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修身术
林可行

1、提高自身素质

1.发挥潜能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可是潜力是无限的。如果你想出人头地,必须把你各方面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潜力呢?有如下十一条建议。

有效利用时间

老天爷每天给每个人同样的时间,但所产生的效益却视每人运用方式而异。以一个正在学习语言的人为例,起床后例行工作分别为刷牙洗脸五分钟,早操十分钟,更衣五分钟,早餐十分钟,然后听语言录音带半小时,再出门上班,总计用了一小时。但若一起床就按下录音机开关。一边做上述例行工作,同时听语言录音带,则上述一小时的工作仅耗费三十分钟即可完成。这种是充分利用时间。

适当调配活力

身心疲惫时,工作效率自然大打折扣,因此该休息时就休息,才能维持应有的工作效率。而情绪沮丧意志消沉时,更要设法鼓励自己,再度提起奋斗的勇气。但绝不能好高骛远,以免精神承受更重的压力,导致反效果。

分清轻重缓急

凡事均有先后缓急,必须分清处理先后顺序,并订下各任务的完成期,一件一件按既定期限完成,才不致发生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情况,也更容易成功。

不怕遭受挫折

构想创新之外,还要能深思熟虑,考虑如何承受失败的后果。虽然不能孤注一掷,也绝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全部放弃。

不断充实自己

一个人的视野要广,要多方面发展自己的技能,尤其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多花十分的精神充实自己,就比别人强十分的适应能力。若是不能吸收新知识,或掌握不住时代的趋势,日后终遭淘汰的命运。

做事全神贯注

精神专注,心无旁骛,灵感方能清明,自我进修时,才能充分发挥记忆能力;观察分析事物时,才能更入微、更有系统,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适应环境变化

任何计划必须依着环境的变化做机动性调整,不要墨守成规或碍于面子,徒然埋头丧失良机。

订立短期目标

目标有长期、中期、短期之分,但是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目标必须具体,很明确地摆在眼前。可以尽全力去冲刺达到,而不是可望不可及,超越了自己极限能力的目标。

具有强烈欲望

一事无成的人大都缺乏欲望。欲望是一股无法想像的强大力量,也是迈向成功的动力。因为有了欲望,人才会奋发图强,追求自己的最高理想。

学会当机立断

凡事应当机立断,千万不要犹豫不决,以免延误时机。不做决定当然永远不会错,但是对人生却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永远无法享受成功的乐趣。

寻求自我突破

一般人遭遇挫折后,没有再接再厉地继续奋斗下去。面对困难与挫折要有不畏艰难愈挫愈勇的决心,垂头丧志无济于事。人最容易原谅自己。大多数人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有了过失,便会找一箩筐的理由来搪塞。而未求根本改善或解决之道。也因如此,并未好好发挥自己的潜力。日子就这样平凡地流逝了。反观有成就的人,无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遭遇任何磨难,总是尽其所能地寻求自我突破,最后终于能享受到成功的果实。

2.头脑灵活有术

诀一个人要想保持头脑灵活,必需掌握一定的诀窍。这里介绍四个秘诀供你参考。

经常用脑

思考对大脑来说,如机器运转,不思考的大脑就会像久停的机器一样锈蚀。经研究证明,人脑智能远未完全被开发出来。经常用脑无疑是开发智能的良方,多阅读多提问,能促进脑细胞更好地新陈代谢,提高思考和记忆力。

信息筛选

人脑可贮存1千万亿条信息。如此多的信息如不加以筛选,必将互相干扰,影响思考效果。每天都应该对进入脑中的信息做一次回忆整理,分清主次,对主要信息可用脑力去思考并进行记忆,对次要信息则可以不做强化记忆。

有张有弛

在大脑神经细胞中,各细胞群之间有一定的分工。当思考研究每一问题时间过长时,人往往会感到疲劳,效率会下降。这时可转换一下思考内容,或者去阅读一下图书资料。这样有助于脑细胞功能恢复。当脑力工作疲劳时,可转换一些体力劳动或娱乐活动,这样可使紧张的脑神经松弛下来。

体质投资

高效率的脑力工作必须有良好的身体做保证。思考中脑细胞对氧的需求量很高,体质差的人吸收氧的能力低,常常大脑供氧不足。因此思考时间长了就会头晕。如此说来,加强锻炼,增加营养,对健脑补神都是很重要的。在主食中增加蛋白质、葡萄糖、卵磷脂类食品对大脑很有益处。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补养大脑的方法。睡眠是精力的源泉,患者的良药。生理学家证明,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记忆整理。睡眠时大脑可以对白天积累的信息进行自动调整,为日后使用提供资料。

3.培养思考能力

思考——就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然而,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并不那么容易。这里向大家介绍四种思考方法,人们称它是思考的四大秘诀。

环境投入

这种方法得益于印度的瑜伽术,原是一种静坐、调息的养身之道。善于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可以使自己的意念集中于一点,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人声嘈杂的公共场所照常进行思考或写作。

寸暇续思

这种方法是日本学者提出来的,就是充分利用间休、吃饭、洗澡等寸暇时间思考。这对于难以获得很多完整时间的人来说最为适宜。

散步思考

这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逍遥派的学说提出来的,即在室内思考疲劳的时候,边散步,边思考。由于生理功能得到适当的调节,新的想法就可能涌现出来。散步时,要沿着思考的枝蔓,不断地向外伸展,以提高思考效率。

卧床思考

在梦中或就餐中产生的闪念,同样是思考的一种形式,也能获得某灵感的知识。但要注意及时将思考所得的东西记录下来,以防忘却。

4.智慧引发思维

如何引发思维?一些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以下七个要诀。

质“疑”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家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这些道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以疑激思”。

引“趣”

凡是富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思维。毛泽东著作中源引了很多富有情趣的事例,能激发人们去思考抽象的哲学原理,如“尝梨子”等富有兴趣的例子,能使人百思不厌,常思常新。

勤“学”

知识是思维的最初动力和基本手段。一般来说,学习愈勤奋,知识愈丰富,思维就愈敏捷、深刻。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就是因为他的学问“通中外,贯古今”。王夫之说得好:“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学而思之,则学必勤。”

