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阳货》。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为后天的习染不同,便有很远的差别。说明环境、生活习惯会对人的思想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所谓“习与性成”。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认为,人与人在生而具有的秉性、潜质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环境影响、习染和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彼此之间很大的差别。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世界上所有现代人的DNA有99.9%以上都是相同的,各民族的差异仅在于客观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后天获得的性状不同。这个结论有力地印证了孔子关于“性近”“习远”的论述。孔子关于“性近”“习远”的论述反映出他对人性平等的理解,打破了那种认为人天生就有优、劣之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偏见。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孔子不但提出了不分贵贱、贫富和地域,人人都可以受教育的思想,而且身体力行,付诸实施,突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