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米

【性味特征】 俗称粟米、稞子、秫米、黏米。性凉,味甘咸。

【食疗功效】 滋阴养血,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

【宜食情况】 适宜于失眠、体虚、低热者食用;还适宜脾胃虚弱、食不消化、反胃呕吐、泄泻者食用。

【忌食情况】 胃部虚寒者忌食。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药典精要】 《食医心镜》中说:“治消渴口干,小米炊饭,食之良。”《本草纲目》:“小米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泻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随息居饮食谱》:“小米功用与籼、粳二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营养提示】 小米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 1 、维生素B 2 和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特别提示】 中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若以小米为主食,要注意与动物性食品或豆类搭配。

【服法要领】 小米的常见烹调法是煮小米粥、蒸小米干饭、煎小米饼、做小米面窝窝头,但以煮小米粥最为多见。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小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煮成风味各异的营养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

需要注意的是在煮粥时,小米粥不宜太稀薄。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理想,其中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素。

【健康指导】 现代医学认为小米无须精制,其中的维生素B 1 可达大米的几倍,小米中的矿物质含量也高于大米,但其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较低。小米富含B族维生素,因此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防治反胃、呕吐等功效。小米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经常食用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有效的调养,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小米还具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中医认为小米具有安眠的功效,经常失眠的人坚持食用有较好的疗效。具体食用方法为:取小米适量,加水煮粥,晚餐食用或睡前食用。

小米鸡内金粥

•原料: 小米100克,红小豆50克,鸡内金15克。

•做法: 将鸡内金研为细末。红小豆、小米洗净入锅,加水适量,按常法煮粥,粥熟时加入鸡内金末,调匀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分食。

功用解析

健脾养血,消食开胃。适用于慢性胃炎、小儿疳积、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等病症。

小米鲜牡蛎粥

•原料: 鲜牡蛎100克,小米60克,大米80克,生姜丝、熟猪油、酱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将粟米、大米拣去杂质,淘洗干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②把牡蛎放入盐水中浸泡20分钟,清水洗净。③待粥锅煮开后,加入牡蛎、熟猪油、酱油、生姜丝、盐、味精,拌匀,改用小火煮至牡蛎熟烂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分食。

功用解析

滋阴补肾,养心安神。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前列腺炎、神经衰弱、疲劳综合征、阳痿、早泄等病症。

鲫鱼小米粥

•原料: 鲫鱼1条(重约250克),小米100克,葱白、生姜末、盐、黄酒、香醋、香油各适量。

•做法: ①将小米洗净。②鲫鱼处理干净。③将煮锅刷洗净,放入鲫鱼,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末、香醋、盐,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将鱼肉煮烂,用汤筛过滤,去渣留汁,加入小米煮成稀粥,滴入香油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分食。

功用解析

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利尿消肿。适用于糖尿病、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厌食症、单纯性消瘦症等病症。

小米枣仁粥

•原料: 小米100克,枣仁末15克,蜂蜜30毫升。

•做法: 小米煮粥,待其将熟时下入枣仁末,搅匀。食用时加蜂蜜。

•服法: 佐餐食用。

功用解析

补脾润燥,宁心安神。食欲不振、失眠、大便干燥等症患者食用极有益处。

小米薏米绿豆羹

•原料: 陈小米60克,薏米、绿豆各30克。

•做法: 将陈小米、薏米、绿豆分别去杂,洗净后同放入沙锅,加温开水浸泡片刻,待其浸涨后,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1小时,煮至绿豆呈开花状,小米、薏米均酥烂成羹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分食。

功用解析

清热解毒,润燥止渴,生津降糖。适用于暑热证、慢性肠炎、糖尿病等病症。

粟蹄鹌鹑羹

•原料: 鹌鹑3只,小米30克,马蹄(荸荠)粉15克,葱白2根,盐适量。

•做法: ①将鹌鹑剖杀,去内脏、脚爪,洗净。葱白洗净,切葱花。②马蹄粉用水湿润。小米淘洗净,与鹌鹑肉、葱花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1小时,加入湿马蹄粉搅匀,煮沸后,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服法: 当点心食用,量随意。

功用解析

补虚助阳,温肾强筋。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尿路感染、腰腿痛、老年性关节炎、阳痿、早泄等病症。

鸡蓉小米羹

•原料: 鸡脯肉50克,小米100克,鸡蛋1个,葱花、淀粉、高汤、黄酒、盐、胡椒粉、味精、熟猪油各适量。

•做法: ①将鸡脯肉在清水中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再将其切成细丁,再剁成蓉,加入黄酒、盐、鸡蛋、淀粉及适量清水,用力搅拌成糊。②小米加高汤适量,用小火熬煮,边煮边搅拌,见起小泡,调入鸡蓉糊,加入盐、味精搅匀,煮沸后淋上熟猪油,撒上葱花、胡椒粉即可。

