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摒弃焦虑——找到痛苦根源对症下药

焦虑和压力是不是真的像洪水猛兽一样危害着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太过夸大了它们的作用呢?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压力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这些人类自然反应常常会逐渐挣脱我们的控制,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内心的宁静以及健康造成危害。

自我加压容易产生焦虑

焦虑作为人类的一种情绪时常伴随我们左右,尤其是面临重大事件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心跳加速、胸口憋闷、甚至会因为紧张而发生晕厥的现象。

在哈佛课上,爱德森教授向同学们出示了一份调查报告,他说:“根据调查,美国40%以上的人都承受着工作的压力。在现代社会,由于缺勤带来的55亿个工作日损失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在无形中不断增加。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各种压力令许多人产生了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它将会让我们陷入它设下的陷阱中无法自拔。它像是一块巨石悬挂在我们头顶,让我们痛苦、烦躁,在无形中吞噬我们的快乐和健康。

适当的压力会激励我们不断进步。但是,对于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他们会不断为自己制造压力,这种自我加压的行为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会很容易给自己带来焦虑和痛苦。

安德森是公司的部门主管,同时也是位完美主义者。他无法容忍任何不完美的事情,所以“必须改变,按我的意志改变”是他每天的念头,这种念头让他陷入深深的矛盾当中。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但是对于安德森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允许发生的。因此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追求完美上来,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为此他常常陷入焦虑之中。

他的员工抱怨不休,他们称安德森为“圣人”,他们说:“我们的头儿不允许我们犯错,难道他想当上帝吗?”的确如此,由于他无法容忍不完美的事物,经常把计划订得非常细致、完美,而且还要求下属必须一丝不苟地完成计划。但是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常常会被一些突发的情况打断,这种情况完全打乱了安德森的计划,这时他就会半途而废,扔掉这个计划重新制订新的计划。

安德森为此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他感到痛苦和绝望,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连工作都无法继续下去,没有办法的他只好辞去工作,接受心理治疗。

安德森这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完美,这是一种求好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这类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又不肯服输的心态。但是,由于他们所制订的计划和所做的事情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他们会不断自我加压。久而久之,他们就非常容易发怒和激动,内心会急躁不安。

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我们要学会及时排解、战胜它,否则它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怎样才能有效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呢?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方法。第一,降低内心的期望值,无欲则刚,如果心中没有太大的欲望你的内心就会变得非常强大。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减少自己压力,对消除焦虑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要学会自我开导,在焦虑的时候,一些轻松幽默的书籍和电影可以有效地释放我们的焦虑。

【哈佛情绪管理】

在哈佛有一门很重要的心理课程叫作“压力管理”,在这门课上,教授时常会告诫学生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因为长时间的压力不仅会损害你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击垮一个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身体的反应与任何危险的身体状况下的反应一样,我们会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短时间的这种反应是有益的,但是长时间的压力可能会超出身体所承受的压力而造成身体和心理的损害。

【哈佛课堂】

周六一大早,警局接到卖花小贩的报警。他说:“每周五的晚上,彼得都会到他的花店买13朵玫瑰花。已经十个年头,从来没有间断过。可最近两星期彼得都没来……”放下电话,警方的调查随即开始。在现场的感觉是,彼得关好门窗,坐在床上向自己开了一枪。

警长问:“他买的玫瑰花在哪里?”“都在阳台上的一个花瓶里,花都枯萎凋谢了。据分析,他已经死了至少一周。”德利警官回答道。

“在阳台有没有发现血迹?”接着警长的问话,德利回答道:“阳台上只有一点灰尘,没别的东西。”警长说:“这是一起谋杀案,继续调查。”警长如何判断彼得不是自杀?

