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交友术
林可行

1、交友的基本礼仪

1.仪表仪容礼仪

仪表,是一个人的外表,主要包括容貌、姿态、服饰三个方面。仪容,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容貌。仪容是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仪表仪容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是社交礼仪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里,历来注重社会交往中如何待人和交往形象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越来越注重追求仪表美。人们努力以仪表堂堂、容貌俊秀、风度翩翩、装扮得体、气质高雅的形象维护个人的自尊。同时也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个人的先天条件对其仪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仪表仪容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其内在的素质。物质条件如服饰、化妆等,表现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美,是没有灵魂的美;真正的美,应该是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进取向上的生命力、深刻的审美情趣等内在美的自然展现,是外表美与内心美的统一,是形式美与灵魂美的统一。

仪表仪容美的重要性

1.良好的仪表仪容有利于维护自尊

每个人都有尊重自我的需要,也有获得他人关注与尊重的需要。但是,满足这些需要的前提是自身是否值得尊重?即是否存在可被尊重之处?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憔悴潦倒,只能被他人认为是生活懒散、作风拖沓、责任感不强、不尊重别人的人。一个不懂得自尊自爱的人,又怎么可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他人呢?只有注重仪表仪容,从个人形象上反映出良好的修养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受到他人尊重,才会对自己良好的仪表仪容感到自豪和自信。

2.良好的仪表仪容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只要与人交往,就存在着一个以什么形象出现的问题。每个人的仪表仪容,无论有意无意,都会在对方心理上引起某种感觉,或使人轻松愉悦,或给人以美感,或使人感到别扭而不舒畅。如果尊重他人,就应该让他人通过仪表仪容来感到你对他的重视。仪表端庄大方,整齐美观,容貌俊秀,就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他人作进一步的沟通与理解。

3.良好的仪表仪容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是有其道理的。但是,人的外表在待人处事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人的仪表仪容在人际交往中会被对方直接感受,并由此而反映出来的个性、修养以及工作作风、生活态度等最直接的个人信息,将决定对方心理的接受程度,继而影响进一步的沟通与交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仪表仪容之美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换言之,整齐、得体的仪表仪容,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仪表仪容美的基本原则

1.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

整洁、卫生是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的首要条件。无论多么美丽的容颜、时髦的服装、精美的饰品,如果以窝囊、肮脏、零乱的形象出现在社交场合,都是大煞风景的。衣着整洁、干净利落,会给人以精干文明的形象。一般来说,整洁卫生原则上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注重清洁卫生;二是在保持卫生的基础上树立整齐的形象,即精神振作、服装挺括,避免给人以零乱、懒散之感。人际交往实际上就是彼此传递信息,所以整齐清洁会使他人感到愉悦,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

2.穿着打扮合体、合适、合度

穿着打扮必须以自身条件为根据,各种服装、美容术、首饰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即只要是流行的就盲目追随,穿戴上身,但往往弄巧成拙。因此,穿着打扮应考虑容貌、身材,只有合体的穿着打扮,才能展现美感,否则只会使他人对自己感到别扭。衣着打扮合适也是一项基本要求,需要根据特定场合、地点、情绪和气候来决定如何装扮。例如,丧事中不可浓妆艳抹,而盛大宴请也不可以随便的形象出现。此外,穿着打扮还要注意合度。在社交中,每个人都充当特定的社会角色,如果仪表仪容与身份、场合不符,就有损于个人形象。例如,细心的人在社交中,会根据上下级、主宾、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不同,或社交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合体而适度的穿着打扮。

3.强调和谐美

仪表仪容美是一种整体的美,也是一种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美。有人说和谐就是美,当一个人的仪表仪容从整体上表现出和谐,并与周围的环境相称时,其审美观与涵养的分量就不言而喻了。许多人的仪表从某一个局部看很美:俊秀的五官、优美的身材、考究的时装……然而,一旦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却是一个牵强的拼凑,全身只是一片片被割裂的美,这是失败的仪表仪容。真正懂得美的人,会综合考虑自身的相貌、身材、职业以及所处的环境等,用色彩、线条、款式将美协调地统一于一身,并与所处的环境相称,这样才有可能塑造出和谐美的形象。当然,这种设计美感的能力,是需要良好的修养并经过长期生活实践而培养出来的。

