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郭大昌治河

郭大昌是清代乾、嘉年间黄河上一位有名的水利专家。他与黄河斗争了一辈子,也同贪官污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的动人故事。

郭大昌出生于江苏山阳(今淮安)的普通农家。16岁的时候到河工上当了一名叫“贴书”(帮写)的小职员,相当于现在的工程材料员。他刻苦学习,认真实践,不到3年的时间,就熟悉了工程计算与财会业务,并且超过了师傅的水平。他一生不善文辞,秉性刚直,做事认真,曾遭到河官的排斥、打击,一直得不到重用。当时专管治理黄河的南河总督吴嗣爵,贪污成性,不学无术,却又非常傲慢。有一次他把郭大昌叫去,要他谈谈堵口抢险的事。郭大昌不愿和他详谈。吴见他如此怠慢自己,非常生气,就说道:“都传你技术高超,原来是言过其实。”郭大昌从来不吃这一套,就说:“大人只知升官发财,哪管窗外风雨。”吴嗣爵骂道:“你敢如此放肆,给我滚!”郭大昌说:“好,走就走。”他辞去职务,到清江浦(今江苏淮阴)五圣庙租了一所房子,在此种起地来。

可是时隔不久,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一个晚上,黄河上狂风暴雨,掀起巨浪,南岸老坝口险工段决口。一夜之间,堤岸决口375米宽,冲出的跌水塘深达15米。奔腾的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向南直冲,冲开运河闸门,进入运河。运河两岸的淮安、高邮、宝应、扬州四县均被淹没,居民有的爬上屋顶,有的被水卷走,无数人畜、田园化为乌有,惨不忍睹。当时,山东的王伦正领导饥民造反,势力很大,离此不过几百里。乾隆皇帝知道堤岸决口后,怕灾区扩大,受王伦造反影响,发展下去不可收拾,于是,下令吴嗣爵限期堵好决口,否则就要严惩。吴嗣爵吓得魂不附体,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手下一个小官给他献计说:“大人何不去请教郭大昌。”吴嗣爵说:“是啊,我也想到过他,可我羞辱过他,怎好再去求他?”手下人说:“郭大昌是个直性子人,吃软不吃硬,大人亲自上门赔罪,用三顾茅庐的办法,讲其利害,他一定会出来干的。”吴嗣爵只好硬着头皮去请郭大昌。

一天上午,吴嗣爵乘轿来到五圣庙,没见到郭大昌,便坐在郭大昌家静等,一直等到下午,才见郭大昌回家。吴嗣爵马上起身相迎,脸上堆着笑,再三赔不是,说:“上次一时急躁,实在对不起。今天亲自登门谢罪,请你别见怪。”

郭大昌说:“小人乃一愚夫,怎敢有劳大驾,大人有何吩咐,就快点讲吧!”

吴嗣爵马上说:“现在黄河决口,圣上下令给银50万两,限50日堵好决口,请你体念圣上之忧,为民治水,为圣上效力。”

“小人才疏学浅,实在不能从命,请大人另请高明吧。”郭大昌说着站了起来。

吴嗣爵见状急了,马上抢着说:“我知道你有办法,现在圣上有命,同时四个县的百姓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请你一定担起这副担子。”

郭大昌听他这么一说,想到无数百姓正在遭难,拖一天百姓就多遭一天罪,感到应该承担下来,正在迟疑,吴嗣爵接着说:

“决口虽大,但50万银两不算少,50天也不算短,过此时间堵不成,圣上怪罪下来怕担当不起。”

郭大昌想了想说:“那好吧,要我堵决口,只要银10万两,期限20天就够了。”

“什么?什么?”吴嗣爵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说,“10万两,20天,那不可能吧?”

