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NO 1
走向微软的足迹

微软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级企业,它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角——比尔·盖茨,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他是世界上妇幼皆知的人物。当我们把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他的财富、成就与管理艺术上时,往往并不十分在意他多面的人生与情感经历,特别是与这位传奇人物最亲密的人,他的夫人——美琳达·夫兰奇,知之者更是甚少。

美琳达是如何与比尔相处的呢?美琳达是如何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的呢?美琳达是如何获得幸福家庭生活和美满的婚姻情感的呢?……

美琳达·夫兰奇并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职业女性,她的表现更多展现出的是一位温柔贤惠的母亲,体贴入微的妻子。她没有传奇般的人生经历,直至嫁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她还依然保持着自己平凡的本色。

可以这样说,美琳达的一生,是属于微软的,正像她自己曾认为的那样,或许生来上帝就注定让她成为一位微软人。虽然她从不认为自己先前的生活、学习与微软有过任何联系,但是从她走进微软后,她的职业、情感生涯在不经意中融入了微软,并开始经历着这里发生的一个个奇迹……

美琳达用自己女性特有的伟大的温柔和贤惠,默默地推动着比尔的前进,默默地推动着微软的发展。美琳达用自己女性特有的情感和胸怀,默默地滋养着比尔的心灵,默默地滋养着微软的生命。

美琳达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平凡女性,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动着比尔和微软,甚至世界上每一个崇敬她的男人和女人们。

美琳达的性格、思想、意识深深根植于她的成长历程。

1964年10月20日,在美国达拉斯州一个不出名的小镇,美琳达来到了这个世界,她的家庭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像这样的家庭在美国是一个占主流群体的阶层,所以,她的童年经历与当地其他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美琳达的母亲非常贤惠,名叫依莲·夫兰奇,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她与美琳达的父亲爱德华·夫兰奇,一位出色的航天专家,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美琳达除了有两个哥哥之外,还有一个比她小三岁的妹妹——西卡杰·夫兰奇。

童年的美琳达不善言谈,总是与周围的人保持一定距离,表现得极其内向,所以没有人想像得出她将来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直到现在,美琳达都很畏惧在公众场合展现自己的才能,不过她的举止倒是很有风度。

在所有家庭成员中,美琳达最听母亲的话,母亲经常给几个孩子讲述过去发生过的事。

依莲·夫兰奇在1954年的时候到过纽约。那时,美琳达的外公哈德·维尔奇是一家快递公司的主管,外婆是佛罗里达人,他们先后生了六个孩子。相对拮据的生活,使依莲·夫兰奇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照顾自己。当家人不在的时候,6岁的依莲经常拿用餐券到附近的一家餐厅吃饭。更让童年的美琳达不可理解的是,她的外公很少关心自己的母亲,甚至那时依莲最喜欢的节日礼物——一块巧克力,或是一个布娃娃,他都很少买回来。

依莲与爱德华一家并没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家庭中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和谐,一家六口人过得其乐融融。

他们家也是所有亲戚朋友的集散地,尤其是爱德华经常在家中招待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谈天,或是研究一些问题。那时,他将家里的一间卧室特别整理了一番,用作接待客人。他家虽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爱德华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航天工程师,但经济收入并不丰厚。

不过那段日子给美琳达留下的印象并不很深。在美琳达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依莲重返工作岗位,在此之前,她只能在家照料自己最小的女儿西卡杰·夫兰奇。一家人过得紧张而充实,孩子们都开始懂得了学习,爱德华与依莲都在努力工作。

后来,美琳达的一个哥哥麦查得·夫兰奇考入纽约州立大学,一年当中很少回来。她的另一个哥哥维得·夫兰奇则很早就工作了。接下来父母把希望寄予了美琳达,希望她能完成大学学业,并能找到一分好的工作。美琳达很争气,一直读完了商学院,所以,父母经常会因自己女儿的出色表现而自豪不已。

当这个家庭中所有孩子都各奔东西的时候,美琳达的母亲依莲常提起的一句话就是:

“还不如过着穷日子快活呢。”