4.注重培养个人修养

仪表仪容美是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同一种穿着打扮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产生“形似神不似”的感觉。真正的美,应该是个人良好的内在素质的自然流露。要想有好的仪表仪容,要想在人际交往中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就必须从文明礼貌、文化修养、道德情操、知识才能等各个方面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如果只是外表的华美,而没有内涵作为基础,一切都会使人感到矫揉造作,使人感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5.自然大方

仪表仪容具有情感属性,可以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上大致判断出他的情感倾向。自然大方的装扮,能使人产生平易近人、亲切友好的感觉;装扮过于华美或修饰,不仅会使人觉得刺眼,产生反感,也会破坏人的自然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人们最注重自然美。在追求仪表仪容美的时候,只有相貌不美或天生有缺陷,才会靠修饰来遮掩短处;而不少人天生丽质,却过分浓妆艳抹,毁去了本来的天然美,真是令人遗憾。当然,自然大方绝不等同于过分随便、不修边幅。

6.体现个性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仪表仪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观点和气质。因此,每个人不必强求一致、随波逐流,对服装、化妆等不能被动接受,而应主动选择,选择能表现自己独特魅力的装扮方式,从而展现自己的活力与个性,增强在社交场合下的吸引力。当然,这里所说的体现个性,并非指故意标新立异、奇装异服,那是不可取的。

仪表仪容美的礼仪规范

讲究仪表仪容美不仅是设计美、创造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对仪表仪容美的要求有了一些共识,并约定俗成为一种规范。如果不注意维护这些规范,就会被认为不尊重自己和他人,就不能达到交往的目的。仪容仪表美的礼仪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仪表仪容

个人仪表仪容应做到整齐、干净。首先,应搞好个人卫生。即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做到勤洗头、勤洗澡、勤修指甲、勤修面,忌讳身体有异味、皮肤表层或指甲内有污垢;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养成勤刷牙、勤漱口的卫生习惯,防止口腔异味,在参加社交或工作之前,不要食用葱、蒜、韭菜、酒等有异味的食物,以免引起他人反感;注意勤换衣袜,尤其要注意保持领口、袖口、上衣前襟等易脏处的清洁,不洁净的袜子容易发出异味,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更应当注意。其次,应树立整齐利落的形象。即要做到头发适时梳理,发型整齐大方,服装保持挺括。爱惜衣服,不乱扔乱揉,脱下应挂好,并经常熨烫。

2.服装

服装是仪表仪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服装除了御寒、遮羞以外,还开发出一系列功能,如体形展现、性别识别、职业区别、情感表达、经济状况的反映等。服装是人际交流中的一种无声语言。在社交活动中根据自身特点和特定场合,选择得体的服装,并穿出一定的品味,能使人增加几分魅力。

各民族、各地区对服饰礼仪有许多要求,在国际社交场合,人们穿着的服装大致分为便服与礼服两种。我国没有礼服与便服之分,但近年来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一般休闲在家、外出旅游、运动娱乐时着便服,而正式的场合如宴会、会见、婚丧等,则应穿礼服。近些年,由于人们对工作形象的注重,也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穿工作服装。

便服着装较为随便,宽松适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衣物。而上班的工作服装既不能像礼服那样正规、华贵,也不能像便装那么随意,它一般要求整洁、大方、雅致。工作服装的选择与穿着,从色彩到款式不必过分引人注目、过多暴露,色彩艳丽、样式繁杂都是不可取的。工作服装应庄重整齐,以表明员工的责任感和可信度。因此,要尽量穿正规服装,如办公室人员,男士可着西装,女士可着套装、套裙等。许多单位的员工着装均有统一规定或配有专门工作服装。

礼服是最为讲究的服装。我国没有严格的礼服、便服之分,但出入正式场合,尤其是参加外事活动,男同志应穿西装、中山装或民族服装,女同志最好穿套装、套裙、长裙或旗袍,皮鞋一般为系带黑皮鞋。无论什么服装,必须整洁、干净。上衣要熨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皮鞋要上油擦亮。穿中山装时应扣好领扣、领钩;穿着西装时,必须打领带;袖口、裤角不可卷起;衬衣下摆塞人裤内,衬衣袖口应比西服袖口长1~1.5厘米;一般站立时扣上西装纽扣,坐下时要解开,扣纽扣时,两粒扣只扣上边一粒,另一粒不扣;穿着西装必须穿皮鞋,配以布鞋、旅游鞋有失体面,袜子应以深色为宜。无论男装还是女装,都应坚持“内衣不外露”的原则,衬衣下摆、衬衣内的套头衫领圈与袖口、内裤的松紧处及裤脚均属于内衣范畴,如果在交际场合外露,极不雅观。此外,在接人待客时,穿短裤、穿内衣、穿睡衣或赤脚等,都是失礼的行为。参加社交活动,进入室内时,均应摘帽,脱掉大衣、风雨衣等,并送挂存衣处挂好。

