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说服攻心技巧3

11.相似因素

相似因素,又叫类似因素,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似点。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乐于和与自己有相似点的人交往、谈话。因为相似因素既能有效地减少双方的恐惧和不安,解除戒备,又能发散出可以共同接受的信息,能有相同、相似的理解,产生相同、相近的情绪体验,进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相似因素很多,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蔽的,在交谈中,只要留心对方的举止言谈,就不难发现一些相似因素,以作为交谈的共同话题和攻心的突破点。

常见的相似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相似

这里的地域是指人们居住、工作的地方。小至一村一乡,大至一县一省。有些人虽不相识,却或先或后地在同一个区域居住、学习或工作过,这就是地域相似因素。这一地区的山水、人物、风情、世态……都是他们的共同话题。

二、经历相似

相似的社会经历,会使人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切身感受,容易互相理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一方讲述的生活经历,能引起另一方对往事的回忆。一方吐露的心声,会成为双方共同的感慨。这样,就有了许多共同的语言,愈谈愈相近。唐代诗人白居易身为江州司马,与地位低下的琵琶女邂逅相逢,也能很快地倾心交谈,并为之泪湿青衫,就是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经历、遭遇上的相似,使他们暂时排除了地位上的差别,有了共同的语言。

三、职业相似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同行易相知。”即使是初次见面者,彼此之间不熟,但对共同从事的职业的性质、特点、个中甘苦,都了如指掌,谈起来就有话可说,不会感到陌生了。

四、年龄相似

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年龄段的人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心理特征,即在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兴趣爱好等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因素。两位老人初次见面,透过观察、自我介绍或询问,便知道了对方的正确年龄。这时,年龄的相似因素就可能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

甲:“你比我大一岁,看上去却比我年轻多了!”

乙:“你虽然头发白了,但身子骨蛮硬朗的。”

甲:“硬朗什么呀,有高血压。”

乙:“这不打紧,前几年我也有高血压,后来天天练气功,血压就降下去了。”

甲:“你练的是哪门派的气功?那么有效!”

乙:“鹤翔庄。”

很显然,这两位老人由于年龄相近,对健康状况和养身之道都特别关心,所以,刚见面就像老朋友似地交谈起来。

五、处境相似

如果说两个人未见面之前各不相干,境遇不同,一旦见面,便生活在同一环境里,这就有了共同关注的目标,共同感知的人物、事情,相同或相近的际遇。这样,在对环境的第一印象上很容易出现相似因素。例如,参加一次会议,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住在一个房间里。一位口渴了,一看热水瓶里没有水,愤愤地说:“一晚一千五百元的住宿费,连开水都不给。”另一位接过话说:“岂止是不给,连自己去拿,都找不到服务生。”于是,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针对宾馆的服务态度议论开来。这是相同的环境、际遇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了大体一致的感受,大家就都有感而发了。

六、兴趣相似

共同的兴趣与爱好是最能促进交往双方互相接近的因素,它在人们的心理上往往诱发出一种特定的吸引力。比如与养鱼种花者谈莳花弄草、养鱼之乐;与爱好音乐、体育者谈论音乐欣赏、体育比赛,与集邮者谈集邮之道,等等,往往都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激发对方一吐方休的话题。这时,兴趣与爱好就成了他们互相接近的桥梁了。

以上六个方面,是直接的相似因素。此外,还可以利用间接的相似因素,即对方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居等有哪些相似因素,通过这个第三者搭起一道桥,彼此沟通,找到共同的话题。

12.激语励志

所谓激语励志,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激将法,即用反面的话激励别人,使他决心采取行动的一种心理技巧。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将法运用了人们的心理代偿功能,即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荣誉心,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自尊心受到了自我压抑,出现自卑、气馁的状态,此时,正面开导与说服往往不能使之振奋,如果有意识地运用反面的刺激性语言,“将”他一军,反而可以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达到新的心理平衡,改变原有的状态。

秋瑾说过:“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这种以激燃自尊火花为目标的说理艺术,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出巨大的力量。

诸葛亮当年巧用激将法,激得老黄忠挥刀上阵,勇斩两员魏将,挥军掩杀数千里,给后人留下“宝刀未老”的美谈。

拿破仑也擅用“激将法”。在拿破仑征服意大利的曼图亚战役初期,法军接连受挫,有两团法军竟如惊弓之鸟,不战而溃。拿破仑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这两团法军的驻地,以悲伤与愤怒的声调命令参谋长,立即在两个团的团旗上写上:他们畏敌如虎,不战而溃!士兵们受到斥责,羞愧难当,哭着恳求这位将军对他们的勇气再考验一下,而不要马上让他们蒙受这一终身耻辱。果然在后来的战斗中,这两团士兵英勇杀敌,为整个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从而把一切污点都从他们的团旗上洗刷干净。

激将法有多种形式,上面说到的诸葛亮和拿破仑用的是明激法,其他还有暗激法、智激法、道激法、自激法等,请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为了联吴抗曹来到东吴。可是,是战是降孙权一时还拿不定主意。面对这种情况,怎样使孙权抗曹呢?他想,孙权是刚强有为、不甘居人之下的人,对其不能劝说,只能用激将法,但又不能直接说他无能。于是诸葛亮采用了暗激的方式。

诸葛亮见到孙权,大谈曹操兵多势大,说:

“曹操骑兵、步兵、水兵加在一起恐怕有一百多万人哩!”

