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自知而后知人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 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 ;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 ,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就像阴变阳、又像阳转阴、像圆变方,又像方转圆一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之前就用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如果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统帅别人也就无法步调一致。做事没有技巧,叫作“忘情失道”,自己首先确定斗争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可以称为“天神”。

人贵有自知之明。识人虽然重要,但识己更有甚之。知人先知己,才能果断出击。乌鸦认识到老鹰的长处和优势,并且知道向他人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然而,乌鸦的初衷虽好,却不明智,没有自知之明,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鹰的俯冲速度、力量、锐利的爪子,乌鸦一样都不具备,怎能有鹰的本领和成就呢?有时候属于别人的东西,照搬照抄到自己身上未必有用,“拿来主义”要不得!

了解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是一种谦虚好学的好品质,但必须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按照自己的实际条件,学习适合自己、能为我所用的东西才能有所成就。

“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本章主要讲要了解别人,首先必须了解自己,自己有了定见,才能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进退自如。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别人的长短善恶,固然算得上聪明;但若能知人更能自知,才真正算得上大智慧。

有这样一则寓言。

鹰从高岩上飞下来,以非常优美的姿势俯冲而下,把一只羊羔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去抓一只羊,就不用天天吃腐烂的食物了,那该多好啊!于是乌鸦凭借着对鹰的记忆,反复练习俯冲的姿势,也希望像鹰一样去抓一只羊。

一天,乌鸦觉得练习得差不多了,呼拉拉的从山崖上俯冲而下,猛扑到一只公羊身上,狠命地想把羊带走,然而乌鸦的脚爪却被羊毛缠住了,拔也拔不出来。尽管乌鸦不断地使劲怕打翅膀,但仍飞不起来。牧羊人看到后,跑过去将乌鸦一把抓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傍晚,牧羊人带着乌鸦回家,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孩子们问是什么鸟,牧羊人回答说:“这确确实实是一只乌鸦,可是它自己却要充当老鹰。”

了解自己是人生在世最需要做的首要事情,也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一件事。

一位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老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又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你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淡、中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阅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能够认识别人,自是一种智慧和能力;能够认识自己则是圣者贤人。人生最难做到的就是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在人的一生当中,很多人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以终其一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准确定位;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以时常陷入自卑或自大的误区;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以出现了错误,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以总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却不知从自身找原因。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处在自身的立场和角度,难免会自我设限,这就是一种“心障”,“心障”会蒙蔽自己的双眼,对自己认识不清、不全面或者有失偏颇,这就需要放低自己、放宽心胸,借助和求教于别人,看看别人眼中和心中的自己究竟是怎么样的。

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有时候单单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别人出于“明哲保身”等种种立场和因素,难免会隐匿自己的真实观点,对你敷衍塞责。所以人要认识自己,还在于能够以人为镜,反照自己,做到时刻自省。《论语·学而》中曾子有曰:“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时时处处反省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自我。

认识自己,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生的时间和阅历。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过错,在实际可行的基础上,取彼长,补己短,自我调整,我们就是聪明人中的智者,我们就能更快地走向成功,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7P+q3vsAAk4UZ5ecKIe4rJ6DCW+3vOYso9dvPlBFTge2ab6/o9bpan+0PQc4wDX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