3.妆饰

常言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化妆美容是现代人自我美化仪表仪容的重要途径。男性一般不化妆,打扮以整理发型与修面为主,如适当使用少量男性用香水,会显得儒雅不凡;女性化妆的浓淡,应根据场合与时间而定。外出旅游或是休闲运动时,化妆忌厚或浓,避免过于刺眼或出汗而毁妆,应化淡妆再使用一些保护皮肤的化妆品即可;晚上参加舞会、宴会等活动,因为光线较暗,为了引人注目和增强美感可化浓妆,并可使用发亮的化妆品,同时饰物、服装也可华丽典雅;在工作场合,应化淡妆,以自然大方的形象投入工作。

首饰能烘托仪表仪容美。男士一般以戒指、手表、领带夹为主;女士饰物繁多,在工作场合不宜配戴首饰(手表、戒指可例外),而在舞会、宴会等社交场合,则可以恰当配戴,略加点缀,以增姿色。

需要说明的是,仪表仪容美是一种整体美。真正懂得美的人,会将化妆、服装、首饰,甚至随身的围巾、皮包等,都巧妙搭配、协调组合,表现出高雅脱俗的气质。这就需要不断地借鉴、学习和实践。

2.仪态礼仪

仪态,又称“体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身体姿态和风度。姿态是身体所表现的样子,风度则是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点头、一弯腰乃至一颦一笑,并非偶然的、随意的。这些行为举止自成体系,像有声语言那样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仪态向他人传递个人的学识与修养,并能够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达·芬奇说:“从仪态了解人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的本来面目,往往具有相当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用优良的仪态礼仪表情达意,往往比语言更让人感到真实、生动。容貌与穿着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先天性与物质性,而仪态美,则是一种深层次的美,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仪态礼仪的作用

1.仪态是社交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交往的最终目的在于达成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协调的关系。与仪表仪容相同,仪态传递的个人信息也是比较直观的。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和动作,旁观者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他的品格、学识、能力、性格和职业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能使人赏心悦目,美的仪态会使人产生与之接近、与之沟通的愿望,举止得体、风度优雅的社交形象必然会受人欢迎、受人尊重。

2.仪态在社交中可以传达思想感情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人类在创造语言文字前,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呢?人类学家认为,当时的人类只能用面部的表情、手的比划来传输信息。即使在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依然用一些特定的举止来传达喜怒哀乐或其他信息。其实,仪态本身就是一套极为丰富和复杂的语言。据统计,世界上至少有70多万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态势动作。相比之下,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显得逊色。良好的仪态能够传达健康、友好、关心、谦虚的思想感情。

3.仪态可以真实地昭示心理活动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是用口语来表达彼此的感受的。但时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本来什么都没说而别人却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语言一般经过理智的思维,是可以被说话人控制与加工的;而仪态反映的信息,则比语言反映得更真实,许多表情或动作的完成是行为主体情绪化或潜意识的产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要了解说话人的深刻心理,语言是不可靠的,人的动作比语言更能表现人的情感与欲望。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搞好社交礼仪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要根据对方的仪态分析其心理,然后决定与之交往的方法;另一方面,自己也应把握与控制仪态,以免私情泄露而使对方不快。例如,有的主人一边客气地挽留客人,一边却不时地看手表,这表明主人内心早已不耐烦了,这种挽留是失礼的。

4.仪态可以表示出关系的亲疏尊卑

在人际交往中,特定的姿势和举止,可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关系经常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此,掌握和处理好这些细节,对于正确、恰当地实施礼仪规范是大有裨益的。例如,行握手礼时,两个人握手的时间稍长、用力稍大,表示感情深厚;鞠躬时的姿势是屈体角度越大,尊敬程度则越高;两人在行路时的距离远近,可以说明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

