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2

英式传统
——社交礼仪与贵族精神

这几年有一部英剧从大西洋红到太平洋——《唐顿庄园》。据说其热播的原因之一是:让人们重新意识到在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和礼仪是多么高贵;即便是普通民众,穿着打扮也保留着一份优雅。该剧前两季一经播出,一股重拾传统之风在英美盛行起来。

重拾传统,当然不是指要恢复那种拥有管家、贴身男仆、贴身侍女、第一和第二男仆等众多仆从,整天除了喝茶换衣服参加晚宴就没有任何事可干的生活,即便如今的爵士们,也没有几个愿意过这样的生活。重拾传统,更多的是恢复人们对衣着打扮、社交礼仪的重视,以及对传统礼仪下那点贵族精神的认同。

第一次接触到英式的社交礼仪是在2007年1月。由于注册了“住当地人家”项目,我和一位中国男同学受邀到一户住在德比郡的人家度周末。这家人在德比美丽的城郊拥有一栋大别墅,应该属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周六晚上,他们在家举办了一个小型晚宴派对,10个人的规模。

晚宴于8点开始,主人在邀请邮件中提到了餐前酒环节,所以宾客们在6点左右陆续到来,或者捧着一束花,或者带来一瓶葡萄酒,男士都是西装领带,女士裙裾飘飘。这两个小时,宾主在起居室品尝小点心和香槟,天南海北地聊着日常生活、时政新闻、体育。8点钟,宾客移到布置得非常精致的餐桌前就座,女主人开始上头盘。

一般来说,西式的家庭晚宴在菜式上并不特别复杂,头盘或汤、主菜、甜点是典型的三道菜家庭晚宴规格,餐后则是餐后酒和咖啡时间。如果特别隆重的,可以加头盘或主菜,变成四道菜或五道菜的规格,再上咖啡和茶之前安排的芝士拼盘与水果。相比中餐的七凉菜八热菜,的确不算什么,可是西式家庭晚宴复杂的是餐桌的布置、餐具酒杯的摆放、更换餐具以及持续的时间。

例如这一晚,主人按照三道菜规格准备菜式。头盘是蔬菜沙拉橄榄,主菜是烤整鸡配西兰花、胡萝卜、土豆等“经典”英国蔬菜,甜点是苹果派。就座后,我注意到每人面前摆放的精致烤花白瓷盘,都是放在同样精致的餐垫上;一式三套的刀叉餐具整齐地摆放在餐盘旁;餐巾布被卷在一个银圈里,主人所用的银圈还刻上了他们的名字;左手边是水杯,右手边是一字排开的三个水晶酒杯,最高的酒杯盛红葡萄酒,中等的盛白葡萄酒,最小的一个为餐后甜酒酒杯。

头盘结束后,主人换上另一套镶蓝色和金色边的瓷盘,开始上主菜。自然,每一道菜结束后,主人都要更换餐具,直到最后撤走所有餐具,摆上咖啡茶具。我粗粗一算,就是这最简单的三道菜规格,主人就得准备起码30个盘子、40个酒杯(包括餐前香槟)、30套刀叉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餐具。怪不得每家必备洗碗机!

席间宾主继续相谈甚欢。因为是老朋友,所以他们并没有遵循“不谈敏感话题,只泛泛交流”的聚会谈话规则,而是聊了很多关于宗教、政治的敏感话题。当时我的英语还不足以支撑这些话题,只能坐着默默地吃饭。善解人意的主人倒是时不时插入一些小话题,以便让我和同学也能参与。例如问我们喜不喜欢斯诺克,支不支持当时正在英国参赛的丁俊晖,又问我们学习之余喜欢参加些什么活动,等等。不得不说,虽然我不能参与他们的交流,但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很是惊叹英国人的读书习惯和对各类文化活动的热爱。如果说他们聊宗教和政治,我是因为英语不够好而不能参与交流;那当他们聊起歌剧与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最新展出,我则是因为完全不懂而无法和他们交流。

这一顿家庭晚宴持续到晚上11点半。主人端上咖啡、茶和巧克力时,我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我帮助女主人把餐具放进洗碗机时,已经是晚上12点半。她告诉我,对于亲戚、要好的朋友和重要的商务伙伴,请到家里参加家庭晚宴,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现在年轻的一代喜欢搞露天烧烤派对,那当然也是社交的一种;但对于中年一代的英国人,他们更倾向传统一点的室内晚宴,即便是烧烤派对,也不能“像美国人一样用一次性餐具糊弄人”,而是一定要在餐桌礼仪上保持良好传统的。