攻“难”

思维的“脾性”是不爱和容易的问题打交道的,而喜欢同困难的问题交朋友。大家知道,当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思想上就会产生压力,逼我们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难题的办法。无难,也就用不着这样了,用不着开动自己的思想机器了。故“难”,可以引发人的思维。

动“情”

俗话说:“知情达理。”先动之以情,引发思维,才能达到晓之于理。

求“变”

将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重新组合可以激发思维;对已经熟悉的事物变换一个角度认识可以引起新的思考;从已有的知识链条中抽出一环镶嵌到另一组知识序列中,从而寻找出某种新的联系,可以爆发创造性思维火花。

务“本”

就是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形而上学的世界观阻碍思维的正常进行。只有全面地、历史地、联系地、发展地去考虑问题,思维才能开出娇艳瑰丽的花朵。

想像的大脑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心理学家认为,大脑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和保持人的经验系统。它以暂时联系系统的形式储存在大脑半球中,想像便是这种暂时联系系统的重新组合,产生新形象的暂时联系系统。

在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里,创造就意味着生存,而想像力则是创造之母。想像的过程从表象开始,以创造想像的形式来实现。因此,高尔基认为,想像在本质上就是形象的思维,艺术的思维。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富于想像呢?试一试以下六种开发创造力的方法,说不定你的想像力在短期内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多种想法

法国哲学家埃米尔·查特依尔说:“仅有一种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找一个常见的字,努力回想它在不同位置上所能组成的成语,然后尽可能多地将它们列出来;为你的一个决定至少设想出五种以上可能的结果。

不怕失败

通用电器商业公司创始人汤姆斯·丁·沃特里生说过:“通往成功即把你失败的次数增加一倍。”抱定勇往直前的念头从事各种各样的实验,即使失败亦绝不停止。在这方面,爱迪生的发明故事早已路人皆知。

尽情假设

举世闻名的“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作品中为未来做了种种设想,电视、直升飞机、潜艇、导弹……几乎没有一样二十世纪的奇迹没被这位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人物预见到。这便是尽情假设的力量。

敢反逻辑

逻辑思维方法无疑对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但它同时又极可能成为置新思想于死地的杀手。想像力的小鸟一进入逻辑思维的严格空间,翅膀就变得格外沉重起来。当然,反逻辑不该和瞎胡闹并论。

触类旁通

要想富有想像力,必须打破行业和知识间的隔膜,树立“万事通”的观念。王梓坤的《科学发现纵横谈》之所以奠定了他在八才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就在于他能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纵横驰骋,自由翱翔。

躺着思考

长岛大学的贝格尔博士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舒舒服服地躺着时,心境较平和与满足,联想力丰富、缜密,思考的范围更加广阔。故他建议联合国开会时,各国代表都躺着开会。看似荒唐滑稽,却深含科学道理。

5.捕捉直觉

直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迅速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情况突如其来的、超越逻辑的洞察、顿悟和理解。许多杰出的伟人都是在年轻时代将自己造就成捕捉直觉的能手的。概括起来,培养与提高直觉能力有六个要诀。

多思为本,敏想为止

俗话说:“刀不磨会钝,脑不用会笨。”把《思想者》的石膏像置于你的案头,它会时时督促你思维、思考。同时,要学会快速思维,让电光火石闪亮在脑中。

知识积累,信息提炼

要成为专家,记忆中需存贮五万“块”感知过的事物,这需要耗时十年左右。信息的提炼则是为了提高存贮、处理和传递有效信息的效率。

大胆假设,自由联想

抛弃头脑中固有的陈规陋习和自我约束,从不同角度对某一事物进行联想(改变、替代、组合等),直觉往往就产生在这些假设、联想中。

简化模糊,把握整体

鼠目寸光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决策者。在枝节问题和精确定量上纠缠不休,往往会阻碍我们发现最短的捷径,奔向主要的目标。

不近逻辑,却近形象

直觉的八种特征决定了它的反逻辑性。直观的图像、模型是培养直觉最有效的手段。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者所受的往往便是抽象道德、逻辑思维的约束。

携笔带纸,严阵以待

直觉是一位难以捉摸的贵客,它往往突如其来地光顾降临。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科学研究人员,准备一本《灵感本》都是至关重要的。当你一旦涌出灵感时,随手把它记下来,避免忘却。

6.正确支配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你想合理地支配你有限的时间吗?请你牢记以下九个秘诀。

确定每天的目标

要像刷牙一样,养成每天把要做的工作排列出来的习惯,这样目标明确,时间就会有效的支配,工作效率就会更高。恰如索罗所说:“光是忙忙碌碌是不够的,问题是忙些什么?”只有知道“忙些什么”,才能把所要做的事做好。伯利恒钢铁公司经理查尔斯·施瓦布曾下工夫寻找怎样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的办法,其顾问艾维·李给他出了这样一个主意,把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各项任务写下来,按其重要性大小编上号码。明天上午头一件事就是考虑第一项,做起来,直至完毕。再做第二项,一直到下班。如果没有全做完,不要于心不安。因为如果照这样的办法也做不完,那么用其他办法更是做不完的。

最充分地利用你最显效率的时间

如果把你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干事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求环境清静和思想集中的工作最好是在上午九点以前做;而需要与人交往的任务以安排在稍晚一些为宜。人人都可以通过不断摸索来发现做某种工作最合适的时间。

集中精力

我们做事情,重要的不是做一件事情花多少时间,而是有多少不受干扰的时间。就是说,做事情要集中精力,不受干扰,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最重要的任务,这样时间会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支配,事情也会办好。因此,最好是一次只考虑一件事,一次只做一件事,集中注意力于最重要的任务。

不要做完人

就是不要要求把什么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比如,写文章时,写好后发现其中有几个错别字,那就把它改正好了,当时不必重新誊写一遍。否则,事无巨细,把时间花在这些诸如“几个错别字就重抄一遍”的小事上,就不值得了。