直至后来美琳达成为比尔的夫人,一位世界上最有钱男人的妻子,依莲仍没放弃同样的看法,相信美琳达的出嫁也是依莲最快乐也是最心痛的事。

如果说美琳达的聪明源于他的父亲,那么她的贤惠则赖于母亲依莲的功劳。当然,依莲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她读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最后如愿考入了纽约州立大学,也就是美琳达的哥哥后来就读的那所大学。

就是在这所大学,她认识了爱德华。很快,相同的志趣与人生观让他们幸福地结合了,后来因为爱德华必须要到达拉斯工作,所以依莲与爱德华就在达拉斯安了家。他们相互之间很谅解,也不曾吵过一次架。有时,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依莲会唠叨丈夫几句,可对方总是笑笑就了事,依莲随后也就没有了脾气。这一点与美琳达和比尔之间化解纠纷的方式惊人地相似。

有时,美琳达兄妹几个凑到一块开母亲的玩笑,依莲总是耐心地与他们谈笑。

在四个孩子中,母亲最喜欢美琳达,不只是因为她更听父母的话,还因为她做事非常认真、细心。因此,美琳达常会招来妹妹的嫉妒。的确,西卡杰长得要比美琳达漂亮一些,但她可是个让美琳达头疼的家伙,小的时候她们曾是最好的玩伴,但是西卡杰经常会背着美琳达拿家里的钱去买一些零食。每次不论她如何掩饰,还是会让母亲发现。家里丢钱的事,依莲从来不怀疑美琳达。在后来美琳达读大学,走进微软,每一个结识过她的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她是一个诚实且可以信赖的人。所以一直到现在,比尔还是对她宠幸有加,甚至将微软近300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交给了她与自己的父亲亨利来管理。

美琳达是一个懂事比较早的女孩,当她还在当地一家天主教私立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已经会做许多家务事,有时会帮母亲洗衣服,有时带妹妹去上学。但那时的她还是显得有些单纯,有时也被复杂的情感所困。当她快要升入九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母亲对她说:

“你应该有个大人样了。”

那时,美琳达仅仅十五岁,听完母亲的话,美琳达决定先从自己的发型变起。先前她只是习惯扎着小辫,那次她让母亲依莲帮她将头发拉直了,并找来她那时的好友梅迪·利亚帮忙。从那时起,美琳达习惯于在家里一边与母亲说话,一边整理自己的头发。

当时,美琳达非常希望升入高年级时能使自己成为一位别人羡慕的大女孩。虽然她自认为自己并不漂亮,但是她也像许多女孩子一样不曾放弃过对美的追求。但不久她对自己的新发型不满意了,她又请求母亲带她到专业理发店。母亲无奈,带她到附近一所教堂后面的美容店。她非常认真地给那位理发师看了她喜欢的发型照片,并告诉他,自己就要那个样子。

理发师拿起剪刀便开始为她工作了,依莲在一旁与她聊天,但她的心思却在自己的头发上,对与母亲的谈话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最终的修理结果更让她感到不满意,母亲安慰说:

“没关系,不久便会长长的。”

或许有人会认为美琳达是个非常挑剔的人,要是这样认为就错了。实际上,美琳达是个很豁达的女孩,这在她婚后就表现出来了。在婚后她不曾抱怨过什么,也很少关心自己的得失,为了比尔的事业,她做得相当完美,甚至倾注了她所有的感情。

那次剪发后,美琳达好久不愿出家门,直到想出变通的办法——到杂货店买一些丝带,将头发扎起来。虽然那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但从中可以窥见美琳达是怎样的一个人——惧怕自己任何改变给别人或是自己的整个生存空间带来任何的不和谐或者不好的影响。

读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美琳达所在学校像其他许多学校一样成立了一个“文化自助委员会”的学生团体,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事。加入这个团体的都是学生中的精英,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不同种族、阶层等背景的学生生活与人生价值问题。那时,校方的一位主任极力推荐美琳达加入其间,原因很简单,美琳达的父亲是该校学生家长中惟一的航空专家。那年代,美国的航空事业一直遥遥领先于任何国家。学校的师生都非常关注这些,他们更想让美琳达谈谈拥有一位这样的父亲,会怎样来看待将要面临的选择。美琳达在校领导和同学们的邀请下,免强参加了座谈会,并做了简单的发言。那时,生性有些害羞的美琳达,还很害怕当着几十个人的面大声讲话,但那的确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使她平生第一次有机会与素不相识,或是从前敬而远之的人打交道。接下来,她加入了这个学生组织。

