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历史编年:玛雅文明的外部轮廓

文明不会是突如其来的天外来客,一个文明有走向长久繁荣的素质,证明它必有深刻而悠远的渊源。玛雅文明正是承继了奥尔梅克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且在与近邻文明的交流过程中汲取养分,发展成为与世界各文明比肩而立的文明体系。1521年,当西班牙人进入玛雅地区的时候,玛雅的文明之火已然非常暗弱,最终在外来的强劲飓风中,不可避免地熄灭了。

1.玛雅文明的年表

我们在深入讲述玛雅文明之前,需要对这一文明做一个历史意义上的编年说明。这一方面是为我们后面的叙述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玛雅文明的全景式的鸟瞰,对它的整个发生、发展、衰落、灭亡过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一般说来,玛雅文明可以分为7个时期。

第一时期:史前期(距今25000年前)。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结束后时间不长的某个时候,一批不明身份的来客闯入了没有人烟的中美洲大陆。这群人的相貌特征颇似东亚人。他们可能是从遥远的中国大陆通过阿拉斯加长途跋涉到达美洲大陆的。他们在那里以渔猎为生,并且已经有了原始的农业。他们居住在中美丛林的洞穴中,他们在那里留下的壁画和具有生殖崇拜意味的石柱到现在依然存在。

第二时期:奥尔梅克(Olmek)时期(距今4000年)。这一时期的玛雅,开始真正踏入了文明的行列。石头建筑和雕塑以及象形文字的出现,无疑都标志着玛雅已经成为和世界上其他各文明比肩而立的文明体系。

第三时期:前古典时期(公元前1500~公元250年)。这一时期的玛雅文明继续走向成熟和细腻。

大约在公元1000年前后,一部分玛雅人已经开始掌握制作陶器的工艺。并且在埋葬死者的时候将陶器作为陪葬品放置在陵墓中。此时的玛雅文明受到了在玛雅文明南端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在奥尔梅克文明的拉动下,整个玛雅社会开始出现王权概念和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这一时期又可以大致分为3个小的时段。

早期(公元前1500~前800年):这一时期奥尔梅克文明达到了顶峰,其影响开始扩散,而其文明形态也开始向北传播。在此基础上,玛雅地区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文明风格。

中期(公元前800~前300年):

在这一时期,伴随着玛雅沿海与内地交流的频繁,趋向同化的传统使整个玛雅地区出现一体化。

晚期(公元前300~公元250年):这一时期,玛雅的农业发达,人口大量增加。一个阶级分明,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分明的社会形成。玛雅文明最具有代表特色的天文学、文学、艺术品的基本风格确立。此时的玛雅文明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的文明形态的基本特点。

第四时期:古典时期(公元250~900年)。这一时期,玛雅在经历了中墨西哥人的侵略后,融入了新的活力,整个文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一大批著名建筑和君主功德纪年碑纷纷出现。

在全盛之后,公元900年前后,一切玛雅城市都突然化为废墟,原因至今不详。

第五时期:后古典时期(公元900~1521年)。在北部的尤卡坦地区开始发展。由于环境发生变化而中墨西哥部族又带来了新的文化因素,原生的玛雅文化呈现出退化的倾向。北部尤卡坦半岛上战争不休,残酷的人祭盛行。尤其到了最后阶段。整个玛雅的艺术水平大大下降,玛雅文明开始了自行消亡。

至此,玛雅文明完成了自身的发展循环。

第六阶段:殖民地时期(1521~1821年)。在玛雅自身衰落的同时,外来的西方文明与玛雅文明有了接触。虚弱的玛雅文明无法抗拒强大的西方文明。西班牙殖民者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征服了玛雅各部。建立了以天主教为基础的殖民统治。在这一时期,玛雅文明的知识体系完全失传。

第七阶段:近现代(1821年至今)。在近代化的浪潮下,原来玛雅地区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欧洲人和印第安人共同的后代构成了主流的社会人群。而那些存留在偏远地区的玛雅人历经多年的沧桑,依然在生活习俗和语言上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传统。直到1839年以后,玛雅考古学兴盛起来。一个失落的文明最终被后人重新注意,玛雅文明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

2.对年表的一些思考

我们用年表构造了一幅完整的玛雅文明演进图画。这一图画的绘制,得益于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以及我们上文列举过的一系列著名历史学家对玛雅文字的解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对玛雅文明的深入研究。以这些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基础,我们可以在这个文明消亡若干年后重新把它还原到我们面前。

