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宫殿建筑

宫殿建筑的起源

宫,至少在秦以前,是一般居住房屋建筑的通称,《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秦以后,宫逐渐成为皇家建筑的专用名称,又与公务殿堂一起统称为“宫殿”。宫殿建筑在中国的建筑体系里,代表着一系列的建筑群落,而不单单是指某个单一的建筑物。从文化的角度讲,宫更带有私密意味,具有阴柔的内在功能;殿则更多地带有公开性,具有阳刚的外在张扬性。因此,中国的宫殿建筑一般都表现为“前殿后宫”的格局和“前明后幽”的思想。如北京故宫前殿看不到一棵树,而后院则引进了园林建筑文化,明显形成不同韵味的建筑风格和气氛。

根据记载,中国皇家宫殿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大禹时期,战国时期的《世本》记载有“禹作宫室”。公元前12世纪的殷代末年,纣王大修宫苑,《史记·殷本纪》注引《竹书纪年》记载:“南据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朝歌即今河南安阳,朝歌宫殿遗址发掘有不少土筑殿基,上置大卵石柱础,排列成行。柱础之上,有的还覆以铜“横”(即垫板)。

宫殿建筑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争霸的同时,对宫室的营建也不遗余力,并以此来彰显权力。所谓“高台榭、美宫室”成了一时之风气。这一时期的齐临淄、赵邯郸、燕下都等处宫殿遗址,现在仍然历历可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宫殿,建造了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施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由于前殿之宏伟,加上始皇之帝业,故以后凡帝王之居皆称为“宫殿”。“宫”指一组宫殿建筑的全部,“殿”则是指宫中的重要建筑。此后,汉长安的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洛阳的北宫、南宫,殿阁楼台,离宫别馆,组成了规模宏大的帝王宫苑。汉代以后,隋朝的仁寿宫,唐朝的大明宫、兴庆宫,北宋时期的东京大内,辽、金、元时期的燕都宫殿,无不豪华壮丽。然而,这些帝王宫殿多在改朝换代的战火中被付之一炬。即使没有在王朝更迭中被毁坏,却也没能保存下来。因为帝王宫殿乃王朝政权的象征,不毁去前朝宫殿不足以显示新王朝的威势。所以,当元朝统治者自大都败逃之后,大都宫殿虽还完整无损,但明朝并不保存它。朱元璋特地派了工部侍郎肖洵前来北京拆毁元代宫殿。肖洵来到大都之后,看到完整的宫殿时,十分欣赏,但又不能不把它拆毁。于是,他专门写了一本《故宫遗录》来记录其盛况,成了今天研究元代宫殿的重要资料。

中国两座保存完整的帝王宫殿

现在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帝王宫殿只有两处,一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二是沈阳的清故宫。北京的明代故宫非常幸运地被保存了下来,其原因是当清统治者攻下北京时,见到巍峨的宫殿十分壮丽,起初也有拆毁之念,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感到毁之可惜,非数十年功夫和大量的财力重建不起来,于是想出了一个妙法,即把原来建筑物上的匾额取下来换上新的。例如,把原来的皇城头道门大明门换成了大清门;把原来的承天门改成了天安门;把原来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改成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一座明王朝的皇宫顷刻之间变成了清王朝的皇宫,免去了历代的焚烧拆毁,可称得上是一次极大的创举。另一处是沈阳故宫,它原是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使用的宫殿。由于它是清王朝的“发祥”之地,所以全国统一后,统治者仍然注重对它的保护,并且还增修了不少殿阁楼台等建筑。

Cm9Ui+pD3HwQNejTj72h8L17U2Jjpmt5NeTOHQPWB29GgfdxNpuTOsVSdfmXNC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