【答案解析】

放在阳台上的玫瑰花,枯萎后会落下很多花瓣。而现场的情况是“只有一点灰尘”,这显然不合逻辑。

因为焦虑,所以痛苦

焦虑是对不确定结果的发生的适应性反应。但是,当过度焦虑发生的时候,它会对情绪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会让人陷入无休止的痛苦和绝望当中。

哈佛心理学教授说,人之所以会焦虑,完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一个人可以选择冒险,也可以选择保守;可以选择愉快,也可以选择痛苦;如果选择开心,将会越来越开心;如果选择焦虑则会变得越来越焦虑。尤其是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自身的压力也成倍地增加。各种压力使很多人产生了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就像是一个强力胶一样,紧紧贴着你,如影随形,让你一天比一天痛苦。

塞尔玛是一位年轻时尚的美国妇女。为了陪伴丈夫,她跟随丈夫来到沙漠腹地参加军事演习。每天丈夫在军营早出晚归,只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一间酷热难耐的小房子里。房子的四周全是荒漠。语言不通,她无法和当地人交流。这种没有网络、没有电视、远离时尚都市的生活让她感到烦躁不安,她急切想逃离这里。于是她写信给父母,向他们诉说自己的愿望——离开这个鬼地方。

不久,她收到父亲的回信,信中只有一句话:“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口往外看,一个人看到了泥土,另一个人看到了繁星。”塞尔玛看懂了父亲的意思,她决定在沙漠中寻找自己的“繁星”。

她尝试着走出小屋,和当地人交流,她付出了热情,得到了真诚的回报。她看到了当地人的朴实,并且从荒漠中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研究沙漠植物的生长情况。对于她来说,生活不再枯燥乏味,她每天都能获得不同的感受。以前的焦虑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塞尔玛最终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繁星”,她用积极的心态代替了原来的焦虑和痛苦。环境没有变,当地人也没有变,塞尔玛只是转换了一下看待生活的视角,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焦虑可以说是当今社会人们特有的病症,它可能来源于很多事情: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问题等。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每个人都会有紧张焦虑的经验。怎样缓解自身焦虑的情绪呢?

当自己感到烦躁不安的时候,可以尝试深呼吸,这有利于纾解压力,消除焦虑和紧张。当你感到沮丧和焦虑的时候,不妨想象下自己成功的情景,保持乐观的心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代替焦虑和不安,从而恢复自信。

【哈佛情绪管理】

哈佛心理学教授对同学们说: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对待它。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将有助于人们有效地缓解焦虑的情绪。同时,进行积极的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能让自我压力得到释放。

【哈佛课堂】

哈林警官有一次开车去看朋友。由于天色已晚,距离目的地大概还要一小时,哈林决定先吃点东西。从饭店出来,有一个漂亮的女士请求搭车。哈林答应了,但还没走一公里,一辆小汽车从后面追过来。

这个女士转身看了一眼,便大叫道:“我丈夫追来了,他会杀死我们的!”聪明的哈林一下就发觉其中有诈。他决定不和小汽车赛跑,干脆把车停下来。不久,从小汽车里走出一个强悍的男人,对他大喊大叫。哈林指出了其中的破绽,这对男女便离开了。哈林看出了什么破绽呢?

【答案解析】

在黑夜里,迎着汽车的前灯不可能看到谁在开车。哈林警官很快就确定,这是此对男女有预谋的圈套。

不要让“成功焦虑症”找上自己

“成功焦虑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现代社会人们竞争压力过大产生的一种病症,它产生的原因是那些渴望成功却又无法达到,从而产生焦虑、失眠、情绪烦躁、甚至损害身体健康的一种不良情绪反应。

在很多人看来,身在哈佛的学子们应当是很轻松的。因为能在哈佛上学,就意味着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事实上,很多哈佛学生都不同程度患上了“成功焦虑症”,他们渴望像比尔·盖茨一样成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为了疏导学生的压力,哈佛专门开设了一门幸福课。在这门课程上,老师告诉学生们:“幸福课的意义就是要让你们接受自己,认识到自身拥有的独特性,要摆脱‘完美主义’,学会失败。”

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现代社会有超过90%的年轻人渴望成功。对于成功的标准,大多数人的理解是“实现自我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功成名就”。

最近网上有一句话非常具有代表性:“如果你到30岁还没成功,那你就没有希望了!”正是这种渴望成功的心态,让许多人患上了“成功焦虑症”,患上这种病症的人,为了成功失去了平常心,失去了平平淡淡的人生境界,追求成功成了他们生活唯一的目标,一旦遇到挫败或者阻碍,他们就有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杰森是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他品学兼优,非常优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充满希望的学生却不得不休学在家接受心理治疗。