回忆这段经历,美琳达认为它对自己的性格改变至关重要。因为,从那以后,她不但可以大胆地与别人讲话了,并且当时在一些学生的推荐下,她负责了这个团体的组织与议题工作。

童年的美琳达很富有爱心与正义感。她童年感受最深的是一个非洲裔的男孩留给她的印象。

这位男孩儿在美琳达所在的学校受到一些学生的不公正对待,经常叫他“黑鬼”。那男孩的遭遇在美琳达幼小的心灵深处隐隐产生了一种痛楚,但是这个男孩子却很乐观,他仿佛愿意人们这样称呼他,以此换取人们与他的“亲近”。男孩的父亲是一位杂货店的雇员,母亲是坦桑尼亚人。后来,美琳达经常向父亲讲起这件事,父亲便经常给她讲一些关于美国各个民族的历史。但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人而有过任何的优越感。虽然在美国种族歧视的事时有发生,但是这种阴影始终没影响到美琳达。直到后来,她遇到了比尔,她更坚信了那便是所谓的“至高无尚的美利坚民族”的悲剧。比尔也对种族歧视现象恨之入骨。所以后来,在他们基金会的资金使用上,美琳达特别提议其中的一笔专项资金用作援助非洲的儿童,用于他们的健康、教育以及正常的生活。比尔也非常赞同这么做。相对来说,这些钱只能解决一少部分人短时间的问题,这恰恰更让美琳达感受到自己在这种事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她不愿意人们就此事大作文章,她说:

“如果换作别人,或许也会这么做。”

美琳达这种表现,与父母言传身教是离不开的。

美琳达求学的过程并不像有些人想像那样一帆风顺。虽然那时她的学习成绩很棒,但对于老师给她布置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棘手的数学问题,她有时还是感到无所适从。

父亲从没有放弃过对她寄予厚望,有时,她也会隐约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了,从而心理负担很重。

从小学到中学,虽然她觉得自己的成绩总的看来还很不错,可她却一直很厌恶上数学课,更害怕数学测试。她的数学成绩一度经常排在班上的倒数第二,只有一个比她更差劲的男孩儿多少让她挽回一些面子。在那个时候,让美琳达感到非常失望的是,几乎每一位给她讲授过数学的老师,都将她遗忘。只要她上课不出声,任凭她做得怎么样,没有老师会对她说什么。只是在美琳达升入中学后的一次考试中,数学老师乔·歌茨将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

“美琳达·夫兰奇,你的数学实在太糟糕了,请允许我建议你考试那天自由活动去,好吗?”

出于童心的天真,以及对考试的惧怕,美琳达很爽快地答应了,她只是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必须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成绩,这样才可以向父亲有个交代。

虽然,她害怕家里的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最终还是被父亲看出些什么。有一次,她与卡西杰研究一道数学题,折腾了好半天,美琳达也没弄出个究竟来,要知道那只是一个连小学生都感觉不很难的问题。父亲在一旁不停地提问,美琳达很少能正确地回答。看得出来,父亲起了疑心。美琳达感到一种不祥的预兆,父亲终于开口了:

“美琳达,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升入中学的,或许只是因为你读的是这里最好的小学校。我不是不信任你,是你的表现实在令我感到沮丧。”在她的印象中,只有母亲最能包容她的过错,她甚至不允许父亲对女儿有任何的指责。

美琳达是个很要强的人,从那时起,她便下定决心要学好数学。她找来课本,背着同学、家人,趁着星期天躲在母亲与妹妹的房间,从小学的内容开始自学。虽然美琳达自学的进程很慢,但她却很投入,她不止一次碰到让她无从下手的难题,但她没有请教父亲,虽然她知道,父亲是位非常出名的工程师,他的数学天赋即使在他们的研究所也无人能及。还好,她当时的数学老师正在为新的工作而忙碌,由另一名数学老师代课,她就是麦肯·华纳,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女教师。她的心很细,知道了美琳达从前一些故事后,对她既同情又赞赏:“从此,我可以帮助你,美琳达,愿我们成为好朋友。”