“我说到做到。”郭大昌认真地说,“但我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许你们的治河官吏参加,一切要听我指挥,否则我立即辞职不干。”

吴嗣爵听了这番话,面红耳赤,但转念一想,还是忍着好,便说道:“那好,那好,一言为定。”

就这样,郭大昌承担了堵口任务。在他的精心组织下,仅用了时间20天,银10万2千两就堵住了决口,使黄河水复回故道,创造了堵口的奇迹。郭大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官吏的腐败无能和丑恶嘴脸。吴嗣爵想借堵口大发一笔横财的美梦也破灭了。郭大昌大长了劳动人民的志气,黄河两岸人民齐声称颂郭大昌“真是个智勇双全的老坝工”。

嘉庆元年(1796),郭大昌已50多岁,却还战斗在黄河岸边。这一年,黄河又在河南丰县决口。当时,地方主管官员预算堵口要银120万两。这时的河督叫兰第锡,他也认为钱要得太多,怕皇帝不答应,就想减少一半,但又没有把握,就找郭大昌商量。

河督说:“我知道郭先生是个直性子人,不喜欢转弯抹角,就直说吧,现在奉旨堵决口,拯救黎民,预算要银120万两,我想减一半,不知是否可以,特向你请教。”

“什么,60万两?”郭大昌惊讶地说,“太多,太多,再减一半,30万两足够了。”

兰第锡听了顿时大吃一惊,觉得太少,自己将来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便连忙说:“太少,太少,那怎么行呢?”

郭大昌一眼看穿了兰第锡的鬼把戏,就单刀直入地说:“用15万两办工程,拿15万两给你们装腰包还不够吗?”

这铿锵有力的语言,击中了贪官的要害,弄得兰第锡非常尴尬,只得说:“是,是,好,好,那就请你亲自督办吧!”

“好!”郭大昌果断地答应下来。

后来,郭大昌按时堵住了决口,实用银未超过15万两。

郭大昌与黄河抗争了一生。到嘉庆十二年(1807)前后,黄河在苏北一带时常决口,灾害不断。当时河道官员认为,决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入海口淤高,使黄河水流不出去,于是提出了“河口改道之议”,“或南出射阳湖,或北出滚河口”,争论不一。这时,郭大昌已60多岁了,他虽然受治河官吏排挤,可是仍一心挂着黄河。嘉庆十三年,他同好友包世臣一道长途跋涉,行程数万里,“相度黄、淮、湖、运之势”。他经过踏勘,细心研究水流情况,认为“海口无高仰,河身断不可改”,主张恢复云梯关以下至海滨的一段长堤。云梯关以下的长堤原是靳辅所修,乾隆四十七年废弃。郭大昌主张把这段长堤利用起来,在运河口筑一长坝,导淮水主流入黄河,一方面“以减淮涨”,另一方面又“以清刷黄”,用束水攻沙原理,借淮河清水刷深黄河河床。到嘉庆十六年,黄河在萧县李家楼决口,危及洪泽湖,运河两岸百万人民也受到严重威胁。这时,郭大昌又提出将运河盖坝接长。他说:“接长盖坝,则清(河)、淮(河)无恙,接筑长堤,则黄(河)顺轨。”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统治者无其他办法可施,便采纳了郭大昌的建议。经过治理,嘉庆十九年(1814)间,黄河终于归入故道。伏汛后,入海口处河槽刷深21米,一般河床都冲深了约6米,秋汛时,水流连河槽都没有超出,使黄河一度出现畅通的局面。

滔滔黄河水,不尽东流去。它浸透着亿万人民的血和泪,也塑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郭大昌就是清代劳动人民出身的一个杰出的治河专家。他“讷于言而拙于文”,既不会说又不会写,因此也没有什么著作留下来,加之为人刚正,不会吹拍逢迎,对那些贪官污吏敢于无情讽刺鞭挞,所以官府应急时求他,平时却不重用他,更不宣传他。但是历史是人民写的,他那刚正不阿的精神,他对治河所作出的贡献,是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美好记忆中的。 2lPTaJsUrPRLMd2fdLezngydPI4+XvwdbdhtCoRF8msfPf7Z+MnG/rG55Wbg8e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