首先,我们要关注玛雅文明的形成过程。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独立完成的过程。整个玛雅文明的形成有两个决定性因素:第一是先进的奥尔梅克文明对玛雅其他地区文明的拉动作用;第二是玛雅各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和内地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也对玛雅文明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玛雅文明的产生具备了一个文明产生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这种现象在其他一些文明的产生过程中也是存在的。比如,我们所关注的所谓“轴心时代”问题,在这样一个很多文明都经历过了的时代中,一些先进的具有极大拉动力的文明极大地推动了周边地区文明的发展,而最终促成了一个统一文明体的形成。而这一先进文明的内在精神,也成为最终形成的大文明的核心部分。我们也曾经看到,在很多文明,比如古代中国文明、古代阿拉伯文明等形成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很剧烈的子文明系统的膨胀和接触。在我们习惯的语汇中,称之为“民族融合”。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一种统一的认同感会逐渐形成,而伴随着这种认同感的形成,一种共同的宗教和王权崇拜也就产生了。而在这种统一的文化强力的控制下,一种文明的风格最终会定型。玛雅文明的形成过程就符合这一趋势。

其次,我们关注玛雅文明的衰落问题。现代历史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模式,即所谓的“冲击--反应”模式。这一模式学说的代表人物如亨庭顿、汤因比等认为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实际就是一种“冲击--反应”(或者是“挑战--应战”)的过程。处于落后地位的文明,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文明的侵袭,被迫做出应对,这种应对是被迫的,而其结果也必然带来落后文明改变自身,与先进文明趋向同化。近年来,这一模式又受到了一系列新的质疑。比如,在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就在思考,如果我们没有在1840年遇到西方文明的挑战,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自身朝着现代化行进呢?

我们也可以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在1502年哥伦布没有发现那一船的玛雅人,如果他没有把那些玛雅人精美的工艺品带回欧洲,如果在1521年西班牙人没有到达玛雅文明的地区,如果他们没有侵略和毁灭玛雅文明……也许这些假设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了,但我们依然要问,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发生,那么,玛雅文明的未来会在哪里?他们会不会同样走入现代社会呢?我们的这些假设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那个著名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假设”。他在对中国科技史做了大量研究后,同样问了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用它作为参照物,来研究众多落后文明的前途。那么,玛雅文明的前途又在哪里呢?

通过对玛雅文明历史的总体研究仿佛可以得出: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玛雅文明依然只是玛雅文明,它永远都不可能独自走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与其将所谓现代化的过程看成是一个普通的规律,不如将其看作是一种文明竞争的结果。这种竞争在古代是隔离的和无意识的,而到了交通大大发达的近代,这种竞争就表现在先进文明需要征服后进文明的土地、人口和资源。于是,文明间残酷的碰撞开始了。后进文明的反抗是痛苦的,但最终,实力决定一切,先进文明必将征服后进文明,于是后进文明被纳入了先进文明的体系之中。这种被征服然后被纳入的过程就是现代化。

因此,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应当感谢西班牙的殖民者。其实,他们只是一个文明的接触者。就是没有他们,玛雅文明也只是会以自己固有的方式走向衰落。而他们只是给了这个衰老的文明重重一击罢了。

最后,我们要关注玛雅文明传统传承的问题。当文明进入了传统的层面,他就会顽强地存在于他的后人的身体和思维中。也许这种存在是不被意识到的,但他的确顽强地存在着。任何一个文明体系就好像一棵大树。地面上的部分就是文明外化内容,而在地下的部分是文明的内在部分,比如语言、思想方式乃至传统。也许一场灾难,可以把文明大树地上的部分烧得一干二净,但那些深深埋藏在地下的传统却很难清除。只要是这个文明依然有他的后人,只要他们依然活着,这种传统就会在他们身上体现。而一旦时机成熟,当这些玛雅文明后来的子孙知道自己是伟大的玛雅人的后代的时候,他们就会力图以考古和种种其他方式重建他们的文明。于是,玛雅文明的复兴就产生了。

以上就是我们从玛雅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若干启示。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到玛雅文明的内部,探寻这个文明神秘而多彩的瞬间。 Lsr9h7r5QBnJiJ8MdXLed80jTAC6JcI83UG1UGV22SZEET+PInyCpnJ37VAT8C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