在麦肯·华纳的帮助下,美琳达进步很快。在老师肯定了美琳达有了一定自学的基础后,便尝试着让她学更深的内容。就这样,美琳达顺利完成了中学的数学课程。

在美琳达临近升学考试的时候,她开始喜欢上马克·吐温的作品,但只能偶尔读读。在自己有十二分的把握可以进入大学后,美琳达还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对于父亲寄予自己的哈佛大学梦她还有些茫然。但父亲的压力对她来说也并不是很为难,至少母亲不会抱怨她的选择与表现。有几次,她也找过学校的升学顾问,可是这位顾问忙得不可开交,又没有对她的问题做过丝毫的准备,所以他并没有给美琳达提过什么建议,只给了她一些东部与中部学校的简介。那时,美琳达所在的中学刚好来了两位硕士生,他们都来自于同一所大学——杜克大学。他们建议美琳达:

“可以考虑这所学校,因为,论历史与名气,它也不算很差。”

也有人建议美琳达到诸如西部的拉德克利女子学院就读,但在美琳达看来,这些学校会培养出平凡至极的人,确实,在美国的风云人物中,出自这里的学生实在少得可怜。

母亲的态度很明显,只要美琳达喜欢,哪所学校都无所谓,她会尊重女儿的选择。于是,美琳达开始考虑把自己想像中的杜克大学定为自己的目标。如许多人所说,那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深受一些美国人欢迎的大学。

当美琳达告别了她在读的那所罗马天主教私立学校后,便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升入了美国杜克大学。

虽然她没有受父亲的影响选择数学专业,就如同比尔没有受父亲的影响选择法律专业一样,她给自己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课程——计算机。这一点好像是与比尔在向同一个地方起步。所以美琳达曾说:

“我一生中做出的每一次选择仿佛都注定了我将要成为一位微软人。”

看来不无道理。她这次选择主要原因在于她对计算机感到陌生而新奇,只是出于好奇而已。

那年美琳达19岁,生平第一次住进了学生公寓。她告别了整日与父母、兄妹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大学生活。谈到这段生活,美琳达有着深刻的感受。

确实,大学生活不仅让美琳达有所改变,更让她学会了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一切问题。

其实,在美琳达的心目中,虽然杜克大学远比不上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学校,但是它同样可以给人以一种理念。当美琳达踏进杜克大学不久,就亲身感受到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思想与生活在这里的交汇与碰撞,所以这里也并不是她想像中的那样,是一个“完美的学校”,而更多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神。或许是因为出身在一个崇尚知识的家庭,在美琳达还很幼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会有意或无意培养她一些精神上的美好品质,只是那时她并不觉得它很重要,只知道如何获得一个好成绩。

如果说成绩,美琳达绝对是个很棒的学生,但是成绩在大学里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在美琳达的印象中,在整个大学期间,自己也不曾上过几节像样的课。她大部分时间是和一些学生聚在一起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诸如“是谁创造了上帝?”、“埃及人为什么会选择建造那样的一座金字塔?”、“计算机究竟都让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起初,这样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多少让她感到有些不适应,她也曾抱怨过:

“这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大学生活,我感觉不到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

在几乎所有师生眼里,美琳达只不过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但大学生活让她进一步有所改变。美琳达时常会对比尔提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许是由于她只是一个女孩子,那时她更倾向于对生活的探索,例如,她会在学校的宿舍学着做饭,或是学如何打扮自己,而比尔总是对狂奔式的捣蛋更感兴趣。

初入学校后不久,学校便举行了成人仪式,美琳达被安排到第一排。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虽然她口里念念有词,心里却慌得不知所措。这样的仪式在美国很普遍,从这一天起,你必须学会独立,不能再依靠父母,这是每个人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校长宣布了成人仪式的开始,在奏乐声中,美琳达像许多学生一样宣告步入成年。大约十几分钟后,他们每人领到了由学校签发的《成人守则》。从那以后,这里的一切几乎都实现了成人化管理。如果在你犯了错误之后,校方发现你还未满18岁,他们便会宽容你的行为,然后给你记一个处分记录。如果你已经参加过成人仪式了,那么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对你进行教育,甚至开除,这样的事经常会发生。