统筹利用时间

有时候,你完全可以把已用于做日常必须做的事情的时间,同时再做别用。如,可把老师的讲课提纲用录音机录下来,做饭、梳洗时播放,边做边听。再就是,可以把等看病、等理发、候车等时间利用起来,插入各种各样的工作,如写信、订周末计划,这也是支配时间的一种好办法。

区别紧迫性和重要性

紧迫的事情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紧迫。在日常生活中,两者往往不一致。而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往往把自己的一生花在较紧急的事情上,忽视了不那么紧急但比较重要的事情,这是很不幸的,这样会把我们的生活搞成每天“奔命”似的。当你的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时,不妨问问自己,哪一些真正重要,把这些作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如果你听任自己让紧急的事情左右着你,你的生活中就会充满危机。稍有点远见——防患于未然,也许可以保证你把时间用在达到你的目标上,而不是用于对付危机上。

整理办公桌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伏案做我们的部分乃至全部工作的。办公桌是我们工作的工具,而不是放置与工作无关的杂物的仓库,也不是堆放你希望不要忘记的项目的一个平面。如果办公桌上杂乱无章,每次找自己需要的东西都得花好长时间,那么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支配时间顾问梅里尔·道格拉斯对一位在桌上堆满东西的经理人员的时间支配作了详细记录,他发现这个经理人员平均每天花两小时十九分钟寻找他桌上的资料。为了提高效率,设法整理你的办公桌吧。

学会说“不行”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我们每天接触的事又是那么多,要想事事做好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怎么办呢?学会说“不行”吧!这就是出路。这不是消极的办法。要知道事半功倍之道就是取决于懂得“有所不为”,承揽的任务太多是会影响效率的。

让电话为你效劳

电话可以成为极好的节约劳动力的工具,它可以在几分钟里了解到如用书信需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了解的东西,可以替你省时、省力。打电话时,时间不能太长,要长话短说,一般不要超过三分钟。

7.高效学习

根据许多学者的经验,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牢记以下要点。

先看全景

读新颖而不熟悉的资料时,不要立即就埋头阅读,先作。整体浏览,把整个材料“过”一遍,这样可以增加你的了解和记忆。如果是报道或文章,把每一段的第一句读一遍;如果是书,则“批”视一下目录和简介。这种方法也可称其为“预读”。“预读”就像“打桩”一样,有助于你把随后细读的内容牢牢扎在心中。

放慢速度

快速阅读一般只适用于比较简单容易的材料和文章,对于那些复杂难懂的作品和博大精深的著作,“慢读”则是有效的方法。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慢速有声阅读法”,在某大学的一百七十五名学生中进行了试验,结果绝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跃升了两个等级,考试成绩明显提高。“慢速有声阅读法”其基本做法是:(1)通过嗓部的动作——默读或朗读,把文字材料转化为声音符号,控制速度,注意倾听自己发出的每一个词;(2)遇到难点,自动地掉头重读,直到理解为止;(3)对新信息反应敏感,抓住不放,认真思索,力求钻通弄懂,化为己有。

掌握技巧

帮助记忆的技巧,统称“记忆术”,它们可以把生疏的材料转换成容易记住的模式。例如,西班牙文的“鸭子”是pato,如果你懂英文,学习这个词时,Pato的发音酷似英文词Pot(罐子),为了便于两者联系起来,你就可以想像一只鸭子头上顶着个大罐子摇摇摆摆走路。于是,Pot=Pato=鸭子,这种印象就会牢牢刻在心中。因此,增加技巧,掌握“记忆术”,对于高效学习至关重要。

学会分类

将资料内容分类,可帮助记忆。某学院进行过研究,要学生试着记忆一百一十二个单字。这些字包括动物名称、衣着用品、运输工具和职业类别。考验其中一组学生时,这些字分别归纳于上述四类。而考验另一组学生时,这些字则是随便排列的。结果,有分类的那组学生,成绩总是比不分类的那组好,能记住的字多二至三倍。

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有助于提高学习速度。如何达到“专心致志”呢?一位叫斯卡彭的外国心理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四种办法:

(1)学习时间和地点固定下来。

(2)力避打扰。

(3)交换采用各种方式。做图表、记笔记、列提纲,以及用录音机把材料口录下来,都是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的好办法。

(4)注意检查进展。

忙忙碌碌不一定就会有成效,每隔一段时间,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在按预定目标顺利前进吗?”回答如果是“是”,那么就继续干下去;如果“不是”,就得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查出症结,对症下药。

形成风格

美国教育学教授肯一丹说:“就像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千差万别,我们学习新材料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要想学习卓有成效,关键是要认识并且努力培养最适合本人的风格。”可见,学习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何等重要。如果你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会使学习更有成效。

8.增强记忆有术

如何增强记忆力?各类书刊上介绍了许多方法。这里将有关专家的意见归纳为十五个秘诀。

心情平静

心情平静容易记住来自外部的信息。我们知道,向微波荡漾的湖水中投掷石子,荡起的波纹会立刻消失。但是,向平静如镜的湖水中投掷石子,荡起的波纹则很难消失。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可以说,在我们的头脑里也同样具有这种情况。当我们心身舒畅、心情平静的时候,我们的记忆装置——大脑皮层就会安静下来,这时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就会被牢牢记住。不知你是否有这种感受,你不妨试一试。

消除疲劳

消除疲劳可增强头脑的活动能力,疲劳会降低头脑的活动能力。因此,即使是经常进行激烈比赛的运动员,在比赛前也要进行充分休息,消除身体的疲劳以后,再投入比赛。这是因为,疲劳会显著地降低脑细胞的活动能力,记忆力也会随着这种降低而减弱下来。所以,要想提高记忆力,就必须经常调整自己的身心状况,使脑细胞处于良好状态。

树立信心

树立信心会使头脑灵活,增强你的记忆力。道理很简单,就像学外语一样,如果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中国话都学不好,还谈什么外语,连学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还谈得上记忆它?这样显然学不好。如果是另一种态度,觉得“我一定能学好它”,通过刻苦学习,你会记得住、学得好的。