仪态在交际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这里只归纳了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总之,良好的仪态既能给他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此外,还可从他人的各种仪态中了解其真实心理,从而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交往成功。

仪态礼仪的规范

仪态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人的头部、脸、躯干、腕、手指及腿、脚等十几个主要部位,几乎都可以传情达意。在社会交往中,仪态充当着极为重要并且极为有效的交际工具,优雅而得体的举止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能够获得他人的好感。在此主要介绍体姿、表情、手势、眼神、人际距离等仪态礼仪规范。

人的基本体姿可分为站姿、坐姿、走姿和卧姿四大类,通常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站、坐、走三类。优美的站、坐、走的姿势,是发展人的不同质感动态美的起点与基础。古语所说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就表明了对体姿的严格要求。

1.站姿仪态

站姿应注意保持挺直、典雅、均衡。站立时,人应直立,挺胸收腹,略微收臀,目平视,肩端正,双臂自然下垂,双腿并拢立直,脚跟靠紧且脚尖分成“V”型。在站立时,身体不要抖动或摇晃,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手不要插入衣袋,也不要叉腰,更不应东歪西靠。

2.坐姿仪态

坐姿应给人以端庄、文雅、稳重之感。良好的坐姿应当是:从椅子左边入座,背向椅子,右脚稍向后撤,使腿肚贴在椅子边,上身正直轻轻座下。如果是女士入座,应整理裙边,将裙子后片向前拢一下,以显得高雅娴静。坐立时,上身要正直,挺腰并膝,女士应并脚,双手自然置于双膝上或椅子扶手上。坐立时不可随意晃动身体或双脚,双腿不要伸得过远或分得过开。此外,还应避免过于放松,瘫坐椅内。

3.走姿仪态

走姿属动态美,要求稳健、轻盈。行走中上身要正直,目光平视,挺胸收腹直腰,双臂自然摆动。要注意脚尖略开,脚跟先接触地面,两脚内侧在行走中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行走时,起脚要有节奏感,干净利落,鞋跟不要拖地,脚尖也不要迈内八字或外八字。行走中上身姿势同于立正,不可弯腰驼背,更不可摇晃。

4.表情仪态

表隋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在情绪的外露。脸部是人体中最,能传情达意的部位,可以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人们常说在交际中要“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主要都是针对人的脸部表情而言的。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人的表情是通过眼睛、眉毛、嘴巴、面部肌肉以及它们的综合运动来表现的。

在现实交际中,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调动面部表情,进行人际交流或表达感受;而在交际上,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曾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传递信息的总效果=7%语言+38%声音+55%面部表情。其中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不难看出,表情对人们的交流与沟通的影响是巨大的。

表情的形式是众多的,但人们关心的是,在社交中什么样的表情最能体现优雅的风度,什么样的表情更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进友谊。有人认为,电影上高仓健式的冷峻、不苟言笑是一种绝佳的风度,并加以崇拜与模仿。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以这样的风度出现在社交场合,拒人于千里之外,冷若冰霜,那么沟通、合作、关心和热情就会变得遥不可及了。

在社会交际中,那些用笑声传达愉悦的人,比那些较为严肃的人有着更大的优势。目前,人们公认微笑是最富有吸引力、最能促进和谐关系的表情。真诚的微笑如同一扇敞开的窗户,象征着快乐与平和;象征着与心灵相通、相近、相亲的希望;象征着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忧伤与痛苦的愿望。善于微笑的人,通常是快乐而有安全感的,在交际场合能够营造融洽的氛围。

有人说:“严肃使人拘谨,愤怒使人气恼,佯笑给人以虚伪的印象,冷笑给人以奸诈之疑,至于捧腹大笑又有失身份,唯有微笑恰到好处”。微笑,是指不露牙齿、嘴角两端略提起的笑。它应是发自内心的笑,轻松而友善,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理解与友好。微笑不仅可以使人风度翩翩,富有魅力,给他人留下一个微笑的形象,而且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友谊。

5.手势仪态

手主要是人的劳动器官。在交际时,可以用手来传达一定的意思。得当的手势,有助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招手、挥手、摆手、握手都表示不同的意义。手势不仅能够传达一个人想要表达的信息,在许多情况下,它还会自然流露出他的心情和想法。例如,紧张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握紧手、兴奋的人会振臂欢呼、焦急的人会搓手看表……即使人们可以控制面部表情,却也无法控制手指,手指会叛变你的意志而微微颤动等相应的表现。

