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
由于各种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现代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的研究工作在大陆地区一直受到了很大的忽略。这是因为对成舍我的研究,无法绕过国共对峙时期关于新闻史上“第三条路线”的争议,无法绕过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自由主义现象,无法绕过当时中国特殊社会背景下的新闻产业化等一系列错综复杂、颇为棘手的学术问题。所以迄今为止,大陆地区新闻学术界对成舍我先生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出现系统的、全面的态势,其零碎的研究成果也与这位世界新闻史上工作年龄最长,曾经在中国现代新闻界——特别在业界与教育界——做出过突出成绩、赢得过较高声誉、拥有过很大影响力的著名报人之地位不甚相称。
2009年上半年,因机缘巧合,我申请到了台湾世新大学舍我纪念馆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心的一份特聘研究员工作,有幸赴台进行半年的专业研究。在中心主任成露西女士的建议与指导下,我对成舍我先生的一生志业产生了学习与研究的浓厚兴趣。
本书所收录的一系列文章,就是我从2009年赴台以后陆续研究撰写的一些相关论文。这些论文是我在研读成舍我先生所办报刊、文选和有关成氏的学术论文、回忆录、纪念文献等资料基础上的一些学习思考之作,见识粗浅、史料杂碎、领域零散、未成体系。本来,这些习作难登大雅之堂,但因为大陆地区有关成舍我先生的研究成果较为稀少,所以我也就不揣冒昧,赧颜付梓,以就教于海内外方家。
促使我结集出版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其一,因为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隔离,有关成舍我先生的资料汇集工作一直不甚系统,未趁便利。台湾方面近年来虽然整理出版了一些有关成氏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但却还不能便捷地为大陆学者所获悉(比如成露西编审订,唐志宏主编的《成舍我先生文集(港台篇1951-1991)》,大陆学者相对而言较难购买得到,只有在国家图书馆等处才有),特别是关于成舍我先生在大陆期间的相关资料(1898-1949年间),连台湾方面都还没整理完毕,结集出版——就是出版了,恐怕大陆学人撷取这些资料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考虑,我以为将这两年我个人在海峡两岸所搜求得来的一些成舍我先生的文献——它们主要是成舍我先生在大陆期间撰写的文章,主旨相对集中于成氏关于新闻学方面——附录于本书之后,公之于世,可能是一件有益于大陆地区对成氏新闻思想与理念有兴趣的学习者、研究者的事情。另外附录中的成舍我年谱、成舍我研究文献资料汇编等相关资料,对成舍我研究工作者亦不无裨益。
其二,为了支持新闻学术研究工作,我所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提供了一笔出版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学院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出版,这就为本书得以付梓提供了一个难觅的良机。须知当今中国(大陆)出版界对偏冷学术成果(特别是历史类、非主流类)的冷淡与忽视十分普遍(我个人很理解企业化以后的出版社的难处),基础性学术类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的出版简直难于上青天。虽然自己对本书中的许多文章质量不甚满意,但我实在不愿意放过这一佳缘。因此本着“先有后好”的想法,结集成书,以求先行出版问世为宜。
所以说,这本不成熟的《研究》得以出版要感谢各方的支持,首先要感谢台湾世新大学舍我纪念馆的成露西主任;其次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雷跃捷书记、陈作平副院长,还要感谢推荐我去台湾研修的方汉奇座师,中国新闻史学会赵玉明会长,台湾世新大学的成嘉玲董事长、赖鼎铭校长、熊杰副校长等尊师前辈、领导同侪;还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蔡翔社长和欣雯女士,没有他(她)们的亲切鼓励、鼎力相助,这本薄书绝对无缘问世。
2010年3月,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极为震惊地从师姐程曼丽教授(时任新换届后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口中听闻了我赴台研修的指导导师、世新大学舍我纪念馆馆长、世新大学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心主任成露西先生遽然去世的噩耗!顿感世事无常、悲从心来!成露西先生是成舍我先生的幼女,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著名的女性社会学权威。在台短短的半年期间,成主任对我既亲切关心,亦督导不辍。她的西方化学术视野、严谨的学术研究方式和对研究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这与其父舍我先生何其相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我预备做出一些研究成果后再呈现给她,以期获得她宝贵的指点教诲。不想天人隔绝、永为憾事!所以,我谨以恭敬的心情,将这本研究成舍我先生的习作,题献给成露西主任,以示我对她无以言表的感激与深刻的怀念之情。
成舍我先生的文章写作与刊登在他活动的那个时代,在文字体例,标点符号及写作方式上都迥异于今,为保持文献历史原貌,行文中除了对明显妨碍文意理解之处略作调整以外,尽量保持原来的状况,以避无意间窜改作者原意之虞。书中征引的文献主要以成氏在大陆期间发表的阐述新闻事业方面的文章为主,以年代为序,逐次排列,是以为记。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台湾世新大学舍我纪念馆博士后研究员
李磊谨书于北京
201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