在杰森的卧室里,到处散落的书籍中大部分是各种《成功学》,他认为比尔·盖茨能休学创业成功,他也一定可以。为此,他萌发了退学创业的念头,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家长的反对,这让杰森非常苦恼,这种不被理解的心情时常困扰着他。有一天,他拿着自己获得的奖学金,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他创业的“宏伟大计”,但是现实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一个人很快花光了所有的费用,到处碰壁,最终不得不打电话求助父亲。

再次回到校园的杰森,陷入了深深的挫败之中。他感到前程渺茫,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他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疗。

“急于成功”是现代人的通病。比尔·盖茨说:正是由于这种“时不我待”的社会环境,给了现在的年轻人“渴望成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产生了生存、发展、成功的压力。

我们知道,凡事过犹不及,太急于成功只会欲速则不达,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成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积累,需要经验,需要耐心等待。虽然在社会上有些一夜成名的人,但是这种成功往往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湮灭在社会的浪潮中。

健康生活,远离“成功焦虑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也无须羡慕主角的风光。因为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适合自己的角色。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演好自己的人生。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独木桥,只要做好自己,无愧于自己,你就是一名成功者。

【哈佛情绪管理】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说:成功虽然有一定的外在评价指标,但是最多的还是取决于当事者的内在感受;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功认可度,与他的物质财富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些人享受万众瞩目的荣耀,也有些人保持清虚自守的安宁。无论是哪种生活,只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成就感,踏踏实实走好生活的每一步,每个人都是成功者。

【哈佛课堂】

有一位富商非常喜欢收藏名画,保罗找到富商,向他展示某位大画家的遗作。保罗对富商说:“八年前,伯父和大画家在旅行中遇到暴风雪。大画家不小心摔坏了腿,大雪把他的画具以及用品都掩埋了,那几天气温非常寒冷,都在零下几十度。”

富商不住地点头,保罗接着又说:“伯父把他背到一间废弃的木屋,用两只手套将窗上的破洞给堵上。大画家很感激伯父的关照,便叫伯父帮忙找出一支旧钢笔和一瓶墨水。匆匆画完这幅素描后,大画家就去世了。这张画,价值300万美元。”富商说:“谢谢你编了这么好的故事,3美元我也不买。”你知道保罗的话存在哪些疑点吗?

【答案解析】

气温那么寒冷,木屋的窗上还有破洞。可见墨水早已经冻成了冰块,不可能马上作画。

秘密太多时警惕患“保密焦虑症”

“尊重隐私”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但是当有人趴到耳边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的时候,我们又不由自主地放纵自己的耳朵捕捉任何秘密的蛛丝马迹,接着我们又不得不为保守这些秘密而患上“保密焦虑症”。

好奇心人皆有之,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好奇心是爱恨交加,一方面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去打听别人的秘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了保守秘密而饱受痛苦。

哈佛大学教授说:“如果形象认知、情感和行为让自己感到痛苦,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即患上焦虑障碍,这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未来事件的无法预测或失控感所产生的不安。当这种焦虑充满内心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不由自主的清空过程,这个过程就涉及‘秘密’是否要说出来,如果不说,内心已经达到透支,无法承担;如果说出来又怕造成不良的后果,周而复始,形成了恶性循环。”

皮特是一位工人,他对现在的老板非常满意,因为老板非常有人情味儿,对待员工也很宽厚。有一天,皮特去找老板汇报工作,当他走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听到老板和客户在里面发生了争执,原来是客户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没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工人返工。老板很着急,就恳求客户先给一半的酬金,好让他给工人发工资。

听到这里,皮特心里很难受,他觉得不应当让老板如此为难,他转身回到了车间告诉工友们这个“秘密”,并且商量说应当替老板分忧,缓发一个月工资。随后,他找到老板,表明了工人们的态度。这让老板很感激,但是,随后老板问皮特是如何知道这个事情的,皮特不好意思地把刚才在门口“偷听”的过程讲了出来。听完皮特的话老板并没有不悦的表情,只是笑笑让皮特离开了。