孙权一听,大吃一惊,追问:

“这里面可能有诈吧!”

诸葛亮说:“这里面没有诈。”接着便一笔一笔算给他听:“曹操仅光州就有军队二十万;打败了袁绍后,又得到五、六十万;在中原又新招兵三、四十万;丁奉又得荆州的兵马二、三十万。一共加起来,不下一百五十万人。我之所以讲一百万,是怕吓倒江东啊!”

这一激,对孙权的自尊心刺激不小。因此,孙权急忙问道:

“那么,我是战还是不战呢?”

诸葛亮见火候已到,说:

“我知道现在天下大乱,因此,孙将军起兵东吴,刘豫州招兵买马于江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而曹操已经打败了北方的反曹势力,大难已除。近来又破了荆州,威震天下。到底打不打,您应该根据您自己的力量作决断。如果东吴人力、物力能够和曹操抗衡,那么就战。如果您感到实力不如人家,那么就降。”这又是一激。

孙权不服,反问:

“像你这样说,那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呢?”

此话正中诸葛亮下怀,他便进一步用激将法。诸葛亮说:

“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且能坚守气节,不屈服受辱,何况我们皇室的后代刘豫州,盖世英才,众士仰慕,又怎么能甘心投降,任他人摆布呢?”

这一激可把孙权的火激起来了,孙权决心与曹操决战。

孙权联刘抗曹的火虽然被激起来了,可是在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势力很大。张昭见诸葛亮已说服了孙权抗曹,急见孙权,劝他不要轻敌,不然就是负薪救火。其他一些人也来劝之。因此,孙权还是不敢下决心,犹豫不决。在这种样情况下,孙权只好问计周瑜。周瑜的态度暧昧,他在外交上是孙权手下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不把此人说服,那么联吴抗曹就将化为乌有。怎么办?诸葛亮想,还是得采取激将法,可是对这个很有智谋的周瑜,不能像对待孙权那样的暗激,要采取智激的方式。

鲁子敬引诸葛亮拜见了周瑜后,鲁子敬主张抗曹,周瑜主张降。两人互相争辩不休。诸葛亮见状,心想:“我何不借此机会旁激周瑜一下。”以将军之英雄,东吴之险固,操未必便能得志也。还没等鲁子敬反驳周瑜要降曹的话说完,诸葛亮在旁发出一声冷笑。

周瑜感到愕然,说:“先生为什么冷笑?”

这一问使正想发话的诸葛亮得到了机会,他说:

“我不是笑你,而是笑子敬不识时务。公想投降曹操的主意才是合情合理的,是识时务的。”

诸葛亮接着说:“曹操很善于用兵,天下哪个敢与他抗衡。过去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他抗衡,今天这些人都被曹操打败了,再也没有人了。在今天这样的形势下,惟独刘豫州不识时务,他孤身江夏,是死是活都难以预料,却硬要和曹操比个高低。周瑜将军决定降曹,皇位国统可以移交给曹操,送给天子,同时这些文官武将的妻室儿女也保住了,荣华富贵也保住了,这又有什么不好,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这一激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激鲁子敬,其实是巧激周瑜。作为一国之统帅,大军压境却要投降不抗战,这是识时务吗?过去吕布、袁绍等都敢同曹操抗衡,即使刘备兵少力弱,今天也要同曹操决战,难道你东吴就没有这样的人?难道你周瑜就怕?二褒一贬,虽激怒了鲁子敬,“你孔明是想让我们的国主孙权屈膝投降曹操,遭受曹操这个老贼的侮辱?”而同时又使身为军师的周瑜内心感到羞愧。

诸葛亮见周瑜有自愧之心,又逼进一步,说:

“我有一计,用两个人就可以退曹操百万大军。”

周瑜如获救命之妙药,忙问:

“用哪两人可退曹兵?”

诸葛亮说:

“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

周瑜又问:“到底用哪两个人?”

诸葛亮说:

“我住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壮丽。曹操本来就是好色之徒。因此他要广选天下美女,置之铜雀台。他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大乔,小的名叫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经发誓说,我一愿扫平四海,以创帝业;一愿得到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如能得到这两个美女,即使死了也甘心。今天曹操虽然带领百万大军来打江南,其实只是为了得到这两个美女。将军为什么不去找乔公说一说,以重金买下他的两个女儿,派人送给曹操。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一定很满意,一定会收兵。像范蠡献西施这样好的计策,为何不快快去办呢。”诸葛亮假装不知道二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

听了诸葛亮的叙说,周瑜非常气愤!又问诸葛亮:

“你说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什么依据?”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回答:

“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字子建,很有才学,下笔成文。曹操要他为铜雀台作一赋,因此曹植作了一赋,名叫《铜雀台赋》。赋中的意思,主要是讲等到曹操做了天子时,一定要娶二乔。此赋写得很有文采,我很喜欢,所以现在还记得。”

于是诸葛亮大声把这首《铜雀台赋》背给周瑜听:

“……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诸葛亮机智、巧妙地把《铜雀台赋》中的“二乔”两字曲解为曹操想夺孙策和周瑜妻子的证据。巧妙地一激,周瑜勃然大怒,猛地站了起来,手指北方大骂:

“老贼欺吾太甚!”