无论有意或无意,都应注意手势的运用,尽量养成良好的手势习惯。很多不自觉的手势,会让人感到粗鲁无礼、令人生厌。作为仪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势应正确地使用。

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长辈与上司可能会通过抚摸他人的头部、轻拍他人肩部以示关心、喜爱和鼓励,但不分场合与对象的拍打、抚摸极容易引起对方不快。同时,勾肩或搭背也是不自重的手势仪态。

在人际交往中,用手指指点点也是失礼的行为。谈到自己时,不要指自己,而应将手掌按在胸口上,以显得斯文;谈到别人、引路或指示时,切忌用手指指点,一般应用掌心向上、四指并拢、拇指自然伸展的手形来表示。在社交活动中,如果不是为了传达信息,手应保持静止,给人以稳重之感。一般不表情达意的手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有的人一与人谈话,手就会做一些不相关的习惯动作,掏鼻子、剔牙、摆弄衣服或物件、抬腕看表或手东挪西放等:都会使谈话对方感到话题不被重视;有的人一与人交谈,就手足无措,手指发抖,搔头摸脸、搓手,给人以不自信的印象。“静止的双手是权威的表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与人交流,恰当准确地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手势,有助于形成充满魅力的个人形象。然而,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其手势的运用与含义是不同的。最好事先了解交际对象的风俗习惯与忌讳以防引起误会,因为不少相同的手势对不同的民族或地区的人而言,含义完全不同。例如,在我国伸出手掌心向下挥动以示招呼他人,而美国人则认为是唤狗的动作。因此,在与外宾的交往中,尤其不可乱用手势。

6.眼神仪态

传达个人信息的形式很多,但真正的“传神之处”还是人们的眼睛。人们习惯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目光中,可以看到他的整个内心世界、生活经历、个人修养、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甚至连思维的细节都从这里展现出来。

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和善、热情、乐观的。与人交往的时候,冷漠、狡黠、傲慢、贪婪的目光,都是不健康的,也是不会被他人所接受的,只能使别人在内心深处产生抵触情绪;左顾右盼、挤眉弄眼、用白眼或斜眼看人,也都是不礼貌的。

在友好与善意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对象,眼神能够传递不同的信息。作为主人招待客人,眼神热情而愉快,表示欢迎;在长辈或上司面前,目光应略微向下,以示谦恭;对待孩子应体现宽厚与慈爱;对待朋友应体现热情、坦荡。在与人交往中,如果是同性,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对话题的关注,应该不时互视对方。但是,长时间面无表情地盯着对方,会带有挑衅性,所以应避免;如果对方是异性,长时间的注视更是不礼貌的。另外,与人见面时,不要上下反复打量别人。

7.人际距离仪态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领土领空,人们叫它“安全圈”。一旦异物侵入这个范围,就会使其感到不安全并处于防备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索默经过观察与实验认为,人都具有一个把自己圈住的心理上的个体空间,它像生物的“安全圈”一样,是属于个人的空间,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想侵犯他人,也不愿让他人侵犯自己的空间。双方关系越亲密,人际距离就越短。心理学家们认为,45厘米以内为亲密的距离;45~121厘米之间是私人交往的距离;120~210厘米之间为社会交往、工作业务时的人际距离;210厘米以外为一般距离。这种划分只是大致范围,并非固定不变的。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应根据双方的关系、环境、事因等因素,考虑自己保持什么样的人际距离是恰当的。而不是侵入对方心理空间,引起对方不快。例如,双方如不是很熟悉,就不要侵入对方的“亲密距离”,更不可动手动脚,否则,就被视为“越礼”。

以上是仪态礼仪规范的主要内容,至于各种特定场合或者特定工作环境中的礼仪规范,将在以后各章节中详细介绍。

3.交谈的语言礼仪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在人们各自的周围,因为不注意交谈的礼仪规范,或用错了一个词,或多说了一句话,或不注意词语的色彩风格等而导致交往失败或影响人际关系的事,时有发生。

美国前哈佛大学校长伊立特曾经说过:“在造就一个有修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优美、高雅的谈吐。”在交谈中,只有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才能达到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