•服法: 佐餐食,量随意。

功用解析

具有健脾益气,补虚填髓,养血滋阴的保健功效。适用于糖尿病、慢性气管炎、月经不调、母乳不足、尿路感染、阳痿、早泄等病症。

小米红小豆饭

•原料: 小米100克,大米、红小豆各50克。

•做法: 将大米、小米、红小豆分别洗净。将红小豆煮至八成熟,捞出,掺在大米、小米中,置饭盒内,再加入清水(高出米面约1厘米),盖上盖,用大火蒸熟即可。

•服法: 作主食,量随意。

功用解析

健脾养血,消肿解毒。适用于糖尿病、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黄疸、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痔疮出血等病症。

什锦杂粮饭

•原料: 小米150克,玉米、荞麦、高粱各80克。

•做法: 将小米、玉米、荞麦、高粱分别洗净,先将玉米煮至熟软,再加入小米、荞麦、高粱搅匀,倒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焖至香熟即可。

•服法: 作主食,量随意。

功用解析

健脾除湿,消积下气,祛淤降浊。适用于糖尿病、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痔疮出血等病症。

三河小米饺

•原料: 小米粉1500克,猪五花肉200克,豆腐干500克,葱花75克,鲜生姜末、盐、味精、酱油、干淀粉、猪油、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①将猪肉、豆腐干切丁。②炒锅上火,放入猪油烧热,下入猪肉丁炒熟,再加豆腐干丁、葱花、生姜末、酱油、盐、味精翻炒,同时将干淀粉加水调稀,慢慢淋入锅内,烧沸即为馅料。③炒锅上中火,放入小米粉和盐拌匀,加清水拌匀,烧熟出锅,放砧板上稍晾,揉匀揉透,做成面剂。④在砧板上抹上适量植物油,把面剂揉成圆团,放在砧板上用刀压成面皮。包入馅料,捏成饺子状,即为三河小米饺生坯。⑤铁锅上大火,放油烧热,下入米饺炸熟即可。

•服法: 当点心食用,量随意。

功用解析

健脾和胃,滋阴益肾。适用于慢性肝炎、脂肪肝、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等病症。

小米发糕

•原料: 小米粉400克,玉米粉100克,白糖30克,发酵粉、食用碱各适量。

•做法: 将小米粉、玉米粉、发酵粉放入盆内,混合均匀后倒入适量温水,拌匀成面团,盖上干净毛巾让其发酵后加入白糖及适量食用碱,用力揉匀,制成糕状。将小米糕放入蒸笼内,用大火蒸熟,取出切成小块即可。

•服法: 佐餐食,量随意。

功用解析

补虚健脾,通便利尿。适用于慢性胃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疲劳综合征、慢性腰腿痛、脂肪肝、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等病症。

小米面赤豆糕

•原料: 小米面500克,面粉50克,红小豆100克,鲜酵母5克。

•做法: ①红小豆洗净,煮熟。面粉加鲜酵母、温水和成稀面糊,发酵。②待发酵后,加入小米面,和成软面团,发好。③将蒸锅内的水烧开,把和好的面团先放入1/3,拍平,将煮熟的红小豆撒上1/2,铺平,再放入剩余的1/2面团拍平,将余下的熟红小豆放上,铺平,最后将面团全部放入,拍平,盖严锅盖,用大火蒸15分钟至熟即可。

功用解析

适用于食欲不振、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糖尿病、腹痛、慢性腹泻等病症。

小米健脾茶

•原料: 小米500克,松仁、枣肉各100克,芝麻、大米、黄豆、绿豆、粗茶、核桃仁各250克,莜麦面1500克,干姜、花椒各适量。

•做法: 先将小米、大米、黄豆、绿豆炒熟,与粗茶、芝麻混合均匀,并研为细粉。将莜麦面炒熟,加干姜、花椒共研成细粉末,与上述细粉混匀,入罐存放备用。将松仁、枣肉、核桃仁分别切碎,捣成泥糊状为仁糊即可。

•服法: 每日早、晚分食。食用时每次取3匙炒粉、1匙仁糊,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频频饮用。

功用解析

滋补肝肾,健脾和血,润燥降糖。适用于单纯性肥胖症、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糖尿病等病症。 XY/mLiBu8Ul7k74yRpnmVLoH6MzPaP2q26HKLx5qVz7GdBYIIEONiZHrys9Ysr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