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出处

《孟子·告子上》。

★释义

如果得到适宜的滋养,没有东西不能生长;如果失去适宜的滋养,没有东西不能消亡。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原本没有的可以产生出来,失去必要的条件,已有的也可以不复存在。

★延伸阅读

孟子认为,仁义之心是要自己去维护的。孟子说:“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放其良心,也就是失其本心。意思是纵然是存于人的有不良的心,难道是没有仁义之心吗?这样所以放失了他的良心,就像刀斧之于山上的树木啊,天天去砍它可以使山上的树木变得美好茂盛起来吗?良心如果天天去摧残他,也会像山变得光光的一样,没有了。孟子说“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如果得到的正确的养护,没有东西是不生长发展的。如果失去了正确的养护,就没有什么物是不会消亡湮灭的。孟子认为心也是这样的,他引用了孔子的话来说明:“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孔子的意思只要操持着就会存在,舍弃了就会消失,悄然的生起和消失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 ag6I2b0m/OIundu/S4iaJx+QmqXjP3DY5iIrOXd/Cq1gGjeyBQXM82Q+RsV9uE1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