几个月后,由于生意不景气,工厂决定裁员,令皮特没想到的是,首先被裁掉的竟然是他。原来,“偷听事件”成了老板的心病,他有种被偷窥的感觉,老板说:“喜欢探听老板秘密的员工太可怕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到了新岗位的皮特变得战战兢兢,后来,他听说老板要开除一位同事,每次见到这位同事他都想告诉他,但又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就这样,皮特陷入了无休止的纠结和焦虑当中,他患上了“保密焦虑症”。

对于这样的“保密焦虑症”,心理学家说,每个人都应当尽量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表现得恰如其分,恪守规矩,不逾矩,不打探别人的秘密,不向别人诉说自己的隐私。知道的越多,承担的责任就越多,要想彻底摆脱“保密焦虑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拒绝接受秘密。

【哈佛情绪管理】

哈佛心理学教授认为,一个人对秘密的好奇,可能来源于自身对周围环境所缺乏的安全感,他想通过这种获取秘密的方式得到对环境更多的反控感。也有的人是想通过了解更多的事情,获得一种责任感。通常来说,对秘密好奇心越大,往往反映出此类人群的自我能力越差。

【哈佛课堂】

有位身价过亿的富翁,每天赋闲在家,终日看电视消磨时间。他有一名女管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一天,电视坏了,没有画面只能听声音。富翁还是和往常一样,躺在沙发上听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女管家知道太太有一条名贵的首饰,就放在沙发后面的暗格内。看富翁在看电视,女管家偷偷地将首饰偷走了。第二天,富翁在全家人的面前,对女管家说:“给你一个机会,将那个首饰交出来吧,否则我就报警。”富翁是如何知道的?

【答案解析】

当时电视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由于光线的作用,富翁通过电视屏幕看到了女管家的偷窃行为。

害怕失误容易产生焦虑

人们对未知的事情有种“不确定”的风险,一旦事情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或者没有足够安全的系数让人保持镇静,人们就容易产生焦虑。

在哈佛幸福课上,泰勒·本教授曾经说过:“何必为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过去,该来的一定会来。”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哈佛人的人生哲学:活在当下,不为那些未来的事情感到焦虑。

每个人都害怕失败,因为在大家眼里,失败的人是可怜的。因此,在我们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都会紧张不安。比如,学生在考试前夕,有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感到焦虑、烦躁,这些心理上的不安也可能导致身体的不舒服,比如发烧、呕吐、失眠等反应。他们害怕考试失败,不敢承担失败的后果,怕被家长批评,怕被老师责备,也怕同学们的嘲笑。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又加重了心理压力,使自己更加烦躁。

露西在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一家公司的秘书工作,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结果,在她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里,几乎有20天都在失眠,她不得不每天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这样的后果就是白天精神恍惚,她非常害怕工作出错,但还是免不了错误频出。

老板看到她的这种状态,决定和她谈谈。谁知道,露西刚到老板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保证不再犯错。”露西的表现让老板哭笑不得,他说:“我只是想和你谈谈工作上的事情,你能告诉我为什么那么紧张吗?”老板的解释没让她放松下来,反而让她更加紧张,到最后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露西每天都处于担惊受怕当中,她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虽然老板对她进行了耐心的疏导,给她很多次表现的机会,但她仍然无法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最终还是被压力击垮了,不久后她就离开了公司。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大部分的焦虑都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焦虑和忧愁是一对连体婴儿,它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无助的感觉。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将来会怎样大家也料想不到,所以人们就会患得患失,焦虑然后忧愁。

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情况呢?首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所有的问题,要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难倒自己的。

【哈佛情绪管理】

为了消除惧怕失误的心理,就要学会用正确的心态看待问题,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要为自己制定一些难以达到的目标。正确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允许自己沮丧和悲观一小段时间,也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待一会儿,让情绪得到一次自然的释放。

【哈佛课堂】

走进古钱币店,穿着破旧的一名男子要求见负责人。店员礼貌地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男子说:“我有一枚超过两千年的金币,你们收吗?”说着,从兜里取出一个袋子,小心地拿出这枚金币交到店员手里。

这枚金币表面暗淡,呈青绿色。金币正面是古罗马皇帝的徽号,背面由遗传的古罗马文环绕金币边缘。看到古罗马文字,店员念道:“奉希律王命制,公元前7年。”念完,店员笑着把金币交给男子,并说道:“这是假的,不值钱。”这名店员说得对吗?

