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

大学之道 1 ,在明明德 2 ,在亲民 3 ,在止于至善。

知止 4 而后有定 5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6

物有本末 7 ,事有终始 8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9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10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11 ;致知在格物 1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13 ,壹是 14 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 15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16 ,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7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指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2.明明德:前一个“明”为使动用法,即“使彰明”。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善良的品德。

儒家认为,人天性具备明德,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明德会被压抑蒙蔽。所以需要教育学习,保持发扬我们天性中善良美好的品质。

3.亲民:“亲”(xīn),“新”的通假字,动词,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使民新,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人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既明自身之明德,亦明他人之明德,若是身为君主天子,则可明天下百姓之明德,创造理想的社会。

4.知止:知道应该停止的地方。也就是达到完善。

5.有定:志向有明确肯定的方向。

6.得:收获。

7.物有本末:明德为本,新民为末。

8.事有终始:知之为始,能得为终。

9.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10.修其身:培养锻炼自身的品性。

11.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2.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推究其道理。

13.庶人:指平民百姓。

14.壹是:都是。本:根本。

15.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6.厚者薄(bó):原本很厚的东西看成薄的。薄者厚:原本很薄的东西看成厚的。指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7.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民众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自己所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坚定;目标坚定才能够做到心境平和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够考虑周详;考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益,才可能达到完善的境界。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也都有终结有开端。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次序道理,就接近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了,也就与大学的宗旨相距不远了。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高尚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安定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安定好自己家庭家族的人,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想修养自身品德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想端正自己内心的人,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先要使自己获得足够的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这世上万事万物的道理。

通过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内心才能端正;内心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品德;品德修养提高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使其和睦有序;每个家庭和家族和睦有序之后国家就能安定昌盛;各个国家都安定昌盛后整个天下就能太平。

因此,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个人品德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解读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三纲领,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学》的八条目,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就会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是“内修”,明明德之事也。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目的,是“外治”,新民之事也。 ns1bich83laTOeZEorTpChBqZryDviN8OzpcPyDwRCKBEFp4OP3d7TDA5STCLs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