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出处

宋代苏轼《琴》诗。

★释义

如果说琴声发于琴上,那么,琴放在琴盒里为什么它就不鸣了?如果说是发于人的手指上,那么,为什么不从你的手指头上倾耳谛听?这两句诗写得俏皮但又富有哲理,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有关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

★延伸阅读

此诗反映的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4SxUl/FRET2Q6melOoYlr6gsyVkVj20/7D151YxjMMrGgOp6p4QrNRKBtmLASW9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