的确,杜克大学在管理方面是美国所有大学中最为严格者之一。同样,这里的老师也非常敬业,他们很少随便耽误学生的课,并且与学生之间总可以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这在小学,甚至中学都是很难想像的。

美琳达的主修专业老师杰尔森·拉普斯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他同时还是美国国家电信局的科研人员,在网络与通信方面很有造诣,经常到其他一些地方讲学,没有一个学生不因为能够接触到这样的老师而感到荣幸,美琳达也不例外。但是杰尔森·拉普斯并不希望他的学生这么认为。他对自己的地位与成就表现出非常谦逊的态度,除了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疑难的问题之外,他还会与学生们在一起谈生活与理想。看得出来,他并不对自己的地位与功名感到兴奋不已,他追求的是一种平静而安宁的乡间生活,他说,他再工作几年就要离开这里了,到佛罗里达的老家重新过自己的牧民生活。美琳达总想试图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教益,但却总是对他敬而远之。

作为一个女孩子,美琳达很想知道那些男孩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家庭以及父母的,但是她始终没有得到答案。那时,她承认自己对男生已经产生了兴趣——没有一个女孩儿会欺骗自己,但她却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感情。虽然也有过一些志同道合的男生想接近她,但是她与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纯真的友谊,爱情在美琳达的观念中是非常神圣的。

在大学的时候,美琳达结交了许多朋友,他们来自各个地方,有南美的、有欧洲的,还有亚洲的。美琳达觉得与各地的学生交流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们的文化、传统不尽相同,但她与他们相处得都非常融洽。

一位阿根廷籍的女生桑切斯,曾与美琳达建立深厚的友谊。她的母亲是美籍阿根廷人,父亲是加州本地的一名商人,从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接受美国的教育,所以除了她的肤色,几乎看不出她来自南美,她的英文也非常流利。有时,美琳达在假期会带桑切斯到家里做客。桑切斯非常喜欢达拉斯的人文风俗,在学校的几年中,她们一直是好朋友。毕业之后,她告诉美琳达自己想继续深造。而那时的美琳达开始筹划着工作的事情了。所以她们此后直接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

桑切斯的成绩很优秀。2000年的时候,美琳达从杜克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得知桑切斯已经拿到博士学位,并正在佛罗里达讲学。于是在2001年春天,她借到纽约参加一次美国慈善机构组织的会议时,抽空到了佛罗里达见桑切斯。

对于美琳达的到来,这位昔日的朋友感到非常激动,她们在一家称为“北斗星”的宾馆聊了很久。桑切斯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美琳达从事的事业,她希望有时间可以为美琳达做些什么。但是美琳达是一个非常体贴别人的女性,她不愿意浪费桑切斯太多的时间,因为桑切斯也很忙。与美琳达见面的那天,桑切斯是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做准备的,可惜只有短短的一天,她们就分别了,又都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从此以后,她们不间断地用电话、或是在网上联系。可见美琳达是非常平民化和非常重视友谊的。

美琳达还有其他一些外国朋友,虽然美琳达很难记起他们的名字,但她总是不会忘记为他们祝福——

“愿上帝让我们都有好的归宿。”

温静、随和、重情谊是美琳达赢得朋友的重要原因。

由于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缘故,美琳达很看重知识,也非常崇拜有才华的人。但后来因为一些经历,她开始觉得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非常优秀。她曾在美国国内发行量很大的一份报纸上读到过这样一则报导:

一位深得家庭宠爱的芝加哥学生,在自己大学毕业后未能找到施展才华的地方,于是选择了自尽。

这真是耸人听闻。后来报道又说,这位学生成绩非常优异,在他升入大学之前就曾有五项发明专利,大学毕业时便完成了硕士生三年才完成的课程,并与他的教授共同制作成了该校第一个等离子体试验模型。后来他总是抱怨世态的不公,最让他气愤的是,甚至几家他看中的优秀公司都拒绝与他合作。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因此走上了绝路。美琳达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突出的才华,还要有完善的心灵。

美琳达在大学毕业后,没有想像母亲那样做个出色的主管,也没有想像父亲那样去做一位工程师,相反,她喜欢上了教育。但是做教师的条件在美国是非常苛刻的,至少要求必须是个乐观的人。只因为自己有时表现得内向些,所以她并没有在主考官面前显现出自信,让自己丧失了一次梦想成真的机会,她感到很遗憾,尽管她本质上并不是一个过于内向的人。