创造良好的交谈氛围

人的交际活动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谈话气氛和谐与否,会直接影响谈话的效果。为了创造一个愉快融洽的谈话气氛,每一个谈话的参与者,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积极创造谈话环境

谈话环境的随机性较强,而环境对谈话气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一般情况下,要求谈话的参与者要主动、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但是,如有可能,则应提前布置交谈环境。例如,办公室、家庭客厅等处,在交谈开始前应进行清洁整理,根据交谈的主题安排灯光、摆设等,以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环境,这对交谈氛围的形成是有益的。

2.态度诚恳

交谈的主体是人,因而参与者的态度、心情和仪态,对交谈氛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进行交谈时,态度应认真诚恳。对交谈的主题,应认真对待,这不仅是尊重他人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只有双方在认真的交谈中寻找到共同点以后,了解才有可能深入;否则,一方娓娓而谈,另一方目光呆滞、神情漠然、东张西望、翻阅书报、心不在焉、看表、打呵欠,正常的交流很快就会中止。另外,在交谈中,以认真诚恳的态度来关注交谈的内容与交谈者,必然会唤起对方的信任,交谈的氛围也会随之进入良好的阶段。

3.寒暄热情、大方

“万事开头难”,交谈一般从问候与寒暄开始。寒暄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客套,还可以为交谈作情绪和情感上的铺垫。成功的寒暄,可以迅速缩短双方之间的感情距离,调节气氛,增进交流。因此,寒暄应尽量表现出谦恭、大方、热情、平等。

4.距离适中

无论两人交谈还是多人交谈,交谈距离以能够较容易地听清谈话的内容为宜。亲密距离内的谈话,多在情侣或者至亲好友之间进行,盲目接近者,会让谈话者心理上感到压抑,局促不安,进而破坏谈话的气氛。

此外,在仪态上还应注意,不要有边吃边谈、唾液四溅或指点对方的举动,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选择恰当的交谈内容

交谈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令双方和谐愉快的话题作为内容。交谈是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只有当交谈双方根据彼此的情况找到一个共同的好的话题时,才预示着谈话正趋向成功。那么,交谈的话题与内容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双方都感兴趣,有展开探讨的必要。“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唠唠叨叨、自言自语,对增进双方的了解与友谊,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对交谈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以自我为话题中心或沉默寡言

古人认为:“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交谈时最忌讳一方自以为是,滔滔不绝,借题发挥,以炫耀自己,完全忽视他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如果听者始终找不到机会参与谈话,心理上的抵触便油然而生,谈话是进行不下去的。交谈就是为了促进双方的沟通,谈话中应尽量使对方多开口,从而了解对方,挖掘双方的共同点与共同的话题。与自吹自擂相反,有些人因为性格内向或缺乏自信,交谈中往往沉默寡言,很少开口说话,使对方听不到有关的意见与看法,结果会使谈话陷入僵局,引起所有参与者的不快。因此,在交谈时不要一个人垄断话题,但也不要放弃开口的机会。

2.谈论对方感兴趣的内容

在谈话中,应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观察对方的表情、体姿,以判断其关注的程度,并经常征询对方的意见,给予对方谈话的机会。如果一旦发现对方对该话题不感兴趣,应立即打住并转移话题,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交谈中的有些内容是应当避讳的,涉及个人隐私的,更不要谈论或探询,否则,谈话会陷入难堪的局面,并引起对方反感。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家庭纠纷等,也都是谈话的大忌。另外,对方不希望谈论的事情,如对方的伤心事、缺陷等,都不要谈,以免伤害对方。

3.谈吐文雅

话题应尽量避开粗俗的内容,如黄色故事、讹语谣言等,也不要使用粗俗或不雅的口头语,这些都会使人感到品格低下。交谈中适当伴以幽默、开开玩笑,可以缩短彼此问的心理距离,其益处不言而喻。如果是粗俗、失礼、尊卑不分或污辱性的玩笑,将会冒犯谈话对方。因此,交谈中应使用文明的语言,谈论健康的话题。

4.谈话内容应以友好为原则

在交谈中,交谈双方可能会因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而发生争论。争论容易导致友谊破裂,关系中断。因此,应防止或避免争论,尤其是不冷静的争论。一旦争论起来,如果对方无礼,自己必须宽容克制,不要以牙还牙、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也不要旁敲侧击、冷嘲热讽;应尽可能地好言相劝,等彼此冷静以后,再寻找新的话题。