这一次家庭晚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此后因为回国工作的原因,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英式礼仪。只是偶尔在英国驻华大使官邸参加志奋领酒会活动时,感受一下餐前酒的氛围。

当《唐顿庄园》第一季在英国热播时,我正好在剑桥读书。要说对传统的重视与传承,估计剑桥与牛津无出其右。在那些建于几百年前的老学院里,在first court(类似于中国古建筑里的第一进院落)里有一块修剪得无比精致的草坪,一般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是绝对不能走上这块草坪的,因为那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只有院士们才能穿着袍子走在这块草坪上。

虽然我对草坪没太大兴趣,但受“哈利·波特”的影响,对于穿着大黑袍子参加正餐还是非常有兴趣的。各个学院的正餐都从晚上七点半开始,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参加者男士必须着西装领带,女士也要精心打扮一番,如果是剑桥的学生则还必须穿上黑袍子。遇到特殊节日的正餐,如圣诞晚宴、感恩节晚宴、学期结束晚宴等,学院会将着装要求提升至“black tie”,即男士要打黑领结,最好穿燕尾服;女士要穿长过膝盖的晚礼服或代表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如和服、旗袍、奥黛。

一般的参加人员围坐在正餐大厅正中的长条桌旁,大厅尽头是一张高桌,院士们和往届校友们有资格坐在那里。七点半,随着一声锣响,正餐开始。第一个环节可不是举杯,而是全体起立,听领诵者用拉丁文读诵词;特殊节日的正餐会有学院唱诗班的合唱。在大家齐声说“阿门”之后,可以坐下来,开始享用正餐。

日常的正餐也是三道菜规格,特殊节日的正餐,可以提升规格到七道菜,很有点米其林餐厅的讲究。有的学院会提供葡萄酒,如圣约翰学院、基督学院(Christ's College),有的则需要自带酒,如耶稣学院;有的学院在正餐期间只用蜡烛照明,烘托出古老的气氛,如麦格达伦学院(Magdalene College);有的学院会在正餐期间也提供唱诗班演唱,如唐宁学院(Downing College)。九点左右,高桌的宾客先行离去。当然在离场前,还要全体起立,再用拉丁文说一句祝福的话。高桌的客人离开后,学生们会放松许多,这时可以拍照、相互敬酒,说话声音也可以稍微大一点。

如果说正餐是传统的一日三餐,那么五月舞会就是一道传统盛宴。每到六月,各个学院开始组织五月舞会(5月是考试季,所以舞会改到6月举行,但这个古老的名称还是保留下来了)。舞会的着装要求起码是“black tie”。有的古老学院甚至会要求“white tie”,即男士要穿上《唐顿庄园》里那样的燕尾服、衬衫板和白领结;女士必须穿长过膝盖、最好是曳地的晚礼服,戴上长及上臂的丝质白手套,头上或以羽毛或以帽子装饰。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觥筹交错。

当然,社交礼仪只是形式。但我相信,随着形式传承下来的,更多是形式装饰的内涵,那就是英国或者说欧洲的贵族精神。这是一种光荣的责任感,是一种在国家危难时首当其冲的使命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贵族们是第一批加入军队开赴前线的,就像《唐顿庄园》里的大表哥Matthew一样。如果因为身体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被获准回到军队,他们将其视作耻辱。《唐顿庄园》里的伯爵老爷Rober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我在参观谢菲尔德附近的著名庄园Chatsworth House(德文郡公爵的世袭庄园,也被俗称为达西庄园,因为200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将这里作为达西庄园的拍摄地)时,在家族介绍中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该家族所有适龄男青年第一批奔赴战场,公爵的弟弟、长子、三子和公爵夫人的弟弟,在战争初期就全部战死前线;二子在结婚后不久,也牺牲在战场上。他们只是当时众多贵族家庭的一个缩影。

如今,我在英国定居已是第二个年头。我们也很愿意在家里举办派对,有时是放松的烧烤派对,有时是较正式的晚宴派对。我会不辞辛苦地提前一周发送邀请邮件、统计人数,提前两天拟定菜单,提前一天预订食材、酒水,当天忙活一天布置餐桌、烹饪菜肴及甜点。我很享受和朋友们围坐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和非常熟悉的朋友当然也会聊敏感话题,如俄罗斯危机、欧元危机,有时也会有小小争执。但更多地,我从朋友们那里不断地吸取新鲜知识,来自五湖四海、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他们,能不断地丰富我的精神世界。相比于此,我很乐意奉上我的时间来劳动,当然,我是恪守英式社交礼仪的。 ioKFd8OZbMVOs+4oQlfeeIGa9H+VqOMSyahNrzRPSntgUG//mFI16USjmBjAvz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