寻求方法

寻求良法可提高记忆效率。记忆的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在第二天早晨把前一天学习的内容看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下来;有的人边听边写就能很好地记住;还有的人边听音乐边学习,比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记忆得更好,等等。你自己最擅长的记忆方法是什么呢?如果清楚的话,一定要注意运用和发挥它;如果还不清楚的话,要注意观察、分析和总结,它会使你的记忆力如虎添翼。

提高兴趣

提高兴趣是提高记忆力的促进剂。例如,如果问:“你第一次和女朋友约会时,对方穿的是什么衣服?”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清楚地回忆起来。但是,如果问:“你还记得入厂的那天,厂长穿的是什么衣服?”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不出。由此可见,兴趣这个“促进剂”,对提高记忆非常重要。

目的明确

目的明确可集中精力,从而促进记忆。乘车去朋友家时,自己开车和坐别人的车,情况完全不同。只要自己开车去一趟,几乎就把路线完全记住了,可是,由别人开车,自己尽管坐在司机旁边,也很难记住路线。这就是目的性强弱的差别,它同记忆的差别密切相关。

心境愉快

心境愉快能把事情牢牢记住。学习前先想想愉快的事情,看看令人愉快的东西,听听令人愉快的音乐,会有助于心情的平静,从而提高记忆力。还有,把学习与自己的抱负联系起来,把学习与想像中的成功的喜悦联系起来,也会大大提高记忆力。

寻找刺激

刺激可使脑细胞变得年轻而敏锐,提高记忆的生命力。要使我们的脑细胞永葆青春,关键在于要经常给予刺激。观察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观点是很好理解的。一些高级领导人七、八十岁了,仍然朝气蓬勃,机智敏锐,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他们经常处于接受新刺激的环境中,这一条是至为重要的。

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可增强对事物的印象,提高记忆力。比如:经过辛苦的查询和一番周折而拜访了一次朋友后,往往比看地图或听人告诉更不容易忘记地址。这是因为,亲临现场观察比耳闻更能清楚地记住目的地。

理解意义

只有深刻理解了所学的东西,才能加深记忆。有的人不这样,总是不求甚解地读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养成一种挑着书读的坏习惯,不去深刻理解其意义,这样只能是读一本忘一本,到头来什么也记不住。著名作家林肯就不是这样,他是一个贫苦的拓荒者的儿子,难得有钱买一本书,因此,只要得到一本书,就反复地读了又读。由于他孜孜不倦地反复阅读,既能深刻地理解其意义,又能有条有理地把内容记在头脑之中。

强化形象

把要记忆的东西变换成具体的事物(形象化)加以考虑,就能迅速地记忆在头脑之中。比如,有的外语单词很难记,你根据词的发音变换成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某些东西去记忆,这样就不难了。记住这种东西,就会记住那个单词。

不断反复

有效的不断反复,是保持记忆的有效途径。一位外国学者说,高中时,他有个朋友叫H,其记忆力非常好,很多别人都记不住的英语单词,他都很熟悉。有一次,他发现这位朋友的英语单词本上写着很多“正”字,就问他:“这是什么?”他答道:“在必须记住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就主动反复记忆十三次,那样记住的东西就不会忘记。因此,每当我学习时就划‘正’字符号,直到十三次为止。”听了这话,使他明白了,他的朋友记忆超人的秘诀在于不断反复。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对于无意义的事物,遗忘的百分数是:二十分钟为百分之四十七,两天以后为百分之六十六,六天以后为百分之七十五,三十一天以后为百分之九十。由此可见,复习确实是保持记忆的捷径。

认真估量

一边估量一边记忆,也会使记忆收到好效果。一位朋友介绍说,他在走访顾客之前,一定要估量一个主顾对什么感兴趣,对他有什么要求,会询问什么,并且把能够充分解答这些问题的资料阅览一下。于是,只要翻阅一遍,就几乎把有关资料记住。由此可见,边估量边记忆,是提高记忆的重要因素。乍一看,这种估量似乎无关紧要,但是,它与培养直观能力和焕发才智密切相关,所以必须铭记在心。

善用联想

善于适用联想去记忆,既牢固又好发挥。希腊和罗马时代的西塞罗和塞涅卡等雄辩家,所以能够记住长篇的演说内容,就是由于善于运用联想。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事可以说明联想有助于记忆。如青年人一到和女友分手的地方,就会想起她的音容笑貌。

注意休息

休息是记忆的润滑剂,有助于顺利地进行记忆。在心理学家的试验中证明,在记忆新的事物和单词时,每记忆三十分钟以后中间休息五分钟,其效果远远超过长时间连续记忆。我们常常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头一天晚上怎么也解不开的问题,第二天早晨,一演算就迎刃而解了。可见,“注意休息”对记忆来说,非常重要。

9.减轻压力

人们常常会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压力,不善应付的往往被压得整天抬不起头来,这样势必贻误大事。这里介绍的几种办法,也许能帮助你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确定轻重

人的生活节奏不一定要快,但要适应自己的节奏。你不妨假定自己的寿命只剩下六个月,然后开列三张清单:一张是必须做的事,一张是想做的事,另一张是既非必须而又不想做的事。在你有生之年,要把第三张单子的事全忘掉。

改善“心语”

许多人的内心活动非常消极,这是毫无必要的。应克制自己不作出过度反应。悲伤就已够了,何必沮丧?既然稍微生气既可表达你的意思,何必再要大发脾气?