那时,风靡美国的商学院热开始流行了。因为那时商学院即使在美国也并不是很普遍,商学院毕业的学生更是被“商家”特别看好。凭借自己有一颗睿智的头脑,美琳达开始尝试着争取进入商学院深造。

父亲却鼓励她最好进入耶鲁大学深造——他希望女儿像他一样可以拿到硕士学位,但是美琳达更看好富阔的商学院。

1987年的夏天,商学院报名工作开始后,美琳达几乎是第一批报名,按照通知,半年后开始应试。这时,她又捧起了久违的课本着手学习相关课程——应试三门基础课,并加口试。

在这年的12月份,美琳达坦然地走进了设在杜克大学的考场。或许对她来说,那次考试显得很轻松,因为她从来都不觉得考不上就一定意味着失败。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有800多人,而从杜克大学录取的只有区区几十人,那时实行的名额制着实让许多人感到很紧张,甚至有些家长不放心,专程赶来助考。美琳达认为这是多余的,她的心态非常平和,用不着父母帮忙。

成绩公布后,美琳达再一次以前10名的成绩笔试过关。随后她参加了口试,口试也如同她想像的一样轻松。主考官只问及她一些相关方面的简单问题,然后再与她作了一些简单的交流,直到现在她还是不明白那些主考官是根据什么来问那些看似无聊的问题。诸如问:

“你觉得继续深造对你有好处吗?”

这还用说,好处当然很大了,只不过当时没有一个学生敢这么说,美琳达也不放过这个撒谎的机会,她告诉主考官:

“这是我的兴趣。”

在口试这一点上,在美琳达后来成为微软营销部经理时,她感受很深,因为这与微软的人才招聘极其相似。对工作没有兴趣,怎么能做好呢!

第二年3月份,美琳达被通知到富阔商学院上学。母亲依莲听后,有些不耐烦地说:

“又要上学,都快成为老姑娘了。”

她似乎更关心女儿的生活和婚姻。她曾经打探过美琳达的心意:

“你整天在打电话,是不是在谈男朋友了?”

美琳达笑着告诉母亲没有,只是与同学保持正常的联系。但母亲并不放心,还是告诉美琳达说:

“我的女儿是最美丽的,我见过的那些坏小子,没有一个可以配得上我的女儿。”

她甚至要美琳达将男朋友带给她看看。可实际上美琳达当时根本就没有男朋友。按照多数人的标准,那时美琳达还不到结婚年龄,但母亲总是为女儿操心。

直到1993年2月份的一天,美琳达才将比尔领来给母亲看,比尔整整大美琳达九岁,但依莲并不在意比尔的年龄,只是多次嘱咐比尔:

“美琳达是个善良的女孩子,你要认真地呵护她。”

这位始终没有脱离过母爱的大男孩儿总是满口答应:

“噢,是的,我相信我们会幸福的。”

有时在私下,依莲对比尔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还是不放心,总爱唠叨着说:

“这小子为什么总是转来转去,有时仿佛不是很注意我对他说话。把你嫁给这样的人,我很不放心。”

美琳达微笑着告诉母亲,比尔生性就是这样子,美琳达还告诉母亲,比尔的性格让他的母亲玛丽很是头疼了一阵子,因为玛丽曾为他介绍过朋友的一位女儿,只因为他像个傻小子,婚事因而告吹。女儿如此了解女婿,母亲才稍稍有些放心。

美琳达的父亲对此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样好动的人聪明。他告诉依莲,比尔与他在一起交谈的时候,时常会跷动自己的双腿,有时屁股还不停地在椅子上乱动,仿佛下面有人为他放了钉子。

在后来的日子里,依莲也不是很在意比尔的表现。在很早的时候,依莲就听说过微软,只是她到现在也不能让自己相信,眼前这个戴着眼镜、瘦瘦的家伙就是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居然是自己的女婿,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自己的女儿怎么能高攀得上呢?所以她常常对自己的女儿说:

“美琳达,你不会是找了一个冒牌的吧?”

