥的、自己信得过的方式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展示出来,同时又担心没有一种稳妥的渠道。

在审讯室内,四周的光线会比较暗,嫌疑犯的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缺乏安全感。同时,调查员的眼神时时刻刻锁定在嫌疑犯的身上,会让嫌疑犯有着较强的戒备心理。

但是,当嫌疑犯离开这个环境,走到门口的时候,戒备感会很容易消失,更多的是一种提高的安全感。同时,距离门的位置比较近,安全感再一次得到提高。这种环境下,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压力都比较小,原本一直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思维会比较活跃,在这种时候透漏一些消息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在不安全的场所中。

这种心理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嫌疑犯在离开问讯室,打开门的时候,比在问讯室中更容易招供,甚至更容易透漏秘密的原因。距离门较近的位置让人有安全感,让人放松,从而放松警惕性和戒备心。 PbiG6FF86n1fJx3BMb0r1Mmk1u49sswzebstf0qLbWou+Xlk5E64uoZG/GMTVh0G



文化与种族的差异

调查员与约谈者约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文化与种族的差异。

笔者在《微小说》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去看富人区。富人区就是有钱人的聚居地。美国人最爱陪客人看富人区,好似观光。到那儿一瞧,千姿百态的房子和庭院,优雅、宁静、舒适,真如人间天堂。我忽然有个问题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

我这位美国朋友惊讶地看着我,说:“嫉妒他们?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里,说明他们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们做得还好!”

这便是标准的“老美”式回答,他们很看重机会。

后来在日本,一位日本朋友说他要陪我看看不远处的富人区,原来日本人也有这种爱好。日本的富人区,小巧、幽静、精致,每座房子都像一个首饰盒,也挺美。我又想到上次问过美国人的那个问题,便问日本朋友:“你们看到富人们住着这么漂亮的房子,会嫉妒吗?”

这个日本朋友稍稍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会的。”继而他解释道:“如果一个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那个人,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超过他。”

噢,日本人真厉害。我想。

后来有个从拉美考察回来的朋友对我说,拉美那个地方的抢案不分日夜,层出不穷,那里的富人区别墅成群,幽雅静谧别墅的内部结构大致相同,有草坪、音乐喷泉、鱼池、泳池和石凳,别墅四周被奇花异草所簇拥。

我问他:“那里的穷人会不会嫉妒富人?”

“天哪,怎么不会,那里的穷人,尤其是强壮的穷人,最好躲着走,他们对富人不是嫉妒,是仇恨。”

“难道拉美穷人是天生这样的么。”

“谁晓得,反正那里穷人致富的方法只有偷和抢。”

我无语!

前不久,一位南方朋友来看我,闲谈中说到他们的城市发展得很快,已经出现国外那种“富人区”了,我饶有兴趣地打听其中的情形,据说有的院子里还有喷水池,车库,门口有保安,还养了大狼狗。我无意中再次想到问过美国和日本朋友的那个问题,便拿来问他:“有没有人去富人区参观?”

“有呀,常有人去看。但不能进去,在门口扒一扒头而已。”

这位南方朋友说。

“心理反应怎么样?会不会嫉妒?”

“嫉妒?”他眉毛一扬,笑道:“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

我听后怔住了。

这个故事中的美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则代表了这三个地方文化上的差异。

这个事例说明,调查员在问讯被约谈者的过程中,要注意文化与种族上的差异,采取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套话,达到最理想的套话效果。

文化与种族差异的原因在于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向这种方式靠拢,直至融合这种特定文化与种族的人的行为特质。北方与南方的差异文化发生后,人们整个的大脑“思考”会受到边缘系统的控制,于是就会出现北方人在潜移默化中向这种方向、特质靠拢的现象。

不论在什么文化背景之下,要使套话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求调查员注意并了解文化、种族差异的特殊条件,为套话提供基本前提。同时,文化也是动态可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为提高套话效率提供了必要条件。

调查员与被约谈者的文化及种族背景应该慎重考虑。如果调查员与被约谈对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沟通差异,优秀的调查员应该先了解不同种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才能判断某种行为模式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是否正常。

下面将列举数个文化差异的例子:

西藏的各个大部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信仰,在这个部落正确合理的行为在另一个部落可能无法被接受。

对一个优秀的调查员而言,了解特殊的部落活动或者宗教仪式,有助于缩小犯罪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或者更能深入了解患者、证人和嫌疑犯的心态。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会出现相似的欺骗行为线索。事实上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判断对方诚实与否,反而比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准确。阿拉伯人喜欢在约谈之初先聊聊个人与家人的健康,所以要问讯阿拉伯的嫌疑犯时,可以先聊聊身体健康的问题,再问候其家人,但千万不可以特别询问对方的妻子,因为传统的阿拉伯男性会保护家眷不受外人干扰。

除了最明显的语言问题,约谈阿拉伯人还要考虑文化因素,可以利用文化差异建立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并询问对方在自己的国家活动的经验。诱导对方谈论他的出身以及生活中的一些零碎的片段,从而对被约谈者的性格、行为进行了解。问话过程中,一定要恭敬有礼,许多阿拉伯人来自专制的社会,可能将执法人员视作他们母国高压统治的警察部队。阿拉伯人大多不会透露内在的真实情绪,但行为表现会遵循社会期待。在阿拉伯人眼中,朝别人露出鞋跟是一种羞辱行为。

调查员与被约谈者之间存在着文化与种族差异,对调查员来说,要克服文化、种族差异带来的影响,一定要融入被约谈者的文化、种族背景中去。

调查员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确认原则

没有大的基本原则就不能确定被约谈者文化、种族中哪些应该注意,哪些应该扬弃,哪些应该废除,哪些属于落后。面对不同文化、种族背景下的被约谈者,要想完成问讯套话的任务,调查员就必须先确定一些基本原则。

二、理解原则

在确认原则之后重要的态度和意识就是理解,被约谈者的文化没有所谓对与错,先进与落后的概念,只有符不符合套话问讯的问题。具体的问讯过程中,调查员往往忽视这些,文化、种族被扭曲的被约谈者在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方面会产生挫折感,并由此产生一些非理性行为,对于这些要事先予以充分重视。对于被约谈者一些独特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方式,调查员一定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即便与调查员本身的文化背景产生冲突,一定要理解。这是关键,只有理解才不至于造成双方之间的冲突。

三、尊重原则

“入乡随俗”是套话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调查员本身的文化背景不论如何,在调查员本身的地域内依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被约谈者的文化尽管可能与调查员的文化背景格格不入,调查员也不能咄咄逼人处处以自己的原则和规范行事,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当成天下的真理,威逼被约谈者接受。

四、宽容理解

以宽容和容忍的态度对待文化冲突。即使准备再充分,跨文化问话中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面对冲突,调查员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宽容的态度和理智的处理方式。这里,前面提到的尊重就非常的重要,本身的文化要暂时放在一边,毕竟是为了套取对方的话,应该向对方的文化靠拢。 PbiG6FF86n1fJx3BMb0r1Mmk1u49sswzebstf0qLbWou+Xlk5E64uoZG/GMTVh0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