学会松弛

在安静的房间里,闭目做呼吸,摒除心中杂念,休息十至十五分钟,每天做两次。

经常运动

每周至少三次,达到预期最高心搏率的百分之七十五之后,继续运动二十分钟。最高心搏率是以二百二十五减去年龄数。

留有空闲

获得必要的休息,防止体力衰竭的最好方法是给自己留空闲时间。工作狂癖者也应为自己留出休息时间,否则就会损害长期保持良好工作成果的机会。

合理饮食

进食的脂肪数量限制在不超过你摄入总热量的百分之三十。用谷物和面包代替脂肪和糖,吃盐不可太多。

避免刺激

不要吸烟,戒烟对健康最有益。饮酒每天不超过两杯。少喝咖啡,太多会使你神经紧张、心情烦躁和头痛。服用药物应限于医生开的处方。

10.如何创造发明

不少人希望在工作中有所发明创造,可是,他们往往苦于不知该从何处人手。国外有的学者研究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成功之道十要诀,它告诉我们,创造发明应从何入门。

要每天花点时间动脑筋想问题

搞发明创造,首先要着眼于检查研究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应想想:哪些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有什么新的办法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人易养成安于现状的坏习惯,对自己的工作患有“不敏感症”,难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问题,提不出改革意见,久而久之,甚至“十年如一日”,工作无所创新。

而规定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动脑筋、想问题、搞独创,则是治愈“不敏感症”的好办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研究室本身不是为了产生主意而建立的。它的真正价值是让人们能每天有考虑问题的时间。”

至于每天用什么时间来考虑问题,这可因人而异,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关键是必须严格约束自己,每天坚持。如日本的中田藤三郎,因患有痔疮,上厕所的时间长,他便在厕所挂上一个本和一支笔,规定每天一上厕所就想方案。这样,他保证自己一年三百六十天都能想问题。中田坚持了一年,结果想出了用改小笔芯容量的办法来解决圆珠笔漏油问题。日本发明学会会长丰泽丰雄,则是利用每天早上参拜狐仙的十五分钟进行思考。他颇有风趣地说:“托这个福,我每天用十五分钟考虑问题,从而各种好方案、好主意相继涌现。我想,狐仙一定会在苦笑吧!”被誉为日本“私立文化教育部”的讲谈社(日本最大的一个出版社)的野间清治,每天坐在舒服的坐垫上,花几十分钟考虑创新。人们看见他坐着,以为是悠然闲坐。其实讲谈社得以发展的许多主意,就是在这坐垫上产生的。

要无顾虑地独立思考

开始,提出的问题和想出的办法不一定高明,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但绝对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甚至不继续想下去。要知道,当你开动脑筋想问题时,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即使开始尽是些胡思乱想的馊主意,那也不要紧,想多了,有了一定的数量,从中定会产生好的东西。在五十个主意中,只要有一个成功,其余四十九个扔掉,那也是个收获。再说,想多了,熟能生巧,逐步掌握了规律,巧妙高明的好主意会油然而生。

要随时做记录

世界上的发明家一般都是这样做的:把涌现出来的各种想法,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有了一个新的构思,如果不及时把它记录下来,其他新的想法,往往会像墨水被吸出来似地不断涌现出来。头脑深处蕴藏的主意,也像取之不尽的井水,如果不断汲取,就应逐一记在笔记本上。

“硝化甘油液从容器一滴一滴地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看到这情景的诺贝尔,把事情记录了下来。事后,在翻阅笔记思考问题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易爆炸而运输困难的硝化甘油,如果注入在沙里,是不是就不易爆炸了呢?”从这个思路出发,他终于制成了易于运输的甘油炸药。

如果你想在发明上取得成功,请别忘了随时记录。即使现在做的事与发明无关,但终究会受益,所以要养成记录的习惯。

要反复酝酿

也许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刚想出来时,觉得这个办法非常好,但过了一些时候,便逐渐发现其缺点。因此,想出好方案后,先把它记录下来,过些时候,再打开看看,它是否像起初想到时那样好。这时,可能会产生好的方案:发现这办法虽好,但制造上比较麻烦,或成本比较高等等。即使发现缺点也不必担心,只要想出克服缺点的办法,你的发明方案将更完美。以畅销图书闻名的日本光文社负责人神吉睛夫说:“我总是把我想出来的主意记在笔记本上,并时常把它拿出来回顾。这样,就会发现各种缺点,或者想出别的意见。这些想法有充裕的时间在脑海中‘发酵’,从而结出成功的果实。”他的话对搞发明同样适用。

要深入研究

想到的问题会有很多很多,如若全部采纳,这也想实行,那也想制造,实际是办不到的。即使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也会力不从心的。

有些人搞发明,一会搞这个,一会搞那个,过了一个月,又搞别的什么。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他们只是些发明界的轻浮者。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重要的是必须从众多的问题中,抓住关键问题,认真地进行深入研究,看它是否切实可行,对社会有用。不深入探索而取得成功的发明,是完全不可能的。

要综合思考

所谓发明,不是把某个事物孤立地进行分析研究,而是把若干事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也就是要把各种想法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因此,对发明者来说,必须具备一些科学知识和基本常识。

你可知道汽车用的汽化器是怎么发明的吗?原来,当发明者仔细地看着妻子用喷雾器喷香水的时候,忽然想起平时思考着的“如果把汽油变成雾状送人发动机的汽缸中,一定能提高效率”这件事,从而发明出今天的汽化器。

美国的一位职员叫吉利特,一天早上刮胡子时,因着急粗心,不慎刮破了脸,于是他开始着手研究安全剃刀。可是,要想出只剃去须毛,不伤及皮肤的办法却不是那么容易。有一天,他在理发店理发时,从镜子里看到理发员操作的情形。他注意到理发员是用剪刀剪去从梳子缝中露出来的头发。于是他想到:只要剃刀刀刃取代剪刀操作,就可以不伤着皮肤了。他因此而获得了小物品发明王的美誉。

要考虑具体的实施办法

一些不成功的发明者往往有以下两个缺点:一是对自己的发明不去作深入研讨,二是没有认真考虑如何付诸实施的具体办法。

当然,在产生某种设想以前,不应该有什么限制和框框,但有了某个方案之后,自己必须认真仔细地考虑,才能拿出去。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

“我想出了……,你采纳不采纳?”

“这非常好,具体方法是怎么样呢?”

“……就可以了。”

“能不能绘个制作图给看看,否则怎么制作呢?”

“我想出这样好的主意,你还挑什么刺儿?”

