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潘季驯治河

“去国之臣,心犹在河”。这是明代杰出的治河专家潘季驯72岁时所说的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也是他的事业精神的真实写照。

潘季驯自45岁首任总理河道工作,到72岁辞去职务,前后4次出任总理河道职务。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黄河在萧县处决溢,分成南北两大股,北股又散为13股,水势直迫明王朝赖以维持统治的经济大动脉——大运河,河道淤塞100余千米。这次河患是明朝开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明世宗急忙命工部尚书兼总理河漕朱衡为这次治河的总负责人,潘季驯为副,督导治河。此役征调民工9万,共开新河70千米,复旧河26.5千米,修筑大堤9万多米,石堤15千米。当这次治河即将竣工之时,黄河突发大水,冲开了新修的大堤,河水漫入沛县。当时,一些朝臣借故纷纷弹劾朱、潘两人。明世宗皇帝也很焦急。但是,在潘季驯的督导下,决口很快被堵塞,治河一举功成。当朱衡和潘季驯回到京城后,世宗非常高兴,立即嘉奖了两位河总。潘季驯晋升为右副都御史。第二年,因为母亲病逝,潘季驯辞职守孝。

隆庆三年至四年(1569—1570),黄河先后在沛县、睢宁等地多次决口,运道50多千米淤为平陆。明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于是,又起用潘季驯总理河道兼提督军务。潘季驯上任后,亲自督率民工5万,沿河筑缕堤9万余米,堵塞决口11次,疏浚了匙头湾以下淤河并恢复了旧堤,河水受束,急行正河,冲刷淤沙,使河道深广如前,漕运大为畅通。但是,潘季驯在这次任职期间,因坚决反对一些不切实际、有害于治河工作的错误主张,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这些人便向朝廷进谗言,诬告潘季驯。昏庸的皇帝竟以这些谗言为口实,撤销了潘季驯治河的职务。

潘季驯被撤职后,黄河和淮河又同时决溢,以致黄淮交汇处的清口淤塞,淮河南徙,灾情十分严重。朝廷无计可施,遂于万历六年(1578)第三次起用潘季驯,并提升他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侍郎,总理河漕提督军务。潘季驯上任后,作了一个全面的治河规划,经朝廷通过后,从万历六年开始到万历八年结束,历时两年,大规模治理黄河、淮河。他首先在黄河两岸大筑遥堤。北岸自徐州至清河县城筑遥堤45200余米,南岸自徐州至宿迁县筑遥堤共655余米,防止河水漫溢;然后又修筑归仁大堤9800多米,遏止黄河南侵入淮河;又在洪泽湖筑高家堰,以便蓄清刷黄。还在清江浦等处筑起4道减水坝。经过这次大治之后,黄、淮河水归入正道。黄河上下千里,束水攻沙,使黄、淮之水畅流宣泄入海。可是,当河患稍告平静的时候,明王朝先将潘季驯调离河总职务,随后,又以“党庇张居正”的罪名将他削职为民。

潘季驯离任后,朝廷河务松懈,河工废弛,连管理河道的官职也不再设立了。几年之后,黄河又多处决口成灾。朝廷责令安抚使臣和地方官吏分区治理,但都无济于事。眼见河患威胁越来越大,许多文武大臣纷纷上表推举潘季驯出任河总。于是,明神宗于万历十六年(1588)第四次召回潘季驯到朝廷担任总理河漕职务。为了将治河事务全面委托潘季驯负责,朝廷还特意恢复总督河道专官。潘季驯被任命为右都御史兼总理河道。潘季驯复职后,又在黄河两岸大筑遥堤、缕堤、月堤、格堤,共长1060多千米,并修筑太行堤、邵家坝、长樊大堤、安东大堤等多处堤防工程,还修建堰闸24座,土石月堤护坝51处,堵塞决口和疏浚淤河超过9万米。这次治河又取得了很大成绩。潘季驯因功晋升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潘季驯这次在任,因积劳成疾,且年逾七十,于万历二十年(1592)离任。

潘季驯在4次出任总理河道的岁月里,经常沿着黄、淮、运河奔走踏勘,沿途遍访众人。每次重大工役,他都亲临工地督导。

在他第二次出任河总的时候,他住在睢宁一段黄河正道疏工地上,每天都到河心检查开挖深度。在这次浚河工程即将结束时,一场风雨即将到来,潘季驯异常焦虑,便乘一叶小舟驶向河心考察水情。刚到河心,便刮起一阵狂风,小舟在浪涛中上下飘忽,不能操纵,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岸上的人都十分焦急不安,为潘季驯和老船工的安危担心。因风雨太大,人们无法去救护,幸好小船被一棵大树挂着不动,潘季驯和老船工才免于罹难。

