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而第一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两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本篇主要以论述个人内在修养为主。南宋思想家朱熹认为,此篇所记都是“务本”的内容,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个人修养我们自己具备吗?

子①曰②:“学而时习③之,不亦④说⑤乎?有朋⑥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曰:说。

③习:温习、复习。

④亦:也。

⑤说:通“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⑥有朋:一说即“友朋”,泛指志同道合的人。

⑦知:知道、了解。

⑧愠(yùn):怨恨。

⑨君子:古代指有道德的人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这里指有道德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到知识(或技能)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高兴的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吗?”

如果我们把所学的知识经常在实践中印证,学习起来就会很愉快;交朋友不分远近,只要志同道合,一定其乐融融;做了该做的事,虽然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内心依然坦荡。只要我们做到这三条,将来必然会有所成就。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③犯④上者,鲜⑤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⑥也。君子务本⑦,本立而道⑧生。孝弟也者,其为仁⑨之本与⑩!”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②孝弟:孝,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顺从孝敬;弟,读音和意义与“悌”(tì)相同,指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恭谨善事。

③好(hào):喜欢。

④犯:对长者无礼。

⑤鲜(xiǎn):少的意思。

⑥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⑦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某事;本,根本。

⑧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⑨仁:仁爱。

⑩与:同“欤”,表示疑问、感叹的助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孝”与“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能够善待自己的亲人,一般来说也就不会以恶意来对待他人;再进一步看,他也不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①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的面貌。以好话和装出来的和善面色来讨好别人。

②鲜(xiǎn):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的面貌,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要懂得,能向你表达逆耳之言的,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

曾子①曰:“吾日三②省③吾身:为人谋④而不忠⑤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⑥乎?传⑦不习⑧乎?”

①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

②三:约数,表示多次。

③省(xǐng):反省、检查。

④谋:出谋划策。

⑤忠:对人尽心竭力。

⑥信:诚信、诚实。

⑦传(chuán):动词作名词用,老师传授的知识。

⑧习:温习。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三省吾身”是古人正心修身,不断提高自己的做人准则。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每天做完作业,临上床之前,想想今天的功课和事情,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把自己一天做的事“过过电影”,纠正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悌,谨④而信,汎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

①弟子:这里指年纪幼小的人。

②入:在家。

③出:外出学习交往。

④谨:谨言慎行。

⑤汎:同“泛”,广泛。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家,要敬爱兄长;谨慎而诚信,要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亲自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但却是一种没有方向的力量。它可以推动历史进步,也可以给人类带来苦难。所以,在大规模地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学则不固②。主忠信③。无④友不如己者。过⑤,则勿惮⑥改。”

①重:庄重,自持。

②固:固陋,顽固。

③主忠信: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

④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⑤过:这里用作动词,有过错。

⑥惮(dàn):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摆脱固陋闭塞。应当把忠和信两种道德放在主要位置。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我们要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交友要慎重,要有错必改。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

有子曰:“信①近②于义③,言可复④也。恭近于礼,远⑤耻辱也。因⑥不失其亲,亦可宗⑦也。”

①信:诚实,不欺。

②近:符合的意思。

③义: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④复:实践诺言的意思。

⑤远:动词,使之远离、避免的意思。

⑥因:依靠、凭借。

⑦宗:尊崇、尊奉。

译文

有子说:“为人信守诺言,行为符合道义,那么说的话就能兑现。待人符合礼,就不会遭受侮辱。依靠恭敬的人确实可亲,也就可以尊崇、归向他了。”

我们不要随便对人做出承诺,因为不义的承诺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也不要对别人表示过分的谦恭,因为那样会失去自我,遭受耻辱。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①于事而慎于言,就②有道③而正④焉,可谓好学也矣。”

①敏:奋勉,勤奋努力。

②就:靠近,看齐。

③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④正:动词,匡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要求饱足,在居住方面不要求过分舒适,工作勤劳努力,说话却小心谨慎,能够向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看齐,时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我们要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不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多干实事,戒除夸夸其谈的恶习。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②,患不知人也。”

①患:忧虑,担忧。

②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形式。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我们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想想,自己是否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你周围每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要经常看到并夸奖别人的长处,而且真诚地向他们学习。 470k1PKK1of4mkrlC+mBDYctMhUqvSTeyQoJi18sv4GCwJHthupsWPHDwKoMpk7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