其实,在明白人看来,他提的方案也许是不可实现、不值一提的。这样的人还是不少的。他们不想自己动手,而想让别人去做。这是一种取巧的办法。

想主意是较为容易的,而要把想法付诸实施,则要仔细地观察,不断地努力,经历一场奋斗。我们必须认识这一点。

要增加好奇心

好奇心每人都有,但强弱程度因人而异。好奇心越强,发明越容易成功。因此,希望大家能精心培育好奇的幼芽。如何培育呢?可以从下列问题去摸索和检验:

你遇到新奇的事物时,是否会发生兴趣?

你对报纸、杂志上登的有关发明或新商品,是否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剪报留下来?

报纸、杂志举办发明奖或智力测验,你是否积极参加?

哪个地方有新技术展览会,你有兴趣去参加吗?

要多问“为什么?”

对于周围的事物,如果能经常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样”,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设想。比如,螺丝钉顶部的沟槽如果坏了,螺丝就拧不进,退不出。怎么办?于是有人就想出做成两条沟槽,这就是十字螺丝钉。可见,没有“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想法,就不能多方面去思索,就不会有独创的构思出现的。

要有亲自动手的热情

所谓发明创造的热情,是指除了运用头脑之外,还得运用你的手和脚。一些人之所以在这方面没有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己亲自实验一下的热情。能够自己动手做,这正是发明的出发点,也是衡量一个人对发明的热情程度的尺度。让我们都来动手做做看吧!

11.智慧成就事业

查尔斯·加菲尔德是位于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也是他自己在伯克利开办的“颇有造就者研究中心”的主任。他对几乎来自各行各业的一千五百名杰出成就取得者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性并不是天赋的,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学到手,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到手。这些发现表明,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会充分利用我们的天资。根据加菲尔德的研究,可以总结出能够获得最高成就的七个步骤。

适当放松

我们常听人说,颇有造就者的性格一定是“A”型的——拼命干活,工作入迷,事情干不完便带回家去,一直干到熄灯。可是加菲尔德的回答却不是这样。他说,这种人“比较容易取得成就,可是很快就会垮下去,也可能会稳住。他们沉溺于工作本身,对成就却很少去关心”。

与之相反,颇有造就者也乐意努力工作,但是却有严格的限制。对他们来说,工作不是一切。他们懂得怎样在工作之余去放松放松。他们能够将工作留在办公室里做。他们有自己的密友,有美满的家庭生活,可以同孩子或亲人在一起呆相当一段时间。

欣赏自己

加菲尔德的研究表明,颇有成就者所选择的是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他们花三分之二还要强一点的工作时间干那些自己不喜欢干的琐事,他们喜欢内在的满足,而不只是外在的报偿,如加薪、提级和权力等。当然,他们最后往往能得到这一切。因为他们欣赏自己的所为,工作越干越好,报偿自然也越高。

作好准备

在遇到困难时或是重大的场合之前,比如参加某个委员会、在公开场合露面、参加关键性的网球赛等,大多数颇有造就者都要在头脑里反复琢磨该怎么办。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杰克·尼克拉斯每次击球前思想上一定要首先设计好出手的轨迹,球的飞出以及落地点。否则,他从不轻易击球。

几乎人人都幻想着会遇上重大事件。但是,幻想并不等于考虑周详的思想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其实是琢磨将在实际活动中运用的技巧。中国有位钢琴家曾在“文革”中被关押七年,可是刚一释放,就能演奏得同以往一样出色。他解释说:“我每天都在脑海里演奏着。”

追求成果

不少有抱负而又刻苦的人过于追求十全十美,这样就出不了多少成果。有一位教授,她花了十年时间研究一位剧作家,由于生怕遗漏点什么,一直没有将手搞送去出版。与此同时,那位在开始研究时名气很大的剧作家却早已被人们所遗忘。这位作家的论文即便最后得以出版,也吸引不了什么人了。

勇担风险

不少人站在“舒适区”,追求的是安全,即便这样做既平庸又枯燥无味,他们也不愿去碰碰机会。一位歌剧女高音歌唱演员,她有一副好嗓子,是位出色的演员。可是,她只扮演一些小角色。她说:“我不愿承担重要角色,因为那样的话整个晚上的关键是我,观众们会注意我的每个音符。”

然而,颇有造就者都敢于冒风险,因为他们仔细地考虑过一旦失败,该怎样来挽回局面。某经理曾告诉加菲尔德:“在我准备采取重大的行动之前,总要给自己先设计一幅失败的图案,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最坏的局面,然后问问自己该怎么办。如果根本无法挽回,我便不去冒这个险。”

挖掘潜力

多年来,人人都知道要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跑完一英里的路程是不可能的。生理学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也证明,人类的体力无法达到这个极限。但是,罗杰·贝尼斯特却于一九五四年打破了四分钟的记录。随后不到两年,又有十位运动员打破了这项记录。

这并不是说人类跑步的速度可以无极限,也并不是说一个人能举起的重量可以无限制,或者说一个人能够干好任何特殊工作,而主要想说明,我们实际上并不清楚到底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了极限。一般说来,不少人给自己规定的极限往往大大低于他们实际上能够达到的程度,这就不利于做出杰出的成就来。

同自己竞争

颇有造就者往往重视如何在自己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而不是如何去击败对方。事实上,担心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很强)往往会自拆台脚,因为大多数颇有造就者所感兴趣的,是如何按照自己的标准,尽可能地干得出色一些。他们想当“编队的运动员”,而不想独自干。他们认识到:集体能比个人更好地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因此,他们热心于让别人承担部分工作。独干的人往往过分关心对手的情况,因此不能承担作出决策的重任。这种人局限性大,因为他们什么事都得靠自己干。

这就是颇有造就者的技巧所在。如果你不想埋没自己的潜力,如果你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话,那么请你学会运用这些技巧吧。

12.获得好运有术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因偶然现象的触发而产生的科学发明、发现。例如,笛卡尔患病期间躺在床上休息,无意中看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他琢磨着其中的奥妙,创立了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从而一举成名。伽利略看着被微风吹拂而轻轻摇摆的吊灯,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并由此制成了钟表,他的名气也随之扩大等等。古今中外,不论哪一位出人头地者,机会总是不可缺少的。

为什么机遇所起的作用会如此之大呢?这是由于“机遇是人生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人生事业的链条中,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功能。机遇环节也是如此。它的出现常常使人不得不重新估价自己原有的目标和行为,从而作出各种新的决策。”正是因为机会的突然出现,一些人一下子被抛上巅峰的地位,从此威名远扬,出人头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遇到这样的机会的,也不是每个遇有好机会的人都能及时捕获到的。那么怎样确认和捕获机会呢?

