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透视中国的西洋镜

穿梭于城市的居民与那位独居在茫茫山林的老太太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尽管老人没有街坊四邻,孤身独处,但却自得其乐。在炎炎夏季的某一天,一位陌生人寻到她的门前,求饮一杯水。老人询问陌生人从何而来,当来者告之家住波士顿城时,她惊声叫道:“老天!住在那么远的地方,您得有多么孤独啊!”看来她已把波士顿看成是一片荒凉之地,或许只有这经受日晒雨淋的小木屋,于她才是天地和宇宙的中心。

如同这位老太太,我们也总是不自觉地用自己构建的一套标准去衡量别人。别人是否正确、是否明智,都要看他们是否符合我们的那套标准,是否同我们的标准背道而驰,而全然不理会自己的判断尺度及理想模式如何武断,如何浅薄。

在我们眼里,中国人那种不经大脑、不断机械重复地夏天穿单衫、冬天套棉袄抑或依照某一个人的意志在规定的某一天共同更衣的做法,不仅是可笑的,甚至还要加上几句嘲讽和挖苦的话。但是在美洲与欧洲,同样也有不计其数的高雅贵妇们,在那种匪夷所思的“时髦”诱惑下,效仿与追新逐异,盲目狂热到了极点。同中国人的习惯相比,这些贵妇们的做法又有何不同吗?倘若有的话,两者之间,谁又更理智一些呢?在您打算给出答复之前,请先瞧瞧那些原本自然优雅,现而今被搞得古里古怪、无比丑陋的贵妇们的形态与线条吧。您不妨再做如下的比较:中国人在季节交替之时依照某个人的命令更衣的做法,同两大洲占半数人口的妇女们抛弃个人品位爱好,追逐或许源于巴黎或是伦敦贫民窟里的奇异打扮的行为相比,两者孰是孰非?

对于他人,我们需要多一些不同角度的审视,少一些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批评。显而易见,假如我们能够以他人看待我们的目光来审视自身,那么情况将会好一些;假如我们能够从某一更高的境界,换言之,一种更为准确的、非世俗观念的、理想的、标准的人的视角去品评我们自身与他人,那么情况就不仅仅是好一些,而是会大有不同。更为宽广的视角不仅能够使我们的判断日趋准确合理,并且同时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意义:人们将通过它变得愈发宽容友爱,愈发与人为善,愈发领悟到作为人的崇高价值。然而,眼前的状况远未达到这一水平。

批评与指责远比客观全面地了解容易得多———在我们对待中国人的态度上尤为如此。这是因为东西方相互接触了解的历史还太过短暂,机会也很少。有关中国的知识,大多源于我们的想象与猜测,而非有明确的事实根据。因而,对中国人的种种误解和丑化也就在所难免。但是,中国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研究的民族。现实的生活远比任何形式的虚构与猜测来得丰富有趣,中国人也是如此。那些热忱的研究者为之深深陶醉的,不是为一般大众所熟知的、经过一系列笨拙的歪曲与讽刺的中国人,而是存在于那片土地上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以及他们那套永久传承而停滞不前的、饶富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社会习尚。

写作本书的目的,既非辩护、致歉与忏悔,也非责备与批评,高唱赞歌也就更谈不上了。本人曾在中国生活过很多年,可以说同中国各地不同阶层的人都有过一些接触,并和他们建立了十分亲密友好的关系。本书旨在向读者展示的,是我就自己在中国社会生活的经历所获得的几点体会和感想。本人着力描摹与阐释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因素,就是为了向人们说明,一些在我们眼中如此不堪的思维方式同社会习俗,为何于他们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本书所举出的例证,全部是客观的事实,而非主观臆断。总而言之,本书力图从大视角出发,立足几个要点,粗线条描摹出真正的中国人。

切斯特·何尔康比 o/Md4UE8qo1edQt0xeRe+rr+iet8HQeLGROueHAr7iEF/OpQZ96L9rxZvuwEKk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