【答案解析】

钱币上的“公元前7年”,是指耶稣出生前7年。试想,那时候怎么会知道耶稣会出生,并铸造出这样年份的金币?

无人认可导致焦虑

有一些人时常需要别人的认同,他们的内心会经常涌现出一些焦虑和挫败的情绪。“没人认可我,怎么做都是错,我的价值在哪里?”诸如此类问题让他们烦躁不安。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渴望被人欣赏。”人活着不单单是为自己,也不仅仅是自身衣食住行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满足来源于别人的认可和重视。但是当我们的成绩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深深的挫败和沮丧,有时候甚至会失去信心和前进的勇气。

过度渴望被认可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种人的心里没有清晰的自我,他们只在乎别人的评价。当然,每个人都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区别在于这些人没有自我,毕生追求的目标都是得到别人的认可。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泰勒年轻的时候曾经获得过全国壁球大赛的冠军。然而在这之前长达几年的训练中,他常常感到空虚和无助。他多次想放弃这种运动,他觉得自己好像对此项运动并无多大兴趣,但是一想到可以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享受着鲜花和别人羡慕的眼光,他就立刻会感到热血沸腾,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

多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感到很兴奋。他认为自己的付出总算得到了回报,但是当众人散去,热闹的情景消失后,他陷入了深深的空虚当中。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辛苦的努力换来的不过是别人羡慕的眼光,而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最初的时候,他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落,他安慰自己说这只是自己的神经过敏,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强烈,几乎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胜利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将自己推到了焦虑的旋涡当中。

“过度渴望被认可”的人为了寻求自己的信心,他们的行为往往表现得更加极端。他们需要不断被肯定、被认可,这样才感到自己是安全的。如果稍微遭受到挫折就会感觉自己“糟糕透顶”,他们的情绪就会被焦虑和悲伤所笼罩,无法自拔。

要想摆脱这种焦虑,就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于这个问题,你要强迫自己迅速回答,这样你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是否真的具有自卑因素引起的“焦虑”。

要相信自己是独特的和唯一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是自然赋予的。对于别人的评价要用自然的态度来面对,得到赞扬激励自己更加完善,受到批评也坦然接受。学会接受自己,在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时候学会欣赏自己!

【哈佛情绪管理】

苏格兰有句谚语:“如同不需要挣钱一般去工作;如同不曾被伤害一般去爱;如同没人看一般去舞蹈;如同没人听一般去歌唱。只要不侵害他人的利益,让我们努力做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哈佛课堂】

5月初的一天中午,位于居民区的一家银行遭到抢劫。经过调查,警方找到了犯罪嫌疑人。这名男子说:“当时我在野生动物园游玩,这是那天朋友给我拍的照片。”警长从男子手中接到照片,只见上面有一只美丽的长角梅花鹿,周围聚集着很多游客。

这样看来,似乎这名男子真的不在现场。但经过分析,警长干脆地说:“你这是在秋天或者冬天拍的,别拿这个骗人。”看到男子不服气的样子,警长又说了几句话,男子低头认罪。请问,警长还发现了哪些疑点?

【答案解析】

只有雄性梅花鹿才长角,并且鹿角在春天就会脱落,之后长出新茸。新茸在皮里慢慢长大,只有到了深秋才会裸露出来。事发是在5月初,根本不可能拍到长角的梅花鹿。

“过度期待”导致焦虑

“期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期待的过程中,人们大多是愉悦的、充满希望的。但是,当期待过度的时候,人们就不知不觉会陷入焦虑之中,尤其所期待的事情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对心理造成的伤害会更严重。

我们每个人都有期待的事情,父母期待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妻子期待丈夫获得更大的成功;老板期待生意越来越好;孩子期待学习更加轻松。在这些期待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对现实的不满足。当我们想让生活变得更好一点的时候,期待也随之而来。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位哈佛心理学咨询师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写道:“在一项针对全国1.35万名大学生的调查中,近45%的人表示非常抑郁,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学习,94%的学生表示对于他们做的事情感到过大的压力,哈佛的学生也不例外。”这个数据表明在全世界的大学中,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压抑的情况。当被问及原因的时候,很多人表示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很难达到,因此感到前途渺茫和无助。

如果说期待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话,过度期待就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有时候,期待越大,伤害就越深。