专家的建议是:“随时把自己安置在一个较有机会的场所。时时有妥当的准备,一待机会来临,不致轻易放过。”

具体讲要做到以下四点: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单位风气正,效益好,很有发展前途;有的单位歪风盛行,效益很差,死水一潭,很有倒闭的危险。你所在的单位是一种什么状况,你要全面地看待,冷静地分析。如果是前者,你的机遇就特别多,对你的成长进步就大大有利;如果是后者,你就很难遇到良机,甚至会遇到许多挫折和磨难,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尽个人所能,千方百计地帮助单位改变这种局面,实在无能为力时,你便可以考虑另谋他途,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机遇虽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它并不是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偶然机遇的背后,都蕴藏着客观必然性。因此,你不能对机遇抱侥幸心理,也不可消极等待而放弃主观努力,而是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现实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时时刻刻以经验与知识充实自己的实力,并创造条件使机遇由偶然变为必然,一旦机遇出现,立即捕获它,使它为自己的总体目标服务。

对工作不惜额外服务

你无论在哪一个单位里工作,都要尽十二分的努力,甚至加班加点也不计较。如此,一方面你本人会因完成工作而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你将有更多的获得好运的机会。因为对于本身的工作不惜额外服务的人,比起下班时间一到立刻离开单位的人,甚至时常提前下班的人贡献大,也容易受到领导的赏识,成功的机会也多。

不懂的事情多问

对你从事的工作,对你单位的事情,你应抱有健全的好奇心。不知道的事情,应尽量多问,不要害羞。如此,不但可以尽快学到不懂的东西,而且周围的人也会认为你是一个直率而求知欲很强的人。这样,你的机会就可能比别人的多,你的成功率也将比别人的大。但千万不要发出谄媚或浅薄的质问,这样只会表现你的无聊或低能。

如果你做到了上面几条,你将进一步接近好运气,总有一天,你会抓住机遇而出人头地的。

13.理智摆脱困难

“我的生活很沉闷。”一位四十七岁的男士说,“每天早上起床,然后上班,下班。回到家里又是千篇一律——看报,吃晚饭,做点小事,看电视上床睡觉。然后又是起床,上班。”“从前工作令我兴奋,但现在,我已经失去了冲劲。以后的日子我该怎么办?想到未来岁月永远是这个样子,我很难过。”

这个人正处于僵局,停滞不前,自感进退维谷时期。他不知道怎样摆脱他的旧习惯,因此感到害怕。不过,如果他能接受事实,承认自己正处于一个阶段的终点,那么,他便可以开始一个新阶段。这样,他可以得到的好处,就是能够快乐地度过以后的日子。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工作是我们身份和自尊的基础——只要事业有成,这点无可厚非。但是晋升最后总会有个尽头,这样有时便会引起一种可怕的失败感。对工作熟练之后,也可能会带来乏味的感觉;牙医对补牙感到厌倦,教师对教导二年级学生感到枯燥,律师对处理离婚案件感到无聊。一有这种情形出现,就像刚才描述那个人一样的感受便很可能产生。虽然各种不同对策的功效因人而异,但有些步骤却是对我们大家都有用而且能帮助我们脱离那种僵局的。以下几个步骤,可帮助你摆脱困境:

采取主动

如果你等待上司或命运为你创造机会,那你未免俯仰由人了。说出你想得到什么,是你的责任,你对自己的才干比任何人知道得更清楚。只要你有独特能力替自己讲话,便要主动设法将你的工作重新安排,使它更具有挑战性。

想想你的工作有哪些方面令你称心满意,然后将它们加以拓展,接着说出你的心意,要求有个改变。虽然你不可能想到什么便得到什么,不过总比缄口不言更有机会得到一点好处。

改变行业

改行是一场很大的赌博。不过,对那些甘冒风险的人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重新学习

你必须不断学习,以应付一个接一个的挑战。学习可以让你提高并施展你的工作技能,也可以让你随着工作兴趣的转移而增加从事新工作的可能性。此外,你也可以为学习而学习。

除了在正式课程中可以学到有特定用途的东西以外,你还有一个更基本的理由主动自修。在工作上,改变的步伐不断加速,只有那些能够学习,能够适应和有先见之明的人,才能把握住机会,像任何别的技能一样,学习也是需要锻炼的。

多方发展

进退两难而又无法改变工作的人,必须以自己觉得有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年轻同事们的良师益友。

公私两全

有些人为了工作,使他们只剩很少时间可以花在别的方面——配偶、子女、朋友,尤其是自己。

为自己而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在精神上抛开工作压力,松弛一下,对保持创造力充沛是必要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的电池必须充电。

14.幽默是一种亲和力

幽默是自信人生的旗帜,幽默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幽默是自我心态的松弛,幽默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生路上,总会有些不如意,总会有些无奈。而幽默这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和痛苦;让我们寻回幻想和自信,让我们脱离尴尬的窘境,让我们的心态在沉重的压力下得到松弛和休息。

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情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之事,他们却应付得轻松自如,使生命重新变得趣味盎然。

我们多么羡慕那个永远是乐呵呵的大肚子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我们应该学学这位大智大觉者,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多一点幽默感,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偏执极端,少一点你死我活。

心灵的灿烂才能带来脸上真挚的微笑,真正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它首先是一种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是对人对己的宽容大度,是不计较得失的坦然心胸。

幽默是一种修养,是人品的修养。在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不对付的人时,不妨笑一笑,或来点幽默,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不要自寻烦恼,自我折磨。

更进一步地说,幽默是一种艺术,是运用你的幽默感来增进入际关系,深化对自己的了解和真诚地评价他人的一种艺术。它可以使我们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使我们和他人相处时不致紧张,它可化解冰霜,使我们获得益友。

