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1日,位于太平洋西北部边缘的日本国关东平原南部的相模湾海海底,突然发生里氏8.3级海洋型大地震,导致东京都、横滨、横须贺三大城市完全毁灭,14.3万人丧生。
在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接缝东侧边缘,有一条宽达数十公里,深达万米的相模湾海沟。地震板块学认为,太平洋板块正是通过此海沟对欧亚板块实施局部斜向俯冲下沿线插入状的:时而碰撞,时而挤压,致使此间海底和“太欧板块”边缘一带的地壳变动剧烈,地震非常频繁。地震学家将此震域划定为“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世界上76%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一活动带上。日本最大的岛屿——本州岛刚好处在这一地理位置,所以日本列岛又被称为“地震王国”。
1923年8月30、31日,猛烈的台风在关东平原连续肆虐了2天2夜。9月1日,天气突变,微风徐来,蓝天白云,晴空如洗。上午11时左右,东京都上空突然出现奇形怪状的浓云,并伴有狂风暴雨,约40分钟后,风向突然转南。11时58分,“太欧板块”猛烈错动,遂即斜向俯冲碰撞,相模湾海沟当即下陷399.3米。刹那间,附近地面上下跳动十分厉害,犹如大蚯蚓爬行,一伸一缩,秒速高达6公里。距震中只有100公里的东京都、横滨、横须贺等市的房屋楼宇等建筑物,就在一阵阵奔雷般的“轰隆”声中纷纷坍塌。
由于地震时值烧火做饭的正午,楼房一塌,火灾四起,加之当时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所以一烧就是一连串,很难控制。在东京都,震后半小时就发生火灾212处。最惨烈的是,计有4万多灾民蜂拥逃聚到东京军事制服厂一块约有10万平方米的独立空旷地上。下午4时左右,风向突变,无数火星像骤雨般袭来,引燃了刚抢救出来的物资和灾民的衣裤,人海立即变成火海,当场烧死、窒息死亡3.8万人,只有2000人侥幸逃生。
从废墟中逃出来的数万灾民,被两岸的熊熊大火逼上了横跨隅田川的5座大桥。人多桥窄,无数的难民被迫跳入河中,有的当即被淹死,有的挣扎到岸边,又被强大的热浪烤死。数天后,桥头、桥上、岸边、水面上到处都是被烧得乌漆墨黑的焦尸。有篇纪实报道曾这样描述道:熊熊的大火又物化出无数强劲的上旋气流,并演变成转速极高的龙卷风,计有120条烟龙卷、火龙卷在市区疯狂肆虐。龙卷到处,无一不是扫荡殆尽。无论你是死死地抱住固沉物体,还是机警地趴下来紧贴着地面,都是一样统统被气旋吹得像足球一样疯滚,甚至数百人被冲卷上几百米高空;有的侥幸躲过火龙卷、烟龙卷,最终因逃不出缺氧(因烈火耗尽空气中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在横滨,“海岸浪高达9米以上,不少建筑物被卷走。在相模湾北部海底,因断层错动造成隆起和陷落高差达300米~400米”。铁路交通枢纽也被彻底摧毁,208处大火将整个横滨变成了火葬场;20个车站,8列火车,数十节车厢和5.8万幢房屋先后被烧毁。据震后统计,关东大地震毁灭了57.5万幢房屋(火烧44万多),死亡14.3万人,是日本国有史以来最大最惨重的大地震。
1973年,由田中有幸导演的世界上第一部灾难巨片《日本沉没》(原作:小松左京),就全面模拟了日本海沟异变与板块错动,以及关东大地震的悲惨场景。2000年元月15日央视电影台曾在《佳片有约》播放过。2007年,日本著名的东宝株式会社和东京广播公司,联合投巨资拍摄新版《日本沉没》,资深导演樋口真嗣把地震爆发原理和视觉、音响效果处理得非常极致,令人十分恐怖震撼。
震后不久,日本天皇将每年的9月1日诏定为“全国防灾日”。这是20世纪地震史上“三大毁灭性地震”事件之一,同时又是最大地震火灾,经济财富损失(总价值折合今300亿美元)最惨重的灾难性大地震。
小贴示:
关东大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地震次生灾害,特别是地震火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惨痛教训,对日本的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次的教训对城市化建设,特别是大都市发展中综合防灾规划具有指导作用,地震灾害,尤其是大地震灾害,是一种综合性灾害。除了引起房倒屋塌,人员伤亡外,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瘟疫、生命线工程破坏、城市功能瘫痪、人为恐慌以至社会动乱等等。而且这种灾害往往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同时性和诱发性。制定城市地震灾害对策,必须考虑震前预防、震时紧急处置、震后救治和震后恢复重建等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