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让三十岁限制你的人生

1

前些日子,我带朋友去看话剧。一位1991年的女生看到结尾处热泪盈眶,然后她扭头买了两张话剧票,要再请父母看。我问她为什么,她笑了笑说,让他们也了解一下中年人的乐趣。我愣了一会儿,忽然懂了她的点。是的,1991年出生的人已经是中年人了,她早就意识到这件事,而我还迟迟不愿承认三十岁其实已经是个中年人了。

其实,嘴巴不愿承认,身体却很诚实。前些日子,朋友拉我去滑雪,我欣然接受,到崇礼的刹那,我还是选择了双板。他们一个个都说我是老年人,说只有老年人滑双板,我摸了摸脑袋,说,我先从双板开始学起吧。

接着,这帮坏人就把我带到了高级道,说,没关系,我们带着你,放心,不会有危险的,我们都滑了好久了,只要你不加速……唉,不都说了你不要加速,你怎么滑这么快?唉,你等等我们……唉!你注意安全啊……说实话,后面的话我都没听到,因为我毫无征兆地就滑了下去,我并没有卖弄,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刹车。我直接说结果吧,我几乎是拿屁股蹭下去的……

后来,我带团队小伙伴去三亚跨年。在游艇上,船长忽悠我们可以玩尾波冲浪,我看了看1996年出生的小伙伴,他们一个个都胆怯地说算了,我想,作为一个刚满三十岁的“90后”,我要做好表率。于是我穿上救生衣,在他们的鼓励和尖叫下,上了船,然后到了海中央,勇敢地站到了滑板上。我也直接说结果吧……那二十多分钟,我几乎都在海里度过……

海水真好喝。

2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的体力一天不如一天,也不知是从小平衡感不好,还是随着年岁增长遇到的必然。我想起高中打篮球时,喜欢把自己高高地抛在空中,无论这球进没进,动作一定要帅,因为班上的班花在看。但是现在,每次在篮球场,能不跳尽量不嘚瑟,进不进球不重要,不要让自己受伤才是关键。至于有没有女生看,不重要,因为搞伤自己,关心你的永远不会是女生,而是同事。

他们会事无巨细地关心你:你还在吗?还活着吗?稿子写完了吗?真感动。

我曾经被人问过,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其实这些天,我心里有了答案:从喜欢计算得失开始的。计算得失不算是坏事,小孩子才谈爱恨,大人只计算代价。不得不承认,那位朋友说的是对的,“90后”终于到了中年,连相亲的时候,大家都不谈爱了,只拿出一张表格,亲切地跟对方说,你把你符合的情况,打个钩,谢谢。

“90后”不仅到了中年,他们很多已经是职场上的中流砥柱,许多已经到了经理级别,也有些人甚至已经创业成功,他们虽然上有老下有小,虽然脱发,虽然时常低迷,虽然一天大酒后颓废不醒,虽然一周难锻炼一次,虽然莫名四点就醒了睡不着……但总的来说,还在努力。

我也时常被问道,“00后”已经开始崛起,现在“95后”无论是活力还是动力,都在“90后”这代人之上,那么这些三十岁的中年人,还有没有救?直到最近,我忽然悟出来了,跟你分享。

人年纪越大,越应该明白两个道理。

1.年纪越大,越不要跟年轻人拼体力

像滑雪、跳伞、蹦极这样的极限运动,如果你不是特别专业或者特别喜欢,还是不要刻意参加了。毕竟,人家摔一跤,一个月康复,你伤筋动骨要一百天。可以考虑在一旁给他们买单,哪怕不买单,买两杯水夸人家两句“你真厉害”也是一种参与。

2.年纪越大,越不要跟年轻人拼感情

人家喝一场大酒,哭成傻×,第二天就能恢复。你喝一场大酒,第二天就要发誓戒酒,然后对自己说,职场不相信眼泪……真没必要。你不喝酒,请人家喝,然后组好局,也能凸显你的价值。年轻时可以感情泛滥,三十岁的人,情感就别泛滥了,钱财泛滥,才是你应该追求的目标。

那应该跟年轻人拼什么?

