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上科考

林则徐出生的时候,37岁的林宾日已经中了秀才,本打算再接再厉考中举人,却始终无法如愿。慢慢地,林宾日的仕途之心也就淡了,只把自己对功名的热切之心全部倾注在儿子身上,格外重视对林则徐的教育。

林则徐从小就聪明伶俐,所以林宾日在他4岁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识字,7岁的时候就开始锻炼他写文章。有人劝林宾日说孩子太小,林宾日却骄傲地回答说:“这孩子很聪明,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引导出他天生的灵性。否则让他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反而浪费了他的灵性。”

家中的人口众多,经常困难到靠稀饭度日的地步,家里大大小小都为了生计忙碌。林则徐很懂事,看到大家都工作赚钱,自己也想帮忙做些事情,每当这时候,母亲就会劝他安心读书,有朝一日能够光耀门楣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了。

一家人的粥愈来愈稀了,当时的很多亲朋好友都劝林宾日,林则徐聪明机警,不如让他学些别的,帮忙贴补家用,也省得一家子生活压力这么大。但是林宾日不为所动,坚持让林则徐读书,他相信自己儿子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在父亲的教导下,林则徐很快就让大家刮目相看了。八九岁的时候,林则徐就常常语出惊人,写的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赞赏。元宵节时,处处都张灯结彩,林则徐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赏灯吟诗,老师随口念了一句应景的上联:

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

话音刚落,林则徐就对曰:

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

林则徐的文思敏捷让老师都感到震惊,这小小年纪的弟子才气凌人,心胸宽阔,气吞山河,老师对他连声称赞。林宾日得知后欣慰不已。

还有一次,老师带着学生们游福州城外的鼓山,林则徐跟随大家登上了顶峰,下面就是茫茫的大海。老师命学生以“山”、“海”开头作七言对联,林则徐的对子让老师觉得很有新意和气魄,他朗朗地诵道: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年纪不大,气势却不亚于庄子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气概,他那开阔的胸襟和高超的志趣在此时就可见一斑。

虽然大家都不用林则徐干活,但是他还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每天上学之前,他会把母亲和姐妹们做的各种手工艺品送到店铺寄卖,晚上放学后再去收钱交给母亲。这段清贫的日子对林则徐影响很深,他一生清廉节俭,生性淡泊,不怕吃苦,关注下层人民,也从不以自己的出身贫寒为耻,都要归功于幼年的这段生活经历。林宾日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徐巡抚那样的好官,林则徐做到了,甚至青出于蓝。后来他曾把儿时的往事写成两篇文章,那就是著名的《先妣事略》和《先考事略》。

有一年除夕夜,邻居们听到欢天喜地的笑声从林家传来,大家感到好奇,纷纷从短墙上窥探,却看到十多口人正围着桌子,吃一盘素炒豆腐,油灯也比平时亮了些,一家人其乐融融,脸上的笑容让旁人羡慕不已。后来每逢过年,林家的后人就会点燃一盏两根灯蕊的油灯,吃一盘素炒豆腐,一代一代地缅怀当年的岁月。

林宾日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风骨和纯真朴实的个性,多年的贫困养成了他安贫乐道的性格,就算是后来林则徐为官之后,他也不愿意过官府老太爷的生活,一旦发生了水灾、饥荒等事情,他就为了百姓四处奔走。他拒绝了儿子的奉养,还常常写信给儿子,劝他遇到荒年时要多放米粮,禁止富人囤积,加强各项医护工作等,林则徐之所以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是和林宾日的教导分不开的。

天资聪颖的林则徐终于迎来了科举考试的那一天。当时的福州文风鼎盛,竞争激烈,从府试、院试再到面试,林则徐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嘉庆二年(1797年)进入了最后的面试。当时只剩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童生和他一起面见主考官了。经过数轮的考验,二人还是难分高下,最后主考官只得另出对子要他们对句。对对子可谓是林则徐的强项,一般人都难不倒他,对于各种对子,林则徐都几乎是信手拈来。所以当主考官伸手指着他说“童子何知”时,林则徐从容不迫地答道:“大人利见”,考官再望着老童生,老童生沉默无语,半晌方颓然叹道:“老夫老矣!”

林则徐以13岁稚龄夺得府试冠军,14岁就成为一位年轻的秀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众人纷纷认定他前途无量,必成大器,河南知县郑大模更是对林则徐青睐有加,把当时年仅10岁的女儿淑卿许配给了他。早在林则徐八九岁的时候,这位进士出身的知县就见过他,当时林则徐以一句不假思索的“天马行空”对他的“山鸡舞镜”,郑县令连连拍案称绝,当时就已经萌生了招他为女婿的念头。

林则徐在20岁的时候中了举人,随后就和已经订过亲的郑家小姐淑卿完婚。虽然淑卿是县令千金,但是贤惠过人,丝毫不嫌弃林家的贫寒,而且持家有道,虽然生活有些艰难,但是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生活倒也和谐美满。淑卿自幼熟读诗书,写得一手好字,棋艺也很不错,是个蕙质兰心的大家闺秀,更是林则徐的贤内助。

婚后郑淑卿共生了四子三女。长子林汝舟科举考试的成绩很不错,位列二甲第六名,后来和林则徐一样,也进入了翰林院。次子秋柏很早就去世了。三子聪彝也进入仕途,后来担任浙江按察使。四子拱枢后来担任汾州府的知府。长女和三女后来都长成了知书达理的姑娘,最后都嫁到了读书人家,次女敬纫嫁给了历史上著名的沈葆桢。 g5e3MepLuqWRyxCMdz0VEPGwxPH0KHUASes/LCgtGCixTrKCufRvkWxXMSFNvE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