“当然不是,他就是那个比尔·盖茨,微软的比尔·盖茨。”

富阔商学院对美琳达来说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地方,几乎所有对美琳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都出现在这里。有幸成为这里的学员,也是美琳达生平又一次做出慎重选择的结果。或许是自己更加成熟,或许是对大学校园不再感到新奇,她在这里度过的三年很平淡。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她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出路。

就是在这时,美琳达结识了美国著名的企业策划专家、资深的投资学教授达瓦基·凯特。他是一位欧裔旧金山人,曾在通用汽车公司任职。在美琳达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美国企业联合会高级顾问。与这样的人物对话,美琳达并没有产生先前的那种焦虑与胆怯,代之的是更多的平静和求知欲。有时,她会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达瓦基·凯特也会纠正她的一些错误。例如,他曾给美琳达讲过美国一些石油、电信以及钢铁等大型企业的运作规律,也曾热情地邀请美琳达听他在其他学校针对不同课题的讲学。身为他的学生与朋友,美琳达感受最深的还是这位教授对待人生和学问的执着态度。

“你认为索取与奉献永远成正比吗?”有一次达瓦基·凯特教授问美琳达。美琳达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他说:

“应该是吧,至少美国人的价值观应该是这样,或许……”

“你是想说,或许运用于经济理论中就未必了。”继而达瓦基·凯特教授解释说,“这是我近三十年在工作与教学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问过许多学生,他们有的表示不能明确回答,有的很肯定,也有表示其他意见的。”

“你还没有参加过工作吧?”他突然问到工作的事情。

“是的,达瓦基·凯特教授。”美琳达回答说。

“不过,我可以向你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真正的东西还需要你在工作中寻找,或许是因为你没有工作过,所以这些问题会让你感觉很抽象。他们在经济理论中确实是成正比的,我从不否认那些因金钱而变得贪婪的人,但是他们的奉献在那里呢?试想,如果……”然后,他又告诉美琳达,“在你追求的整个过程中,你会留给社会很多东西;你得到的,并非就全部是自己的,试想,你可以任意的消费,但是那只能再一次给社会创造价值,直到你死去,甚至花完所有的钱,那些财富会永远留下来,这是一个永恒的法则。”

所以,达瓦基·凯特非常推崇慈善家们的做法,认为那是最有意义、也是最让人赏识的事业。

在美琳达所结识的几位教授中,还有来自本土的杰克·科伦、维尔斯·乔卡等,也有一些女性教授,他们都带给美琳达不同的价值观与理想。或许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他们的教学与观点有着较大的差别。的确,在美国是从来不讲求一种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只要他的理论可以得到验证,并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无疑他的存在便是有价值的。

三年的商学院深造,并没有使美琳达立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哪位教授的观点才是她最终可以信赖的呢?在她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这个问题依然在纠缠着她。

1990年,美琳达如期从富阔商学院毕业,她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一年,她依照母亲依莲的要求首先到达拉斯的麦卡伦与沃思堡呆了一段时间,她并不是很喜欢这两个地方,所以她也没有打算在这里找一份工作,只是草草地看了几家公司,就没有再继续联系。

那时美琳达只希望自己能从事一份相对让她感到能展示自己才华的工作,她首先想到了硅谷,但她并不很擅长计算机软件开发,所以找一份营销或是策划方面的工作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也与她学的专业比较对口。她开始将目标锁定在电脑行业。恰逢微软一年一度的人才招聘在不久后举行,于是她很认真地填写了一份简历,并及时寄到了微软相关部门。

那时美琳达也在想,自己是否也应该为自己设个目标,然后让自己去适应那所有的一切呢?随着微软的名声在美国、甚至世界同行中越来越大,她的这个目标也逐渐变得明朗起来,于是她干脆就锁定了在微软营销部门任一个职位。

早在1978年,微软就先后超过莲花、阿森塔特、甲骨文等软件公司而成为美国商界最引人注目的一颗明星,所以许多年轻人都想到其间就职,或许仅仅是因为这里有他们崇拜的偶像——比尔·盖茨。

但是让美琳达更想来到这里的,是她认为如能到微软工作,着实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尽管这里高手云集,但如果你真有水平,那这里绝对有你施展才华的平台。