这时,诸葛亮也急忙站起身来制止周瑜,说:

“过去单于屡次侵略汉朝疆界,汉王将自己的公主嫁给单于和亲,今天送两个民间女子给曹操,你为什么感到这样气愤,感到可惜?”

周瑜说:

“唉,你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我的妻子啊!”

诸葛亮假装惶恐的样子,说:

“我确实不知道,失言!失言!死罪!死罪!”

周瑜说:

“我与曹操老贼誓不两立!”

诸葛亮说:

“做事必须三思,免得以后后悔。”

周瑜说:

“我受孙策拜托,怎么有屈身投降曹操的道理?就是刀斧架到我的头上,我也不改变我的意志。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操。”

诸葛亮真是有智有谋,对周瑜激得巧妙,激而不露痕迹,终于使周瑜决心抗曹。

由于诸葛亮对孙权采取褒贬的暗激法,对周瑜采取机智灵活的智激法,终于达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

在现代,激将法的各种形式也被广泛使用着。

激将法也可以用于教育。

有一位教育家对不喜欢练琴的孩子很有办法,在他教孩子练琴时,经常碰到的难题就是儿童的学琴意愿低落,然而他却能使这些孩子们都乐意接受他的指导。用逼迫的方式吗?并不是!因为这种方法只能收到一时之效,并不能持久,原来他所使用的特效药就是这么一句话。

“我想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为你的技能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练习。”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少是自动自发的,而且常常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偷懒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你若对他说:难道你不喜欢它吗?是毫无效果的,你要对他说:

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稍微勉强了点,可能你没办法做好,因为你的能力比别人差。

只要这一句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自动自发地行动起来。

像这样的刺激效果,对大人或小孩没什么两样:若你以强迫手段,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引起对方反抗的心理。纵使就范了,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结果。

人的心理有一种特性,往往愈受压迫,反抗心越强。譬如进行一项娱乐活动,若把规则订得过于繁杂,便引不起大家的兴趣。若把规则放宽,反而会使参与者个个都兴高采烈。

所以,当你有一件事情需要他人为你代劳却被拒绝时,千万不可说“你不想做”,而必须以“你是因为能力差,做不来”的话来刺激他,因为前者并不能刺激对方的自尊,后者却击中了他的要害。对方为了挽回他的自尊,勉强也得做出来让你瞧瞧。

有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也是属于这一类人,若谁有事找他帮忙,他是不会轻易答应的,但是如果你掌握这样一个秘诀,就是说句“我知道你不会做”,他为了保持自己的自尊,勉强也要答应下来。

老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般的人。

当然,使用激将法要看对象,年轻人弱点是好胜心,“激”就要选在这一点上,你越说他害怕,他越勇敢!老年人的弱点是自尊心,此点一激就灵,你越说他不中用,他就越不服老,越逞强。

13.当头棒喝

日本职业棒球九连霸的巨人队教练川上哲治鼎盛时想退休,读卖新闻社创始人正力松太郎闻讯劝他到正眼寺“坐禅”。寺内的浦禅师一见川上先生就当头大喝:“我最讨厌棒球!”

浦禅师接着谈到:“日本从古代起就有花道、茶道、柔道、剑道等传统艺术和运动,主旨在于一个“道”字,但棒球并无此字。如果你想在这里研究禅道,其交换条件,你必须创立棒球道。”

川上先生闻言大为震动,决定不退休,并尊浦禅师为一辈子的老师。这位禅师压倒棒球教练的开键在于我最讨厌棒球这句话,也就是说,一开始他就否定了川上的存在。如果有人与你一见面就说:“我最讨厌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普通人受到这种意外的抢白,一定会吓一跳,并有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而且肯定会关心对方这么讲的原因,对接下来的话就格外注意,这样便落入了对方设下的心理圈套中。高明的推销员也会运用这种心理术,攻击顾客的心理弱点。一般的日本推销员看到开门出来的主妇,就弓身弯腰地露出笑脸。推销高手则等主妇一出来就开门见山:“我不是推销员的料子,但是……”让主妇觉得意外和惊奇,然后再使出种种推销技巧,成功地达到目的。

有一次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先生翻修住宅,领头的木工见到先生就说:

“您这房子不错,现在已没法盖这种房子了,拆掉实在挺可惜。”

也许他出于本意或奉承之意,但开门见山的这句“实在可惜”的话,强烈地影响了多湖辉先生的心理,对这位木工产生了很大的信任。 dWCShBppf8ANAKKdXz1HXvR0/d2w/laMNg+yBZnHrPP31E+JXhKP+i5xxeF3vp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