交谈的语言艺术

在日常的交谈和实际社交场合中,如果能当众陈述自己的观点、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清楚、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听者会乐于接受他的思想观点。相反,如果结结巴巴,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让人听都听不明白,谈何接受。因此,语言作为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是沟通不同个体心理的桥梁。

人们在使用语言传情达意时发现,有时交际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语言内容的恰当与否,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些内容。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其效果可能会迥然相异,这就是为什么要在人际交往中强调语言艺术的原因。交谈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互敬

运用语言,应坚持平等互敬的原则。现代礼仪体现着人们内部的合作关系,即平等、亲密的同志关系。所以,谈话时在心理上、语调上,都要体现出对对方人格的尊重,把对方作为平等的交流对象。语言装腔作势、哼哼哈哈或者以势压人,不仅是不礼貌的,而且会使对方由尊重自己转为反感。可见,尊重他人是被他人尊重的前提。在交谈中,应尽量使用礼貌用语,谈到自己时要谦虚,谈到对方时应尊敬,运用敬语与自谦语能显示出个人的修养、风度和礼貌。

2.准确流畅

在交谈时,如果词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很容易被人误解,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应做到口音标准、咬字清晰,说出的词句应符合语言规范,避免使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另外,应去掉过多的口头语,以免语句割断;语句停顿要准确,思路要清晰,谈话要缓急有度,从而使交流活动畅通无阻。

3.机智幽默

交谈本身就是一个寻求一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产生争论或分歧。这就需要交谈者随机应变,凭借机智抛开或消除障碍。同样,幽默也常被用于化解尴尬场面或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恩格斯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的优越感的表现。”有趣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能给人以欢笑和愉快。当然,机智幽默不是小聪明或“卖嘴皮子”,它应使语言表达既诙谐又人情人理,是一定修养和素质的体现。

4.态势得体

谈话之中可以用手势来加强和配合语气,但一般认为,不应当有无意义的体态或举动,以免给人以轻浮失礼之感。手舞足蹈、举止轻狂或者唾液四溅等,都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此外,交谈语言还应讲究语调亲切生动;措辞易于理解;表达简练,不可饶舌不休;根据谈话对象调整表达等方式。只有掌握了这些语言艺术,才能做到谈吐文雅、礼貌。

聆听的艺术

国外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听,可以从谈话对方获得必要的信息,领会谈话者的真实意图。如果不能认真地聆听,就无法了解和满足对方的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只能是空谈。况且,聆听本身还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听的功能,讲究听的方式,追求听的艺术。那么,怎样才能掌握聆听的艺术呢?

1.认真耐心

在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应该认真耐心地听完,并真正领会其意图。许多人在听的过程中,一听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观点或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因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就禁不住打断对方而插话或做出其他举动,致使他人思路中断、意犹未尽,这是不礼貌的表现。当别人正讲在兴头上时,不宜插话,如必须打断,应适时示意并致歉后再插话;插话结束时,要立即告诉对方“请您继续讲下去。”

2.专注有礼

在听对方说话时,应该目视对方,以示专心。要真正了解对方,语言只传达了部分信息,所以还应注意说话者的神态、表情、姿势以及声调、语气等非语言符号的变化,传递的非语言信息,以便全面、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思想感情。同时,以有礼而专注的目光表示认真聆听,对说话者来说也是一种尊重和鼓励,可以使他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3.呼应、理解

强调在对方谈话时目视对方、认真专心地去听,并不是说聆听者完全被动地、默默地听。经验告诉人们,在说话时,如果对方面无表情、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看,会怀疑自己的仪表或讲有什么不妥之处而深感不安。因此,聆听者在听取信息后,为使对方觉得你的确在听而非发呆,可以根据情景,或微笑,或点头,适时插入一两点提问,比如“哦,原来这样,那后来呢?”、“真的吗?”等等。这样,就能够实现谈话者与聆听者不断的交流,形成心理上的某种默契,使谈话更为投机。

此外,聆听之中还应注意自己的仪态,不应该从自己的举动或姿态中流露出不耐烦、疲劳或心不在焉的情绪,因为没有比这更伤人的自尊了。 rUSuX+2CykkV/1CmQrmvM3/3AkHkgDSsBrEcJfq5TyE28ZcZ+OfCRCvWMGBPPI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