我想了很久,以下两件事很重要,与你共勉。

1.理性

理性的第一条定律就是认㞞。认㞞是人到中年的必修课。有段日子,我开始频繁地把“不知道”“我不行”挂在嘴边,其实这些做不到的事情,都是年轻时我毫不犹豫会举手冲锋陷阵的,比如报名跑马拉松,比如报名参加篮球队。

到三十岁后,我越来越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适合什么,也越来越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做不到哪些。比如我很确定,那些极限运动并不适合我,不是因为这些运动不能让我分泌多巴胺,而是我能从读书里找到更多让我兴奋的点,能在写作里找到更多让我高兴的理由。我并不是不喜欢极限运动,而是玩一天,第二天浑身疼,这么算算,有点划不来。

理性的第二条定律就是“说不”。到了一定年纪后,就应该和一些事情、一些人说不,那些看起来充满诱惑的东西,看起来谄媚的人,那些坏人、恶人、情绪失控的人……无论过去跟你有过多少交集,到了一定年纪,都应该勇敢说不。不是因为你不再喜欢,而是你要明白,这些东西可能跟你无关。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说十多岁的时候,你会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二十多岁时,你会意识到父母是个普通人;三十多岁的时候,你会意识到子女是个普通人。这看起来无奈的语句,其实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对高大上的断舍离,是一种对自己的理解。

如果你的欲望够大,就足够努力;如果你欲望不大,做一条咸鱼,又有何不可?人的年龄越大,越要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无论别人怎么说你,你至少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人只有认识到自己适合什么,知道自己是谁,才能与世间万物的诱惑划清界限,从而做到真正的自己。这也是中年人应该明白的道理。

2.智慧

我们能和年轻人拼的第二点,毫无疑问,只有智慧。

这里有个模型跟大家分享。

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框架性的描述:这个框架是金字塔形的,最底层、面积最大的部分是“数据”;往上更高一层,面积比较小的是“信息”;再往上,面积更小的一层是“知识”;顶尖上的是“智慧”。

很多人以为智慧是信息,于是大量地吸取一些没意义的信息:刷短视频、看热搜榜、看娱乐新闻。但请注意,智慧不是信息,在获取信息方面,我们不会有太多的差别,我们知道的,他们早就知道了。

还记得某天晚上,一个“05后”的孩子问我怎么看《金瓶梅》……我想,我们和下一代人的信息是对等的,我们看到的热搜,他们也能看到。但唯一不一样的是,同一条信息出现在两代人的眼睛里,两代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信息是表面留存的水花,智慧是背后的逻辑。

一个人想要弄明白背后的逻辑,除了时间的积累,就只有经验上的积淀了。

换句话说,我们中年人能拼的,不是谁知道得多,而是谁能更好地掌握背后的逻辑,为我们所用。我曾经遇到个商界精英,每次在一起吃饭,他总像个局外人一样,总是问我这事儿什么时候发生的,那事儿是怎么回事,我问他,你是不看新闻吗?他说,我看得少。我问,那你不怕被时代抛弃吗?他看了看我,又笑了笑,说,我现在应该还没有吧。我忽然想到,那些看起来什么都知道的人,每时每刻都在被信息带着跑的人,好像被抛弃的也不少吧……

我们能拼的,就是用现有的资源和智慧,搭建出更好的价值。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是想人为地把人分成三十岁前与三十岁后,我曾经说过:我很反对用十年或者五年为一个单位划分人,因为废人和牛人是不能用年龄划分的,每个时代都有废人和牛人。

但随着身体开始走向中年,战略和打法都要发生变化,原来选择冲刺,现在最好能慢慢跑完全程;原来选择通宵,现在通宵后至少能第二天调整出一个加拿大时差。

无论哪个年纪,思想上的奋斗是常态,但要选择一个适合身体的方向。

否则,一次极限运动后,可能就爬不起来了。 SQtQHRliLaqzqU6G5NjMd7F7dBdn8e1EtJzS2fyyy6ICSdTeLRIlyR2+D0Grum9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