为此,美琳达曾做过充分的准备。起初,微软总裁鲍尔默在招聘启示上注明,这个部门只需要两个职位,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即使现在看来,美琳达还是相信自己被聘用主要得益于自己的自信,更确切地说是得益于她先前为自己锁定的目标,那时她并没有另一种准备——如果微软将我拒之门外,我会让自己选择什么?她没有任何其他的思想准备。信念在这里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很小的时候,美琳达便被告知:

“信念可以改变一切。”

想不到它真的让自己受益匪浅。

在招聘过程中有段奇特的面试经过。在那个年代,许多公司并不选择这种做法,但那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效而有趣的方法。直到现在,微软每年招聘新人时,这个程序也必不可少。

微软负责这项工作的是鲍尔默,那天美琳达如约扣响了他办公室的门,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先来应聘的男男女女,大概这些学生模样的人都是选择的同一职业——营销。事先所有人都得知,微软在这个职位上只需要2个人,那就意味着至少有90%以上的人会被淘汰。

招聘会的气氛并不像美琳达想像中的那样紧张,但美琳达还是不敢有丝毫松懈。

“美琳达·夫兰奇,轮到你了。”有一个主管模样人请她到隔壁的一间办公室。

“您好。”美琳达热情地向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打招呼,想必他就是主考官了。

他看上去很直爽,说话的声音总是很大,美琳达当时不知道他是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

“对软件的问题,你能不能说说有多少了解?”她还没有坐稳,主考官便开始问话了。

美琳达原本想先向他介绍个人的一些情况,看他对这些似乎不感兴趣,便直截了当地说:

“是的,我对软件很感兴趣,并且在学校的时候曾参与过一些软件的制作。当然,我更喜欢的是微软这个团队。”

“这么说,你对软件很感兴趣了,那么你觉得软件是不是无所不能?”

“可以这么说,我们人类可以完成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由软件来完成。”

“你认为软件的开发,对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根本性的影响?”

这个问题美琳达从来没有考虑过,但是她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凭着自己的所学知识和自信,她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看来对方感觉不错。

接下来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像是连珠炮,但都与具体的工作没有一点联系。主考官也似乎不想给这些面试的人一点喘息的时间,问题也越来越奇怪。甚至他问美琳达:

“你喜不喜欢穿西装?”

“你喜不喜欢吃汉堡包?”这样的问题那时连美琳达的母亲都很少关心的。

“这就是微软的面试吗?”在美琳达笔试的时候,就听说过有个主考官很厉害。确实,鲍尔默是个知识渊博而又异常机灵的人。

对此美琳达抱怨说:

“厉害,厉害,看来微软的钱不好挣。”

前来面试的每一个人,只要一见到鲍尔默,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那时美琳达被他问得几乎浑身冒汗。后来,她还特意将这件事情讲述给比尔听,比尔得意得不得了:

“他是我的挚友,我在工作中不能缺少他。”

除了自信,美琳达更应该感谢幸运之神,由于她出色的表现,很快就得到了微软的回复。两天后,微软的人力资源部来电:

“三天后,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微软的一些地方看看。”

从此美琳达正式走进了微软,成为了它的一分子。

微软招聘人才的原则是:狂热于工作,有使命感,求知欲旺盛,忠实于微软。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软件人才,微软都视而不见,他们不喜欢那些恃才自傲的家伙。显然,美琳达这类人最合他们的胃口。

在微软工作期间以及后来的生活中,美琳达还是经常用自己面试时的那种自信和平静来武装自己。虽然这里的福利待遇与员工生活补助要明显高于美国的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这里的工作也更具难度与挑战性。有时你看上去很轻松,其实你根本不能让自己真正轻松下来,就如同比尔·盖茨,他经常会一边与一些人谈话,一边若有所思,甚至还经常会答非所问:

“哦,你刚才说什么了?”那时,很让美琳达不解。这里的多数人,尤其是中高层领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工作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随时都可以工作。正是这种工作不断锻炼着美琳达,使她不断地走向成熟和稳重。繁重的工作,并没使美琳达变得刻板,相反,她表现出女性特有的忍耐力,不断适应着工作,不断从工作中寻找着乐趣和价值,这使她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微软人。 cj3qC5ZAB739566syKpd+nvhezJfzfO2AC+TJ70AJmpiUC53asaSIMTWFXLVYZ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