露西和她的丈夫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在她看来,她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能上名牌大学,并且她一直对此信心满满。

在她的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她就不停地向孩子灌输必须上名牌大学的理论,她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孩子上的大学最起码还要比她的学校好,否则她将没脸面对亲戚朋友。

露西的做法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无法承受的时候,孩子开始用其他方式进行宣泄。到中学的时候,露西的孩子开始逃课,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这让露西感到无法接受,在她的心里,她的孩子应当是出类拔萃、高高在上的。过度失望的露西开始整夜失眠、她患上了焦虑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露西对孩子的过度期待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有人说过度期待是一种虐待。的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很多亲密的关系,最终都被强烈的期待拆解得四分五裂。

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我们何不放下心理的包袱,活在当下,踏实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心灵少一些束缚,多几分舒展,也让自己多几分生活的快乐!

【哈佛情绪管理】

期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让人有了奋斗的动力。只要在奋斗的过程中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就可以问心无愧,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应该坦然面对。过度期待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会毁掉自己的信心和未来。因此,生活中要有期待,但不要过度期待!

【哈佛课堂】

马棚中有个驯马师倒在干草堆上,其腰后部有大片血迹,一根锐利的冰锥扎在他的腰上。清晨,查看了现场的警长说:“这起谋杀发生在半夜,他死了有8个小时了。”并向一旁捂着脸的金发美女说:“你外衣袖子上沾的是血迹吗?”

“肯定是在他身上蹭到的,”金发女郎回答道,她想了下又补充说,“我叫贝蒂,他是我的驯马师。”警长扣押了金发女郎,并要求她换下外衣。第二天,警长接到报告,“经过化验,贝蒂小姐袖口上的血迹是死者的。”为什么警长一开始就怀疑贝蒂?

【答案解析】

贝蒂说袖口上的血迹是“刚在他身上蹭的”,但那时死者已经去世8小时。清晨死者的血已结成冰,不可能蹭到贝蒂袖口上。

哈佛信条3:驱散心灵阴霾,别让焦虑缠身

威廉·贝弗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哈佛教授告诉学生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远离那些负面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哈佛幸福课讲师本·沙哈尔认为,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情感破产”。当负面情绪不断增多,焦虑与压力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社会便走向幸福的“萧条期”。

在生活当中,当我们处于逆境或者碰到沮丧的事情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一旦被这种情绪缠绕上,内心就会充满焦躁和不安,这时候人们的内心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所以学会为自己减压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天,一位老人在街头碰到了死神,老人问:“您来这里做什么?”死神说:“我将在这里带走100人。”“天呐,这太可怕了。”老人赶忙往城市里跑去,他想要通知所有的人,让他们知道死神将要来临。

这天晚上,这个城市有1000人死亡。后来,这位老人又一次碰到死神,他非常愤恨地问死神:“您不说只带走100人吗,为什么带走了1000人。”“我的确只带走100人,但是压力带走了其他那些人,所以这并不是我的错!”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得知,过度的压力是致命的,它不仅危害了心理健康,更有可能伤害到身体健康。当然,只要选对办法,解除压力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能时刻保持冷静,戒除焦虑等负面情绪,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也能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如何才能驱散内心的阴霾,不让焦虑困扰自己呢?哈佛医学博士伊萨克·M.麦克斯在他的《解除焦虑》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

首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适当增强幽默感。幽默通常能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经过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那些开朗、幽默的人很少出现心理问题,那些喜欢钻牛角尖、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其次,学会给自己的情绪放个假,人都有七情六欲,无论什么样的情绪都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那些负面情绪,不一定要采取强硬的压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调节,比如,旅游、音乐、看书等方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

最后,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对自己要有合理定位,不要和别人进行比较,以免陷入拿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的恶性循环中。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虑和痛苦,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不如多看看自己,从自己的身上寻找成就感,这将是化解焦虑最好的方法。一个拥有成就感的人,内心也会充满能量和激情。

在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防患于未然,在灾难或者令自己恐惧的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准备,那么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让你彻夜难眠、恐惧不安了。 wlormodGiLmo9hK2ZaoE8auSdMU+TDI336rB2cyFtU2c0flgpM2qdthN5WC5qz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