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孟子
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

第一部分 少年受教 孟母教子有方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邹国人,即今天的山东省邹县东南。他是当时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私淑孔门学说,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他著有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

他提倡仁政,曾提出“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前后历时十多年间,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当时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就是太过迂腐,没有实际用途,所以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致力于教育树人的工作。历经几千年,孟子的思想仍被后人学习传承,本书就给大家讲讲孟子的故事。那首先就从他的家世讲起吧。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的先祖谱系是庆父(仲孙)—孟穆伯—文伯—孟献子—孟庄子—孺子秩—孟僖子—孟懿子—孟武伯—孟敬子—激公宜。激公宜就是孟子的父亲,名激,字公宜。母亲邹氏。

据记载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虽然3岁丧父没有确凿的数据可考,但从他自幼接受母亲的教诲看来,应该是真实的,因为“孟母三迁”这个家喻户晓的教育故事讲的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的未来而选择优良的居住环境。

孟子家境贫困,一家人住在偏僻的郊外。在他家不远地方,就是一大片墓地。这里经常有人抬来棺材埋葬,到处是锣鼓吹打声、哭啼声。每逢扫墓季节,前来祭奠的人更多,显得极为热闹。

小孩子好奇心很强,喜欢模仿。住在这里,孟子经常看到一些送丧队伍,提着祭品、前来烧纸祭奠的扫墓人,后来他便和其他小孩子一块儿玩起丧礼、祭奠的游戏来了。

孟子的母亲出自名门,聪明贤淑、知书达理,眼看着孩子学习这些事情,她心里着急,虽然目前他们家道中落,但是只要孩子们能力图上进,未来的日子总是好的。但是孩子最容易受环境感染,住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除了那些前来丧葬和扫墓的人以外,他们根本就接触不到其他人,孩子们即使想学,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啊。

有了这样的想法,孟子的母亲就去城里找了一个住处,那里来往的人很多,各种店铺也很多,街景很热闹。

刚搬去不长时间,孟子的母亲发现还是有问题。因为城里面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还有那些唯利是图的商贾和小贩,他们论斤计两的做生意。沿街吆喝的叫卖声,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和兴趣。孟子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也开始跟着模仿起来。

孟子的母亲看到这些,感觉长此下去,对孩子的教育一定不利,于是又到处打听,准备再度搬家。最后,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就在一所学校的附近,于是她赶快和孩子一起搬了进去。

在学校附近,孩子们进进出出看到的尽是一些循规蹈矩的读书人。古代的读书人,尤其注意礼节,他们一般绝无越轨行为,在社会上深受人们尊敬。

在这里定居后,孟子果然跟着学习礼仪,行为上也模仿这些读书人循规蹈矩。看到这些,母亲心中感到很欣慰。

孟子的母亲很贤惠,在她嫁过来的时候,孟氏家族已经没落,她不辞辛苦织布维持家用,对子女的教育也付出了全部精力。她生活上艰苦朴素,但是对儿子的教导从不忽视,她还很注重教育方法,知道身教重于言教。

有一次,孟子看见附近有户人家在宰猪,便跑回来问母亲,说:“妈妈,那家人为什么杀猪?”

母亲正在忙着做家事,便漫不经心地回答:“杀了给你吃呀!”

听到有肉吃,孟子的小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因为家里生活贫困,很少能吃到肉,他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

这时候,孟子母亲警觉到,孩子因受骗而显得很高兴,这是自己的错。做母亲的都说谎话骗孩子,又怎么教育孩子诚实不说谎话呢?即使家里再穷,也不能让这件事给孩子的教育造成不好影响,不管怎样也得想办法去买一点儿肉回来煮给他吃。

后来,孟母拿了些钱,去宰猪的人家买了些肉回来。孟子看见后拍手欢迎,母亲这才算心安了。

孟子父亲早逝,一家人的生计和教导孩子的责任,都由孟母一人承担。她靠织布维生,尽量省吃俭用,把剩余下来的钱留给孟子上学用。

一天放学后,孟子从学塾回到家,母亲问起他最近的学习情况。

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马马虎虎,跟往常差不多。”

母亲听后,脸色骤变,随后便拿出一把剪刀把机杼上的布剪断了,然后泪流不止。

孟子被吓坏了,他低声问母亲为何要把机杼上的布剪断。

孟母流出眼泪,望着孩子,说:“儿啊!你知道我为何这般辛苦?”

“为了我们的生活。”孟子诚惶诚恐地回答。

“还有呢?”

孟子想了一会儿,说:“为了让孩儿读书。”

孟母便乘机教训他,说:“你知道我们这么苦,还要让你去读书,那你为什么不求精进取?如果你读书读到一半就中途以废,这跟剪断机杼上的布有什么两样?我的辛苦,岂不是也白费了吗?”

孟子看到母亲因自己不专心精进而伤心落泪,还痛心地剪断了机杼上的布,小小的心灵感到无比的羞惭和后悔。

他趴在母亲膝上哭了,并发誓一定要努力用功,再也不敢怠惰、疏懒了。

正是有了孟母这样的教育,才成就了日后的孟子,孟母的教育方法现在仍被人们广泛流传并学习。 bfTDz2LfSF/oMgF/CL79P9JlsOLWVxNKIiBEMEkarYcGTzVLB2BrhNmGEURRG0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