潘季驯脱险后,因紧张过度和风吹雨淋,背上疽疮发作,病倒了。就在这个时候,风雨连日未停,河水猛涨,新堤、旧堤都出现多处险情。此时,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吏又带头逃走,使人心动摇。眼看着治河工程有前功尽弃的危险,潘季驯心急如焚,他忍着剧痛,冒着风雨在堤上督工。民工们深受感动,都争先恐后上堤抢险。当大水漫过堤顶,淹没了潘季驯的双脚的时候,民工们劝他离开,但是潘季驯不顾个人安危,仍然同民工一道奋力抢险,终于取得了这次治河的胜利。

万历十八年(1590)冬,潘季驯已经是古稀老人了,但他仍然经常出现在堤防工地上,有时候还拿起铁锹和民工一道挖土筑堤。有一次在凛冽的寒风中,他因操劳过度,一口殷红的血喷在耀眼的白雪中。民工们看到这位朝廷名臣竟然抛弃他晚年可以享受的荣华富贵和天伦之乐,为治黄河事业呕心沥血,对他倍加崇敬。

潘季驯不仅在治河的事业中表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品格,同时,他的治河方略和理论,为以后300年的治河专家所遵循,直到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

潘季驯对我国历代治河经验和理论进行了悉心研究,并对黄河现状作了深入的调查。他深刻地认识到,黄河水患的症结在于沙,因此,治河必须着眼于黄河的泥沙。他认为,黄河水流浑浊,挟带大量泥沙,如果水流稍为缓慢,泥沙就会沉下淤塞,使河床变浅,洪水一到,就势必造成决溢泛滥。所以,他坚决反对多开支河分导水势的主张,认为对一般的河流可以分支疏导,对黄河则不行,因为一经分流,水势必然缓慢,缓慢便会淤积;如果支河开了又淤,淤了又另开新河,结果会造成黄河下游越淤越高,以致无法收拾。他针对黄河多沙的特点,结合自身实践的丰富经验,提出了“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著名理论,认为这是“借水攻沙,以水治水”的根本办法。

所谓“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就是在黄河两岸修筑坚固的堤防,堵塞一切决口和分支,使黄河河水不旁溢,全流于正河,正河必然水急势猛,冲刷泥沙,冲深河底,加大黄河正河的泄水能力,以减少洪水决溢的次数。

潘季驯主张使黄、淮合流,进一步加大黄河水势,提高冲刷能力。当时有人反对说,往日黄河与淮河分流,水势稍涨,尚且不断决口,现在两河合流,岂不是水还未涨就要决溢了吗?潘季驯回答说,这种看法只看到决溢的现象,而不知决溢的原因在于沙积,如果把淮河引开,表面看好像减少了威胁,但两河水势都减缓,因而都加快了淤积。即使黄河不决溢,淮河决溢也势必将清口淤塞,不仅阻碍漕运,还会导致黄河也同时决溢。要是黄河、淮河相合,则治淮河就必须同时治黄河,也等于同时治运河,这是一举数得的事。潘季驯在反驳反对者的论战中,说服了朝廷,终于实现了黄河、淮河合流的主张。

潘季驯在实施黄、淮合流的工程中,还特别针对黄强淮弱的具体情况,采取有力措施防止黄河水倒灌塞淮河水道的问题。他的办法是在徐州筑长樊大坝,以分减黄河暴涨的洪水;在黄、淮合流的河道上筑崔镇四坝,以分减两河同时暴涨的洪水;筑归仁堤,以防黄河水冲入淮河。尤其重要的是,沿洪泽湖加筑高家堰,提高淮河安全水位,以利“束清刷黄”,使两河并力入海。在以上这些工程完成之后,他于万历十九年(1591)冬,亲自到海口查勘,看到海口的确畅流无阻。

潘季驯4次出任总理河道,先后达27年,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治河事业上。用他的话来说:“壮于斯,老于斯,朝于斯,暮于斯。”他对我国治理黄河的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BqnGL8OnlYh5DjC64QAbgxIpRnjMS5DzV/+j3gl4j4IDodjTPKUASGQdqIAC6I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