用幽默来处理烦恼与矛盾,会使人感到和谐愉快,相融友好。机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别人的缺点或优点,在微笑中加以肯定或否定。

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

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

幽默是一种宽容精神的体现。要善于体谅他人,要使自己学会幽默,就要学会雍容大度,克服斤斤计较,同时还要乐观。

乐观与幽默是亲密的朋友,生活中如果多一点趣味和轻松,多一点笑容和游戏,多一份乐观与幽默,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不会有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痛苦者。

看下面一个例子:

一位显然具备领导潜能的大学毕业生,幽默自他富有创意的思想中萌发出来。

他冲进一家报馆里问:“你们需要一位好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那么,印刷小工如何?”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这位大学生从公事包里拿出一个精美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当年里根总统执政的时候,有一次在白宫举行钢琴演奏会招待来宾。

正当里根在麦克风前致辞时,夫人南希一不小心连人带椅子由舞台上跌到台下,全场来宾都站起来惊呼。还好地上铺了厚厚的地毯,南希立刻很灵活地爬了起来,又重新回到舞台上去。观众以很热烈的掌声为她打气。

中断了演讲的里根,确定了夫人没有受伤之后,清了清喉咙说:“亲爱的,我不是告诉过你,只有在观众不给我掌声的时候,你才可以做这种表演吗?”

有一次加拿大总统特鲁多,邀请美国总统里根到加拿大访问。

正当里根在多伦多的一处广场上演讲时,远处有一群示威民众,不时高呼反美口号,打断了里根的演说。

这种场面让特鲁多总统十分尴尬,面对远来的客人,他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频频向里根道歉。没想到里根总统却说:“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屡见不鲜的,这一群人一定是从美国白宫来到这里的,他们是想让我觉得来到这里就像是在家里一样。”

一句话很快就化解了特鲁多总统满脸的尴尬。

生活中有幽默,生活更有味道。王蒙说:“幽默是一种酸、甜、苦、咸、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没有痛苦和狂欢强烈,但应该比痛苦和狂欢还耐嚼。”

15.自嘲是大智者的游戏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主持人凌峰,有一回接受一个电视节目的邀请,成为这个节目的特别嘉宾。

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侯玉婷小姐介绍他出场。

当时只见凌峰摘下帽子,露出了发亮的光头,深深向观众一鞠躬后开口说:“各位朋友大家好,在下凌峰。”说着转身向侯小姐说,“侯小姐,我很高兴又见到您,而您是很不幸地又见到我了。”

主持人立刻回答:“哪儿的话,请您谈一下作为一个名节目主持人的感觉好吗?”

凌峰说:“我觉得我的先天的条件要比别人好,一些男性观众看到我都会觉得自命不凡(这时台下响起了掌声和笑声)。您看看,鼓掌的人都觉得自己长得比我帅!”

接着他又说:“我是生长在台湾的山东人,南人北相,而且我看起来一脸的沧桑,似乎中国五千年的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了,所以大江南北的同胞都很欢迎我。”

主持人说:“没有例外的嘛?”

凌峰回答:“连少数民族都喜欢我,蒙古人喜欢我是因为我和他们一样都是单眼皮。西藏人喜欢我,即使我们的信仰并不同。您看,我这个长相,再披上件袈裟,像不像一个西藏喇嘛?”全场的观众大笑。

自嘲,即自我嘲弄。通过嘲笑自己的长相、缺点、遭遇等,可以使自己轻松地摆脱困境,为自己解围。因此,自嘲在社交中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使用价值。

别人有事求你,你想拒绝,可明言拒绝,会让人难堪;而运用自嘲,委婉拒绝,既表达了自己的拒绝意图,又使对方乐于接受。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个会议,是很不相称的。

为了说明他本不该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里遇到一位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层次,口才好的人以自己为对象来取笑可以消除误会,抹去苦恼,拒绝别人,并获得自尊自爱。

当我们陷入窘境时,逃避嘲笑并非良方,也不是超脱。相反的,你怒不可遏地反击,反唇相讥也会遭到更多的嘲讽,不如来个超脱,自嘲自讽,反而显得豁达和自信。这种超脱使自己摆脱了“狭隘的自尊心理束缚”,又堵住了别人的嘴巴。

自嘲是一种拉近自己和别人之间距离的好方法。懂得自嘲技巧的人,不留痕迹地表达了他的谦虚,让别人不由自主地卸去了自己身上的武装。于是,就很容易让人和他打成一片。

有家银行的柜台服务员在学校时就很有能力,很成功地带领社团活动,毕业以后进入银行,也能以很灵活的人际关系手腕,和同事、客户都打成一片。

这位服务员很快地就当选了公司的模范员工,不但有奖金而且还要接受表扬。

“让我们欢迎今年的模范员工上台,他不但年轻有为,而且待人接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当你任何时候看到他,他脸上都挂着笑容,更是难得。现在请他讲几句话。”银行总经理在表扬会上说。

服务员很谦虚地谢过总经理,他接过麦克风说:“谢谢总经理,也谢谢公司给我这个荣誉,我一定会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不过,”服务员看了看底下的同事,忽然调皮地说,“如果我的脸上不摆着笑容,我的眼镜就会掉下来。”

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毫不犹豫地鼓起掌来。

哇!这个年轻人太可爱了,难怪他的人缘会那么好。

他很懂得心理学,同事们见他得奖,多多少少会觉得不是滋味,这是难免的人性,但是他却能够将自己自嘲一番,消除对自己不利的现象,真的是很高明。如果不懂怎么让同事的心理保持平衡,这奖最后就会成为人际关系上的障碍。

“自己先笑自己,总比被人取笑要好得多。”自嘲绝对不是贬低自己,相反的,是将别人拉到和自己平行的一条线上,这是搞好人际关系时的一个重要技巧。 wD3BRhT8vfn0HJlCXAOD0UsA0WIFVDNvgFrNINXrTVQ2AKXMX7YSHghiv+Hzt0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